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数据表格型材料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_第1页
专题06 数据表格型材料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_第2页
专题06 数据表格型材料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_第3页
专题06 数据表格型材料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_第4页
专题06 数据表格型材料选择题-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数据表格型材料选择题中考历史表格型选择题是一种通过呈现历史数据表格,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的题型。这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提取关键数据、进行历史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表格型选择题通常呈现一个或多个包含历史数据的表格,这些数据可能涉及人口变化、经济发展、政治事件等方面。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原因、趋势或影响,并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1.仔细阅读表格标题和说明:标题和说明通常能揭示表格的主题和背景,有助于理解表格内容。2.观察表格结构:注意表格行列布局,明确每一列或行的数据代表什么,有助于提取关键信息。3.提取关键数据:根据题目要求,从表格找出与问题相关数据,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异常值。4.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将表格数据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相结合,分析数据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意义。5.比较选项与表格内容:将选项中的内容与表格数据进行比对,找出与表格内容最符合的选项。6.注意排除干扰项:有些选项可能看起来与表格内容相关,但实际上并不符合题目要求,要注意排除这些干扰项。7.运用逻辑推理:在解题过程中,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推断出正确的答案。1.万老师为班上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三项学习内容(见下边表格)。该研究性学习的(

)项目名称故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电影《电力之战》论文《内燃机和汽车的历史》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信息时代的科技 D.电影文化的历史2.以下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时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1年日本陆军总兵力24个师团34个师团41个师团51个师团用于侵华总兵力21个师团32个师团34个师团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88%以上94%83%80%A.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B.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3.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图),再展开学习。在该书第十四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A.蒙古灭金 B.马可·波罗来华 C.朱元璋强化皇权 D.郑和下西洋4.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下表的归纳,能得出的结论是朝代措施秦朝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B.丞相权力不断加强C.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5.下表为某同学收集整理的历史资料。从中可看出,该同学主要探究的是中国共产党的(

)1920年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毛泽东、王尽美等在武汉、长沙、广州等地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A.成立条件 B.奋斗目标 C.思想基础 D.中心工作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图时间上标注的四个历史事件中,成为中国人民抗日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7.观察表所示中国军费数据的变化,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年份军费(人民币)GDP中军费占比1978167亿元4.6%1985191亿元2.1%1990290亿元1.5%20094805亿元1.4%201911898亿元1.3%表(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一项指标)A.国家注重国防建设 B.国家经济飞速增长C.军费投入比例失调 D.富国与强军的统一8.下图是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图(累计)。这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C.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强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9.下表列举了中国近一年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会议及主题最能说明()会议主题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向新,共创未来”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2023全球6G技术大会“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A.网络安全日益凸显 B.科技交流合作加强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科技成就硕果累累10.下表所示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49年1978年1998年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单位:亿吨)1.133.055.126.58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公斤)209317411471A.封建制度的废除 B.改革开放的推进C.欧美国家的援助 D.福利政策的推行11.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历史小组就下列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争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A.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C.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三则材料均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12.据如表可知法国大革命(

)部分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作者论著评价[德]布维尔《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9世纪德国的政治思想无一不打着法国大革命的印迹[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打碎了欧洲的一项项王冠王振国《法国大革命对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对中国辛亥革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民族的解放C.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D.推动启蒙运动兴起13.19世纪中期,对工人阶级的问题做出下列回答的是()工人阶级的问题回答社会不公平的根源是什么生产资料私有制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C.《1787年宪法》 D.《共产党宣言》14.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坛人物发表的有关言论。这些言论表明日本时间人物身份言论1983年中曾根康弘首相要加强日本在自由世界和世界政治中的发言权1988年竹下登首相今后的时代要求日本在政治上要有大胆而崭新的想法1991年波多野敬雄驻联合国大使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A.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已成为世界经济霸主C.积极推行非军事化改革 D.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15.观察世界石油产量柱状图,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现代化工业产生 B.棉纺织业的兴盛C.电力能源的运用 D.钢铁工业的发展16.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改革。这些改革都(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实现了富国强兵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取得了一定成效17.观察下面图表,分析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力广泛应用18.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A《南京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马关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A.A B.B C.C D.D19.下表是某同学制作的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简表,表中“▲”处的内容应该是()时间一战后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后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形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成立▲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世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0.下表是《1978-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是因为我国实行了()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1990年7662.1686.32000年24915.82282.12017年109331.713432.42021年147013.418930.9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1.以下是西汉末至东汉全国户籍人口统计情况。导致东汉初至105年变化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①西汉的建立标志着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王朝建立②刺史制度的确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③推恩令开始实施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A.① B.② C.③ D.④3.阅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A.废丞相 B.设御史台 C.设通判 D.设军机处4.题图展示了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生产力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B.经济发展推动国家统一C.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动力不足5.观察图1和图2,你认为从图1到图2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图1图2A.人口分布不均衡 B.经济重心不断南移C.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6.下面是李华同学复习时整理的笔记。根据笔记内容,①②最有可能是(

