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施工施工工艺_第1页
测量工程施工施工工艺_第2页
测量工程施工施工工艺_第3页
测量工程施工施工工艺_第4页
测量工程施工施工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土方工程测量 14.1.1平面控制测量 14.1.1.1自然地面开挖线放样 14.1.1.2基坑底面开挖线放样 24.1.1.3基槽验线 24.1.2高程控制测量 24.1.2.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24.1.2.1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 24.1.2.3基底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34.2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 34.2.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34.2.2平面控制测量 34.2.2.1垫层轴线投测 34.2.2.2楼层轴线投测 44.2.2.3测量自检 44.2.2.4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 44.2.3高程控制测量 54.2.3.1标高引测 54.2.3.2标高基准点的建立 54.2.3.3标高控制线的建立 54.3地上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 54.3.1轴线控制测量 54.3.2施工层放线 74.3.3高程控制测量 74.3.3.1标高基准点的建立 74.3.3.2标高传递 74.4建筑物沉降观测 74.4.1沉降观测的目的 84.4.2沉降基准点布设 84.4.2.1基准点布点原则 84.4.2.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84.4.2.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94.4.2.4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10PAGE4.1土方工程测量4.1.1平面控制测量4.1.1.1自然地面开挖线放样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测出外边框主轮廓控制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开挖线的阴、阳角点钉出木桩并用小铁钉作标记,以便开挖线被破坏后能及时恢复。4.1.1.2基坑底面开挖线放样土方开挖至基坑底面时,首先投测控制轴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然后根据开挖底口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底口线,同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同样的方法,以控制轴线为依据,放样出集水坑、电梯井坑等开挖线,也一样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为了避免开挖错误,测量人员要在基坑开挖现场实时指导挖土司机作业。4.1.1.3基槽验线当土方开挖完成后,根据各轴线控制桩投测外轮廓控制轴线到基坑底,并钉出木桩,在木桩顶面轴线方向上钉小铁钉,然后拉线检查基坑底口和集水坑、电梯井坑等位置是否正确。4.1.2高程控制测量4.1.2.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4.1.2.1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步,都要往基坑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方法: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复核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如图4.1.2.1-1。图4.1.2.1-1高程传递示意4.1.2.3基底土方开挖标高控制在土方开挖即将挖到基坑开挖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用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每隔2m距离撒一白灰点,指导清土人员按标高清土。4.2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4.2.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个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校测仪器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2ppm的全站仪。4.2.2平面控制测量4.2.2.1垫层轴线投测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直线法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如图4.2.2.1-1。图4.2.2.1-1轴线投测示意4.2.2.2楼层轴线投测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4.2.2.3测量自检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4.2.2.4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2、模板垂直度检测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4.2.3高程控制测量4.2.3.1标高引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4.2.3.2标高基准点的建立采用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引测高程点,与各层标高控制点作相互校核,每次校核不少于3点,校核后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基准点,引测到附近的立柱上进行标识,以便施工中使用。4.2.3.3标高控制线的建立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高程控制点以外的立柱上抄测每层结构+1.000m线,作为该层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4.3地上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4.3.1轴线控制测量1)轴线内控点的布设:轴线内控点的平面布设在地下室底板上,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Φ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预埋件及预埋件埋设方法如图3.3.1-1。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图4.3.1-1预埋件埋设示意2)内控点所对应的各楼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采用激光垂准仪向上投测,传递示意图及定点流程如下图:图4.3.1-2轴线控制点竖向传递示意图4.3.1-3轴线控制点定点流程4.3.2施工层放线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等。4.3.3高程控制测量4.3.3.1标高基准点的建立在±0.000m以上标高引测,首先在首层建立+1.000m的标高基准线,设置于电梯井周围墙立面或者各区结构柱立面,采用水准仪由施工现场内高程测量控制点引测,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4.3.3.2标高传递高程引测采用“悬吊钢尺法”引测。根据布设在首层的三级高程控制点,将钢尺通过测量放线孔悬挂于首层和施工层间,在首层和施工层同时架设水准仪,通过两台仪器观测高差,解算出施工层水准仪的仪器高,再将标高引测至施工层。引测的高程点不少于3个,以便检核。引测的高程点高差校差≤3mm。引测示意图如下:图4.3.3.2-1高程竖向引测示意4.4建筑物沉降观测4.4.1沉降观测的目的沉降观测主要是通过对埋设在建筑物结构上的监测点的高程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测量,对建筑物的沉降获得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监测内容包括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和构件倾斜。4.4.2沉降基准点布设4.4.2.1基准点布点原则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其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在一个观测区域内,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设置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定期复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4.4.2.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总控制网埋设的控制点。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四个水准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规定。表4.4.2.2-1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单位mm)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每站高差中误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高差较差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1.0±0.300.60.8往、返各两次注:n为测站数4.4.2.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布点原则依据《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2)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3)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4)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20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5)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2、埋设方法沉降观测点采用暗设做法,如图4.4.2.3-1。图4.4.2.3-1沉降观测点埋设大样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沉降观测埋设在首层剪力墙、外部柱侧面标高+0.500m处。4.4.2.4沉降观测技术要求1、观测仪器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线路使用附和或者闭合导线、使用同一水准仪、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同等环境进行观测,若观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如出现建筑物差异沉降超过1/1000L(L为相邻两沉降观测点的间距),必须上报技术负责人。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3)观测的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要求进行:表4.4.2.4-2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等级视线长度(m)视线高度(m)前后视距差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水准仪的型号二级500.320.50.7TAL44)数据记录及处理采用数字式水准器的平差程序自动进行平差计算,减少人为误差发生,提高工作效率。5)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①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②在连续观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③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④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5)观测周期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沉降开始时间:顺做法为为基础垫层完成之后,逆作法为首层支模板垫层完成之后。2)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①施工期间每完成一层测读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每一个月一次;竣工后每一季度一次;竣工一年后每半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②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3)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①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