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养分归还学说_第1页
4.3.1 养分归还学说_第2页
4.3.1 养分归还学说_第3页
4.3.1 养分归还学说_第4页
4.3.1 养分归还学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4包括7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种类、生理功能和营养失调症状,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及转化规律;同时介绍了常见肥料的种类、特性及合理利用方法,使读者掌握植物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园林植物合理施肥的技术。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项目4.3合理施肥的原理和方法典型工作任务4.3.1养分归还学说学习目标1.掌握施肥是否合理主要的指标;

2.明确养分归还学说的内容。(一)合理施肥的原理

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一、所需知识学习合理施肥,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为栽培某一种作物或某一系列作物所采用的正确的施肥措施。它包括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配合,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化学品种的选择,经济的施肥量,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方法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就对增施肥料在欧洲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做过估计,如果把粮食增产量看作100,化肥的贡献占50%,品种占30%,其它管理措施占20%;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可使粮食单产提高55%~57%,总产量提高30%左右(严小龙等,1997);建国以来,我国化肥的投入与粮食产出间的关系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李生秀,1999)。肥料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意义:①理论上,A.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B.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C.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学说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归还给土壤的学说。JustusLiebig不同植物的营养元素归还比例归还程度归还比例/%需要归还的营养元素补充要求低度归还<10氮、磷、钾重点补充中度归还10~30钙、镁、硫、硅依土壤和植物而定高度归还>30铁、锰不必要归还

养分归还方式:有机肥料;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二、所需能力培养1、养分归还学说的认知能力(1)明确施肥是否合理主要的指标;(2)明确养分归还学说的内容。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明确养分归还学说的内容;任务二:明确施肥是否合理主要的指标。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4包括7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种类、生理功能和营养失调症状,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及转化规律;同时介绍了常见肥料的种类、特性及合理利用方法,使读者掌握植物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园林植物合理施肥的技术。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项目4.3合理施肥的原理和方法典型工作任务4.3.2最小养分律学习目标

1.掌握最小养分律的内容.(一)最小养分律

李比希根据自己创立的矿质营养学说,成功地制造了一些化学肥料以后,为了保证最有效地利用这些肥料,他在实验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必须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子,产量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作物的产量。

一、所需知识学习

最小养分律的含义由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这一规律应用于除养分以外的其它生活因子时也成立,称为限制因子律。最小养分律图解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随条件而变化的示意图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产量-施肥量关系与最小养分律产量(或生长量最小养分:A最小养分:B最小养分:CY=a+bX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与施肥量间呈直线关系,单位肥料的增产量不变。应用最小养分律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小养分系指环境中相对于植物需求而言最缺少的养分,并非植物体内或环境中含量最少的养分。最小养分与非最小养分间的关系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如施肥)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增施非最小养分(盲目施肥)不仅不能提高作物产量,反会造成肥料浪费及环境污染。二、所需能力培养1、最小养分律的内容的认知能力(1)明确最小养分律的内容.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明确最小养分律的内容。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明确最小养分律的内容。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4包括7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种类、生理功能和营养失调症状,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及转化规律;同时介绍了常见肥料的种类、特性及合理利用方法,使读者掌握植物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园林植物合理施肥的技术。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项目4.3合理施肥的原理和方法典型工作任务4.3.3报酬递减律学习目标1.掌握报酬递减律的内容。

(一)报酬递减律

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一、所需知识学习表燕麦磷肥砂培试验施磷量(P2O5,克/盆)干物质产量(克/盆)每单位的增产量(克)(报酬)0

9.80-0.0518.919.110.1026.647.730.2038.635.990.3047.124.250.5057.392.572.0067.640.34式中:x-施肥量

y-产量或生长量

A-极限产量或生长量

C-常数xyA米采利希方程: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但单位肥料增产量下降。米采利希(Mitscherish)方程最小养分律认为,单位肥料的增产量不随施肥量变化;而由米采利希及费佛尔方程可知,随施肥量的增大,单位肥料的增产量下降。即施肥存在报酬递减现象。报酬递减现象是在其它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克服该现象的积极途径为:全面改善生产技术条件。但由于在特定的生产阶段同时改善技术条件是很困难的,因而该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施肥中的报酬递减现象二、所需能力培养1、报酬递减律的认知能力(1)明确报酬递减律的内容。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明确报酬递减律的内容。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4包括7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种类、生理功能和营养失调症状,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及转化规律;同时介绍了常见肥料的种类、特性及合理利用方法,使读者掌握植物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园林植物合理施肥的技术。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项目4.3合理施肥的原理和方法典型工作任务4.3.4因子综合作用学习目标

1.掌握因子综合作用的内容。

(一)因子综合作用

影响植物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主要有光照、水分、养分、温度、品种及耕作栽培措施等因子。植物生长状况常取决于这些因子,而且它们之间需要良好地配合。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是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作用的总体。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个生态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生态因子所发生的作用虽然有直接和间接、主要和次要、重要和不重要之分,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

