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1-2元素周期律 含解析_第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1-2元素周期律 含解析_第2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1-2元素周期律 含解析_第3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1-2元素周期律 含解析_第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1-2元素周期律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年级:高一课时数:3课时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元素周期律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目的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要点一、原子结构及表示

1.原子的构成

(注:碳12质量的1/12等于1.66X1。-"kg)

质量/kg相对质量电量作用

质子1.6726X10步1.007+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

原中子1.6749X1CT"1.0080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核素种类

子核外电子9.109X10创1/1836-1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化学性质

Az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2.原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中性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阳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④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3.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表示方法

结构示意图是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

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如:

飞飞,电子层

粒子符号一Na?对

〃、层内电子数

原子核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

结构示意图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其差值均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例如:

Mg2+金

要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所以它们通常运动的区域离原子核也远近不同,也就有了核

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也就有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层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

们就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具体情况如下表:

电子层的代号n

电子层的序号1234567

电子层的符号KLMN0PQ

离原子核的距离

近远

电子层的能量

低高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我们得知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以下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且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及外排布在能量

稍高的电子层里。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每一电子层里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即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第

三电子层最多容纳18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3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说明:要弄清楚以上排布规律的原因,还需要学习更多更有趣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在化学选修三《物质

结构与性质》。

要点诠释:

①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②上述为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

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他规律。

③最外层电子数排满8个(He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④最外层电子较少的(<4),一般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表现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较多的(〉4),一

般易得电子或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非金属性。

3.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

(D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o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

(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o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o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o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0。

要点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

(1)内容: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

由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所决定的。

(2)具体表现

①原子半径:

同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减;

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②化合价:

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

外,第二周期的0、F元素除外;

从IVA族开始,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

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o

③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2.1—18号元素的有关知识

原子序数12

元素名称氢氢

元素符号HHe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nm0.037—

主要化合价+10

原子序数345678910

元素名称锂镀硼碳氮氧氟氯

元素符号LiBeBCN0FNe

22

核外电子排布)©7/@/;0z2/0/;④,2/

原子半径/nm0.1520.0890.0820.0770.0750.0740.071—

主要化合价+1+2+3+4—4+5—3-2-10

原子序数1112131415161718

元素名称钠镁铝硅磷硫氯氮

元素符号NaMgA1SiPSC1Ar

核外电子排布④刀0/2H③力j@2〃④力@/2M

原子半径/nm0.1860.1600.1430.1170.1100.1020.099—

主要化合价+1+2+3+4—4+5-3+6-2+7-10

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0族除外)

项目同周期(从左至右)同主族(自上而下)

电子层数相同逐一增加

最外层逐一增加(除第一

相同

电子数周期外均为1〜7)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氧化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还原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酸、碱性

非金属形成气态氢化物难易

由难到易由易到难

程度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最高正价由(+1)〜(+7)价,最高正价=主族序数,

化合价

负价(-4)~(一1)最低负价=—(8—族序数)

4.实验探究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内容钠(Na)镁(Mg)

实验步骤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至盛有足量水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

(预先滴加2滴酚醐试液)的烧杯中。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

观察现象。并滴入2滴酚醐试液。观察现象。过一

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钠块浮在水面,并迅速熔成闪亮的小镁与冷水并未见明显现象,当水沸腾时,

球,发出嘶嘶响声,四处游动,最后镁与热水反应,产生气体,并使滴有酚

消失,滴有酚醐的水变红。献的水变红。

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tMg+2H2O=^=Mg(OH)2+H2t

结论钠与水反应比镁与水反应容易、剧烈。

(2)镁、铝与盐酸反应

实验内容镁(Mg)铝(A1)

实验步骤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取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

化膜,放入一支试管中,再加入21nL放入一支试管中,再加入2mL1mol/L

1mol/L的盐酸的盐酸

实验现象镁与盐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t2A1+6HC1==2A1C13+3H2t

结论镁与盐酸反应比铝与同浓度盐酸反应更剧烈、更容易。

(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

NaOH(强碱)>Mg(OH)2(中强碱)>A1(OH)3(两性氢氧化物)