)名称__①__起止时间1405年—1433年次数7次出发地刘家港最远到达地②__和红海沿岸_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A.张骞出使西域马六甲海峡 B.甘英出使大秦地中海沿岸C.鉴真东渡印度半岛南端 D.郑和下西洋

非洲东海岸7.如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名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部分)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自然经济彻底解体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8.中国近代史上,办刊办报发表文章成为新潮,一定时期的报刊文章反映了时代风潮以下书刊或文章的发表有利于(

)时间1915年1917年1917年1918年名称《青年杂志》《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狂人日记》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追寻革命足迹,感受长征精神C.弘扬爱园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谈判9.下列材料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材料历史事件①公使驻北京,增开十一口,火烧圆明园,割地九龙司。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抬棺西征、名震天山。左宗棠收复新疆③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义和团英勇作战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如图所示信息反映了我国(

)在本乡镇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人数变化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农业劳动力数量的迅猛增加C.农民工群体素质的提高 D.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11.下面表格能印证的史实是(

)我国1952~1957年部分数据比较项目1952年1957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亿元)348704128.6钢产量(万吨)135535296发电量(亿度)72.6193164职工年平均工资(元)44563730.3A.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C.它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D.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12.分析如表内容,其归纳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1978年—1984年1985年—1988年1989年—1991年1992年—2000年2001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营实施“三权分置”A.乡镇企业发展 B.市场经济完善 C.农村改革深化 D.包产到户推广13.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广西工业企业生产总值比重变化表。出现这些变化是因为广西进行了(

)年份国营工业公私合营工业合作社营工业私营工业1952年60.3%8.8%0.5%30.4%1957年74.2%23.3%2.5%0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运动14.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史是一部从“小兔到大象”的历史。下图中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是由于(

)A.改革开放成功拉开序幕 B.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C.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对如图呈现的数据变化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英国申请专利数量统计图A.君主立宪制确立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体系的瓦解 D.工业革命的开展16.下图为17-19世纪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示意图。其中②对应的是(

)A.非洲 B.欧洲 C.美洲 D.亚洲17.如表所示的现象(

)2019年和2023年各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表(部分)国家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2019年129家121家52家29家31家17家4家2023年142家136家41家30家24家15家3家A.刺激美国加大遏制中国力度 B.开启了中美争霸的局面C.促使中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削弱了联合国权威地位18.据如表推知,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影响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部分)地区国家主要事件亚洲印度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非洲埃及华夫脱党领导多次游行起义,英国被迫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拉丁美洲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A.加快多极化趋势发展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19.下图为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可以用于说明的是(

