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_第1页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_第2页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_第3页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_第4页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目录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口炎小儿腹泻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1234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学习目标1.掌握腹泻病患儿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2.熟悉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熟悉腹泻病患儿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4.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5.了解腹泻病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6.举例说明脱水程度及性质,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补钾原则。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口腔-具有吸吮、吞咽、咀嚼、消化、味觉、感觉和语言等功能。

-3个月前唾液分泌少(唾液淀粉酶含量较低);

-4~6个月婴儿可出现生理性流涎。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食管、胃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溢奶与呕吐。胃容量:新生儿30~60ml,1~3个月90~150ml,1岁时250~300ml,5岁时700~850ml。胃排空时间:水1.5~2h,母乳2~3h,牛奶3~4h。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肠较长且固定差,易致肠套叠、肠扭转。肠壁薄,致毒素吸收引起腹泻。肝

-肝相对大,(婴幼儿正常肝可在右肋下触及1~1.5cm,柔软、无压痛)。-婴儿肝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发生肝硬化少。-胆汁分泌较少。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胰腺淀粉酶低,3个月以前不宜喂淀粉类食物。肠道细菌胃内无菌肠道菌群:母乳喂养者以双岐杆菌为主,人工喂养者以大肠杆菌为主。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健康儿童粪便

胎粪人乳喂养粪便牛、羊乳喂养粪便颜色性状气味次数墨绿粘糊不臭不定金黄色微带绿色粘糊或薄糊有颗粒状酸臭4~5次或更多,或便秘淡黄质较硬,易抖落蛋白分解臭味1~2次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第二节口炎(自学)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自学后总结:1.常见口炎的致病菌2.常见口炎的身体状况改变3.主要护理诊断/问题4.护理要点

(口腔护理、局部涂药、饮食护理)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要点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病原体好发年龄诱因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躯体状况局部症状

局部体征全身症状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要点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要点疱疹性口炎

溃疡性口炎鹅口疮主要护理诊断

局部清洗液局部涂药护理注意事项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要点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球菌白色念珠菌好发年龄1~3岁1~3岁新生儿诱因急性感染、长期腹泻、口腔不洁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要点

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躯体状况局部症状

局部体征全身症状疼痛、流涎拒食疼痛、流涎、拒食无小水疱、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渗出物,周围有红晕。颌下淋巴结肿大溃疡表面覆盖灰白色或黄色假膜,剥离假膜可见渗血的创面。颌下淋巴结肿大口腔有点、片状凝乳块样附着物,不易拭去,无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热发热无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常见口炎患儿的护理要点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鹅口疮主要护理诊断

局部清洗液局部涂药护理注意事项

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3%H2O22%NaHCO3西瓜霜喷剂疱疹净

2.5~5%金霉素鱼肝油制霉菌素鱼肝油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漱口)涂药时应轻、快、准(滚动)避免酸、粗、硬、辣等刺激性食物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第三节小儿腹泻

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是我国儿童保健“四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以6月~2岁的小婴儿发病率高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胃肠负担重3.机体防御功能差(1)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较低(2)胃酸偏低、排空快(3)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4.人工喂养5.肠道菌群失调

病因1.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易感因素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病因-感染因素肠道内病毒感染占80%轮状病毒肠道内细菌感染大肠杆菌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病因-非感染因素过冷过热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

气候因素饮食因素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发病机制包括4种类型:渗透型-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分泌型-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渗出型-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肠道功能异常-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1)病毒损害小肠绒毛细胞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回吸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吸收障碍性腹泻。

临床上以水样便为特征。病毒性肠炎

发病机制(2)双糖酶活力降低消化不全产物积滞肠腔渗透压增加水和电解质的丧失渗透性腹泻。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1.肠毒性肠炎:主要通过其产生的肠毒素使水及电解质向肠腔内转移,肠道分泌增加,呈分泌性腹泻,导致水样便,如产毒性大肠杆菌。2.侵袭性肠炎:侵入肠黏膜组织,产生广泛的炎性反应,引起渗出和溃疡,呈渗出性腹泻,导致血便或黏液样便,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细菌性肠炎

发病机制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非感染性腹泻发酵腐败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临床上多为糊状便、稀便或蛋花汤样便,伴酸臭味。食物质、量不当细菌上移并繁殖分解食物有机酸(乳酸、乙酸)胺类肠蠕动增加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症状

发病机制消化过程障碍食物积滞小肠-局部酸度下降分解食物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1.急性腹泻病程<2周的腹泻。2.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之间的腹泻。3.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腹泻。临床分期

