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化学品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操作规程》_第1页
《固态化学品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操作规程》_第2页
《固态化学品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操作规程》_第3页
《固态化学品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操作规程》_第4页
《固态化学品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9.020

CCSC00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XXXX—2022

固态化学品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操作规程

Operatingprocedureofdynamicexposurefororal-nasalinhalationof

solidchemicals

(报批稿)

2022-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XXXX—2022

II

DB32/TXXXX—2022

固态化学品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定了固态化学品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的程序,规定了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的实验前准备和

实验操作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化学品毒性鉴定机构和其他科研机构的固态化学品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670.12—2017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第12部分:短期重复吸入染毒(28天)毒性试验

GB/T21605—2008化学品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GB/T21754—2008化学品28天/14天重复剂量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GB/T21765—2008化学品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经口鼻动式吸入染毒dynamicexposurefororal-nasalinhalation

采用经口鼻动式吸入设备,将实验动物保定在动物固定器内,使其口鼻部充分暴露在染毒腔,在一

定时间内持续吸入通过专用发生装置发生的质量浓度稳定的受试样品的染毒方式。

半数致死浓度(LC50)medianlethalconcentration

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空气

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3)来表示。

[来源:GB/T21605—2008,2.2]

质量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massmedianaerodynamicequivalentdiameter(MMAD)

由空气动力学直径大小不一的颗粒组成的气溶胶样品中,小于和等于某一空气动力学直径(例如5

µm)的颗粒占气溶胶样品总质量或总重量50%时,则该气溶胶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即为此气溶胶样品的

质量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

[来源:GB/T15670.12-2017,3.8]

4实验前准备

受试物来源

1

DB32/TXXXX—2022

受试物为固态化学品。受试物应注明样品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开封日

期、配制方法、配制日期及有效期等。如使用赋型剂,所用赋形剂应标明批号、规格和生产厂家。

受试物分类处理

实验前应使用合适尺寸的超分筛等设备把受试物筛出较细颗粒物。根据受试物特性,其发生处理方

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流动性强,吸湿性较弱,易于发生的受试物,可使用相应粉尘发生器直接发生;

——流动性强,吸湿性较强,开封后不能长时间放置的受试物,发生过程中应保持密封。可使用采

用旋转电刷式原理的发生器或者其他在发生过程中能够保持受试物密封的发生器发生;

——流动性弱的受试物,需与赋形剂混匀后发生处理。用于配比的赋形剂如无明确数据表明其毒性

作用,实验中应增加空白对照组确认赋形剂对受试动物的影响。

注:受试物的处理和发生,应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对于毒性较高的受试物,建议稀释后进行染毒实验。若受试物

具有潜在的易燃性或易爆性,应采取相应的防燃防爆措施。

实验动物准备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啮齿类动物首选健康成年大鼠,非啮齿类动物首选健康成年

犬,必要时可以选择非人灵长类,也可以选择其他敏感动物,但应说明原因。应使用具有质量合格证的

实验动物,同性别的各剂量组个体间体重相差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试验开始前,应进行固定器预

适应,根据动物种属选择相应固定器,预适应时间由短逐渐延长至正式实验时间长度,一般为3天至5

天,非人灵长类宜增加适应性训练的时间和频率。在染毒时,动物固定器不宜对实验动物施加不适当的

物理、热或压迫力,过强的外力限制会影响动物的生理指标。

实验仪器准备

应使用经口鼻动式吸入仪器进行实验。经口鼻动式吸入仪器包括但不限于粉尘发生器、吸入暴露塔、

质量浓度检测仪、流量稀释器、滤膜采样器、流量级联撞击器、粒径谱仪、环境参数监测调节设备、送

排风及废气处理设备等。正式实验开始前,应进行预实验以确定合适的实验参数设置,包括进气流量、

抽气流量、稀释流量、采样流量及时间、压差、气溶胶发生器的样品进给速度,受试物的使用量等。

剂量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剂量设计,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剂量设计按照GB/T21605—2008中的

5.2条款内容,28天/14天重复剂量吸入毒性试验剂量设计按照GB/T21754—2008中的4.1.2条款内容,亚

慢性吸入毒性试验剂量设计按照GB/T21765—2008中的4.4条款内容,慢性吸入毒性试验剂量设计参照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的相关规定。当仪器需要重复使用时,不同剂

