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重点中学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崛起于法国动荡之际的拿破仑果敢刚毅,一生传奇。其是非成败,众说纷纭;身前身后,褒贬不一。如果以推动文明进步、创造文明遗产的角度肯定拿破仑,可选择的史实依据是①夺取政权,加冕称帝②打败反法联军,冲击欧洲封建势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③征战欧洲,扩疆拓土④亲自主持编制并颁布实施《民法典》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下属于“他”的活动的是①成立兴中会②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③逼迫宣统帝退位④成立中华民国⑤颁布《中华民国约法》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3.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A.莱特兄弟 B.卡尔·本茨 C.爱迪生 D.史蒂芬孙4.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分别终结于A.开国大典、土地改革完成B.开国大典、三大改造的完成C.辛亥革命、土地改革完成D.辛亥革命、三大改造的完成5.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记述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清史稿》“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军机大臣年表》A.因战事而设B.设于雍正十年C.强化了君权D.设于雍正年间7.下列四幅地图,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形势的是A.B.C.D.8.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9.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主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加强中央集权B.大力发展近代经济C.带动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10.下列人物中为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做出重大贡献的有①拿破仑②华盛顿③玻利瓦尔④章西女王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这主要体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上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战争 D.“一五”计划12.最近大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个剧名颇有来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于宋代婉约派的女词人《如梦令》,请问是下列哪一位?A.苏轼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13.1863年10月,联邦政府组建了58个黑人军团,黑人士兵达到37482人,这说明A.联邦军队占绝对优势B.内战初期,联邦军队战事顺利C.林肯政府措施得力扭转局面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影响14.下列关于杜鲁门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B.美苏在希腊和土耳其发生战争C.美国谋求世界霸权D.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5.改变人们的宇宙观,动摇基督教会宣扬神创世界的理论基础,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重要标志的学说是A.太阳中心说B.生物进化论C.《天体运行论》D.相对论16.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最主要原因是A.火的使用 B.能做陶器C.能建造房屋 D.农业生产的发展17.近代以来,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签订②中华民国建立③抗日战争胜利④渡江战役胜利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8.10世纪前后的欧洲,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兴起了许多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等,这些城市大多是①政治中心②手工业中心③商业中心④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此次会议对协调盟国在最后加快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联合国的建立都起了重要作用。”材料中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20.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的现代化是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现代化的常规途径的,也是走得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权利法案》的颁布C.“光荣革命”的胜利 D.民主共和制的建立21.美国人民把来克星顿当作美国自由独立的象征,赞誉它是“美国自由的摇篮”。这是因为()A.美国独立战争从这里开始 B.大陆会议在这里召开C.《独立宣言》在这里发表 D.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在这里发生22.“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23.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4.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在此背景下1519—1522年能够出现的历史现象是A.《最后的晚餐》问世 B.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C.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出现 D.无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的使用。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________。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煤气内燃机的主要发明人是________。《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作者是________。27.《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描述的工程位于图中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材料二:(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孝文)帝曰:“今代(平城)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道武皇帝迁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材料三:1153年,金迁都燕一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紂居之,虽卜善地何?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B地生活的是今天族的祖先;元政府在AB两地管辖的机构分别是、。(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做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及其历史影响。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感悟?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材料三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0.(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材料三:对于不明白20世纪70年代东西方“冷战”和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的人而言,很难理解中美关系的复杂与纠结。历史已经给出了选择,在波诡云谲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博弈中,中美两艘大船只能相向而行。否则,在亚太的波涛汹涌和全球的惊涛骇浪中,中美两艘大船不经意的刮擦,都会导致无可预料的恶果。从图一到图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三,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哪些“新形势”导致了美国的这一变化。中美两国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掘潜力、不断扩大中美关系的积极面、合作面?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拿破仑对内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军队,并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但是这种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利益,不属于文明之举,不值得肯定;同样,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也不能算是推动文明进步、创造文明。故符合题意的是②④,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2、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24年孙中山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仔细审查D.①②④符合题意;袁世凯逼迫宣统帝退位、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故含有③、⑤的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电灯泡成功,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是照亮世界的人。1931年美国全国熄灭电灯一分钟就是为了哀悼这位“照亮世界的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4、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分别终结于辛亥革命、土地改革。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解决本题的时候学生需要注意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5、A【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是董必武1963年重游南湖时为烟雨楼题写的对联。同时结合毛泽东记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知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6、D【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可知,A项因战事而设,只符合第一个历史记述;B项设于雍正十,只符合第一个历史记述;C项强化了君权两个历史记述都未提到;D项设于雍正年间,两个历史记述都有涉及,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7、B【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形势的是B图。因为图一体现了东周的都城,以及春秋五霸的相关信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分裂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春秋时期分封的诸侯国的数量很多,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8、B【解析】

