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通风系统风量平衡试验技术导则》_第1页
《核电厂通风系统风量平衡试验技术导则》_第2页
《核电厂通风系统风量平衡试验技术导则》_第3页
《核电厂通风系统风量平衡试验技术导则》_第4页
《核电厂通风系统风量平衡试验技术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TXXXXX—XXXX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核电厂通风系统风量平衡试验技术导则

Technicalguidelineofflowratebalancingtestfornuclearpowerplantventilation

system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9-6-13)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发布

XX/TXXXXX—XXXX

I

XX/TXXXXX—XXXX

核电厂通风系统风量平衡试验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通风系统风量平衡试验的一般性要求、试验方法以及验收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核岛、常规岛以及BOP厂房通风系统的风量平衡试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178工业通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NB/T20145核电厂调试试验程序和报告编写规范

3风量平衡的一般性要求

3.1风量平衡的前提条件

a)通风系统风机已启动,风管已经完成吹扫;

b)通风系统风阀设置状态正确(包括龙卷风阀、隔离阀、调节阀、止回阀、防火阀、闸板阀等);

c)系统能够安全运行,且已对有转动设备或密闭/负压风险区域建立安全警示区;

d)机组调试大纲中要求的风量平衡试验相关质量计划已生效;

e)现场通讯设施已经准备并可用;

f)厂房内的房间的土建工作已完成,孔洞、门窗已经密封或临时密封,排水地漏有水封或封死;

g)系统内的流量孔板(若有)已安装;

h)试验的仪表已经标定可用;

i)测量孔洞已经按照要求完成。

3.2风量测量的仪表及测量方法

风量测量的仪表及测量方法的一般性要求参见附录A。

4风量平衡方法及适应性

4.1比例法

当通风系统中有3条及以上支路,且支路阀门较多时宜使用比例法进行风量平衡。下面以5支路系统

(见图1)为例说明比例法的应用。

1

XX/TXXXXX—XXXX

图1典型风管管道布置示意图

j)将所有支路阀门置于100%开度,总阀门V0置于50%的开度,也可参照设计建议开度或调试经验

开度对系统阀门开度预设;

k)测量风机风量,并调节V0的开度,使得风机风量处于设计风量-5%~10%的范围内;

l)将系统内所有风口风量测量一遍;

m)找出实际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小的风口,例如阀门V1.3处的风口;

n)调节相邻阀门V1.2的开度,使得V1.2及V1.3处风口风量与设计风量的比例一致;

o)调节阀门V1.1的开度,使得V1.1,V1.2及V1.3处风口风量与设计风量的比例一致;

p)参照d-f的步骤依次将支路2/3/4/5各风口与设计风量的比例调节至一致;

q)调节阀门V1,V2,V3,V4,V5的开度,使得各支路风量与设计风量的比例一致;

r)调节总阀门V0的开度,使得系统总风量处于设计风量-5%~10%的范围内;

s)测量各支路及风口风量确保其与设计要求一致,并记录最终风量结果。

4.2迭代法

当通风系统中不存在明显支路或支路数量不大于2条时,可以选用迭代法进行风量平衡调节。迭代

法基本操作要求如下:

a)将系统内所有风口风量测量一遍;

b)找出实际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小的风口;

c)通过调节风口、支路及总管阀门开度,使得该风口风量满足设计要求;

d)依次对每个风口执行相同的操作;

e)重复a-d的操作,直至所有风口风量能同时满足设计要求。

由上述方法可知,回路中即使有一个风口需重新调节,系统所有风口风量均需重新测量,因此迭代

法工作量较大,只在比例法不适用的情况下选用。

5风量平衡的试验结果记录及验收要求

5.1试验结果记录

a)参照附录A记录过滤器压差;

2

XX/TXXXXX—XXXX

b)参照附录B记录各风量调节阀的开度;

c)参照附录C记录各房间或厂房的最终风量(送风和排风)。

5.2试验结果验收要求

a)系统总风量调试结果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应为-5%~+10%;

b)新风风量的允许偏差应为0~+10%;

c)房间风量的测量值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5%;

d)相邻房间的气体流向及压差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如设计未给出明确要求,则应参照GB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关规定执行;

e)过滤器压差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3

XX/TXXXXX—XXXX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风量平衡的一般性要求

A.1风量测量的仪表

A.1.1风量测量的仪表及工器具

A.1.1.1常用仪表

风量平衡试验使用的仪表为风量表,不同厂家的风量表各自配备不同的探头或附件,以应对测量时

的不同工况。试验常用风量表及其配件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见表A.1:

表A.1常用风量表基本参数及配件

仪表厂家/型号常用配件量程/精度适用工况

皮托管-3735~3735Pa风管风量测孔

±2%rdg

TSI8380

电子风量罩AF棒0.125~25m/s风管风量测孔、风口

±3%rdg

TSI8380TA棒0.125~25m/s风管风量测孔、风口

电子风量罩±3%rdg

风量罩0.125~12.5m/s风口

±3%rdg

续表A.1

仪表厂家/型号常用配件量程/精度适用工况

大叶轮0.2~15m/s风口

±0.1m/s

Teoto400小叶轮0.4~60m/s风口

空气流量计±0.2m/s

压力模块配合0~1000Pa风管风量测孔

皮托管0.5%ofm.v

A.1.1.2仪表常用配件使用条件

A.1.1.2.1皮托管使用条件如下:

a)制造的皮托管应符合所规定的尺寸规范;

b)皮托管头部轴线与风管轴线的夹角应在±5°内,并且皮托管口应与气流方向相反,为此可提供

适当的装置;