临床表现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轻度腹泻重度腹泻腹泻次数

<10次/天≥10次/天腹泻物性状黄色粘液样便蛋花样或稀水样便全身症状精神尚好烦躁不安、嗜睡、惊厥合并症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便常规(镜检)大量脂肪球少量WBC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轻度腹泻与重度腹泻的区别要点?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轻中重皮肤弹性稍差差极差口腔黏膜稍干燥明显干燥极干燥眼窝及前囟稍凹陷明显凹陷极明显凹陷眼泪哭时有泪哭时泪少干哭无泪闭目露睛尿量稍减少明显减少少尿或无尿精神良好或稍萎靡萎靡、烦躁极萎靡、淡漠循环好四肢凉四肢冰凉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特点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闭目露睛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脱水程度的判断依据皮肤黏膜干燥程度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凹陷程度末梢循环(心率、血压、脉搏、肢温、体温、尿量)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特点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血钠<130mmol/L130~150mmol/L>150mmol/L口渴不明显明显极度口渴皮肤颜色发灰花纹更明显发灰花纹发灰有/无皮肤温度冰凉凉凉或热皮肤弹性极差差尚可皮肤湿度湿而粘干极干神志昏迷嗜睡易激惹血压很低正常或低正常或稍低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秋冬季发病;6个月~2岁多见;起病急,伴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中毒症状较轻;

病初即出现呕吐,先吐后泻;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次数多、量多、水多(三多);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大肠杆菌肠炎

5~8月发病ETEC(产毒性)症状轻重不一。大便呈蛋花汤样、水样。大便镜检:无白细胞。EIEC(侵袭性)起病急、中毒症状重、高热、休克。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呈黏液脓血,有腥臭味。大便镜检: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大肠杆菌肠炎

5~8月发病EPEC(致病性)起病较缓。大便黄绿色或蛋花汤样伴黏液。镜检:有少量白细胞。EGEC(出血性)潜伏期3~7天。黄色水样便转为血水样便,有特殊臭味,伴腹痛。大便镜检:大量红细胞。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抗生素诱发的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用大量抗生素后,与菌群失调有关。中毒症状重、发热、休克、电解质紊乱。大便暗绿色,量多,带黏液,少数为血便。镜检大量脓细胞。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抗生素诱发的肠炎真菌性肠炎多发生在体弱、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儿童。常伴发其他部位真菌感染。大便稀烂、泡沫较多、有黏液、豆腐渣样。镜检有真菌孢子和菌丝。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换如期食物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近年研究发现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

生理性腹泻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辅助检查大便常规:大便性状如外观、颜色、黏液脓血等;大便镜检有无脂肪球、白细胞、红细胞等。病原学检查:大便培养、大便镜检、病毒分离等检查。血液生化:血钠、血钾、碳酸氢盐测定。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饮食调整(二)液体疗法(三)合理用药(四)预防并发症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控制感染病毒所致的肠炎,一般用支持疗法细菌所致的肠炎,应使用抗生素

微生态疗法黏膜保护剂对症治疗腹胀-补钾、肛管排气等

止吐-VitB6、氯丙嗪止泻-前3天避免用止泻药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关患儿腹泻呕吐次数减少至停止,大便性状正常1.禁食4~6小时2.恢复饮食米汤稀释乳((病毒性肠炎改为豆制品或发酵乳喂养))3.观察并记录大便的次数、性状及大便量,按医嘱粪便收集送检4.做好消毒隔离5.按医嘱给予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及控制感染的药物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体液不足与营养失调与吐泻丢失过多及摄入不足有关患儿脱水不再发展体重恢复正常,尿量正常(1)口服补液的护理(2)静脉补液的护理*保证静脉畅通(滴液是否通畅)*调整好补液的速度*观察皮肤弹性、前囟、眼窝情况,口腔粘膜干燥程度、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腹泻时大便刺激臀部及尿布使用不当有关患儿臀部皮肤保持完整,无红臀及感染发生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吸干后涂油剂•禁用粉剂、肥皂•禁用塑料布、橡胶单•局部皮肤溃疡可用灯泡照射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健康指导1.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和添加辅食的有关知识;2.注意饮食卫生;3.增强体质,防治营养不良、佝楼病,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4.向家长介绍婴儿腹泻的有关常识和护理要点;5.指导不住院患儿的家长做好家庭护理。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预防1.加强卫生宣教,培养良好卫生习惯2.提倡母乳喂养3.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肠道菌群失调4.腹泻流行时加强消毒隔离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思考题及参考答案思考题婴幼儿为何易患腹泻?参考答案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生长发育快机体防御功能差肠道菌群失调人工喂养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第四节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年龄越小,体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越多,增加的主要是间质液。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间质液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各年龄期的体液分布(占体重%)年龄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液总量血浆间质液足月新生儿35637781岁40525702~14岁4052065成人40~45510~1555~60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易脱水

水代谢的特点水需要量大交换率高不显性失水多肾脏调节功能差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失水途径失水量不显性失水42(肺)(14)(皮肤)(28)皮肤显性出汗20大便8小便50~80合计120~150正常小儿每天失水量(ml/100Kcal)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脱水小儿常见的体液紊乱类型

