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第1页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第2页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第3页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第4页
细菌性皮肤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细菌性皮肤病1.说出脓疱疮的分型2.列出毛囊炎的特殊表现3.简述皮肤结核的分型4.简述麻风病的诊断依据

细菌性皮肤病的发生与细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关,也与人的抗病力包括局部皮肤的抵抗力和全身状况有关。第一节

脓疱疮

脓疱疮(impetigo)也称黄水疮或脓疱疹,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传染性强,好发于儿童。一、病因 多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也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或两者混合感染。小儿皮肤嫩薄,局部抵抗力差且易受损伤,易患本病,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出汗多,皮肤易受浸渍或患痱子、虫咬皮炎等,更易发生。二、临床表现

根据致病菌、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几型:(一)寻常型脓疱疮(impetigovulgaris)也称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impetigocontagiosa),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与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1)传染性强,易在低龄儿童中流行。(2)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因搔抓常可播散到其他部位。(3)初起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小水疱,很快变成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4)疱壁薄,易破裂而露出红色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厚痂,有痒感,一周左右脱痂即愈。

严重者可有高热并伴有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甚至引起败血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者可能诱发急性肾炎(二)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bullosa)(1)常继发于痱子、虫咬皮炎、汗腺炎之后,夏季多见。(2)面部、四肢、躯干都可发生。(3)初起为散在水疱,逐渐增大至蚕豆大小并变浑浊成为脓疱,红晕不明显。(4)疱壁初紧张后松弛,疱液中有形物质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脓疱,有时脓疱中央自愈而边缘脓液向周围扩散,形成环状脓疱。脓液逐渐干燥结淡黄色痂,数日后脱痂而愈。(5)瘙痒。

本型发生于新生儿尤其是体质较差者,称新生儿脓疱疮(impetigoneonatorum)或新生儿大疱性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起病急,皮疹为较大壁薄脓疱,尼氏征阳性,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可波及全身。有精神萎靡、呕吐、腹泻、发热等全身症状,预后凶险。(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好发于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偶见于成人。2.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处的化脓性感染病灶。3.皮损常始发于口周及眼周,红斑迅速波及躯干及四肢。在大片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烫伤样水疱及大片表皮松解,以及口角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黏膜损害,是该型最具特征性的表现。4.尼氏征阳性。5.轻者1~2周皮损干燥而痊愈,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四)深脓疱疮(ecthyma)也称臁疮,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好发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老年人,(2)小腿多见。(3)初起为脓疱,破后向下破坏深部组织形成溃疡,有蛎壳样痂,将其剥离后可见溃疡边缘较为陡峭。(4)有灼痛感,数目多少不定。病程2~4周,愈后留有瘢痕。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寻常性脓疱疮可根据流行季节、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及典型脓疱等做出诊断。大痕性脓疱疮及新生儿脓疱疮根据其壁薄松弛的大脓疱及较强的传染性等不难诊断。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及深脓疱疮则应分别依据其特有的皮损表现确定诊断。脓疱疮有时需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等鉴别。

四、预防与治疗(一)预防1.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及时治疗痱子、虫咬皮炎、瘙痒性皮肤病及各种皮肤损伤。2.隔离消毒。婴儿室、托儿所、幼儿园如发现患病儿童,应立即隔离;患儿衣被用具等应及时清洗消毒,以防止接触传播,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二)治疗1.局部治疗:局部以杀菌、消炎、收敛为原则。(1)脓疱较大时应抽取疱液,糜烂渗液明显者用0.5%新霉素溶液、1:5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稍干燥者可用莫匹罗星等抗菌软膏外涂。痂厚者先用油性软膏软化去除之,再做相应处理。(2)皮损面积较小者可直接用5%聚维酮碘溶液涂患处,1日数次。(3)当皮损面积较大时可将上述溶液稀释10倍后用于局部湿敷或清洗痂皮,再外搽莫匹罗星软膏或0.5%新霉素软膏、利福平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4)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治疗则应在加强眼、口腔、外阴护理的同时,实行床旁隔离,局部采用暴露疗法。可选用0.5%新霉素或锌氧油敷患处,20%紫草油外涂。(5)深脓疱疮,可先除去痂皮,再涂抗生素软膏,以促进溃殇愈合。

2.全身治疗:一般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新型青霉素或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可用大环内酶类抗生素。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预防继发感染。忌用糖皮质激素。第二节

