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2022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西周金文中有关于周王对大臣册命礼仪的记载。册命的主要内容有赏赐、任命和告诫,以获得大臣们世代效忠。这一做法(

)A.加强了西周中央集权 B.蕴含了政治伦理意义C.革新了权力继承方式 D.维系了血缘政治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周王通过赏赐、任命和告诫大臣,完成册命礼仪,以期获得大臣世代效忠的做法,蕴含了君臣有序的政治伦理,B项正确;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建立,排除A项;革新了权力继承方式与册命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大臣们世代效忠”不符,排除C项;周代礼仪维系的君臣关系并非全部是血缘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汉书·武帝纪》载:“天汉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酒类专营专卖)。”韦昭注曰:“以木渡为榷,谓禁民酤酿,独官开置,如道路设木为榷,独取利也。”这一措施(

)A.导致了民间私酿的消亡 B.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C.开创了专卖制度的先河 D.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酒类专营专卖,韦昭认为该做法垄断了酿酒业的好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垄断酿酒业,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实行酒类专卖制度并未导致民间私酿“消亡”,排除A项;汉武帝开创的酒类专卖并非最早的专卖制度,排除C项;酒类专卖促进而非威胁了到社会的稳定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实行的是“身份内婚姻”和“等级内婚姻”。但是到了唐朝中期,“文章、人物、门第”成为了士人仕宦、婚姻的标准。这种变化体现了(

)A.科举制对婚姻观的影响 B.世家大族势力受到重创C.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倾向 D.唐朝婚姻走向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人做官、婚姻的标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强调“身份”“等级”,发展到唐朝中期重视“文章、人物、门第”,体现了科举制对社会生活和婚姻观的影响,A项正确;选官和婚姻标准的变化不能说明世家大族势力受到重创,排除B项;材料中选官和婚姻标准的变化并未体现出世俗化倾向,排除C项;唐朝婚姻走向自由平等的说法与材料内容、史实均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4.《痘疹定论》记载: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医师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由此可知宋代(

)A.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 B.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C.经济发展推动医疗进步 D.理学兴起利于中医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书中记载的宋代丞相王旦为其幼子接种天花疫苗成功的案例,说明当时人们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B项正确;仅有一例接种天花疫苗的记载,不能说明当时我国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宋代医疗进步,排除C项;强调儒家道德伦理的理学兴起有利于中医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5.据赵翼统计:“明朝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虽其始不过为学士,后加紧公孤,始终在枢地,不出内阁一步。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该现象体现了这一时期(

)A.皇权受到严格制约 B.内阁大臣彼此牵制 C.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D.内阁政治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始终在枢地,不出内阁一步”“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等信息可知,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没有出阁,杨荣在阁三十七年,杨溥在阁二十二年,说明这时期内阁大臣没有频繁更换的现象,内阁政治相对稳定,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并且内阁不能制约皇权,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内阁大臣在阁的时间,没有体现内阁大臣之间相互牵制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内阁大臣的年限,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问题,无法得出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6.晚清时期“外洋”词义同时具有指代中国管辖区域和外国的含义。表中“外洋”不同含义使用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清实录》中“外洋”不同含义使用频率及含义统计表嘉庆朝(17961820)道光朝(18211850)咸丰同治朝(18511874)光绪宣统朝(18751911)中国管辖之“外洋”外国同义之“外洋”中国管辖之“外洋”外国同义之“外洋”中国管辖之“外洋”外国同义之“外洋”中国管辖之“外洋”外国同义之“外洋”7441411927258148A.天朝上国观念崩塌 B.中外交涉事务频繁 C.中国被动学习西方 D.近代外交理念萌发【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察不同时期晚清政府两类“外洋”使用频率的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导致清政府档案内,逐渐减少了中国管辖的“外洋”,而与外国同义的“外洋”则使用频率大大提高,其主要原因是,中外交涉事务频繁和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B项正确;天朝上国观念崩塌不是外国同义的外洋使用频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近代中国“被动”学习西方是结果不是相关名词使用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近代外交理念“萌发”仅适用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不能解释近代前期外国同义的“外洋”使用频率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7.1924年7月,在农讲所毕业典礼上,孙中山对农讲所的毕业生说:“农民在中国是占人民的极大多数,所以农民就是中国的一个极大阶级。要这个极大阶级都能够觉悟,都能明白三民主义,实行三民主义,我们的革命才是彻底。”这反映了孙中山(

