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295-2020 海绵种属分子鉴定技术规程_第1页
HYT 0295-2020 海绵种属分子鉴定技术规程_第2页
HYT 0295-2020 海绵种属分子鉴定技术规程_第3页
HYT 0295-2020 海绵种属分子鉴定技术规程_第4页
HYT 0295-2020 海绵种属分子鉴定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绵种属分子鉴定技术规程2020-06-28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金普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晚涛、曹旭鹏、杜萌萌、苏延明、王刚、吴孟嘉、张世杰、李东子、沈思思、1海绵种属分子鉴定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海绵种属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原理与方法、海绵样品采集与保存。本标准适用于海绵的样品采集、保存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种属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资源调查GB/T30744—2014深海微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规范HY/T058—2010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目前已知仍然生存的最古老、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在动物界中单独构成多孔动物门。DNA条形码DNAbarcode生物体内能够代表该物种的、标准的、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用于快速准确识别、鉴定物种。海绵条形码spongebarcode海绵的保守基因序列信息的一种表述形式。编码18SrRNA基因的DNA序列。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oxidasesubunitI编码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oxidasesubunitI)基因的DNA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DNA模板先经高温变性为单链,在适宜温度下和缓冲液中,两条引物分别与模板DNA两条链上的一段互补序列发生退火,接着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四种dNTP为底物,使退火引物得以延伸,如此反复变性、退火和延伸,使位于两段引物序列之间的DNA片段呈几何倍数扩增。2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分别扩增海绵的18SrDNA和COIDNA的部分序列,测序获得各自序列信息后分别与已经鉴定的海绵18SrDNA和COIDNA序列比对,以此鉴定海绵种属。5仪器与设备5.1野外生物样品保存箱或保温箱。5.2低温冰箱。5.5水浴锅。5.6高速低温冷冻离心机。5.7紫外分光光度计。5.8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扩增仪(简称PCR仪)。5.9电泳仪。5.10高压灭菌锅。5.11酒精灯。5.12液氮罐。6试剂与材料6.1无水乙醇。6.270%乙醇。6.3液氮。6.4异丙醇。6.5浓硝酸或浓盐酸。6.6浓硫酸。6.7蒸馏水或去离子水。6.8蛋白酶K。6.10琼脂糖。6.11醋酸钾溶液(配方见附录A)。6.12细胞裂解缓冲液(配方见附录A)。6.13TE缓冲液(pH7.6)(配方见附录A)。6.1410×PCR缓冲液(配方见附录A)。6.15吸管。6.16载玻片。6.17采样袋或采样瓶。6.18聚丙烯离心管。37海绵样品采集与保存7.1海绵样品采集首先,对于海绵及其周围环境,先拍照或摄像;此外,按照GB/T12763.6—200加入无水乙醇与海绵样品的体积比为(4~5):1,然后放入装有冰袋的泡沫保温箱或野外生物样品保存箱。有条件时,直接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保存时间1天。暂时保存在无水乙醇中1天海绵样品,需要更换全部无水乙醇。然后冷冻保存1周。暂时保存在无水乙醇中1天海绵样品或采集海绵样品需要转移至一20℃保存。在一20℃保存约2周时间,需要更换全部无水乙醇,乙醇加入量与海绵样品的体积比同样为(4~5):1,然后可继续放在一20℃保存。