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巩固练习—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①《左传》十年②春,齐师③伐我④。公⑤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⑥谋之,又何间⑦焉?”刿曰:“肉食者鄙⑧,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⑨?”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⑩,必以分人⑪。”对⑫曰:“小惠未遍⑬,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⑭,弗敢加⑮也,必以信⑯。”对曰:“小信未孚⑰,神弗福⑱也。”公曰:“小大之狱⑲,虽不能察⑳,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㉒。可以一战㉓。战则请从㉔。”公与之乘㉕,战于长勺。公将鼓之㉖。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㉗。公将驰㉘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㉙,登轼而望之㉚,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㉛,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㉜。一鼓作气㉝,再㉞而衰,三而竭㉟。彼竭我盈㊱,故克之。夫大国,难测㊲也,惧有伏㊳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㊴,故逐之。”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人。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③〔师〕军队。④〔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⑤〔公〕指鲁庄公,鲁国君主。前693—前662年在位。⑥〔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⑦〔间(jiàn)〕参与。⑧〔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⑨〔何以战〕宾语前置,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⑩〔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指安身。专,独自享有。⑪〔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⑫〔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⑬〔遍〕遍及,普遍。⑭〔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⑮〔加〕虚夸,夸大。⑯〔信〕实情。⑰〔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⑱〔福〕赐福,保佑。⑲〔狱〕指诉讼事件。⑳〔察〕明察。㉑〔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㉒〔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㉓〔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㉔〔从〕跟随。㉕〔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㉖〔鼓之〕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之,起补足音节作用。㉗〔败绩〕大败。㉘〔驰〕驱车追赶。㉙〔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㉚〔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㉛〔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㉜〔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㉝〔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作,鼓起。㉞〔再〕第二次。㉟〔竭〕穷尽。㊱〔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㊲〔测〕推测,估计。㊳〔伏〕埋伏。㊴〔靡(mǐ)〕倒下。课文说明一、文学常识《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是对经文的注解、阐述,《春秋左氏传》就是左氏对《春秋》这部经文作的注解和阐释。《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左传》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左传》记载的战争近500次,其中有不少战争记叙了详细过程,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及各方评价,以精炼而富于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有力。《左传》记载人物近3000个,大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左传》擅长叙写外交辞令,这些外交辞令含蓄蕴籍、刚柔并济、绵里藏针,或意在言外,或暗藏玄机,往往在彬彬有礼的语言形式下有着出逼人的思想内涵。二、内容分析《曹刿论战》记述的是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但文章主旨并非是记叙这场战争,而是论述曹刿关于战争的理论。文章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一备战一胜战一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一参战一释疑)。第1段叙述了战前的准备,开篇即点出战争发生的时间、鲁国作战对象、战争性质以及鲁国决定应战。随后写到曹刿与乡人的对话,点出了他决意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要注意的是,“远谋”为全文的关键,也是理解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钥匙。接下来是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面对前者“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接连作出的两个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都遭到了否定,曹刿认为这不过是“小惠”和“小信”。在他的启发下,鲁庄公最终意识到了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第2段写了长勺之战的经过。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者的“鄙”与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在第3段中,曹刿论述了战争的取胜之道:一是强调蓄养士气的重要性,二是要看准战机,再做行动,谨慎判断,谨防埋伏。作为一篇历史散文,本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史料的精当剪裁以及精练的“史家笔法”。曹刿在战前启发鲁庄公意识到“民心”的重要性,在战场上注重蓄养士气,冷静细心地判断战机,以及在战后论述取胜之道,等等——这些部分都是详写,旨在呈现曹刿的战争理论。而与此无关的部分,如长勺之战的规模、具体过程等方面,则略写。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等,更是一笔带过。这样的剪裁,对凸显曹刿的战争理论这一中心起到关键作用。中国传统历史叙事讲求“实录”,“唯书其事迹”,褒贬之意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寓于字里行间,此即为“春秋笔法”。例如描写鲁庄公与曹刿在战场上的场景时,下笔极其简洁,“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以及曹刿所说的“未可”“可矣”,简单几字,却传达出曹刿的果断和胜券在握之志,也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三、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同步练习一、阅读课文,完成各题。1.解释下面加粗字的含义。(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公将鼓之(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8)既克,公问其故(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对下面加粗的词语的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以战?(何以,是宾语前置,以,凭、靠)B.公将鼓之(之,起补足音节作用)C.登轼而望之(而:连词,表转折)D.夫战,勇气也(夫,句首发语词)4.用现在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5.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在括号里填写适当内容。《曹刿论战》记述的是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文章有两条线索:以迎战——(

)——胜战——(

)构成事件发展的线索,以请见——(

)——参战——释疑构成人物活动的线索。7.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8.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9.《曹刿论战》构思精巧,讲究伏笔与照应。文章第一段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请分别在第二段和第三段找出与之照应的句子。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选项中加粗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2.翻译文中两处下面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材料二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kào)]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各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癸亥,大军至白团卫村①下营。人马俱渴,营中掘井,及水辄坏,兵士取其泥绞汁而饮,敌众围绕,渐束其营。是日,东北风猛,扬尘折树。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令下马拔鹿角②,飞矢雨集。军士大呼曰:“招讨使③何不用军,而令士卒虚④死!”诸将咸请击之,杜威曰:“俟风势稍慢,观其进退。”守贞曰:“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俟风止,我辈无噍类⑤矣。”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时步骑齐进,追袭二十余里。至阳城东,贼军稍稍成列,我骑复击之,乃渡河而去。(节选自《旧五代史》)【注释】①白团卫村:契丹主带兵攻打后晋,杜威等迎战于白团卫村。②鹿角:指树障。③招讨使:官职名。④虚:白白地。⑤噍(jiào)类:这里指活着的人。1.解释下列句中加醋的词。(1)齐师败绩(2)吾视其辙乱(3)若俟风止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公与之乘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B.刿曰:“可矣。”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C.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

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D.时步骑齐进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B.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C.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D.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1)既克,公问其故。(2)我骑复击之,乃渡河而去。5.曹刿和守贞都善于把握迎战时机,但抓取的战机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

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

萧颖士风节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1.下列加粗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

但微颔之B.颖士不诣

及郡下,诣太守C.颖士阴语柳并曰

此中人语云D.

乱不久矣

无丝竹之乱耳2.翻译画线的语句。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C.乙文画横线句子这样断句: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固守襄阳。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一、1.(1)间(jiàn):参与

(2)鄙: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3)对:回答(4)加:虚夸,夸大

(5)狱:案件,诉讼事件

(6)鼓:击鼓进军

(7)轼:车前的横木(扶手)

(8)既:已经,……之后(9)作:鼓起(3)靡(mǐ):倒下2.(1)牺牲:指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天指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身。(2)可以: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今天是一个词,能够或许可。(3)再:第二次。今天多表示“再一次”。3.C4.(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5.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从战中和战后曹刿的决策和分析,看出曹刿知已知彼,运筹帷幄。6.备战

评战

论战7.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别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8.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9.第二段: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鲁庄公急躁冒进)

第三段:既克,公问其故(鲁庄公缺少军事谋略)。二、1.D(见:觐见/看见/看见/见解;信:信用/信用/消息/随便,放任;乘:坐(车)/凭借,依仗/利用、趁/利用、趁;师:都是“军队”的意思)2.【甲】([乙]“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错误。原文是“惧有伏焉”,意思是“恐怕(齐军)设伏”,并非齐军真的设了伏兵)3.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