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人宣传中的那三天感恩“屠”报课程导入:真实的那三天

感恩节是美国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为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而设。感恩节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早期。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载着102人到达美洲。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饥寒交迫,仅有50多人活了下来。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友好的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作物。最后,移民们获得了丰收,为感谢上天,感谢印第安人。移民们举行庆祝活动。之后,庆祝丰收的纪念日逐渐成为美国重要的全国性节日。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1941年,感恩节的时间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

滴血的“感恩节”第12课近代战争与

西方文化的扩张【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素养解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文化的双重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逐步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近代战争在客观上对不同文化的影响,培养家国情怀。时空坐标01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美国文化拉丁美洲文化(一)美国文化◎五月花号1.独立战争前的北美文化1492哥伦布发现美洲1607英国伦敦公司建立弗吉利亚州161919名黑奴被荷兰人贩卖到弗吉利亚州1620载有35名清教徒,14名白人契约奴和众多贫困者的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到1733,英国共在北美建立十三个殖民地(1)背景:◎《五月花号公约》

材料: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地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被认为是对这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五月花号公约》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时空观念美国文化中的清教因素清教是基督教新教的派别之一,产生于16世纪的英国,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许多清教徒为避免政治和宗教迫害,来到北美大陆。所以当人们说起清教徒时,一般是指美国的清教徒。清教主张民主政治,注重个性,追求个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提倡勤俭致富的价值观,对美国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成为美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清教所具有的强烈使命感,也影响了美国对外部的世界的看法,成为以后美国对外扩张的内在动力之一。①清教因素(“契约思想”“上帝选民”“民主政治”“注重个性”“追求个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等思想)丰富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内容。②清教因素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对美国以后的侵略扩张提供了重要动力。阅读P66【历史纵横】思考:清教因素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殖民地时期。教会在美国生活中起了极大的作用……①独立战争前,在北美洲共同生活着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

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和当地的印第安人;②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③殖民地不断开拓,文化融合.立战争前北美社会居民的构成1.独立战争前的北美文化(1)背景: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概括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有什么特点?(3)具体表现:种族:①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多源、多样;语言:②美式英语成为共同语言;生活:③文化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因素;精神:④强调地方自治、注重个体和创造精神等;民族意识:⑤美利坚人意识;问题:⑥种族歧视严重,白人文化优越感明显。印第安人黑人白人人混血印第安(2)特点:以欧洲文化为主,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2020年,美国“白人警察跪杀黑人”事件及所引发的暴动2.独立战争后的北美文化爆发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建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胜利1781年,在约克镇击溃英军主力结束1783年,《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时空观念探究概括美国早期民族观念形成的条件`材料一各殖民地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由出生在北美土地上的几代人占支配地位,他们不了解英国,转而将情感倾注在他们视为故乡的北美,在这种认同转换中,清教徒思想成为对美洲独特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在北美严酷的生存条件下,移民和印第安人的战争,使得分散的殖民地由此进行联合。在英国和殖民地关系开始紧张后,对英国的挑战进一步强化了美利坚的民族意识。——颜震《美国早期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双重构建》材料二在这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英属北美殖民地已经由一个荒无人烟土地贫瘠的蛮荒地带发展为一个拥有近200万人口,农、工、商都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新兴经济区。而且在此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殖民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北美殖民地不仅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且在这块广阔的大陆上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统一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也不断滋长,他们渐渐地对母国的高压掠夺政策产生了不满,一部分先进的人们开始起来进行反抗。……法国借北美独立战争之机大力援助北美人民抗击英军,希望能够重夺霸权。——王晓辉《美国独立战争对英法争霸的影响》⑥统一民族形成促进民族意识的滋长①移民后代对北美的认同感与归宿感增强②清教徒思想的影响③在与印第安及英国人的对抗中走向联合④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⑤经济发展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⑦国际因素:法国援助客观上助推了北美的反英斗争史料实证(1)背景:①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②1787年联邦宪法促使北美大陆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美国国旗主体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组成,7道红条,6道白条;旗面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其中分9排横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纯洁和清白,蓝色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州数。2.独立战争后的北美文化2.独立战争后的北美文化(2)表现:领域表现政治文化文化符号黑暗面◎美国南方的种植园1787年联邦宪法,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种植园经济和实行奴隶制自由女神像,全称“自由女神像国际纪念碑”,又名“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位于美国纽约自由岛。自由女神像是自由的象征,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1886年竣工。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身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一说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7.4”字样。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战前文化特征:多元文化①深受英国文化清教和启蒙思想影响;②融入印第安与黑人文化因素;③美利坚民族形成但存在种族歧视战后文化特征:多元文化①政治上权力制衡②精神上追求自由③经济上实行发展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制(二)拉丁美洲文化1.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文化(1)背景:美洲古代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①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②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拉丁美洲的主要语言;③种族融合现象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3)具体表现:阅读教材67页第2-4自然段,概括独立运动前的拉美文化有哪些特点?(2)特点:以西班牙、葡萄牙文化为主,具有多元性。①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②以西班牙语与和葡萄牙语为主;③种族融合,等级分明;

