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押题卷(四)历史试卷_第1页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押题卷(四)历史试卷_第2页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押题卷(四)历史试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押题卷(四)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证,山东在龙山文化时代至少有20座具有城墙、宫殿、祭坛、神殿、街道等建筑的城市。也就是说,在现在潍坊、淄博、济南、聊城一线,大约每隔几十公里应有一座龙山文化城址。据此可知,当时山东A.部落联盟势力日益壮大B.奴隶制日益走向成熟C.国家初始形态业已出现D.成为了中华文明中心2.内蒙古居延地区是汉代的边防重镇,上世纪在这里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简牍中的文书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官兵的请假报告、日常管理记录,又有关隘与关隘之间的秘密联络方式、皇帝下达的诏书、政府部门下达的律令等。这反映出汉代A.民族之间关系较为复杂B.行政运行机制有所保障C.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D.政治等级秩序较为稳定3.唐代诗人李白在《大鹏赋》中,塑造了一个“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即使是挫折失意,诗人仍不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折射出当时A.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B.主流文学体裁的变化C.儒家伦理教化的作用凸显D.诗歌创作内容的革新4.北宋时期的植物谱录中,对花卉的分级定品主要包括以花卉自然性状为基准和以人间社会等级相比附两种路径。发展到南宋时,道德因素一跃成为评判花卉等级的首要原则。植物谱录中所记载的草木同样被纳入注重“韵”“格”“品”的道德体系中,并业已形成完备的等级序列。南宋对花卉草木分级定品标准的调整A.表明文学世俗化倾向B.践行了格物致知的探求方法C.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D.适应了社会主流价值的变革5.从康熙末年到嘉庆五年,苏州地区的昆曲演出呈现显著变化,达官贵人的“家班”逐渐减少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有了固定场所。引发这些变化的主要押题卷(四)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B.市民生活丰富C.社会秩序稳定D.文化积淀深厚6.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到:“欧罗巴洲内大小诸国⋯⋯通国之中皆一夫一妇,无敢有二色者。国王广设学校,一国一郡有大学、中学,一邑一乡有小学⋯⋯优者进于大学,乃分为四科(医科、治科、教科、道科),而听人自择。”魏源此说A.利于推动国人思想启蒙B.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C.找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D.引导中国人开展了教育救国7.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营工业进入兴盛期,境内设立的新厂越来越多。以棉纺织业为例,1914年全国拥有100多万纱锭,1925年这一数字增至400万以上,11年的时间增加了近3倍。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工业发展结构呈现不均衡性B.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济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空间拓展8.下列关于土地政策调整的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农民运动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一点的方法是合作化。”②“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③“通过对农村阶级的重新划分,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土地革命与阶级斗争,乡村农民获得了广泛权力,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④“为了停止国内的武装冲突⋯⋯中国土地是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这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由暴力没收办法转变到新的适当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A.①②④③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9.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说:“领导我们国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放有百利而无一害;而收是错误的”。材料中所述的“放”有利于A.“八字方针”的推行B.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C.文化事业的繁荣D.劳动模范作用的发挥10.下图为21世纪以来有关城乡发展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现象主要缘于A.国民经济的调整B.第三产业的兴起C.城乡地位的改变D.改革开放的深入11.在古代雅典,买方可以先向卖方支付一部分金钱作为定金,来确保买卖行为的完成。卖方在接受定金后,在双方约定的付款日期前,不得把标的物再转卖给他人,定金数额或付款时间由双方约定。这些做法体现了雅典A.和谐的社会氛围B.经济生活彰显契约精神C.人人平等的理念D.社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押题卷(四)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12.都铎王朝时期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石。这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大约一个半世纪。殖民扩张驱使英国人反对包括罗马教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汉萨人等在内的外国势力对英格兰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国人把海外殖民扩张视为实现英格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这反映了A.殖民扩张促进民族国家发展B.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充满血腥C.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竞争激烈D.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13.18世纪,法国学者在编写百科全书时使用了参见法,即在一个辞条中注明其所属学科、领域,并标注出应该参见哪些与之相关的辞条,由此在同一学科、同一领域的各个辞条间建立起索引网络,从而更清晰地呈现一门科学或艺术的样貌。该做法A.使文艺复兴的方向发生了变化B.拓宽了宗教改革的路径C.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助力D.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兴起14.下图为1888——1899年重组后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双层地方政府结构。这一结构A.使国王丧失了对地方的掌控B.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基础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感15.下图为学者用的两种统计方法(艾伦、亨特和希梅尔)对1928—1940年整个苏联人口人均消费情况统计图。由此可知A.统计数据都具有主观性B.苏联经济结构有所调整C.只有一种统计比较准确D.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押题卷(四)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

16.1975——1990年,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向南部非洲种族主义统治的顽固堡垒冲击;在亚洲,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从世界范围看,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向着三大洲边缘小国、岛国发展,并波及到大洋州。这一局面A.推动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B.体现了民族独立的相互支援C.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遏制了霸权主义势力的横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九边防御蒙古,关系国运,故而明朝于重点经营,立制防御,九边从而呈现了明代地方军事制度演变的完整轨迹。其中大将镇守制度构成了总兵镇守制度的制度渊源,塞王守边制度奠定了总兵镇守制度的地理格局。因缘于确立塞王守边制度的需要,洪武晚期大将镇守制度逐渐发生转变,多由中级将领充任总兵官,镇守较小区域,北边从而形成塞王——总兵官—都司卫所军事体制。当建文、永乐之际塞王守边制度逐渐瓦解时,附属于其下的总兵镇守制度遂独立出来。总兵镇守制度下,事涉军事者,总兵官皆总之,从而将三司分立体制下被分散的军事权力重新集合。总兵官不仅节制都司卫所,在军事行动上控制布、按二司,而且督理钱粮,具有一定司法权力。总兵镇守制度是九边军镇建立的主要标志。——摘编自赵现海《明代九边军镇体制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代总兵镇守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明代总兵镇守制度的积极影响。(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代表农业文明极致的大清帝国“天朝上国”迷梦。面对接踵而至的内战外乱,举国先进人士形成共识:求存图强乃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他们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实现工业强国梦想。史学家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发轫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90载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七个时期,如下表所示:押题卷(四)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分期时间基本情况第一时期1862—1877年官营军工第二时期1878—1894年官督商办第三时期1895—1902年外人兴业第四时期1903—1913年政府提倡第五时期1914—1925年民营进展第六时期1926—1933年官民合作第七时期1934—1949年工业衰落——摘编自曾纯《百年沧桑:中国近代工业破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6分)(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并具体说明。(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都面临从传统到现代之结构转型的历史任务,由此决定,现代外交制度的成长逻辑具有普遍性。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的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外交制度建设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具体来说,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外交制度建设问题的中国性●中国外交制度建设任务具有双重性和复杂性·政党在外交制度建设过程中扮演关键性角色●外交制度建设道路的长期性和渐进性●新中国外交制度本身的社会主义性——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结合材料,以“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押题卷(四)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宣传中,电影被认为是最昂贵的媒体,因而,大多数的电影都是由政府控制并主导的。英国早在一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利用电影来吸引兵源了,并在1914年授权制作了影片《英国军队电影》,使得电影变得相当活跃。之后,1915年英国的电影《你》及《为了帝国》旨在刺激观众去投资战争债券,加强并稳定国内舆论。与此同时,英国还制作了一系列战争题材的影片,如1916年8月制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