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技术规范》_第1页
《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技术规范》_第2页
《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技术规范》_第3页
《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技术规范》_第4页
《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ICS号

文献分类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X—XXXX

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on-linemonitoringofcarbonmonoxideon

coal-firedboiler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T/CEC××××—××××

II

T/CEC××××—××××

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燃煤锅炉烟气抽取式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技术与方法,包括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的组

成结构和功能、技术性能、安装、调试检测、技术验收、日常运行管理及日常运行质量保证等有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燃煤锅炉烟道及炉膛的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燃用其他燃料的锅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T12519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25923在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

GB/T40789气体分析一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和氧气含量在线自动测量系统性能特征的确定

HJ/T47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818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

HJ870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3术语和定义

3.1

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on-linemonitoringsystemforcarbonmonoxide

指对燃煤锅炉烟道或炉膛中的烟气进行连续抽取、处理并对其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分析、显示

的系统。

3.2

调试检测testing

1

T/CEC××××—××××

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完成后,于技术验收前进行系统校准和校验的过程。

3.3

系统响应时间responsetime

指从系统开始抽取待测气体时刻起,到显示值达到待测标准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90%的时刻止中

间的时间间隔。

3.4

示值误差calibrationerror

待测标准气体直接导入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的测量结果与待测标准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值之间

的误差。

3.5

零点气体zerogas

指用于校准仪器起始零点的气体,通常采用空气或纯度≥99.99%的氮气。

3.6

零点漂移zerodrift

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通入零点气体后,仪器的读数与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

比。

3.7

量程漂移spandrift

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通入量程标准气体后,仪器的读数与量程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

3.8

参比方法referencemethod

与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测量结果相比较的国家或行业发布的烟气一氧化碳浓度标准检测方法。

3.9

相对准确度relativeaccuracy

用参比方法与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同步测定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取同时间及相同状态的测量结

果组成若干数据对,数据对差值平均值的绝对值与置信系数之和同参比方法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之比。

3.10

一氧化碳传感器carbonmonoxidesensor

连续检测燃煤锅炉烟气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

4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要求

2

T/CEC××××—××××

4.1系统组成与结构

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主要由要烟气取样装置、烟气处理装置、烟气检测装置和分析显示

装置组成。按测量方式和原理的不同,可添加更多的辅助装置,但应至少包括上述全部装置。

图1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组成示意图

4.1.1烟气取样装置

烟气取样装置主要包括探头单元和防堵单元。具体技术性能要求见5.2.1。

4.1.2烟气处理装置

烟气处理装置主要包括保温单元、过滤单元、冷凝单元。具体技术性能要求见5.2.2。

4.1.3烟气检测装置

烟气检测装置主要包括传感器单元、信号转换单元。具体技术性能要求见5.2.3。

4.1.4分析显示装置

分析装置主要包括信号处理单元、传输单元和显示单元。具体技术性能要求见5.2.4。

4.2功能要求

a)烟气取样装置应具有烟气抽取功能、反吹/除焦功能;

b)烟气处理装置应具有粉尘分离功能、盐类脱除功能、水分脱除功能;

c)烟气检测装置应具有一氧化碳浓度测量功能、信号转换功能;

d)分析显示装置应具有信号处理功能、传输功能、数据显示功能;

3

T/CEC××××—××××

e)系统可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自动校准功能、自动诊断功能、故障报警功能、多通道烟气在线检

测扩展功能。

4.3参数输出

一氧化碳浓度在线监测实时数据可传输至燃煤电厂分散式控制系统,并可用于计算锅炉化学不完全

燃烧热损失以及评估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具体见附录C。

5技术性能要求

5.1技术指标

5.1.1量程

在选择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量程时,应采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装置分别对锅炉烟道及

炉膛烟气一氧化碳浓度进行现场测量,以现场测量结果为依据选择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的一氧化碳测

量量程,具体推荐量程见表1。

表1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推荐量程

位置量程范围数值

低量程0μL/L~4000μL/L

烟道

高量程0μL/L~10000μL/L

低量程0μL/L~100000μL/L

炉膛中量程0μL/L~150000μL/L

高量程0μL/L~200000μL/L

5.1.2系统响应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不超过30s。

5.1.3测量精度

满量程的±2%以内或实际读数的±2%以内。

5.1.4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

满量程的±1%以内。

5.1.5分辨率

不超过1μL/L。

5.1.6零点漂移

4

T/CEC××××—××××

不超过满量程的±2%。

5.1.7量程漂移

不超过满量程的±2%。

5.2性能要求

5.2.1烟气取样装置性能要求

a)烟道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探头单元应能在常温~650℃下工作,炉膛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探头

