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规范》_第1页
《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规范》_第2页
《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规范》_第3页
《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规范》_第4页
《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80

F11

备案号: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XXXX—XXXX

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electroluminescent(EL)inspectionofphotovolaticmodule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XXXXX—XXXX

I

XX/TXXXXX—XXXX

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晶体硅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的检测条件、检测设备与检测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现场晶体硅光伏组件,不适用于薄膜光伏组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技术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953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和定型

GB/T35694光伏发电站安全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EL)

简称EL,是通过加在两电极的电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使电子在能级间

跃进、变化、复合,从而导致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

3.2电池片隐裂cellsubfissure

肉眼不可见,但用EL检测技术可使电池片内部显现的具有一定尺寸的线状、树根状或闪电状裂纹。

3.3电池片碎片celldebris

肉眼不可见,但用EL检测技术可使电池片内部显现出的崩边、缺角、线痕的局部断裂。

3.4断栅gridlinebreak

通过肉眼观测或EL检测技术可使电池片内部显现出的主、副栅线印刷断路或焊接不良形成的断路。

3.5电池片黑边celltechnologiccontamination

肉眼不可见,但用EL检测技术可使电池片内部显现的边缘发暗、发黑。

3.6电池片黑片blackwafer

肉眼不可见,但用EL检测技术可使光伏组件内部显现发暗、发黑的电池片。

1

XX/TXXXXX—XXXX

4总则

4.1被检测组件设计与定型应满足GB/T9535的要求。

4.2检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电池片的崩边缺角、隐裂及碎片情况;

b)电池片因功率偏低或PID现象导致的黑片现象;

c)电池片因栅线焊接不良导致的断栅现象;

d)电池片的杂质污染。

4.3检测抽样比例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a)组件到场检测,抽样方法应满足GB/T2828.1的要求,选取不同材料类型和不同生产批次的光

伏组件进行测试;

b)其他检测阶段,应按GB/T2828.1规定的抽样方法或甲乙双方自行拟定的抽检比例,选取不同

方阵、不同材料类型、不同连接方式、不同施工单位和不同生产批次的光伏组件进行测试,抽

检比例不应低于10块/MW。

4.4在光伏发电站现场开展晶体硅光伏组件的EL检测时,应按GB/T35694规定的安全要求执行。

5检测条件

5.1环境条件

检测应在如下环境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30℃~40℃;

b)环境湿度:不超过90%RH;

c)自然光照度:不高于0lux。

5.2其他条件

a)被测组件表面应保持清洁;

b)被测组件应正常发电、无破损。

6检测设备

6.1恒流电源

检测中使用的恒流电源输出电流、电压范围应满足被测组件的测试要求。最大可调电压不应低于开

路电压,最大可调电流不应低于短路电流。

6.2光学检测模块

检测中光学检测模块成像像素应不低于2400万,显示屏像素应不低于100万,近红外光的感光能力

范围为波长550~1100nm,成像感光度(ISO)应不超过800。

6.3照度计

2

XX/TXXXXX—XXXX

测量精度应满足±5%。

6.4其他

检测图片存储装置容量应不低于24GB。

7检测方法

7.1检测电路

应按照图1连接相关设备,恒流电源应与光伏组件直接连接。

光伏组件

A/V流

图1电能质量检测示意图

7.2检测步骤

检测应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7.2.1将照度计放置在组件上,并与组件倾角保持一致,测量光照度是否满足测试条件。

7.2.2按照图1连接被测组件和恒流电源模块,向光伏组件通入0.9~1.1倍的组件最大工作电流值大小

的反向电流,电压按组件最大工作电压的0.9~1.1倍设定。

7.2.3调整红外成像设备支架高度、倾角,红外成像设备的光学检测模块应与组件夹角保持在70°到

110°之间,调节红外成像设备的取景距离与焦距,使组件在取景视界内清晰、完整。

7.2.4采集检测图像,图像无重影,曝光时间宜为1/250s~1/30s。

8检测结果

8.1电池片隐裂

8.1.1电池片不应有十字、树根状、闪电状隐裂;

3

XX/TXXXXX—XXXX

8.1.2电池片不应有贯穿电池片、主栅线与电池片边缘、两根主栅线的隐裂;

8.1.3同一组件中,除8.1.1、8.1.2规定以外的隐裂不应超过3处;

8.2电池片碎片

电池片不应有碎片、缺角缺陷。

8.3电池片杂质污染

8.3.1电池片不发光面积应不大于电池片面积的10%,且该类电池片总数不应超过同一组件中电池片

总数的10%;

8.3.2电池片黑边污染宽度不应大于1/5电池片宽度;

8.3.3电池黑边污染宽度大于1/8电池片宽度,且小于等于1/5电池片宽度的数量占组件总片数比例

不应大于10%。

8.4电池片黑片

组件任一电池片不允许出现黑片。

8.5电池片断栅

8.5.1电池片断栅长度不应大于1mm;

8.5.2电池片断栅长度大于0.5mm,小于1mm的电池片块数不应大于2块;

8.5.3电池片单片焊斑长度不应大于10mm,宽度不应大于0.3mm,焊斑个数不应大于5个。

8.6电池片黑芯、同心圆状污染

单晶硅光伏组件任一电池片不应存在同心圆状的工艺污染。

9检测文件

9.1检测文档内容

9.1.1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被测光伏发电站名称;

b)检测设备的规格参数;

c)现场检测环境参数;

d)被测光伏组件参数;

e)检测图像存储路径;

f)被测光伏组件检测结果;

g)其他相关内容。

9.1.2检测结果应能够重复验证。现场应如实记录原始数据,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签

字确认。

4

XX/TXXXXX—XXXX

9.2检测记录

检测记录格式见附录A。

5

XX/TXXXXX—XXXX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检测记录

表A晶体硅光伏组件电致发光(EL)检测原始记录表

记录编号:

项目名称委托日期年月日

委托单位委托单号检测日期年月日

检测地点环境条件℃/%RH

主要仪器设备

运行状态样品规格

参数

图像

存储路径

EL缺陷

序号样品编号/位置编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