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1).2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_第1页
3.2 (1).2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_第2页
3.2 (1).2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_第3页
3.2 (1).2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_第4页
3.2 (1).2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周艳丽目录土壤耕性01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0202.土壤耕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一)土壤耕性的含义土壤耕性是指耕作土壤中土壤所表现的各种性质以及在耕作后土壤的生产性能。它是土壤各种理化性质,特别是物理机械性在耕作时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土壤的熟化程度。02.土壤耕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二)土壤耕性的表现耕作的难易程度群众常将省工省劲易耕的土壤称为“土轻”、“口松”、“绵软”,而将费工费劲难耕土壤称为“土重”、“口紧”、“僵硬”。耕作质量的好坏

耕性良好的土壤,耕作时阻力小,耕后疏松、细碎、平整,有利于作物的出苗和根系的发育。宜耕期的长短宜耕期是指保持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如沙质土宜耕期长,表现为“干好耕,湿好耕,不干不湿更好耕”;黏质土则相反,宜耕期很短,表现为“早上软,晌午硬,到了下午锄不动”。02.土壤耕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三)宜耕期的选择看土验墒(shāng)雨后或灌溉后,地表呈“喜鹊斑”状态,外白(干)、里灰(湿),外黄里黑,半干半湿,水分正相当,此时可耕。手摸验墒用手抓起二指深处的土壤紧握手中能成团,稍有湿印但不黏手心,不成土饼,呈松软状态。松开土团自由落地,能散开即宜耕。试耕耕后土壤不黏农具,可为犁抛散,即可耕。(四)土壤耕性的改良改良耕性措施是:增施有机肥料。因为有机质可降低黏土的黏结性和黏着性,减少耕作阻力;通过掺沙掺黏,改良土壤质地;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掌握宜耕含水量和宜耕时期。02.土壤耕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03.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一)土壤胶体概念土壤胶体是指1~1000nm之间(长、宽、高三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方向在此范围内)的土壤颗粒。种类根据微粒核的组成物质不同,可以将土壤胶体分为三大类: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03.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带有一定的电荷,根据电荷产生机制不同,可将土壤胶体产生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具有一定的凝聚性和分散性。土壤胶体特性03.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机械吸收作用物理吸收作用化学吸收作用离子交换吸收作用生物吸收作用土壤吸收性能根据土壤对不同形态物质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03.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二)土壤保肥性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概念: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与土壤胶粒表面扩散层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特点:①可逆反应;②等电荷交换;③反应迅速;④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吸持各种离子、分子、气体和粗悬浮物质的能力。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是土壤保肥的主要机理。03.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概念阴离子交换作用是指土壤中带正电荷胶体所吸收的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类型根据被土壤吸收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三类:(1)易被土壤吸收的阴离子,如磷酸根离子(H2PO4-、HPO42-

、PO43-),硅酸根离子(HSiO3-、SiO32-)及某些有机酸的阴离子(2)很少被吸收甚至不能被吸收的阴离子,如Cl-、NO3-、NO2-等。(3)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阴离子,如SO42-、CO32-、HCO3-以及某些有机酸的阴离子。阴离子交换吸收作用03.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3.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肥力影响:影响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影响土壤酸碱性。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耕性。影响土壤缓冲性和稳肥性。03.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三)土壤的供肥性概念:

土壤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持续不断地供应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速效养分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土壤供肥性。03.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确定土壤供肥性表现优劣的指标观察内容分析结果作物长相“发小苗不发老苗,有前劲无后劲”有劲无劲就是反映了土壤的供肥性。土壤形态耕作层深厚、土色深暗、沙粘适中、土壤结构良好、松紧适度的土壤供肥性良好施肥效应沙质土壤透气性强,有机质消耗快,保肥性差,供肥性好;黏质土壤保肥性能好,肥多不烧苗,不徒长倒伏,缺肥时作物症状显现慢。室内化验结果看土壤有机质、CEC、盐基饱和度、有效养分等。03.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的供肥性原理土壤供肥性常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迟效养分转化成速效养分的速率、交换性离子有效度等有关。迟效养分的有效化:迟效养分包括矿物态养分和有机态养分,矿物态养分经过风化释放多种可溶性矿质养分,层状硅酸盐中养分有效化主要来自层间离子释放;有机态养分主要依靠微生物分解而释放使其有效化。交换性离子有效度:交换性离子对植物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饱和度效应、陪补离子效应和阳离子非交换吸附的有效性。03.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耕性、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四)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的调节增加肥料投入,调节土壤胶体状况。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提高有机质含量;翻淤压砂或掺黏改沙,增加沙土中胶体含量;适当增施化肥,以无机促有机,均可改善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科学耕作,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