我们可利用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

弱比较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所以Na、Mg、Al的金属性强弱为:Na>Mg>Alo

(4)我们可利用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者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来判断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有关元素SiPSC1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高温磷蒸气与氢气加热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

能反应而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H2SiO3弱H3P中强酸HEO,强酸HC104强酸(比压S04酸性

化物(含氧酸)的酸性酸强)

强弱

要点诠释:

①按照核电荷数递增顺序,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

②按照核电荷数递增顺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所以非金属

性强弱为:Si<P<S<Cl»

③结论,在第三周期中:

Na、Mg、Al、Si、P、S、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噌强,

要点四、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总体方法:“层多径大,序大径小”

要点诠释:

比较微粒半径大小,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

越多半径越小。

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r(Na)>r(Mg)>r(Al)o

即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自左至右逐渐减小。

(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r(Ar)>r(Cl)。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增大。如

r(F)<r(Cl)<r(Br)<r(I)o即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

(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减小。如核外是18个电子的离子的半径大小

是r(Ca2+)<r(K+)<r(Cl)<r(S2-)o

(5)对同一元素来讲,价态越高半径越小。如r(Fe3+)〈r(Fe2+)<r(Fe)。

(6)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先找参照元素,使其建立起同周期、同主族的关系,

然后进行比较。比较S与F的原子半径大小,先找0做参照,因为0与F同周期,r(F)<r(0);而0与S同主

族,r(0)<r(S),所以r(F)<r(S)。

典朝颤

类型一:原子结构

例1、(2015海淀会考模拟)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氨%6比1,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该

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

A.136B.50C.86D.222

【思路点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标有质子数,左下角标有质量数。

【答案】B

【解析】2,Rn的质量数为222,质子数为86,则中子数=质量数一质子数=222—86=136,故中子数和质子

数之差为136—86=50。

【总结升华】eX中各数量间的关系与互求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题目往往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但

起点高,落点低,只要牢固掌握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细心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

【变式1】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氨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多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答案】CD

(^n)28

【变式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为离子,则它所带的电荷数可能为()

①8一n②n—8③10—n④n—10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若该微粒为阳离子,其所带电荷数为n—10;若为阴离子,其所带电荷数为10—n。

类型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例2、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K层、L层、M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所

以A有可能;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电子数已经排满,即排了8个电子,而M层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

所以B一定错误;符合“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的离子可以是K\Ca2+,

也可以是S<C「;对选项D来说,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为2或8,符合的为0人,所以D也有可能。

举一反三:

【变式1】A、B两种原子,A原子M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好是A原子L层的两倍,

则A元素是()

A.0B.SiC.CD.Mg

【答案】C

【变式2】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它层电子数总数的2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与乙处于同一周期

B.甲与乙处于同一主族

C.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奇数

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

【答案】D

类型三: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例3、按原子半径增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Be、N、FB、Mg、Si、CC、Na、Mg、CaD、Cl、S、P

【答案】D

【解析】原子半径:A项,Be>N>F;B项,Mg>Si,Si>C;C项,Na>Mg,Ca>Mg;D项,C1<S<P。【总

结升华】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自左至右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

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LiB、FC、NaD、Cl

【答案】C

【变式2】微粒半径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22

A.p"S\crB.cr,S\O,-c,Ca,Mg,NaD.K\CF,S,「

【答案】A

【变式3】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

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

的关系是()

A.X>Y>ZB.Y>X>ZC.Z>Y>XD.X>Z>Y

【答案】C

类型四:元素周期律

例4.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XO4、压丫0八HsZO,的酸性依次减弱,则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最大,Z最小B.非金属性X最强,Z最弱

C.气态氢化物中HX最不稳定D.原子序数:Z>Y>X

【答案】B

【解析】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可知三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X>Y>Z,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

数大小关系为X>Y>Z,由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Y>X,气态氢化物的稳定

性为HX>H2Y>ZH3O

举一反三:

【变式11(2015海淀二模)已知16s和34Se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2Se>H2S>H2OB.原子半径:Se>S>Cl

2-

C.酸性:H2Se04>H2S04>HC104D.还原性:S>Se">Br「

【答案】B

【解析】同主族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稳定性上0>员5>压Se,A错误;