)A.积极筹备国共第一次合作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C.经济上主张“耕者有其田” D.鼓励农民投身国民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农民在中国是占人民的极大多数,所以农民就是中国的一个极大阶级。要这个极大阶级都能够觉悟,都能明白三民主义,实行三民主义,我们的革命才是彻底”可知,孙中山认为,在中国农民阶级所占比例大,应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积极参与革命,革命才彻底,因此题干内容体现了孙中山鼓励农民投身国民革命,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已经开始,因此“积极筹备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都能明白三民主义,实行三民主义”可知,孙中山主张让农民接受三民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孙中山鼓励农民投身国民革命,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是1938年10月廖冰兄根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的思想创作的漫画《战争的堆积》。该漫画的主旨是(

)A.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B.抗日战争已转入战略相持阶段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必将胜利 D.中共担当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论持久战》思想的漫画《战争的堆积》,用日本军人自杀的过程,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主旨,C项正确;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持久”抗战不是材料强调的主题和核心,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战略态势,排除B项;材料主要描绘的是侵略者的下场而非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表是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民收入情况统计。据此可以说明(

)农民收入情况表年份农民人均全年纯收入(元)从集体得到的(元)从家庭副业生产得到的(元)其他(元)1965年1976年A.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B.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C.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D.平均主义束缚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对比1965和1976年农民收入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时期,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有限,集体劳动外的家庭副业等收入更是不增反降,说明平均主义束缚了经济发展,D项正确;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与农民有部分副业和其他收入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排除B项;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与农民收入有限增长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1986年2001年18万人获得律师资格,2002年2017年95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十八大以来律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2月7日,全国律师总人数达到57.6万。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B.依法治国的国策有效实施C.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 D.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至今,我国律师队伍不断壮大,反映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D项正确;律师队伍的壮大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发展,排除A项;律师队伍规模的扩大是依法治国国策有效实施的客观条件,不是依法治国实施的表现,排除B项;我国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的标志是八二宪法的制定而非律师队伍的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11.罗马市民的个人锻炼流行划船、钓鱼和球类游戏等运动,但斗剑,摔角、拳击一直都是帝国“标配”的经典运动项目。这反映了古罗马(

)A.民众的生存危机意识较强 B.政府注重丰富市民闲余生活C.市民阶层的身体素质较高 D.体育活动具有浓厚时代烙印【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市民的个人锻炼项目中,斗剑,摔角、拳击等与军事相关的运动,在长期扩张的帝国时代,一直是经典运动项目,反映了古罗马体育活动具有浓厚时代烙印,D项正确;罗马帝国时期,与军事相关的锻炼项目长期受到重视,不能说明民众的生存危机意识较强,排除A项;政府注重丰富市民闲余生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帝国时期与军事活动相关的锻炼项目长期受重视,不能说明市民阶层的身体素质较高,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学者指出,15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艺术家热衷于人体解剖研究……完全奠定了这项科学技术在新艺术中与透视法同等重要的基础地位。这意味着(

)A.人文思潮瓦解了教会的束缚 B.自由的人文环境助推科学发展C.科学探索推进了艺术的革新 D.近代科学为美术发展提供支撑【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后半期即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将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运用在艺术发展、创新中,说明科学探索推进了艺术的革新,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潮并未瓦解教会的束缚,排除A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环境并不是自由的,排除B项;只有人体解剖学促进艺术发展一项,不能说明近代科学为美术发展提供了支撑,排除D项。故选C项。13.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奴役他们的政治工具不能当成解放他们的政治工具来使用。”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

)A.政权的建设具有革命性 B.未能充分发动人民群众C.践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答案】A【解析】【详解】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在于,工人阶级没有使用现成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而是将其打碎,以改变工人受奴役的政治状况,实现自身的解放,说明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革命性,A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巴黎公社的斗争经验,没有说明其未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教训,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巴黎公社践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排除C项;最早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十月革命,不是巴黎公社,排除D项。故选A项。14.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兴起了一场被称为“进步主义”的运动,人们宣称“托拉斯”和“特殊利益”威胁着民主政体和个人自由。这反映了(