脱水性质(1)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碱中毒(3)呼吸性酸中毒(4)呼吸性碱中毒(1)低血钾(2)高血钾(3)低血钙钾及钙平衡紊乱脱水程度酸中毒和碱中毒脱水程度是指患病以来累积的体液丢失量,以丢失液体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不同原因引起的脱水,水与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导致体液渗透压发生相应改变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轻度中度重度失水占体重比例(ml/kg)<5%(30~50)5%~10%(50~100)>10%(100~120)精神状态稍差或略烦躁萎靡或烦躁不安淡漠或昏迷皮肤稍干、弹性稍差干、苍白、弹性差干燥、花纹、弹性极差黏膜稍干燥干燥极干燥或干裂前囟和眼窝稍凹陷凹陷明显凹陷眼泪有少无口渴轻明显烦渴尿量稍少明显减少极少或无尿四肢温稍凉厥冷周围循环衰竭无不明显明显脱水程度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不同性质脱水鉴别要点

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主要原因呕吐、腹泻营养不良伴腹泻腹泻时补含钠液过多水、电丢失比例成比例丢失电解质>水水>电解质血钠(mmol/L)130~150<130>150渗透压(mmol/L)

280~320<280>320主要丧失液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内脱水临床表现一般脱水征脱水征+循环衰竭口渴烦躁高热惊厥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酸中毒和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最多见。主要病因有婴儿腹泻、严重感染,尤其伴发休克、缺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酸中毒等多见于严重呕吐,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严重的低血钾等,表现为呼吸浅慢,烦躁、头痛,手足麻木主要见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患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引起的呼吸障碍,患儿表现为精神委靡甚至昏迷,缺氧为突出症状剧烈哭吵、高热、水杨酸盐中毒等病因引起通气过度,造成血液CO2过度减少、血H2CO3降低所致。除原发病外,主要表现为呼吸深快。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低血钙高血钾钙及钾平衡紊乱低血钾指血钾>5.5mmol/L,主要见于肾衰竭、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重度酸中毒等,临床表现为患儿精神委靡,心率减慢,甚至停搏主要因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衰竭等引起,临床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手足搐搦和(或)喉痉挛指血钾<3.5mmol/L,主要病因为钾的丢失过多,如腹泻、呕吐,或者钾的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不足等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1.有尿补钾2.静脉补钾浓度0.2%,不超过0.3%,不能推注3.每日滴注时间不应小于8h4.一般补4~6天5.剂量:每天3~4mmol/Kg,即10%kcl2~3ml/(kg.d)(V+PO)补钾注意事项低钾血症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常用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5%和10%葡萄糖液

电解质溶液生理盐水(0.9%氯化钠):等渗碱性溶液:1.4%NaHCO3等渗;5%NaHCO3高渗10%KCl溶液:静滴时稀释成0.2%~0.3%

混合溶液

液体疗法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几种常用混合液的配制

溶液种类5%或10%GS(ml)10%氯化钠(ml)5%碳酸氢钠(ml)渗透压或张力2:1液5003047等张1:1液50020——1/2张1:2液50015——1/3张1:4液50010——1/5张2:3:1液50015241/2张4:3:2液50020332/3张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5%NaHCO347ml+5%GS120ml)

1.4%×167=5%×??=471.87%×167=11.2%×??≈30

生理盐水

1.4%NaHCO3(1.87%NaL)500ml

2

1

333

167

2:1液0.9%×333=10%×??≈30(10%NaCl30ml+5%GS303ml)液体的配制: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2:3

:1溶液液体的配制:生理盐水G.S1.4%NaHCO3或

1.87%NaL2:3:1166.725083.3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口服补液盐(ORS)

成份:

NaCl2.6gNaHCO32.9g加水KCl1.5g1000mlGS13.5g渗透压:

245mmol/L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一、适应证:1.腹泻时脱水预防2.用于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患儿

ORS

注意事项:

二、有明显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并发症者不用,或应用过程呕吐频繁、腹泻增多,脱水加重应改为静脉补液三、新生儿不宜用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液体疗法的实施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抽搐补钙补液总量:

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

补液“三定”:

定量、定性、定时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液体疗法的定量、定性与定时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定量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30~50ml/kg50~100ml/kg100~150ml/kg10~40ml/kg(30ml/kg)60~80ml/kg定性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2/3张1/2张1/3~1/5张1/3~1/2张1/4~1/5张定时*8~12小时内输入(每小时8~10ml/kg)在补完累积损失量后的12~16小时内输入(每小时5ml/kg)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重度脱水应扩容,扩容阶段以20ml/Kg计算,最多不超过300ml,用2:1等渗含钠液,在半小时或1小时内输入。综合以上三部分,第一天补夜应供给的液体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第2天以后的补液,一般只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于12~24小时内均匀输入,能口服者应尽量口服。

液体疗法的实施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补液护理

按医嘱要求全面安排24小时的液体总量,并遵循“补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