4

XX/TXXXXX—XXXX

c)测量期间,皮托管应保持固定;

d)皮托管头部轴线与风管管壁的距离应大于皮托管头部直径;

e)皮托管头部直径现场雷诺数应大于500,这意味着对大气压力和常温下的空气,v(m/s)就地速

度不得小于v7.5/d,式中d为皮托管头部执行,单位为mm;

f)各测点的气流方向与管道轴线的夹角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0°,对于少数的测点可以达到15°。

A.1.1.2.2叶轮使用条件如下:

a)叶轮风速计应好用,并且已经校准完成

b)风速计轴线应尽可能平行于风管轴线,当测量误差必须保持在1%以内时,则气流方向与风速

计轴线夹角在任一测点处均不得超过5%;

c)仪表叶轮直径应小于测量截面最小直径的1/10;

d)如认定存在不规则速度分布,则应采用直径更小的风速计,并增加测点数;

e)仪表的中心与管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仪表直径的3/4;

f)仪表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自振,并且对气流产生的干扰应尽可能小;

g)因为测量精度与读数值和气流均匀性有很大关系,故最小读数值应至少为风速计开始旋转时速

度的3倍。

A.1.1.2.3风量罩使用条件:

当采用风量罩测量风口风量时,应选择与风口面积较接近的风量罩罩体,罩口面积不得大于4倍风

口面积,且罩体长边不得大于风口边长的2倍。风口宜位于罩体的中间位置;罩口与风口所在平面应紧

密接触、不漏风。

A.1.1.2.4其他特殊情况:

如果速度过低,使用皮托管和叶轮式风速计不能提供良好精度时,推荐采用其他仪表,如热线式风

速仪等。

A.1.1.3常用工器具

风量平衡试验常用工器具为安全带、人字梯、螺丝刀、对讲机、手电钻、卷尺、防尘塞等。

A.2风量测量的一般方法

A.2.1风管风量测量

风管内风量的测量宜采用热风速仪直接测量风管断面平均风速,然后求取风量的方法。且当采用热

风速仪测量风速时,风速探头测杆应与风管管壁垂直,风速探头应正对气流吹来方向。

风管内风量测量的断面应选择在直管段上,且距上游局部阻力部件不应小于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

长边尺寸),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不应小于2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管段位置(图A.1)。若

无法找到满足以上要求的断面,则测量断面的选择应参照GB/T10178中8.22节执行。

5

XX/TXXXXX—XXXX

L≥5d或L≥5aL≥2d或L≥2a

12

图A.1测定断面位置选择示意

注:1-静压测点;2-测定断面;a-矩形风管长边边长;d-圆形风管直径

矩形风管断面测点数的确定及布置(图A.2):应将风管断面划分为若干个接近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的小断面,每个小断面面积不大于0.05m2,即每个小断面边长不大于220mm(虚线分格),测点应位于

各个小断面的中心(十字交点)。

220

测试孔

图A.2矩形风管测点布置示意图

圆形风管断面测点数的确定及布置(图A.3):应将风管断面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

测点布置在各圆环面积的等分线上,并应在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上布置两个或四个测孔,且各测点到管

壁的距离应符合表A.2的规定。

6

XX/TXXXXX—XXXX

6

测定孔

R5

4

123456

0.1R3

0.3R2

测定孔

0.6R1

1.4R

1.7R

1.9R

图A.3圆形风管三个圆环时的测点布置示意

表A.2圆形风管测点到测孔距离

圆环数

200mm~400mm~

200mm700mm

400mm700mm

以下3环以上6环

测点序号距离(r)4环5环

10.10.10.050.05

20.30.20.200.15

30.60.40.300.25

41.40.70.500.35

51.71.30.700.5

61.91.61.30.7

71.81.51.3

81.91.71.5

91.81.65

101.951.75

111.85

121.95

A.2.2风口风量测量

A.2.2.1风口风量测量方法选择宜符合下列要求:

a)散流器风口风量,宜采用风量罩法测量

b)当风口为格栅或网格风口时,宜采用风口风速法测量

7

XX/TXXXXX—XXXX

c)当风口为条缝形风口或风口气流有偏移时,宜采用辅助风管法测量

d)当风口风速法测试有困难时,可采用风管风量法

A.2.2.2风量测量宜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风口风速法测量风口风量时,在风口出口平面上,测点不应少于6点,并应均匀布置。

b)采用辅助风管法测量风口风量时,辅助风管的截面尺寸应与风口内截面尺寸相同,长度不应小

于2倍风口边长。辅助风管应将被测风口完全罩住,出口平面上的测点不应少于6点,且应均

匀布置。

8

XX/TXXXXX—XXXX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过滤器压差记录表

表B.1过滤器压差记录表

设备编码压差期望值(Pa)实测压降(Pa)

意见:

试验人员:签名:日期:

9

XX/TXXXXX—XXXX

C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