量染毒试验应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

5实验操作内容

实验动物染毒环境

染毒时,应保持染毒腔内温度在22℃±3℃,相对湿度在30%~70%范围,氧含量不低于19%,二氧

化碳含量不高于1%,染毒腔和设备外部通风橱之间应保持微负压,以保证染毒腔内的受试物气溶胶不

会扩散到外部通风橱。至少每小时记录一次环境参数和样品使用量,并确保每个暴露口足够的受试物气

溶胶通气量。

2

DB32/TXXXX—2022

染毒系统过程控制

5.2.1染毒稳定状态确定

应用经口鼻动式吸入仪器进行染毒实验前,应对染毒腔受试物浓度进行调试。如果连续两次测定的

结果能够证明染毒腔内受试物的浓度相对恒定,即固体受试物在目标浓度的±20%范围内波动,则认为

染毒系统浓度是稳定的,并记录到达稳定所需时间,否则需要继续调试。待染毒系统浓度确认稳定后,

将动物装入固定器中并尽快固定于染毒腔,记录实验动物染毒开始与结束时间、染毒时进气流量、抽气

流量、稀释流量、采样流量及时长、压差、气溶胶发生器的样品进给速度、受试物的使用量等。

5.2.2染毒浓度控制和采样要求

染毒实验中,应对受试物经发生器产生的受试物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受试物浓度应通过间断(至少

30分钟采样一次)或连续采样进行测定。设置采样流量时,应减少对染毒腔稳态气流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在必要情况下,如浓度较低可考虑增加采样流量或延长采样时间。应采用可靠的检测方法进行浓度监控,

如滤膜称重法或光学检测仪检测。若使用光学检测仪器检测浓度,应提前校准光学检测仪的显示系数,

并且定期检测受污染程度确保在可接受范围,在检测多成分受试物时,应有相应证明气溶胶状态下物质

和开始物质有相似的分析数据,如无法证明上述信息,则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有规律的进行间隔采样分

析。固态化学品吸入染毒过程中,变异系数(CV值=标准差与平均浓度的比值%)不超过20%。

5.2.3染毒浓度计算

染毒浓度应直接测定动物呼吸带的实际浓度,多次测定后取平均值,根据染毒浓度判定受试物的

LC50。采用滤膜称重法测定浓度时,至少每30分钟测定一次,取平均值,以公式(1)计算:

··················································(1)

�2−�1

当受试样品采用赋形剂稀释时,以公式�=(2)�×计�算×:1000

···········································(2)

21

式中:�=�−�×�×�×1000

C—染毒浓度(mg/m3)

M2—称重后滤膜质量(mg)

M1—称重前滤膜质量(mg)

Q—采样流量(L/min)

T—采样时间(min)

R—受试样品在赋形剂中的含量(%,质量比)

注:公式(1)和(2)中,1000为单位换算系数。

5.2.4染毒气溶胶的粒径检测

对于固态化学品制备的气溶胶,应对气溶胶粒径进行连续测定和监控,至少每30分钟采样一次,气

溶胶的MMAD值应在1µm~4µm范围内,且连续两次测定的MMAD值的波动范围在10%之内,几何标

准差在1.5~3.0之间。

5.2.5染毒过程中动物监护和记录

染毒过程中,应观察受试物和固定器对受试动物的影响,并记录实验中的动物状态。如动物出现体

位反转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受试动物的体位变化可能导致吸入染毒浓度不足,或导致窒息死亡。

3

DB32/TXXXX—2022

观察并记录动物外观、肢体活动、行为方式以及呼吸状态等变化发生的时间、程度和持续时间,尤其需

要记录口鼻部是否有异常分泌物以及眼球部是否有出血充血现象。

实验结束后操作

5.3.1染毒结束清洗消毒

染毒结束后,按照染毒开始时的安装顺序,逐次取下固定器并取出动物,拆卸暴露腔和管路,将暴

露塔底部沉积样品收集后,对暴露腔和管路用洗涤剂浸泡,用清水冲洗干净,避免残留样品对后续实验

影响。对于难以除去的残留受试物可用高压水枪或超声波清洗,必要时使用中性洗涤剂清洗。清洗晾干

后消毒备用。

5.3.2废弃物处置

使用经口鼻吸入动式染毒设备进行固态化学品吸入染毒实验,应定期检查更换废气处理装置及其管

路,及时更换过滤器。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更换的废气过滤器,实验动物

尸体等,应按医疗废弃物处置。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