)A.美国人要求遏制垄断维护社会公平 B.垄断资本主义阻碍了美国经济发展C.资本主义的弊端激化美国社会矛盾 D.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已不占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时期,反对“托拉斯”和“特殊利益”,指责其威胁着民主政体和个人自由的“进步主义”运动,反映了美国人遏制垄断、维护社会公平的愿望,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垄断资本主义阻碍了美国经济发展,排除B项;资本主义弊端(即基本矛盾和贫富分化)激化美国社会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直到1930年经济大危机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才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15.冷战结束后,北约在对原华约成员国敞开大门的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准入标准,明确表明候选国必须实行民主制度,确立自由市场经济地位,建设有利于集体防御的军队等。这说明(

)A.两极对峙的局面日趋激化 B.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C.北约试图主导欧洲的发展 D.冷战后欧洲的社会局势更加动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制定了相应的准入标准,明确表明候选国必须实行民主制度,确立自由市场经济地位,建设有利于集体防御的军队等”可知,北约规定加入北约组织的原华约成员国国家必须实行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自由市场经济地位,并且加入北约组织后其建设有利于北约集体防御,说明即使冷战结束,但国际关系中仍有冷战思维,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不是两极对峙局面日益激化,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北约吸收原华约成员国时的要求,不能得出北约试图主导欧洲发展的结论,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北约吸收原华约成员国时的要求,没有强调整个欧洲社会的局势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6.“线条不再产生实与虚的区域,而是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又均质的视觉织物,观看者无法从画面上辨别出任何自然物或抽象物的形象。”这描述的绘画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传统技法不同,绘画时强调个性,注重线条的超现实视觉效果,在画面上体现超自然或抽象形象的绘画流派,是现代主义,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绘画流派与重视色彩和理想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不符,排除A项;现实主义主要体现下层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问题,排除B项;印象画派重视对自然景物和光影的描绘,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17.【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演变)】材料一

文官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汉时代。最初,职业文官与世袭贵族并驾齐驱。文官势力的第一波壮大,发生在汉武帝执政前后。内外朝、察举制、回避法、致仕制、考核考察等制度都是这一波浪潮的产物。文官势力的第二波壮大发生在隋唐。在平民阶层的支持下,隋唐文官制度迅速走向成熟。宋朝或许是文官势力的高峰。文官集团刚刚配合皇权,取得了针对门阀贵族的全胜,并且得到了新兴的平民阶层的支持,迎来了蓬勃、宽松的发展。但是,君权排他与独裁的本质,在动荡局势的掩护之下,打破了君臣共治的均势,文官势力也从峰顶跌落到康雍乾时期的谷底。材料二

文官士大夫是中国历史的一大特产,它横跨政治和社会,兼具官员、文人、乡绅等多重身份,是中国历史稳定和发展的建设性力量。回避制、人事铨叙、监察考核和日常管理等内容督促文官群体强化帝国各部分的治理,汲取资源,向上负责,效忠帝王。文官制度中包含着追求效率、清廉、民本等原则,文官士大夫在实践中秉承的中庸、谦让、勤勉等人生态度,沉淀为中国历史的宝贵遗产。——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程《中国古代文官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作用。【答案】(1)主要因素:贵族政治的衰落;均田制的确立破坏了门阀制的经济基础;教育和科举制的发展;平民阶层的支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2)作用:文官制度保障了“士大夫”阶层的稳定;维护了专制主义皇权;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孕育了精神遗产。【解析】(1)根据材料“职业文官与世袭贵族并驾齐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汉时期随着官僚政治的发展,贵族政治逐渐衰落,是文官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材料“在平民阶层的支持下,隋唐文官制度迅速走向成熟”可得出平民阶层的支持;根据材料“致仕制、考核考察等制度都是这一波浪潮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催生了我国选官制的发展,教育和科举制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官制的发展;根据材料“文官集团刚刚配合皇权,取得了针对门阀贵族的全胜”可知,文官制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加强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方面,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的确立,破坏了门阀制的经济基础。(2)根据材料“文官士大夫是中国历史的一大特产……是中国历史稳定和发展的建设性力量”可得出文官制度保障了“士大夫”阶层的稳定;根据材料“回避制、人事铨叙、监察考核和日常管理等内容督促文官群体强化帝国各部分的治理”可得出维护了专制主义皇权,同时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根据材料“文官制度中包含着追求效率、清廉、民本等原则……沉淀为中国历史的宝贵遗产”可得出孕育了精神遗产。18.【中国近现代退休制度】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的“老有所终”的“大同世界”观相结合,使西方社会福利思想逐步被国人所接受。其中,退休养老作为社会福利保障的重要环节,颇受各界关注。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业人员的增长、教育内容的改革使大学面临着人才更迭的问题。为保障年老教职员的生活和权益,提出并制定退休制度是必然之举。1917年5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国立大学教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其中首次提及了国立大学教职员的退休问题,对教职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摘编自田正平《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职员退休制度研究》材料二