)A.冷战时期美苏两国进行军事竞赛 B.冷战时期美苏经济保持平衡C.马歇尔计划影响了美国经济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20.如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此表可用于研究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1.55.79.123.514.528.2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立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基本特点 D.欧、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参考答案1.B【解析】据所学可知,“飞机”“电力”“内燃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成就,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动力,排除A项;信息时代重在计算机网络,排除C项;电影文化的历史仅表述了题干的一部分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2.C【解析】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得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时期,日本陆军兵力的八成以上用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抗日战争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陆军,所以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3.D【解析】根据题干“第十二讲明帝国的专制政治……第十四讲面向海洋的时代……”可知,第十二到十四讲是明朝的历史,其中“面向海洋的时代”是关于明朝对外交往的内容,对应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宣扬国威,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项正确;1234年,蒙古灭金,早于明朝建立,排除A项;元朝时对外交往频繁,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早于明朝建立,排除B项;“朱元璋强化皇权”属于第十二讲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4.D【解析】根据“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可知,材料措施都强化了皇权,反映了皇帝权力不断加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强化皇权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反映相权不断被削弱,明朝时期废除丞相,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中枢机构办事效率如何,排除C项。故选D项。5.A【解析】根据所学分析表格可知,从1920年8月到1921年春这段时间,陈独秀先生、李大钊先生、董必武董老、毛泽东主席等人先后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所以图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党成立之初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均与内容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6.A【解析】据题干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正确;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排除B项;1936年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内战到合作抗日的转折点,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C项;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7.D【解析】据表格看出,从1978年到2019年,我国的军费迅速增长,但在GDP中的占比却逐渐下降,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体现了我国富国与强军的统一。D项正确;国家注重国防建设、国家经济飞速增长说法片面,排除AB项;军费投入比例失调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8.A【解析】根据所学分析图表可知,自1950年以来,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A项正确;材料反应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无法全面概括图表,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强与此关联不大,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9.B【解析】据题干会议的主题:“科学向新,共创未来”“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可知,中国近一年参加的部分国际会议,有利于加强科技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发展,B项正确;网络安全日益凸显,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反映科技成果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0.B【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明显增多。所学可知,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所以,改革开放的推进是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封建制度已经废除,排除A项;欧美国家的援助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福利政策的推行不是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1.A【解析】根据材料“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和所学可知,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是英国伦敦政府的原始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可信程度最高,A项正确;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是文学作品,有作者艺术加工成分,与史实不符,史料价值不大,排除B项;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是现代历史研究成果,有史料价值,排除C项;三则材料中只有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排除D项。故选A项。12.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19世纪德国的政治思想无一不打着法国大革命的印迹”“法国大革命打碎了欧洲的一顶顶王冠”“法国大革命对中国辛亥革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表明,法国大革命影响了德国、中国等国家,表明法国大革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C项正确;“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与事实不符,排除A项;“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推动启蒙运动兴起”表述错误,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13.D【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从“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可知,这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为无产阶级指出的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D项正确;《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限制英国国王的权力,使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均与题意无关,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4.A【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坛人物发表的有关言论”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A项正确;目前,世界的经济霸主是美国,不是日本,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改革,排除C项;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5.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导致1870年——1900年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化工业产生,A项正确;棉纺织业的兴盛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排除B项;电力能源使用的动力是电力,排除C项;钢铁工业的发展不是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6.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商鞅变法还是王安石变法,无论是日本的明治维新还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和罗斯福新政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罗斯福新政不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也没有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7.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内燃机需要石油冶炼后的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因此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和冶炼的发展,C项正确;珍妮机的发明提高了纺织效率,蒸汽机的改进提高了生产力,但其使用的燃料为煤炭,电力广泛应用极大地方面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其与石油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18.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19.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形势的剧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局面被打破,标志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D项正确;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的开始,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冷战的表现之一,排除B项;世贸易组织成立,与政治上的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0.D【解析】根据题干表格《1978-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可知,变化的时间是从1978年开始,变化的内容是农业生产总值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D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开始时间是1950年,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开始时间是1953年,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的时间是1958年,排除C项。故选D项。1.B【解析】根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东汉初至105年,人口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其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使得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排除A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排除CD项。故选B项。2.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B项正确;秦朝的建立标志着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建立,而非西汉,排除A项;推恩令的史实削弱了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东汉末年的腐败,爆发黄巾起义,结束南北朝以来长期分分裂局面的是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3.A【解析】根据图片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废除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丞相制度,故废丞相的是朱元璋,对应①,A项正确;御史台是东汉至元朝的中央监察机构,排除B项;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排除C项;③对应的是雍正帝,根据所学可知,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因此③对应D项,排除D项。故选A项。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汉、唐宋、明中叶、清前期时期社会稳定,社会生产力呈上升趋势,说明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生产力有上升,也有下降,并非一直呈上升趋势,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选项因果倒置,排除B项;材料只显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无法得知商品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排除D项。故选C项。5.B【解析】根据图1中唐朝人口超过一半以上都居住在北方黄河流域,而到图2北宋初期,南方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65%,这表明,人口大量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究其原因,是因为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唐中期以来,安史之乱带来的兵祸影响深远,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丰富的劳动力等,而随着南方的不断开发,经济重心也随之不断南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比例,不能说明人口分布不均衡,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到唐朝和北宋的财政收入的数据,排除C项;图片体现人口总量增加,但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6.D【解析】根据材料所示“起止时间是1405年-1433年,并且从浏家港出发,执行了七次”根据信息可以判断该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时期,从长安出发,并且陆上通往西域,排除A项;甘英出使大秦是东汉时期的陆上活动,排除B项;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东渡日本,排除C项,故选D项。7.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关税自主权。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D项正确;师夷长技思想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自然经济彻底解体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B项;维新变法开始兴起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故选D项。8.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题干表中书刊或文章的共同作用是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A项正确;追寻革命足迹,感受长征精神与题意不符,新文化运动在长征之前,排除B项;1918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抗日救亡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与“1915年《青年杂志》”等无关,排除C项;国共两党谈判与“《文学革命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D【解析】依据所学和题干材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公使驻北京,增开十一口,火烧圆明园,割地九龙司”;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抬棺西征、名震天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综上所述可知,①②③对应正确,D项正确;“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就义时的豪言壮语,与历史事件“义和团英勇作战”不符,故④对应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0.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80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到2015年,我国外出6个月以上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城市所需劳动力不断上升的结果,A项正确;农业劳动力数量到2008年后增加速度平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民工人数,与素质无关,排除C项;农民工数量的增加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1.D【解析】根据材料“工业总产值、钢产量、发电量”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钢产量、发电量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D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2.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的进行的改革。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的是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C项正确;乡镇企业和包产到户只能反映题干一部分内容,不能全面概括出图表信息,排除AD项;市场经济针对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图表涉及的农村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13.C【解析】根据表格中可以看出,国营工业、公私合营工业和合作社营工业的比重增加,私营企业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6年新中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C项正确;土地改革是涉及土地方面的改革,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排除D项。故选C项。14.D【解析】根据所学分析图表可知,新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开始于2001年之后,而2001年正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由此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D项正确;改革开放拉开序幕的标志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A项;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排除B项;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的时间是1990年,与图表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