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课件章末回顾总结8_第1页
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课件章末回顾总结8_第2页
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课件章末回顾总结8_第3页
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课件章末回顾总结8_第4页
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课件章末回顾总结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章末回顾总结一、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背景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剧日本在明治维新前通过倒幕运动基本扫除了改革障碍;中国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性质自上而下进行中国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日本明治维新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日本明治维新是发展资本主义;中国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统治内容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日本明治维新冲击封建旧制度,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中国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二、对近代化道路多样性的认识1.近代化的主体内容:近代化主要指资产阶级化。(1)逐步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即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建立资产阶级政体,如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2)逐步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即采用机器大生产,建立近代企业。(3)逐步实现思想上的开明化,即倡导人文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理性等。2.近代化的方式(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英国、法国、美国等。(2)通过国家统一的道路,如德国、意大利等。(3)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的道路,如日本、俄国等。3.对不同道路的理解(1)不同道路之间无优劣、正误之分。(2)决定不同道路的因素是本国国情,国情不同,选择的道路也不同。(3)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各国应该求同存异,尊重各自选择,和谐共存。1.(上海高考)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解析:圈地运动是用暴力手段夺取农民土地的过程;明治维新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十月革命中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交给农民使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赎买,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选B项。答案:B2.(江苏高考)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且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可从材料“暂时创办官立事业”概括为“官办”,原因可从材料“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概括。第(2)问,方式变化结合材料三并与材料一比较概况,分析原因分别从官营、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对官营政策的不满角度分析。第(3)问,可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和调整情况以及本题中特定的社会现实分析。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3.(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4)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天皇统率陆海军。——《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普鲁士宪法》(1850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解析:第(1)问,主要内容要严格依据材料内容进行总结,注意同类信息的合并和语言的简练,权力的差异要从大小上进行比较。第(2)问,评析要从日本体制的特点和对外政策的影响入手。答案:(1)主要内容: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差异: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日本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4.(2015·高考江苏卷)“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太政官发布……布告”“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概括。第(2)问从材料一“趋之若鹜”地追求所谓时尚到材料二对西方文明的理性对待,可以总结出态度上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原因要结合近代日本的国际、国内形势作答。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