天主教是主要宗教;

⑤拉丁舞重要文化符号;⑥印第安人保留传统文化。◎巴西里约基督山◎印第安人图腾崇拜①西、葡文化成为主体;②以拉丁语为主;③种族融合,等级分明;

天主教是主要宗教;

⑤拉丁舞重要文化符号;⑥印第安人保留传统文化◎拉丁舞种类起源伦巴十六世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桑巴欧洲白人音乐与非洲黑人音乐融合的产物恰恰曼波舞(非洲和中南美洲文化的混合产物)美式Lindy舞演变而成牛仔源于黑人舞蹈和美国西部牛仔跳的一种踢踏舞斗牛舞源于法国,盛传于西班牙,模仿西班牙斗牛士动作的一种舞蹈在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应分成3部分。1.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巍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体现。2.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3.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拉丁舞中蕴含了哪些地区的文化元素?呈现什么文化特点?原因何在?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多元性族群多源◎拉丁舞(二)拉丁美洲文化2.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多元文化(1)背景:19世纪上半叶,拉美独立运动。事件事件

结果法属海地

西属拉美

葡属巴西

1791——18041810——18261822建立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回顾:《纲要下》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1821年,墨西哥独立海地革命领袖杜桑·卢维杜尔圣马丁是阿根廷"国父"被誉为“南美洲的解放者”1822独立;1889建立共和国玻利瓦尔是“委内瑞拉国父”被誉为“南美洲的解放者”注意:独立以后,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1898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玻利瓦尔领导解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阅读教材67页第5自然段,概括独立运动后的拉美文化有哪些特点?①追求法治、自由:颁布宪法,取消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废除教会特权,鼓励自由贸易②形成独裁权力:战争也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成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③

存在问题: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2.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多元文化

考迪罗(Caudillo):在西班牙语里原意是首领、头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在思想上传统天主教影响较大。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考迪罗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所以未触及大地产制度,是拉美经济发展的阻碍。长远来看,阻碍了拉美国家近代化的发展。(2)表现:类别美国文化拉丁美洲文化相同点种族: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美国融合少,拉美融合多);存在种族歧视;血统:多源(美国不是混血社会;拉美形成混血社会);宗教:多种信仰(美国以清教为主;拉美以天主教为主,印第安多神信仰仍存在);经济:大庄园黑人奴隶制;文化: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美洲文化;对美洲印第安文化造成破坏;不同点政治文化呈现权力制衡原则;自由女神像是重要的文化符号。形成考迪罗独裁制;拉丁舞成为主要文化符号。宗教多信奉新教(清教徒)多信奉天主教;印第安人的多神教仍然存在。语言美式英语为主要语言拉丁语为主要语言;印第安语(小结)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元性,那么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典例研析】(2019·全国·高考真题)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D【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典例研析】(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

)A.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 B.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相同C.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 D.毫无任何印第安土著文化痕迹【答案】C【详解】墨西哥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也有欧洲白人天主教文化和现代墨西哥文化,体现了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性,C项正确;拉丁美洲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墨西哥文化包含了欧洲和美洲的文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拉丁美洲在殖民地时期的宗国主不同,在历史发展形成的文化类型也不同,排除B项;“毫无任何”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02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拿破仑战争欧洲文化重构的内容与表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的欧洲格局