同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则B正确,非金属性逐渐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酸性:HC104>H2S04>H2SeO4,C错误,还原性:

Se2->S2-,D错误。

【变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j匕CH4稳定

B.(T半径比厂的小

C.Na和Cs属于第I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VA族元素,H3PO,酸性比HsAsO「的弱

【答案】C

【解析】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

的,P的非金属性强于As的,因此CH&的稳定性大于SiH4,H3P04的酸性强于FbAsOa,A、D选项错误;核外电

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炉一半径比厂的大,B选项错误;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

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C选项正确。

【变式3】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

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

到大的顺序是()

A.A、B、C、D、EB.E、C、D、B、A

C.B、A、D、C、ED.C、D、A、B、E

【答案】c

【解析】A、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B〉A,故A、B为金属元素,处于同周期的左侧,且原子序数B〈A;

C、D有气态氢化物,且稳定性C>D,故C、D为非金属元素,靠近右端,故原子序数D〈C;E的原子半径最小,

故其原子序数最大,故5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有:B<A<D<C<E。

【变式4】根据下列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LMQRT

原子半径/nm0.1660.1430.1120.1040.066

+6、一

主要化合价+2+3+2-2

2

A.M与Q在同一周期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与妙一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由信息表中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可以判断出T为0,R为S,Q为Be,M为Al,L为Mg,Al和Be

不在同一周期,Mg的金属性比Be强,AL03是两性氧化物,Mg2\土一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0、18。

继出

类型一:原子结构

例1、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

质泄漏。下列有关噜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的化学性质与*1相同B.的原子序数53

C.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答案】C

【解析】与71互为同位素,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序数为53,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中子

数为131—53=78,则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点评】:X中各数量间的关系与互求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题目往往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但起点

高,落点低,只要牢固掌握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细心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

【变式1】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氤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多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答案】CD

(+n)28

【变式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为离子,则它所带的电荷数可能为()

①8—n②n—8③10—n(4)n—10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若该微粒为阳离子,其所带电荷数为n—10,若为阴离子,其所带电荷数为10—n。

类型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例2、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K层、L层、M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所

以A有可能;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电子数已经排满,即排了8个电子,而M层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

所以B一定错误;符合“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的离子可以是K\Ca2+,

也可以是S<C「;对选项D来说,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为2或8,符合的为0人,所以D也有可能。

举一反三:

【变式1】A、B两种原子,A原子M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好是A原子L层的两倍,

则A元素是()

A.OB.SiC.CD.Mg

【答案】C

【变式2】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K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只有H,其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项正确;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有

Li、B、N、F,它们的族序数分别与其L层电子数相等,B项正确;L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有Be、C、。以及

第二周期以后的所有元素,Be、C、0的族序数与其L层电子数相等,而第二周期以后的元素的族序数与其L

层电子数不一定相等,C项不正确;M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有Na、Al、P、Cl,它们的族序数分别与其M层

电子数相等,D项正确。

类型三: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例3、按原子半径增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Be、N、FB、Mg>Si、CC、Na>Mg>CaD、Cl、S、P

【答案】D

【解析】原子半径:A项,Be>N>F;B项,Mg>Si,Si>C;C项,Na>Mg,Ca>Mg;D项,C1<S<PO

【总结升华】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自左至右逐渐减小;同主族

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

举一反三:

【变式1】微粒半径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P3-,S2-,ClB.cr,S2-,O2-C.Ca,Mg,NaD.K\Cl-,S2-

【答案】A

【变式2】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lB.NaBrC.KC1D.CsF

【答案】A

【解析】第VBA族元素阴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Br-〉C「〉F,第IA族元素阳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s+>K+>Na

+〉Li+,故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Lil。

【变式3】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

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

的关系是()

A.X>Y>ZB.Y>X>ZC.Z>Y>XD.X>Z>Y

【答案】C

类型四:元素周期律

例4.(2015山东高考)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

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Z

A.原子半径:X<Y〈Z1~一;W

__L____j__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思路点拨】先判断所给图表中未知短周期元素的种类,再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答案】C