单元应能在常温~1350℃下工作;

b)防堵单元应具备自动反吹性能,运行后能除去99wt%以上的积灰;

c)防堵单元应具备自动除焦性能,运行后能除去99wt%以上的焦。

5.2.2烟气处理装置性能要求

a)保温单元需能保证取样管内烟气温度在150℃~300℃;

b)过滤单元应能至少滤除烟气中99wt%以上粒径大于0.2um的粉尘颗粒物;

c)冷凝单元应能去除烟气中99wt%以上的水分和盐类成分。

5.2.3烟气检测装置性能要求

a)传感器单元应至少具备1个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工作传感器和1个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备用传感器,

可实现无扰切换;

b)信号转换单元对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信号的转换时间不超过3s。

5.2.4分析显示装置性能要求

a)信号处理单元对信号分析时间不超过3s;

b)传输单元对数据传输时间不超过0.1s。

5.3工作条件

系统在以下条件中应能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40℃~55℃;

b)相对湿度:≤90%;

c)供电电压:AC220V±22V,50Hz±1Hz。

注:低温低压等特殊环境条件下,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满足当地环境条件的使用要求。

5.4安全要求

5.4.1绝缘电阻

仪器电源端子对地或机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0MΩ。

5

T/CEC××××—××××

5.4.2绝缘强度

系统在1500V(有效值)、50Hz正弦波实验电压下持续1min,不应出现击穿或飞弧现象。

5.4.3漏电保护

系统应具有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人身触电,具备良好的接地措施,防止雷击等对仪器造成损坏。

6安装要求

6.1安装位置要求

系统必须安装在干燥、洁净水平面上,通过壁挂式或支架式进行安装,安装面必须坚固,足以支撑

其重量。系统安装位置确保便于安装、调试、操作及维护,需远离振动源且四周空气流动畅通。

6.1.1烟气取样装置位置要求

a)烟气取样装置探头单元应尽量避开高尘、高温和烟气局部混合差的位置,探头位置布置在采样

截面上;

b)烟道探头单元采样截面与烟气的流动方向垂直,在锅炉省煤器出口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

入口之间选取合适位置作为采样截面;

c)炉膛探头单元安装前应在锅炉炉膛壁面上合适位置开孔,开孔位置可选择水冷壁的管间鳍片,

应避开横梁、吹灰、贴壁风等位置。探头单元进入炉膛的深度应相等,并与水冷壁壁面保持合适距离。

6.1.2其他装置安装要求

烟气处理装置、烟气检测装置及分析显示装置应于烟气取样装置安装位置附近的合适位置就近安装,

并满足6.1的要求。

6.2测点数量要求

燃煤锅炉一氧化碳烟道及炉膛测点数量原则上越多越好,最少数量应根据锅炉的炉型确定,具体见

表2。不同炉型推荐烟道及炉膛测点数量与取样位置示意图见附录D。

表2燃煤锅炉一氧化碳测点最少数量

锅炉类型烟道炉膛

切圆型24

煤粉炉对冲型22

W型24

流化床2根据需要选择性安装

6

T/CEC××××—××××

6.3安装施工要求

燃煤锅炉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的烟气取样装置、烟气处理装置、烟气检测装置和分析显示装置安

装施工应满足HJ75中的要求。

当锅炉排放烟气中含有强腐蚀性气体时,样气经过的器件或管路需选用耐腐蚀材料。室外部件外壳

或外罩还应至少达到GB/T4208中的IP55防护等级要求。

7调试检测

7.1总体要求

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安装运行以后,在进行验收前,应进行技术性能指标的调试检测。调试检测

的技术指标包括:

a)示值误差;

b)系统响应时间;

c)零点漂移;

d)量程漂移。

调试检测数据记录格式及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E,调试检测结果应达到附录E表E.3的要求。

7.2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方法

7.2.1示值误差

a)仪器通入零点气体,调节仪器零点;

b)通入高浓度(80%~100%的满量程值)一氧化碳标准气体,调整仪器显示浓度值与标准气体浓

度值一致;

c)仪器经上述校准后,按照零点气体、高浓度标准气体(80%~100%的满量程值)、零点气体、

中浓度(50%~60%的满量程值)标准气体、零点气体、低浓度(20%~30%的满量程值)标准气体的

顺序通入标准气体。待显示浓度值稳定后读取测定结果。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按公式(1)和公

式(2)计算示值绝对误差和示值相对误差。

标准气体的示值绝对误差:

(1)

𝑒𝑒𝑒

式中:�=�−�

——标准气体的示值绝对误差;

�𝑒——标准气体测定浓度平均值;

�𝑒——标准气体浓度值;