拿破仑战争(1803-1815)前,欧洲大陆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14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15世纪后期开始,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君主设法限制封建贵族的势力,力图建立强大的王权。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欧洲人的普遍信仰。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王权与特权,打破宗教禁铜,解放人们的思想。思考:拿破仑战争前欧洲社会的基本情况如何?政治:封建统治,分散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15C后期封建王权加强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14C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宗教信仰:基督教战前文化特征:封建专制统治1.拿破仑战争二、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文化的重构◎1812年拿破仑帝国势力范围包括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控制下的附属国、法国的同盟国家(2)拿破仑帝国建立:拿破仑通过战争(1803年—1815年)建立了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二、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文化的重构1.拿破仑战争(1)背景:

拿破仑战胜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法国直接或间接统治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地区。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奥地利、普鲁士臣服于法国,俄罗斯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但在1812年侵俄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谢国良

拿破仑战争

》1985思考:拿破仑是欧洲民族国家的解放者,还是侵略者?为什么?战后文化特征: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战前文化特征:封建专制统治①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民主、自由、平等、法治)②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③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在反抗法国征服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民族独立运动兴起高涨)◎《拿破仑法典》(民法典)解放者(革命性)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不满侵略者(侵略性)(3)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第一章

继承

第二章生前赠与及遗嘱第三章契约或合意之债的一般规定第四章非因合意而发生的债......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土地)所有权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自由、平等原则保护私有财产保障土地不受封建复辟势力的侵犯保障资本主义自由买卖【思考】《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原则?《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对于巩固和发展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立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体系有着重要意义。(2)法典对于农民小土地所有制的肯定,赢得了法国广大农民的支持,成为拿破仑粉碎国内外复辟势力,进行一系列战争的坚强保证。(3)在对外战争过程中,拿破仑又把这一法典的许多条文和原则推广到广大被征服地区,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提示】《拿破仑法典》的影响废除封建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拿破仑的统治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促进欧洲文化的重构反抗法国的征服;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高涨2.欧洲文化重构的内容与表现影响:欧洲政治文化重构,反对封建专制,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表现德意志波兰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争取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统一实质: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反对封建专制

材料:1815-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许多军官对他们在其中已生活了4年比较自由的西方社会有着极深的印象。在那里他们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当他们于1918年回到俄国时,他们发现沙皇的独裁是无法容忍的。这种情感说明了所谓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这次起义爆发于1825年12月,即亚历山大一世死后。其首领多半是希望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使俄国西方化的军官。由于得不到支持,起义不幸的失败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①背景: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受启蒙思想影响②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③结果:起义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2.欧洲文化重构的内容与表现教材P69【学思之窗】谈谈你对列宁这个评价的看法?1.列宁承认“十二月党人”革命者的身份2.他们出身贵族,社会地位与民众差距悬殊,使得他们不可能真正发动群众3.起义以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为目标,作出了很好的榜样4.布尔什维克领导的1905年俄国革命,可视为十二月党人革命精神和革命目标的继续◎十二月革命党人起义的情景(2)波兰民族起义

维也纳会议在俄罗斯境内、原属被瓜分前的波兰的20%的领土上,建立了拥有自己军队的“波兰会议王国”。俄国沙皇即波兰国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波兰人颁布《1815年宪法》,规定由两院构成的议会……。这两个议院都无实权。1820年,为了惩罚议会对俄国政策的反对,沙皇亚历山大禁止众议院开会长达5年之久。……但是在1830年11月,华沙的波兰军事学院发动了起义,反抗俄国。

——约翰·梅丽曼《欧洲现代史》依据材料概括波兰起义的原因和目的(1)原因:受沙俄的专制统治(2)目的:争取民族独立(3)概况:1830年11月,一批

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4)影响: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

民族解放斗争争取民族解放(3)德意志1848年革命1807年颁市《普鲁士改单赦令》规定:

10.从本令之日起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担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

11.因本令之公布,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争取民族统一(1)背景:①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②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③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2)概况:①时间:1848年2月和3月②地点: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③目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3)影响:革命失败,但德意志的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思考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因素?(P70

