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_第1页
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_第2页
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有关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的作文由我细心为您整理,盼望这篇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作文范文可以帮到大家。

一、人民币的单位名称

我国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历史进展的结果。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构成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它标明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票面金额较大,只发行了主币,没有发行辅币,最小的票面金额为1元,较大的有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12种面额。

这是由于当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但接着进入第一个五年方案的经济建设阶段,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物价稳定,币值稳定,这就逐步暴露了货币价格标准上的问题:一是货币票面金额大,计价与流通都很不便利;二是仍留有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残迹,给人民群众以“钱毛”的错觉;三是只有主币,没有辅币,不能完整体现我国货币单位的概念。因此,1955年3月1日起发行了其次套人民币,同时发行了辅币。

第一套人民币与其次套人民币的兑换比价是1:10000,这就是人民币价格标准的改革。这种改革,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来说没有变化,并不是人民币的贬值,而是把票面金额降低了,商品价格也随着降低了,是在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上抹掉了四个“0”而已。以后两套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均未改革。

二、人民币单位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单位非常简单,有文、贯、串、吊、枚等等。“文”,每一制钱称一文,明清多通用制钱,因此在纸币上常用“文”作单位,如大清宝钞有伍佰、壹仟、百仟文不等。“贯”,始于唐代,在元、明两代纸币上均用贯作单位,每一贯值1000文,如大明通行宝钞壹贯。

“串”,同贯,即一串也相当于1000文,清末和民国时期有些官银号所发制钱票也用“串”作单位;革命依据地中央苏区的一些银行发行的人民货币如鄂东南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也用“串”作单位。“吊”,也相当于制钱1000文,旧时东北地区的纸币如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广信公司的官帖均以“吊”作单位。“枚”,是铜元的单位,单铜元相当于10文,双铜元相当于20文,民国初其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及一些省地方银行发行的铜元票均以“枚”作单位。

那么,新中国人民币为什么采纳“元”作单位呢?现在有两种较流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我国的货币单位名称进展中演化而来。我国货币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货币的单位先后经受过实物单位、重量单位等,最终进展到以“元”作单位。货币消失“元”是从唐初开头的。

唐朝以前,铜钱都是以重量为单位名称,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为了整顿币制,废五铢,改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拓新纪元的意思,改为两、钱、分、厘的十进制计算。

当时的“元”字虽然并不代表货币单位,但从今货币的重量就和货币的名称发生了分别。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广东开头制造机制铜元,由于铜元样式新奇,其精致、整齐程度是以前任何钱币无法比拟的。清朝铜元分两大类,一类是“光绪元宝”,一类是“大清铜币”,清朝铜元的发行为今日的货币名称“元”打下了基础。

清末,随着国际贸易的进展,西方银元传入中国,银元质地、外形的整齐划一,使它广泛流通。由于国内经济的进展,交换的扩大,人们迫切需要更轻巧的货币来代替银元、铜元,这时银元、铜元已不适应经济进展的需要了,因此,银行就印制了一种银元、铜元的兑换券,这种兑换券的名义价值和实际的银元、铜元一样,渐渐兑换券演化成了纸币。我国人民币的名称“元”就是这样演化来的。

至于元以下的辅币单位“角”和“分”,也是习惯继承下来的。“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载:“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本义为分别,分开,后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