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护理查房_第1页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_第2页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_第3页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_第4页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概述

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工矿作业等事故,占全身各部位损伤10—20%,仅次于四肢损伤,但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22020/11/14主要内容

病史汇报

护理查体

颅脑损伤相关知识护理诊断护理措施1234532020/11/14一、病史汇报

患者,朱子文,男,23岁,住院号:154416

系“头部外伤1小时余伴意识障碍”于2015年9月5日凌晨急诊入院。患者1小时余前不慎因头部外伤,当时具体情况不详,由120急诊送于我院急诊科,急诊行气管切开术;并行头颅CT提示脑室出血、脑室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额骨粉碎性骨折,胸部CT提示双侧气胸,手术室予头面部伤口急诊清创缝合,胸外科予双侧胸腔闭式引流,骨科予左上臂伤口清创缝合,后收住我院脑外科,脑外科予患者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术,术后患者呼吸不规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因病情危重,

于2015-9-55:40

转入我科进一步诊治。平车推入,监护仪示:HR:79次/分BP:113/88mmHgRR:27次/分SPO2:94%,T:36

。深昏迷,GCS

4分双瞳不等大,直径左2.5mm右5mm,对光反射消失

42020/11/14一、病史汇报

入科后予以清理气道后,继续机械通气维持生命体征;患者深昏迷,使用神经节苷脂及依达拉奉行脑保护治疗、呋塞米泵入利尿、甘油果糖联合托拉塞米脱水利尿、氨甲环酸止血、苯巴比妥防治抽搐等措施综合抢救治疗,完善血常规、急诊生化等检查

入科急查血气分析显示

PH

7.293

PO2

67mmHg

PCO2

44.1mmHg

BE

-5mmo/L

LAC

4.42mmol/L

末梢血糖:7.7mmol/L52020/11/14一、病史汇报初步诊断:开放性颅脑外伤开放性颅底骨折右侧顶骨骨折脑出血脑室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脑肿胀闭合性胸部外伤双侧气胸左侧肱骨骨折多发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后、气管切开术后、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左上肢清创缝合术后颌面部外伤、多发皮肤擦伤62020/11/14一、病史汇报实验室检查项目RBC10^12/L4-5.5HGBG/L120-160WBC10^9/L4-10N%46-76.5K+mmol/L3.5-5.5Na+mmol/L135-1489.52.96

9614.0887.64.51409.64.314728.891.99.73.4111117.9881.23.3316072020/11/14一、病史汇报9-512:00患者有发热,38℃以内,予物理降温;9-77:00体温42℃,遵医嘱予以冬眠合剂,冰袋冷敷9-514:30患者血压低,遵医嘱予以多巴胺、去甲肾静脉持续应用9-711:35患者临床死亡82020/11/14二、护理查体四史:现病史

深昏迷,双眼睑肿胀,右侧眼睑周围淤血青紫明显,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双瞳不等大,直径左2.5mm右5mm,对光反射消失,双侧脑室引流畅,引出血性液体,气管切开状态,少量渗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胸廓无明显畸形,双侧活动一致,

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侧无明显湿罗音及痰鸣音,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畅,水珠波动明显,未见明显液体引出;心率,律整,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

腹部平软,肠鸣音消失,左上肢肿胀,纱布包扎中,无畸形,骨擦感明显,四肢软瘫,无水肿,无紫绀,双侧巴氏征未引出。保留导尿畅,引出黄色尿液下

触上视听洗手准备物品92020/11/14二、护理查体既往史:不祥过敏史:不详家族史:不详五方面(包括饮食、休息及睡眠、排泄、平日生活自理能力及嗜好)

因患者暂无语言能力,无法评估六心理社会(包括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对疾病认识、性格及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因患者暂无语言能力,无法评估102020/11/14三、颅脑损伤相关知识概述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损伤;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及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常见颅脑损伤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是脑损伤程度及其处理效果。受伤后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颅脑外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112020/11/14三、颅脑损伤相关知识观察要点

迅速了解,尽快作出正确判断,给予有效护理。首先判断是颅伤还是脑伤?确定脑伤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区别脑伤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有无脑干损伤所致表现?有无癫痫发作及伤员是否躁动?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评估:1.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2.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固定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量。3.观察患者呼吸形态,血氧饱和度变化。4.观察患者尿液量、颜色、性状等5.观察患者出入量情况6.观察患者皮肤情况7.了解患者心理需要122020/11/14四、护理诊断1.意识障碍2.气体交换受损3.清理呼吸道无效4.体温调节无效:体温过高5.有感染危险6.皮肤完整性受损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8.潜在并发症:肢体废用综合征、脑疝、便秘132020/11/14五、护理措施P1

意识障碍:及重度颅脑损伤有关I1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定时进行GCS评分,判断昏迷程度。

2.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并且观察用药后反应。

O1

患者临床死亡142020/11/14P2

气体交换受损:及颅脑损伤导致呼吸中枢

受损有关I2

1、观察动脉血气改变2、观察呼吸音,呼吸频率,节律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4、观察呼吸机各参数。O2

患者临床死亡152020/11/14P3

清理呼吸道无效:及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有关

I3

1、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

2、吸痰前先吸入纯氧,每次吸痰时间<15秒,防止脑缺氧。

3、痰液粘稠时,遵医嘱气管内滴药每小时1次,气道湿化或雾化吸入每4-8小时1次。

O3患者临床死亡162020/11/14P4

体温过高:及颅脑损伤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及感染有关。

I4

1.严密观察体温,并记录

2.遵医嘱对症处理,体温〈38℃时行物理降温,>39℃静滴冰盐水。

3.防虚脱

4.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O4患者临床死亡172020/11/14P5

有感染危险:及外伤致皮肤损伤,气管切开,接呼吸机及身上各种引流导管有关I5

1.控制探视,减少外源性感染因素。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3.加强气管切开、呼吸机管道及各引流管、导尿管护理4.皮肤破损,及时换药5.遵医嘱定期监测痰培养、尿培养及血培养,以辅助用药;

O5患者临床死亡182020/11/14P6

皮肤完整性受损:全身多处擦伤I6

1.皮肤擦伤处注意清洁消毒,适当处理,促进愈合2.持续使用气垫床,每2~3小时翻身一次3.每班检查皮肤状况,注意保护压疮高危部位4.保持床铺干净、整齐O6患者临床死亡192020/11/14P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及禁食及

肠道功能障碍有关O7

1.监测患者电解质结果

2.遵医嘱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补充能量I7患者临床死亡202020/11/14P8

潜在并发症:肢体废用综合征、癫痫、脑疝、便秘O81.患者长期卧床给予被动肢体功能位。2.定期给及肢体按摩,防止肌肉萎缩。3.遵医嘱及时给予镇静、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鲁米那,预防癫痫发作;4.抬高床头30度,以利于脑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5.密切观察及记录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6.便秘以预防为主,必要时对症处理或低压灌肠.I8患者临床死亡212020/11/14头部引流管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2.引流袋最高处距侧脑室距离10~15cm3.注意引流速度,禁忌流速过快,避免颅内压降低4.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5.注意观察脑脊液性质,若有大量新鲜血液流出提示脑室内出血,若为混浊液流出则提示感染,异常时应作相应处6.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折叠成角7.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引流量,更换时

夹管防止脑脊液逆流8.引流管一般不超过5~7天,开颅术后不超过3~4天,拔管前试行夹管试验,抬高引流管,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征象,拔管后如有脑脊液漏,应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222020/11/14伤后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等程度发热;若损伤累及间脑或脑干,可出现体温不升或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