【解析】设元素Y的原子序数为y,则y+y+10=3X(y+1),解得y=7,则Y为N元素、X为Si元素、Z为。元

素、W为C1元素。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C:0元素、Cl元素都能与Mg

形成离子化合物。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o故选:C。

【总结升华】该题考查了短周期元素的推断及其性质的递变。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比CH”稳定

B.O'-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I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VA族元素,H3P04酸性比HsAsO*的弱

【答案】C

【解析】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

的,P的非金属性强于As的,因此㈤的稳定性大于SiH&,HsPOa的酸性强于H3ASO4,A、D选项错误;同主族

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C选项正确。

【变式2](2015海淀期中)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氯的原子半径最大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中的第HA族

C.同主族自上而下,其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钱(Ga)位于第4周期、IIIA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Ga(0H)3

【答案】D

【变式3】根据下列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LMQRT

原子半径/nm0.1660.1430.1120.1040.066

主要化合价+2+3+2+6、一2-2

A.M与Q在同一周期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IX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由信息表中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可以判断出T为0,R为S,Q为Be,M为Al,L为Mg,Al和Be

不在同一周期,Mg的金属性比Be强,AkOs是两性氧化物,Mg2\S~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0、18。

一、选择题(每题有广2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上海高考)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2.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其元素一定属于第nA族元素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B.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一半的原子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

D.M层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之和的1/5的原子

3.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酸性:H3P04>HN03>HC104B.稳定性:H20>HF>H2S

C.原子半径:Na>Mg>0D.还原性:1>S-

4.下列所述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Na、Mg、Al还原性依次增强

B.HCRP%、H2s稳定性依次减弱

C.NaOH、KOH、CsOH碱性依次减弱

D.S:cr>K\Ca"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5.和bYm+两种简单离子,其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关系式或化学式正确的是()

A>a-n=b+mB>a+m=b-n

c、氧化物为YCLD、氢化物为HnX或XHn

6.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

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

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A.C>D>B>AB.D>B>A>CC.A>D>OBD.B>A>OD

7.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原子,最高正价为+7

8.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bX\'丫~、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bB.离子的还原性Y?->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Y>HZD.原子半径X<W

9.(2014上海高考)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K

C.酸性:HC104>H2S0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10.同一周期中,X、Y、Z三种元素,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按X、Y、Z的顺序不断增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X>Y>Z

B.原子半径X>Y>Z

C.它们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按X、Y、Z顺序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增强

11.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Na+<Mg2+<Al3+<02-B.Al3+>Na+>Cr>S2-C.Na<Mg<Al<SD.Cs>Rb>K>Na

12.某短周期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4。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R是第IVA族元素

B.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

C.R能形成两种氧化物RO?和RO3

D.R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显强酸性

13.(2015北京高考)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04>H3P04B.非金属性:CDBr

C.碱性:Na0H>Mg(0H)2D.热稳定性:Na2C03>NaHC03

14.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

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二、填空题

1.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作出判断。G)///

(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o/

(2)该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澳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3)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o

(4)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o

2.A\B\厂、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有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A*+C^D+Ef,②B++C>2Do

(1)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o

(2)除D、E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分子。

(3)除A'、B*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S、C1同周期,可以用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

的强弱等比较非金属性强弱,不能用沸点熔点衡量。故选B。

2.D

【解析】若该元素位于第IIA族,则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He除外),A项中元素原子最外层可能为2或8;

B项中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C项中元素可能是He,位于0族;D项中,元素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

数一定为2。

3.C

【解析】A项,酸性应该是H3Po4cHNO3cHe104,故不正确;B项,稳定性应该是:HF>H20>H2S,故不正确;D

项,还原性应是「<C「VS、,故不正确。

4.D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内的Na、Mg、A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A项错误;同一周期

的气态氢化物HC1、HzS、P&稳定性依次减弱,B项错误;同一主族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KOH、

CsOH的碱性依次增强,C项错误;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S?一、C「、(、Ca/的半径依次减小,D项正确。

提示:要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5.BD

6.A

【解析】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A的原子序数是6;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

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8;C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个电子,M层有4个

电子,C的原子序数为14;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0好)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