)材料一:拿破仑战争将法国的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到了波兰、荷兰和西班牙等附属国,而且为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此外,《拿破仑法典》不仅明确肯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规定动产和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是绝对的和受到法律保护的,而且法典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契约关系”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充分保障了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拿破仑将此法典带到了所有的被占领国和地区,这不仅对欧洲封建秩序起到了瓦解作用,更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进而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材料二: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1)政治制度:①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②欧洲国家开始不同程度地争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斗争(2)政治观念:①对内: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②对外:民族民主意识的空前觉醒,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实现国家统一(3)阶级力量: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思考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因素?(P70

)历史解释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德意志拿破仑战争波兰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改革与统一拿破仑战争使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因素?启蒙思想民法典

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统一民主、自由、法治等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典例研析】(2023春·高二课时练习)19世纪初,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和以后的国外远征。他们目睹西欧资本主义生活,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于是成立秘密革命组织,准备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这可以用来说明,拿破仑战争客观上(

)A.消除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B.指明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C.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D.打击了欧洲一些国家的封建制度【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通过反击拿破仑、进行卫国战争和国外远征,俄国进步青年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改造俄国,并成立秘密革命组织,准备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等,可以用来说明拿破仑战争客观上打击了欧洲一些国家的封建制度,D项正确03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亚非拉的文化重构1.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1)内容: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2)目的: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天津望海楼教堂◎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比先灭其文化。

——清代龚自珍《定庵续集》(3)结果:被侵略民族不同程度的接受外来文化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4)影响①一方面,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给被侵略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一场灾难;②另一方面,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条件,客观上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1.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唯物史观(1)中国面对文化侵略所做的回应

近代中国社会精英在与西方侵略者的抗争中,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努力保护传统文化,最终使得中西文化在博弈中融合。——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国别传统文化的保留外来文化的接收中国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渐进过程: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运动-思想2.亚非拉的文化重构家国情怀(2)印度面对文化侵略所做的回应

英国人到印度的时候,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应该完成双重任务。第一个是摧毁性的,是把原来的鬼佬的陈旧的过时的制度给予破坏。第二个任务是建设性的,是在摧毁印度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西方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的新印度。——《欧洲文明十五讲》国别传统文化的保留外来文化的接收印度①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语、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为实现理想,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为实现理想,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为实现理想,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圣雄”据史料概括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作用。措施:①实行欧式教育制度;②以英语为官方语言;③选拔英式管理人员。作用:①冲击了印度传统的文化教育制度;②但客观上推动了印度近代教育的发展。史料实证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为实现理想,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为实现理想,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为实现理想,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方式斗争,1922年埃及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的埃及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如服饰、饮食、婚礼习俗等都得以保留。传统文化的保留外来文化的接受埃及◎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扎格鲁尔伊斯兰教仍是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君主立宪制(3)埃及面对文化侵略所做的回应文明交往的主要两种方式和平交流方式有商业贸易,宗教传播、游历访问;

但暴力也是文明传播的一种手段:一次又一次的征战突破了地域的局限,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融合,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为实现理想,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思考:文化侵略的影响?

如何看待文化与战争?(1)殖民者角度: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民族意识,打到殖民目的。(2)被侵略民族:不同程度的接受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①文化扩张伴随着侵略战争,要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努力维护和平!②文化扩张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③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发展完善自身文化!④坚持文化自信、防止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侵略!影响认识【典例研析】(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一路辗转,士兵们到达了营地。修整后,上尉阿玛·辛格将士兵集合起来训话:许多世纪以来你们一直都是伟大武士之后代,德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比不上印度历史悠久……这是我们印度人第一次有幸在欧洲土地上同欧洲作战,你们必须忍辱负重,因为你们的表现与印度的荣誉息息相连。辛格上尉的训话(

)A.推动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B.有利于激发印度士兵的民族民主意识C.呼应了国内共产党领导的反英武装斗争D.反映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瓦解【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人第一次在欧洲土地上同欧洲作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印度士兵中宣传印度历史悠久和武士传统,强调印度士兵们的表现与印度的荣誉息息相连,有利于激发印度士兵的民族民主意识,B项正确【典例研析】(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