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_第1页
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_第2页
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_第3页
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_第4页
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新课导入一新课学习二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四一、新课导入问题:观察教材第41页的翻车图,说说这一工

具的功能。教材第41页翻车图二、新课学习第一部分科技1数学2农学3地理学1数学材料问题: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总结祖冲之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祖冲之“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证实了岁差的存在,并把它应用到他所制定的《大明历》中。祖冲之创造了以机械发动的日行百里的“千里船”,还改造了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创造一架“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的运输机械。——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第5版)上册2农学材料问题:结合所学知识,《齐民要术》蕴含了哪些宝贵的思想?(贾思勰)每到一地,他都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虚心向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齐民要术》。——李海、段海龙《北朝科技史》3地理学材料问题:郦道元的《水经注》有何重要价值?郦道元《水经注》书影活动:用连线的方式,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祖冲之东晋工匠贾思勰裴秀郦道元《水经注》“灌钢法”《齐民要术》《大明历》《禹贡地域图》二、新课学习第二部分佛教和道教的发展1佛教的传播2石窟艺术1佛教的传播材料一材料二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夫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者何?……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唐]

《梁书》卷四十八问题:材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2石窟艺术欣赏闻名世界的中国三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分组合作,查找资料,写解说词并进行分享。

活动1:二、新课学习第三部分文学艺术1诗歌与小说2书法与绘画

活动2:列表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艺术成就。类别内容代表作品文学诗歌建安文学《蒿里行》《七哀诗》《悲愤诗》田园诗《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总集《文选》小说《世说新语》《搜神记》文学评论《典论·论文》《文心雕龙》《诗品》艺术书法锺繇、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魏碑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1诗歌与小说2书法与绘画图1《兰亭集序》(摹本·局部)图2《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局部)欣赏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作品,体会其艺术价值。

活动3:1材料三材料四同时也有许多来自西北与北方游牧各部的人们来到中原,融入华夏之中,对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不仅起了催化作用,也加入了许多新的有活力的因素。——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一)》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与当时的社会变化有何联系?2书法与绘画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一)》三、课堂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时期。三国时,各国政治、经济各具特色。西晋统一局面昙花一现。西部和北部边疆民族大量迁居中原。东晋南朝,江南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为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科技文化蓬勃发展,成就斐然。三国两晋南北朝承上启下,从政治、经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