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2024届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某一阶段的政权更替,与①相关的史实是A.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B.岳飞抗金,经济重心南移C.灭辽和北宋,迁都中都D.统一全国,建立行省制度2.下面关于《新青年》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B.传播民主科学思想的摇篮C.倡导新文学白话文的旗手 D.民主共和思想的发源地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防范个人独裁C.建立共和制D.打击封建势力4.《易经》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研究《易经》的学问被称为易学,宋代重庆地区易学的研究中心在:A.巫溪B.合川C.涪陵D.夔州5.《工人日报》曾刊发以“人有多大胆,钢有多大产”为标题的新闻是在()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6.在如下表所示的空白处填写最恰当的主题词,应该是()1894﹣1912年社会变革,走向共和1921﹣1935年开天辟地,渐趋成熟1949﹣1956年1978年底至今改革开放,民族复兴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建国大业C.国共合作,走向抗战 D.民族独立,制度革命7.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8.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西周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是以进攻的一方发动突然袭击开始的。下列战役不属于突然袭击的军事行动是A.德国进攻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C.日本进攻珍珠港 D.苏联红军攻克柏林10.“八月四日发布‘断发、制服、脱刀均可自由,但礼服时须佩刀’的条令,并于九日起允许官吏在执行政务时穿着洋服。”以上是明治维新内容中的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地税改革 D.“文明开化11.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的是A.B.C.D.12.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张仲景,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的中医名著是()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中医基础理论》13.“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种行为最早出现在哪在时期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前后D.新文化运动14.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A.师夷长技、自强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5.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下列措施能在根本上体现中央集权的是A.建立皇帝制度 B.地方推行郡县制C.在中央设立承相、太尉、御史大夫 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16.清代一位大臣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准,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可以判断该大臣A.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心生怨恨B.完全听命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办事非常仔细17.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民族的起源 B.多民族政权的并立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18.《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称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这表明《共产党宣言》A.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B.是恩格斯独立完成的著作C.是一部影响十分广泛的著作D.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兴起19.王斯德的《世界通史》中:“(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文艺复兴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C.法国大革命时期D.俄国十月革命时期20.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出现。这一事件是()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21.同志指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可见西藏地理位置的重要。西藏自古就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转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唐朝B.明朝C.元朝D.清朝22.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A.成年男性公民B.妇女、外邦人C.城邦上层贵族D.五百人会议成员23.“红十字”被认为是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24.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起源于美国B.它起源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C.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D.这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26.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修建了________,它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____,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27.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关系已成为构筑21世纪大国关系的重要一环。2016年底,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对中国的政策令人关注。回顾历史,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我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④赞赏阶段(1937-1945)……⑥敌对时期(1949-▲)——摘编自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那一次侵华战争?同一世纪20年代,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伙同其他与会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什么?材料二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2)导致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什么?美国将1937-1945年定为对中国的“赞赏阶段”,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材料三下图(3)结合右图,请你为材料一中“⑥敌对时期(1949-▲)”填上一个结束时间,并说明理由。材料四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4)通过探究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怎样做才能既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又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29.(6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古代哲人那里吸取智慧。当地区冲突不断上演,战争和暴力打碎人民的梦想,如果政治精英能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饥饿和贫困的阴影笼罩着欠发达国家的妇女和儿童,如果跨国公司能想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不断膨胀的感官欲望把环境伤害得千疮百孔,如果每个人能想想“克己复礼为仁”。材料一中“古代哲人”属于我国古代哪个学派?我们从那里可以吸取哪些政治智慧和教育智慧?(各举一例)材料二四川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材料二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给我国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材料三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时间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850年122.715.219.619.81870年228.776.750.698.71890年353.3208.497.9402.11900年420.1327.0129.4663.3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的总体变化趋势?导致1870年后美国的排放量迅速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英文《中国日报》2017年6月14日第八版刊登了一幅漫画《辩论》:关于共享汽车到底是出行缓堵的帮手还是马路安全的杀手,各方观点争执不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享汽车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本质变化?你认同辩论中的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30.(7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残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却只字不提。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材料三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材料一中,孔子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材料二中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核心思想?材料三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文件吸收了他的这一观点?(举一例即可)结合上述问题用一句话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元代建立了行省制度,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同时它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选项符合题意。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然后杯酒释兵权从武将手中夺取了兵权,故排除A项。岳飞是南宋将领,经济重心南移是到南宋时期完成的,故排除B项。金灭辽和北宋,故排除C项。故选D。2、D【解析】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民主共和思想与辛亥革命有关,故D说法不恰当,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排除A;《新青年》是传播民主科学思想的摇篮,故B说法正确,排除B;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新青年》是倡导新文学白话文的旗手,故C说法正确,排除C。故选D。3、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史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三权分立原则,以防止个人独裁的出现。而英国《权利法案》中的规定,也是为了限制王权,防止国王独裁,因此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防范个人独裁。A项均不符合;C项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共和制,而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D项不符合美国的史实。故选D。4、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涪陵易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于商代或其以前,宋代程颐、谯定、朱熹等人将涪陵易学研究和运用推至顶峰,是宋代重庆地区易学的研究中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中的“人有多大胆,钢有多大产”是大跃进时期在工业上的口号,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而土地改革时期主要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口号应该可能是“斗地主”或者“打倒地主”等,三大改造时期的口号应该可能是“社会主义好”等,文化大革命时期口号应该可能是“毛主席万岁”“以阶段斗争为纲”“伟大的文化大革命万岁”等。故答案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6、D【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1949年到1956年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我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起来。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禅让制出现于尧舜禹时期,分封制盛行于西周,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制,主要是管理地方的措施。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8、C【解析】