在一20℃继续保存约3个月,需要更换全部无水乙醇,然后继续放在一20℃保存。由此,在一20℃条件,可以按此方法连续保存1年。海绵样品采集与保存记录于《海绵资源调查采样表》(详见附录B)。8海绵种属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8.1.1取出保存在乙醇中的海绵样品,在样品几何中心部位取样品约0.5g,放入事先用液氮预冷的研钵中,加入液氮研磨海绵样品成粉末状。8.1.2将上述研磨成粉末的海绵样品量约1/5移入装有600μL细胞裂解缓冲液的聚丙烯离心管中混8.1.3从水浴锅取下装有海绵的离心管,在室温加入200μL醋酸钾溶液,振荡、混匀。8.1.4将步骤8.1.3的离心管在4℃、10000g离心力条件下离心3min,然后将上清液转移至装有8.1.5将步骤8.1.4的离心管在室温、10000g离心力条件下离心3min,然后吸去上清液,加入600μL乙醇(70%),振荡、混匀。8.1.6将步骤8.1.5的离心管在室温、10000g离心力条件下离心3min,弃上清液。8.1.8将步骤8.1.7离心管中的上清液吸去,将离心管中DNA风干15min。8.1.9将步骤8.1.8中DNA沉淀溶解于300μLTE缓冲液(pH7.6),作为海绵基因组DNA提取液,8.1.10按照GB/T30744—2014中9.2.1规定,将步骤8.1.9收获的DNA进行纯度测定,满足要求的DNA用于PCR扩增。48.2海绵18SDNA序列片段PCR扩增与测序8.2.1使用扩增海绵18SrDNA基因序列片段的特异引物对(18SrRNA-F:TTGACGGAAGGGCACCA;18SrRNA-R:CAAAGGGCAGGGACGTAATC),在100μLPCR反应管中,以海绵基因组DNA提取液为模板,以18SrRNA-F/18SrRNA-R为引物,按照Taq酶产品说明书推荐的优化体系配制50μLPCR反应液。8.2.2把此PCR反应管放在PCR仪中,按照如下条件在进行PCR扩增海绵18SrDNA基因序列片段:首先,94℃变性3min;接着,35个循环扩增,扩增的温度条件为94℃变性20s;55℃退火30s;72℃停留1min;最后,72℃停留5min,结束PCR反应。8.2.3从PCR仪中取出扩增的海绵基因片段产品,按照GB/T30744—2014中9.2.2规定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合格,然后测序获得待鉴定海绵18SrDNA片段序列信息。8.3海绵COIDNA序列片段PCR扩增与测序8.3.1使用扩增海绵COI基因的序列片段的特异引物对(LCO1490:GGTCAACAAATCATA应管中,以海绵基因组DNA提取纯化液为模板,以LCO1490(20pmol/L)/HCO2189为引物,按照Taq酶产品说明书推荐的优化体系配制50μLPCR反应液。8.3.2把此PCR反应管放在PCR仪中,按照如下条件在进行PCR扩增海绵COI基因序列片段:首先,94℃、变性5min;接着,1个预循环反应(94℃、30s,45℃、90s,72℃、1min)重复5次;然后,1个循环反应(94℃、30s,51℃、40s,72℃、1min)重复35次;最后,72℃停留5min,结束PCR反应。8.3.3从PCR仪中取出扩增的海绵基因片段扩增产品,经电泳检测合格,然后测序获得待鉴定海绵COIDNA片段序列信息。8.4海绵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8.4.1参照GB/T30744—2014附录C中C.3规定,通过互联网搜索、比对、鉴定微生物菌属方法,将测序获得的海绵18SrDNA片段序列信息和COIDNA片段序列信息在在线网站(/)分别进行18SrDNA和COIDNA的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记录于海绵分子生物学鉴定记录与结果判定表(见附录C)。8.4.2根据国际公认的基于海绵COIDNA片段序列信息鉴定海绵种属在线网站(http://www.palaeontologie.geo.uni-muenchen.de/SBP/)进行海绵COI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记录于海绵分子生物学鉴定记录与结果判定表(见附录C)。8.4.3以海绵18SrDNA和COIDNA的片段序列信息鉴定海绵的判断依据和结果,记录于《海绵分子生物学鉴定记录表》(见附录C)。8.4.4数据资料处理记录应按HY/T058—2010要求归档。5(规范性附录)各溶液和缓冲液的配方各溶液和缓冲液的配方见表A.1。表A.1各溶液和缓冲液的配方60mL5mol/L醋酸钾,11.5mL冰醋酸10mmol/LTris-HCl(pH8.0),1100mmol/LTris-HCl(10×PCR缓冲液1.05kg/cm²高压灭菌6(规范性附录)海绵资源调查采样表采样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