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男干部的退休年龄为60岁,女干部为55岁,女工人和女职员为50岁。建国以后60多年我国的退休政策一直没变,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稳定性。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观念认为,为了实现男女平等的目标,国家政策应对女性进行倾斜,保护女性特殊权益,以达到事实上的男女地位的平等。——摘编自刘秀红《男女同龄退休政策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立大学教职员退休制度出台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退休制度的特点。【答案】(1)西方福利思想传入中国;有识之士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职员工的权益保障的迫切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手段的推动。(2)立法保障;稳定性强;注重保护女性权益;退休制度日益完善。【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可以得出西方福利思想传入中国;根据材料“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结合”,可以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此料“保障年老教职员的生活和权益,提出并制定退休制度是必然之举”,可以得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职员工的权益保障的迫切需要;根据材料“洋政府教育部颁发《国立大学教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可以得出政府通过法律手段的推动。(2)根据材料“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可以得出立法保障;根据材料“建国以后60多年我国的退休政策一直没变,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稳定性”,可以得出稳定性强;根据材料“国家政策应对女性进行倾斜,保护女性特殊权益,以达到事实上的男女地位的平等”,可以得出注重保护女性权益;再从材料整体信息,概括出退休制度日益完善。19.【西方能源转型)】材料一

从1650年开始,煤炭逐渐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煤炭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重工业,如制造业、造船业等。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在英国的发生绝非偶然事件,是城市化、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城市化是一个关键的结构转型。——摘编自毕竞悦《17世纪英国能源革命探因》材料二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如果依赖柴薪,不仅成本过高,而且由于森林资源已非常有限,不允许这些“高能耗”行业进行大规模生产,而“有了煤炭作燃料,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就解决了”。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不仅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燃料问题,而且“煤炭燃烧转化成的蒸汽动力成为适应工业发展的全新动力”,煤炭产业的附加产品煤气为夜间照明提供了新的能源,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扩大了生产车间的规模,增加了机器设备和工人数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消费主义和新型工业化开始渗透到英国人的生活之中。——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发生能源革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能源转型的影响。【答案】(1)原因:传统有机能源成本过高和短缺;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需要;英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2)影响:缓解了能源危机;推动了工业革命;促使蒸汽动力推广;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的革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造成了环境破坏。【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煤炭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重工业,如制造业、造船业等”可知,重工业的发展;根据“(1650年后)能源革命在英国的发生绝非偶然事件,是城市化、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城市化是一个关键的结构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城市化的需要;根据材料二中“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森林资源已非常有限”可知,传统有机能源成本过高和短缺;根据“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可知,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生能源革命的原因来包括其煤炭资源较为丰富。(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有了煤炭作燃料,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就解决了”,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能源转型缓解了能源危机,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根据“煤炭燃烧转化成的蒸汽动力成为适应工业发展的全新动力”可知,促使蒸汽动力推广;根据“(新能源的使用推动企业主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扩大了生产车间的规模,增加了机器设备和工人数量”可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生产组织形式的革新;根据“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消费主义和新型工业化开始渗透到英国人的生活之中”可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能源转型的影响还包括,造成了环境破坏。三、论述题20.【历史主动精神】材料

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