依据题干中限制词“铁农具最早出现”,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C符合题意;西周和商朝时期的农具是青铜器,还没有铁农具,AB不合题意;秦汉时期比春秋时期要晚,已广泛使用铁农具,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ABD不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C。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在战争中惯用的作战方式就是发动突然袭击,A、B、C三项就是明显的战例,而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苏德双方已经交战很久,是苏军反攻德军的结果,因此不属于突袭战例,故选D。10、D【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八月四日发布‘断发、制服、脱刀均可自由,但礼服时须佩刀’的条令,并于九日起允许官吏在执行政务时穿着洋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日本明治维新向欧美国家学习的内容。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国家学习。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1、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歼灭了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仔细观察图片,B是淮海战役示意图,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台儿庄战役形势图,C项是辽沈战役形势图,D项是平津战役形势图。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2、C【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C选项符合题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A选项不符合题意;《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B选项不符合题意;《中医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基本特点、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病机学说、防治原则等内容。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13、D【解析】题文的“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其旧道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旧礼教,故题文行为最早出现在新文化运动中。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正确解读题文材料,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以正确解答此题。14、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这是地主阶级掀起的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15、B【解析】

郡县制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B正确;AC属于秦朝的中央制度,排除;D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体现中央集权,排除。故选B。1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军机处的设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丧失了政治责任感,故选B。17、B【解析】

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60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044年宋和西夏达成和议,促进了与西夏的和平交往,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题干反映了宋、西夏、辽多民族政权的并立,B正确;A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18、C【解析】依据题干“这”表明,说明是材料分析题。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恩格斯称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这句话反映了它——《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文献中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C项符合题意。“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是《共产党宣言》创作的背景,材料没有体现,A项不合题意;《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B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党宣言》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兴起。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9、A【解析】

根据“(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0、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是元朝,故C符合题意;唐朝、明朝、清朝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22、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雅典男性成年公民,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23、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基督教创立者是传说中的耶稣。选项C符合题意;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A排除;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B排除;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张陵,D排除。故选C。24、ABC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ABCD四项都符合题;故选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解析】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随着双方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逐渐走向冷战对峙。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故答案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26、都江堰大运河【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修建了都江堰,它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27、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中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与三大宗教无关,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条约:《九国公约》。(2)事件:珍珠港事件;理由:中国是亚洲战争的主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军,有利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3)时间:1972年;理由: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同时也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和平与稳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两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②轻视阶段(1840-1905)”结合所学知识,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开始了侵华战争。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由此可知,美国直接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伙同其他与会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九国公约》。(2)根据材料二中“1941年12月”结合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全民族抗战中,日本深深陷入了中国战争的泥潭中,使日本没有过多的兵力放在太平洋战争中,所以中国在亚洲的主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军,有利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由此可知,导致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珍珠港事件;美国将1937-1945年定为对中国的“赞赏阶段”,理由是:中国是亚洲战争的主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军,有利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由此可知,正确的时间应为:1972年;理由是: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同时也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和平与稳定;因此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中美两国应该加强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