一、所需知识学习1.作物丰产是光照、温、水、养分、空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2.利用因子间的交互效应提高肥效是因子综合作用律的特点;意义:施肥只是综合因子中起重要作用的一项技术措施;把任一因子孤立起来是不对的;施肥与灌溉结合、施肥与良种结合以及营养元素的配合等已成为不增加施肥量也能增产的有效途径(一)因子综合作用现代施肥技术——施肥与灌溉结合果园草坪菜园如光和温度的关系密不可分;温度的变化不仅影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也会影响土壤的温度、湿度的变化。生物对某一个因子的耐受度,会因其他因子的改变而变化,所以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例如,一个地区湿润程度,不只决定于降水量一个因素,而是诸气象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

二、所需能力培养1、因子综合作用的认知能力(1)明确因子综合作用的内容。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明确因子综合作用的内容。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4包括7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种类、生理功能和营养失调症状,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及转化规律;同时介绍了常见肥料的种类、特性及合理利用方法,使读者掌握植物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园林植物合理施肥的技术。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项目4.3合理施肥的原理和方法典型工作任务4.3.5合理施肥的方式学习目标1.掌握合理施肥的目的;

2.掌握合理施肥的方式。(一)合理施肥的目的

施肥的目的是营养作物、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生产上应根据作物的营养特点、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性质和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以获得肥料的最大效应,达到施肥的目的。肥料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机械支持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光照植物生长一、所需知识学习我国农民有着丰富的施肥经验,总结出了看天、看地、看庄稼的施肥技术,现代农业则要求更高,特别是在施肥量和养分配比上要求的更严格,良好的施肥方式应该做到:第一,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第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第三,满足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第四,降低成本,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

肥料的含义与种类肥料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肥料来源:人类生存环境中的资源; 生活和生产的废弃物

例如:鸡粪、猪粪、牛粪、桔杆、中药渣、酒糟、土豆、山芋淀粉渣等、用作肥料的秸秆;菇渣;CaO等3分类和种类:按组分分:有机肥和无机肥(矿质肥)按来源分: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用分: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速效肥和迟效肥有机肥料:养分释放速度慢,肥效长,提高土壤肥力——“中药”;化学肥料:无机肥料;养分释放速度快,肥效短,直接吸收——“西药”;三肥

无机肥料 化肥有机肥料

单体肥料(N、P、K)复混肥料有机肥(农家肥)绿肥肥料基肥种肥追肥施肥时期(种类)撒施条施穴施分层施肥随水浇施根外追肥环状和放射状施肥施肥方法4

施肥的方法(二)合理施肥的方式

特点:把肥料施入土壤,补给作物最缺的养分,通常是土壤缺什么养分就施什么肥料。一般根据施用时期的不同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种施肥方式及其相应的施肥方法。1.基肥常称为底肥,基肥是指在播种或定植前以及多年生植物越冬前结合土壤耕作翻入土壤中的肥料。2.种肥是指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或植物幼株附近或与种子混揪或与植物幼株混施的肥料。3.追肥: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表施肥方法及其相应的施肥方式二、所需能力培养1、合理施肥的方式的认知能力(1)明确合理施肥的目的;(2)学会合理施肥的方式。2、工具书的使用和资料的查阅学会工具书的应用:《园林植物保护》、《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以及网络资料查阅。三、工作任务训练

任务一:明确合理施肥的目的;任务二:学会合理施肥的方式.小提示(如安全方面)1.安全用电;2.发扬团队精神;3.提示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

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

模块简介:模块4包括7个项目,模块主要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种类、生理功能和营养失调症状,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及转化规律;同时介绍了常见肥料的种类、特性及合理利用方法,使读者掌握植物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园林植物合理施肥的技术。模块4园林植物与营养要素项目4.3合理施肥的原理和方法典型工作任务4.3.6合理施肥的方法学习目标1.掌握根外追肥的概念;

2.掌握合理施肥的方法。(一)合理施肥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施肥方法主要有:撒施、条施、穴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施肥、分层施肥、结合灌水施肥、拌种和浸种、蘸秧根、盖种肥、根外追肥、注射施肥。撒施:撒施是在耕地前将肥料均匀地撒于地表,再结合耕地将肥料翻于土中,这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所需知识学习撒施撒施条施穴施分层施肥随水浇施根外追肥环状和放射状施肥施肥方法(一)合理施肥的方法条施:条施是结合犁地做垄,在行间开沟,肥料施于沟内,覆土后播种的施肥方法,一般适用于单行距作物或单株种植的作物。条施比撒施肥料集中,有利于提高肥效。条施穴施:穴施是在预定种植作物的位置开穴施肥或将肥料施于种植穴内,是一种比条施肥料更集中的施肥方法,适用于单株种植的作物。

穴施现代施肥方法1.喷施多元微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