材料“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反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结束了西方国家的军舰等武装力量,随意进入中国领土、领空、领海的历史,这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B符合题意。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否定列强在华特权,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D项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9、C【解析】

依据题干,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带动文明开化。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①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不是民族解放的人物。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1、A【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建国初期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因此A正确。三大改造是从1956年开始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属于建国初期。因此B错误。抗美援朝和一五计划与农民无直接关系,因此CD错误。综上故选A。12、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宋词著名词人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词句。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3、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863年10月,联邦政府组建了58个黑人军团,黑人士兵达到37482人”可知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期间,为了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内战时期的重要文献,它直接调动了广大人民包括黑人的积极性,为南北战争北方资产阶级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故选D。14、ACD【解析】

据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重要内容就是“把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故A项正确。美国之所以对苏联实施“冷战”主要原因就是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故C项正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故D项正确。美苏在“冷战”期间没有发性直接的武装冲突,故B项不符合史实。所以AC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CD。15、C【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选项C符合题意;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选项A不符合题意;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依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原始农业的发展使原始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17、A【解析】本题考查与大陆的关系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马关条约》签订,割给日本,这样与大陆分离;②中华民国建立时,还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这与的分离与统一无关;③抗日战争胜利后,光复;④渡江战役胜利,国民党集团逃往,与大陆再次分离。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与大陆关系的演变这一主题,梳理清这一主线即可轻松得出答案: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日本对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光复;1949年,国民党集团败退,与大陆分离至今。18、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西欧早期城市大多形成于交通要道、路口和教堂城堡附近,不是政治中心,①不符合题意;早期西欧城市聚集了大量手工业者,他们在城市开设作坊,是手工业中心,②符合题意;早期西欧城市主要聚集的是手工业和商人,这些城市大多是商业中心,③符合题意;西欧早期兴起的城市大都建立在教会或者封建主的领土上,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19、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美英苏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故D项正确。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ABC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D。20、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依据所学可知,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保障议会权力,标志着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立起来。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通过关键词“克服专制王权”是解题的关键,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21、A【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775年4月19日,驻波士顿英军奉命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军火,往返途中在来克星顿附近遭民兵伏击,损失286人。来克星顿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A选项符合题意;1775年5月10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B选项不符合题意;1776年5月,在费城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于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C选项不符合题意;1777年,一支6000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美国独立战争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2、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在明治维新实施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属于政治方面;选项BC属于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3、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可知,这些数字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民族大团结。新中国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原因。24、B【解析】

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在此背景下1519—1522年能够出现的历史现象是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B正确;AC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铁农具与牛耕【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26、禹孙中山奥托牛顿【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2)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依据所学可知,德国发明家奥托在1876年制造出第一台四部冲程内燃机。(4)依据所学可知,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点睛】《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1687年首次出版。该书是牛顿重要的物理学哲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了近代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27、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图中B处为武汉,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藏;岭北行省、宣政院。(2)①理由:巩固北魏统治,促进经济发展;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先辈迁都促进了民族发展等;影响:加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鲜卑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②原因:上京偏僻,漕运不便;燕京地势险要,易于据守;燕京物产丰富、文化先进,有利于加强金国实力。影响:加强了金国的实力;促进了金国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3)感悟:符合国情的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文化文化融合等。【解析】

(1)依据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可知,B地是今天的西藏地区,唐朝时吐蕃人生活在这一带地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边疆地区实行有效的管辖,元政府在A地设岭北行省,在B地设立宣政院。(2)①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巩固北魏统治,促进经济发展;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先辈迁都促进了民族发展等;影响:加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鲜卑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②金迁都燕京的原因:上京偏僻,漕运不便;燕京地势险要,易于据守;燕京物产丰富、文化先进,有利于加强金国实力。影响:加强了金国的实力;促进了金国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3)综上所述可知,符合国情的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文化融合等。29、(1)长安;南海。(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4)张骞;公元前138年、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