毛囊炎

毛囊炎(folliceuiitis)为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偶可由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类大肠杆菌等引起。搔抓、摩擦、多汗、皮肤不洁、外用激素制剂等情况下易发生。一、病因

糖尿病、肾炎、贫血、维生素缺乏及癌痒性皮肤病患者易于发生。皮肤不洁、搔抓、摩擦、高温潮湿多汗常为本病发生的诱因。病原菌多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偶见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类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临床表现(1)主要发生在头颈部、胸背部、四股、外阴等处。(2)初起为毛囊部位炎性丘疹,逐渐形成小脓疱,中央有毛发,周围有红晕。脓疱逐渐干燥吸收或破溃形成黄痂约一周左右脱痂而痊愈,一般不留瘢痕,易复发。特殊性毛囊炎:①秃发性毛囊炎:头发部毛囊炎治愈后,毛发呈点状到指甲大小脱落,不再生长,遗留斑秃;②穿通性毛囊炎:毛囊炎多数集聚,深部融合,相互贯通;③须疮:发生于胡须部,与使用不清洁的剃须刀有关;④项部硬结性毛囊炎或癫痕疙瘩性毛囊炎:发生于颈部,愈后留有瘢痕疙瘩状硬结。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发疹部位、发疹特点等易于诊断。需与疖进行鉴别,毛囊炎与疖的不同之处在于毛囊炎病变部位浅而小,而疖系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有中心脓栓。须疮需与须癣鉴别。四、治疗1.一般防治: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外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2.局部治疗: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或聚维酮碘溶液或5%新霉素软膏,每日数次。3.全身治疗:多发或严重的毛囊炎,可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疗程10~14日,必要时可考虑静脉给药。第三节

类丹毒(选修)

类丹毒(erysipeloid)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的类似丹毒损害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多发于从事食品业、渔业、皮毛业、鱼、肉类加工业工人以及兽医工作者。一、病因

病原菌为猪丹毒杆菌,亦称红斑丹毒丝菌,是一种纤细微弯曲的革兰阳性杆菌。本菌在外界环境生存能力很强,在生肉及脆肉中可生存数月,需煮沸2~3小时方可将其杀死,不少家畜、家禽如猪、牛、羊、鸡以及鱼、虾、鸽子均可受感染而带菌。人类感染本病主要是通过接触带菌的畜、禽及鱼类的肉、皮等。当皮肤有破损时,病菌即可乘虚而入。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数小时至5天(一)局限型

较多见。皮疹好发于手指或手、足背。初起为红斑,继而形成浸润性稍高起的斑块,呈现紫红或青红色,表面略发亮,边缘轻度水肿稍隆起,中央部分消退而成环状。皮疹不化脓,亦不破溃,很少伴有水疱或血疱。局部症状轻微,有时伴阵发性胀痛,灼痛、跳痛或痛痒。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一般2~4周内痊愈。(二)弥漫型

较少见。初起为局限于手指或手、足部丹毒样红斑,继而可沿手臂或下肢蔓延,数周后可累及全身。患处炎性肿胀明显,境界清楚,稍隆起,色紫红,形成环状或地图形皮疹。伴发热及关节症状,患指肿胀明显,疼痛剧烈,指和掌指关节可有重度活动受限。有些皮疹呈游走性,旧皮疹附近不断出现紫红斑,可延至整个手部,病程迁延至数月。(三)败血症型

比较罕见。一般无典型皮损,但可出现严重的紫癜样损害亦可出现大片红斑或斑块。少数病人发生外耳出血性坏死时,有诊断意义。全身症状严重,常有乏力、畏寒、高热、关节酸痛等毒血症表现,并可伴发心肌失或急性心内膜炎。血液细菌培养阳性,单核细胞增高。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职业、手部刺伤或刀切伤病史以及皮疹特点,可确定局限型诊断;弥漫型诊断则在职业接触史、皮肤外伤史的基础上,结合典型皮损及患指肿胀、剧痛、活动受限等做出诊断;败血症型根据严重的全身症状、紫癜样皮损、外耳出血性坏死及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等做出诊断。

