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1页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2页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3页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4页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是中职《历史(基础模块)》(中国历史)教材的第9课,从本单元上看,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一步暴露,两大阶级的矛盾激化,为第10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较好地衔接下一课的内容。从本教材上看,本课上承第三单元“全球联系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条件;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扩张提供了条件,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因此,本课下启第五单元“资本主义的扩展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总而言之,本课在世界近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材内容本课内容较多但较为统一,一共划分为三个子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的到来”,三个子目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时空观念,逻辑关系较强,内容结构清晰。值得注意是,与以往版本教材不同的是,本课教材把两次工业革命视为工业革命发展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推进的整体。一二子母介绍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经过以及主要成就,突出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及特点。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概括性地从工业对生产力、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作了介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突出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三、学情分析中职一年级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认知层次,历史学习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中。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然而,学生对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的能力较为缺乏,尤其对于美国和英国在工业革命中关系和兴衰缺乏深入的思考,同时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中职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敢于自我表现,他们对史料研读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较为薄弱;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历史思维尚未成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较为粗浅,难以运用唯物史观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作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对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是对史实之间联系的认识较为不足,缺乏对世界历史的宏观认识,此外,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意义及其影响理解较为表层,未能很好地结合历史与社会现实思考问题。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深入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果等,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特点;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能力目标:1.通过呈现历史地图、文字史料等材料,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素养目标:1.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等史实,加深对工人阶级是历史创造者的认识;2.通过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理论的中重要作用,加深对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五、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成就,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二)教学难点: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的主要特点。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设计意图】通过1851年在伦敦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引入两次工业革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将前后内容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二)新课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展示工业革命的概念,培养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的能力:伦敦博览会之寻因探果——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成果【资源呈现】【教师引导】教师采用问题链方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和向深推进:为什么要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为什么是英国举办这次博览会?为什么工业革命率先发源于英国?英国具有怎样的条件,使它能从众多国家之中脱颖而出?出示时间轴,引导学生结合时间轴的具体信息思考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设计意图: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时间轴探究工业革命率先发源于英国的原因。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年代尺,联系课内外知识,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资源呈现】【教师引导】结合图片和注释,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思考以下事件分别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师过渡】小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海外殖民活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海外市场;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而手工工场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仅仅是这些条件还不够,是什么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呢?教师出示一则英属北美殖民地人口的表格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节选,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设计意图: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时间轴探究工业革命率先发源于英国的原因。学生能够识别表格中隐藏的信息,综合表格和文字史料,得出结论,涵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教师引导】教授讲解,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械化大生产。为了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财富,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还亲自主持了万国博览会开幕式,她称“人类能想出的一切发明”都在这里了。教师提问,如果让你担任这次博览会的策划人,你会展览哪些“发明”呢?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探究。【资源呈现】【教学过渡】教师点评学生的“成果”,并逐一分析和讲解各展区中的“代表性”发明。【资源呈现】【教师讲解】纺纱领域实现这种变革的是哈格里夫斯,他发明了珍妮机,教师具体讲解珍妮机的特点。进而指出,虽然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80根纱线,但是这种线细而易断。为了改变纱线这种缺点,1779年,又发明了骡机,它的线细且结实,弥补了珍妮纺纱机的不足。教师引导,纺纱领域的进步,又推动了织布领域的机械化,但是这些工厂有一个共同的局限性:依靠的自然提供的动力源——水力,因此他们的厂址几乎无一例外的都选择在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严重制约了生产。所以,此时急需一种发明,能够解决机器的动力问题,使得生产条件不受环境的制约,那么这种发明是什么呢?设计意图: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在此次博览会上要展览的“发明”,并说明原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通过引导学生担任博览会策划人,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教材有效信息和知识点的能力,提高历史解释素养和自主探究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促进思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资源呈现】【教师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并让学生梳理蒸汽机发展的脉络图,展示蒸汽机在纺织业、煤矿、印刷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而教师出指出,蒸汽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就标志着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资源呈现】【教师讲解】教师出示史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教师补充,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得工厂的数量大大增加,因而到了19世纪,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取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教师提问,现代工厂相比于手工工场有怎样的不同?现代工厂制度具有怎样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和教师之前的讲解进行思考。教师最后总结工业革命的实质,即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变革。设计意图:学生倾听教师讲解,梳理蒸汽机的发展脉络。以问答和脉络梳理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初步认识到蒸汽机的历史意义。【资源呈现】【教师讲解】教师讲述,为了把产品尽快尽多的运向市场,把原料尽快尽多的拉回来,人类在交通领域又有了新的发明——火车与铁路。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火车出现及发展的时间线,并思考“铁路时代”的意义有哪些。费城博览会之寻因探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摘自王斯德《世界近代史》阅读材料,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如果让你担任这次博览会的策划人,你会展览哪些“发明”呢?要求:让世界清楚地了解美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领袖的角色;展品按照「电力行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化学工业」三个展区来分类;给出你展览这一展品的理由。【资源呈现】【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电力行业,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西门子明了发电机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拥有众多知名重要的发明专利超过2000项,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拥有超过2000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钨丝灯泡等。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资源呈现】【教师讲解】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19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的工程师们又相继发明了使用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内燃机提供了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应运而生,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又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资源呈现】【教师讲解】化学工业兴起,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尤其迅速。传统的钢铁、纺织、采矿等工业部门也通过技术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总结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史料:(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经济刺激、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说,1870年以后,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工业社会到来的影响材料:答案:1、生产力:生产力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2、生产关系: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1)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2)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3)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3.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4.民主政治: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业无产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5、社会生活:(1)工业城市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2)生活水平的改善(3)文化素养的提高(4)女性更多受教育机会(5)人口增加明显社会问题:(1)贫富分化加剧(2)工人居住条件恶劣(3)环境污染严重(4)疾病与犯罪等7、世界格局: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肆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文明的反思……设计意图:学生讨论所得,增强科技的双面影响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科技发展需要人文关怀守护【教师引导】教师总结,文明的背面令我们大跌眼镜,弥漫在伦敦上空的工业污染,隐藏在伦敦角落的是禁锢在工厂牢笼中的普通工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并没有让工人阶级真正享福,他们反而陷入了更深层的压迫之中。那么面对压迫,他们会默默忍受,还是奋起反抗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节课继续分解。【知识拓展】【教学反思】第一、本课内容知识点较多,内容较繁杂,通过重新设计,为学生学习两次工业革命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和思路;同时,注重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第二、本课以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通过史料分析、小结归纳、梳理时间线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借助工业博览会展示“工业文明”和“文明的背面”,引导学生理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