需与局限型类丹毒鉴别的是丹毒及蜂窝织炎,后两者炎性红肿显著,全身症状明显,血液中性粒细胞增高,且无接触病兽、病禽史。四、预防与治疗1.预防:加强对家禽饲养场、屠宰场及肉类加工厂的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检疫工作。对上述环境经常进行消毒。接触鱼虾、肉类时应注意防止刺伤,若手部破损应立即消毒处理口对带菌的禽兽、鱼虾进行严格管理,死亡的焚化或深埋。2.治疗:首选青霉素,80万U,每日2次,肌内注射,连用7~10日。败血症型应尽早使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四环素类、红霉素、磺胶等,亦可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局部可用10%鱼石脂软膏外敷。第四节

皮肤结核病

皮肤结核病(tuberculosiscu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皮肤病,营养不良、体质较差者易发。一、病因

多为人型结核杆菌(70%~80%),少数为牛型结核杆菌(5%~25%)引起。1.内源性感染:2.外源性感染:二、临床表现(一)寻常狼疮(lupusvulgaris)(1)最常见,约占皮肤结核病的50%~75%。(2)青少年多见,(3)多发生于面部、四肢、颈部及臀部,常伴有内脏结核或其他类型的皮肤结核。(4)初起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狼疮结节,红色或棕褐色,质软,玻片压时呈棕黄色,似苹果酱样,称为苹果酱现象。用探针轻压即可将结节刺破,称探针刺破现象。(5)结节逐渐向周围扩展,可自行吸收,也可破溃形成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的溃疡,愈后留有瘢痕,瘢痕收缩可产生功能障碍或畸形。(6)一般无自觉症状,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7)慢性病程,如不治疗可多年不愈,也有恶变的可能。(二)疣状皮肤结核(1)成人多见,为外源性感染所致。(2)多见于手、足、臀部、小腿等易受损伤部位,为单个或多个单侧分布。(3)初起为较硬的黄豆大暗红色丘疹逐渐扩大形成表面粗糙不平的斑块,呈疣状增殖,有较深的裂隙,挤压时裂隙中可有脓液渗出,脓液中可找到结核杆菌。(4)皮损逐渐扩展,外周为暗红色浸润带,中央可愈合留有萎缩性瘢痕。(5)无自觉症状,也不发生溃疡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6)结核菌素实验弱阳性。(三)瘰疬性皮肤结核(schrofuloderma)(1)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好发于颈部、腋下、腹股沟、上胸部等处,为临近深部组织的结核直接扩散到皮肤上所致。(3)初起为边界清楚并能活动的硬质结节,无压痛,表面正常。结节逐渐与表皮粘连使皮肤变为红色或暗红色,结节软化、破溃形成溃疡、窦道,溃疡口小底大,基底不平,有干酪样物质和服液流出。周围可出现新的结节、溃疡、窦道并可相互贯通,呈带状分布,愈后留有不规则瘢痕,所以局部皮肤可同时出现多种皮疹。(4)病程可迁延多年。(5)结核菌素实验阳性。(四)硬红斑(1)少见,多发生于青年女性,常与其他内脏结核并发。(2)好发于小腿屈侧,数目少,常对称分布,

初起为豌豆至蚕豆大皮下结节,以后逐渐增大并与皮肤粘连,呈暗红或紫红色,数周后渐软化破溃,形成不规则形较深溃疡,排出淡黄色带有干酪样物质的稀薄脓液,愈后遗留有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3)病程慢性易复发。(五)丘疹坏死性结核疹(1)少见,好发于青年女性。(2)皮彦常成批发生,尤以春秋季为重。常发于四肢伸侧,尤以肘膝关节附近为多,其次为臀部及躯干,常对称分布,有群集倾向。初起为淡红色至鲜红色粟粒大丘疹,增至高粱粒至豌豆大,颜色渐呈褐色或暗红,周围绕以狭窄红晕。(3)部分丘疹可自行消退,多数丘疹中心坏死,干涸结痂,去痂后可见小溃疡,愈后留下萎缩性瘢痕,多无自觉症状。(4)病程慢性。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结合结核菌素实验可以诊断。寻常狼疮需注意与瘤型麻风、结节疹、结节性梅毒疹、盘状红斑狼疮鉴别;疣状皮肤结核与慢性增殖性脓皮病、着色真菌病、孢子丝菌病鉴别;瘰疬性皮肤结核与梅毒性树胶肿、放线菌病、硬红斑鉴别。四、预防与治疗(一)预防作好积极防结核工作,普及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定期进行肺部和其他部位健康检查,早期发现结核病,并及时进行治疗。(二)治疗1.局部治疗:

可用5%异烟肼软膏、利福平软膏、15%~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等外敷。损害较小的病灶,可手术切除或激光去除。2.全身治疗①异烟肼(isoniazid):成人口服0.3g/d;②利福平(rifampicin):每日早饭前1小时顿服0.45g,一般与其他抗结核药物合用;③链霉素(streptomycin):成人0.7g/d,肌内注射,连用1~3个月,不良反应有听力减退、口周麻术、皮疹等;④乙胺丁醇(ethambutol):成人常用600mg/d,1次或分3次口服,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球后视神经炎;⑤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常与其他抗结核药物合并应用,成人剂量每次2~3g,3~4次/日。第五节

麻风病

麻风病(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等。

一、病因(1)传染源:麻风病患者是麻风杆菌的惟一宿主,也是惟一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是重要途径,长期密切接触、间接接触、昆虫叮咬等偶有引起感染的可能。(3)易感人群:各种族、各年龄组均可被累及,麻风杆菌感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的程度取决于个体对其抵抗力。麻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为数月至十余年。二、临床表现(一)未定类麻风(即早期麻风):(1)为数目不定、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光滑的浅色斑或红斑,(2)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神经受累轻。(3)多可自行消退,少数进展为其他各型。(4)查菌多为阴性,(5)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多为阳性。(6)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炎症,神经束膜周围有袖口状浸润,神经束内细胞增多。

(二)结核型麻风:(1)皮损多见于臀部、四肢、面部等处,局限,量少;(2)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或浅色斑块,表面干燥粗糙,可有鳞屑;(3)有感觉减弱或丧失;(4)毛发脱落;(5)神经受累早而重,皮损附近常可触及粗大的周围神经,多限于1~2条,以尺神经、腓总神经、耳大神经多见,可产生严重的肌肉萎缩、运动障碍及畸形;(6)本型眉毛不脱落,不侵犯黏膜、眼、淋巴结、内脏。少数患者可自愈;(7)细菌检查阴性;(8)麻风菌素实验晚期呈强阳性。(三)界限类偏结核型麻风:(1)皮损数目较多,有10~20个,对称分布,多为红色或黄红色斑或斑块,有时在大的皮疹周围出现卫星状损害,部分皮疹中央色素减退,形成环状损害;(2)毛发可脱落;(3)眉毛一般不脱落,黏膜、淋巴结、内脏等受累少而轻;(4)周围神经受累较结核型多,为非对称性;(5)查菌弱阳性;(6)麻风菌素实验阳性。(四)中间界限类麻风:(1)皮疹数目多,呈多形性,分布广泛而不对称。可有斑疹、斑块、浸润性损害及结节,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同一皮疹中可夹杂几种颜色。斑块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2)周围神经损害比结核型轻,比瘤型重,多发而不对称;(3)眉毛可脱落,(4)可累及秸膜、淋巴结、眼、睾丸、内脏;(5)查菌阳性;(6)麻风菌素实验晚期阴性。(五)界限类偏瘤型麻风:(1)皮疹数量多而小,分布广泛,可为斑疹、斑块、丘疹或结节,颜色深浅不一,黏膜早期受累可出现狮面、鞍鼻等特征性表现;(2)中晚期淋巴结、眼、睾丸、内脏也受累及,(3)周围神经可广泛受累,但不一定对称,受累神经粗大而软,感觉、运动功能明显受损;(4)查菌强阳性;(5)麻风菌素实验阴性。(六)瘤型:(1)初期为皮肤黏膜损害,斑疹最早出现,量多,较小,边界不清,对称性广泛分布,无明显感觉障碍,随病情发展可发生浸润,形成斑块、结节,可出现浅感觉障碍,晚期皮疹进一步浸润、融合,有狮面、鞍鼻;(2)皮疹多见于面部、四肢、臀部。(3)全身毛发均可脱落,(4)神经受累产生面瘫,手足运动障碍和畸形、骨质吸收、指端变细等。(5)淋巴结、睾丸、眼、内脏受累明显。(6)常见足底溃疡,(7)查菌强阳性,(8)麻风菌素实验阴性。麻风反应:

麻风一般为慢性病程,如突然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病变,原有皮疹或神经损害加重,或发生新的皮疹或神经损害,或伴有畏寒、发热、疲乏不适等症状,称为麻风反应。三、实验室检查(一)麻风杆菌检查(二)麻风菌素试验

四、诊断与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