�i�—�—第i种浓度的标准气体。

7

T/CEC××××—××××

标准气体的示值相对误差:

(2)

�𝑒−�𝑒

�𝑒=�𝑒×100%

式中:

——标准气体的示值相对误差;

�示𝑒值误差检测结果记录格式见本文件附录E表E.1。

7.2.2系统响应时间

a)待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后,按系统设定采样流量通入零点气体,待读数稳定后按照相

同流量通入量程校准气体,同时开始计时;

b)观察系统示值,至读数开始跃变止,记录并计算样气管路传输时间T1;

c)继续观察并记录待测系统显示值上升至标准气体浓度标称值90%时的仪表响应时间T2;

d)响应时间为T1和T2之和。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

系统响应时间检测结果记录格式见本文件附录E表E.1。

7.2.3零点漂移

待测系统运行稳定后,先通入零点气体,并记录零点稳定读数Z0i。待测系统连续运行24h后,再

通入零点气体,待读数稳定后记录零点读数Zi,仪器调零。连续操作3天,按公式(3)和公式(4)

计算零点漂移Zd。零点漂移检测结果记录格式见附录E表E.2。

(3)

∆𝑒=𝑒−�0�(4)

∆�max

式中:��=�×100%

——第i次零点读数初始值;

�0—�—第i次零点读数值;

𝑒——零点漂移;

��——第i次零点测试值的绝对误差;

∆𝑒——零点测试绝对误差最大值;

∆R�—ma—x仪器满量程值。

7.2.4量程漂移

待测系统运行稳定后,通入量程标准气体(采用一氧化碳标气,其浓度控制在满量程的80%~100%

范围内),校准仪器至该标准气体的浓度值S0i。待测系统连续运行24h后,再通入同一标准气体,待

读数稳定后记录标准气体读数Si,校准仪器。连续操作3天,按公式(5)和公式(6)计算量程漂移

Sd。量程漂移检测结果记录格式见附录E表E.2。

8

T/CEC××××—××××

(5)

∆𝑒=𝑒−�0�(6)

∆�max

式中:��=�×100%

——第i次量程读数初始值;

�0—�—第i次量程读数值;

𝑒——量程漂移;

��——第i次量程测试值的绝对误差;

∆𝑒——量程测试绝对误差最大值。

∆�max

8技术验收要求

8.1总体要求

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在完成安装、调试检测后,应进行技术验收,包括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的

技术指标验收和通信验收。

8.2验收条件

8.2.1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本文件第6章的要求;

8.2.2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以及通信协议均应符合HJ212要求,并提供一个月内数据采集和传输自检

报告,报告应响应数据传输标准的各项内容;

8.2.3根据本文件第7章的要求进行72h的调试检测,并提供调试检测合格报告及调试检测结果数据;

8.2.4调试检测后系统至少稳定运行168h;

8.2.5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在完成安装、调试检测并符合上述要求后,可组织实施技术验收工作。

8.3技术指标验收

8.3.1一般要求

a)现场验收期间,锅炉应正常且稳定运行,测试期间工况应保持稳定;

b)日常运行中更换系统分析仪表或变动取样测点位置时,应满足本文件第6章要求,并再次进行

验收;

c)系统装置采用的材料、器件应具有供货商提供的技术规范、合同规定及商检文件,应符合我国

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

d)监测系统在实际的试运行期间应进行性能试验,性能试验报告可作为系统验收的技术支持文件。

8.3.2具体要求

技术指标验收包括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点漂移、量程漂移。现场验收时,先做示值误差和

9

T/CEC××××—××××

系统响应时间的验收测试,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则不再继续开展其余项目验收。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

间均应重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具体测定方法见附录7.2.1和7.2.2。零点漂移与量程漂移的测试方法

见附录7.2.3和7.2.4。

8.3.3验收测试结果记录

验收测试结果数据记录格式见附录E表E.1和E.2。

8.3.4技术验收报告要求

技术指标验收测试报告可参照附录F的形式编制。

9日常运行管理要求

9.1总体要求

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运维单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和本文件的要求编制运行管理规程,确定系统运

行操作人员和管理维护人员的工作职责。运维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系统的原理、使用和维护方法。

9.2日常巡检

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运维单位应根据本文件和仪器使用说明中的相关要求制订巡检规程,并且严

格按照规程开展日常的巡检工作并做好记录。日常巡检记录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日期、被检项目的运

行状态等内容,每次巡检应记录并归档。在线监测系统的日常巡检时间间隔不超过7天,确保系统的日

常正常运行,并做好运行记录。

日常巡检记录所采用的表格形式参照附录G表G.2。

9.3日常维护保养

应根据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说明书的要求对系统的保养内容、保养周期或耗材更换周期等做出明

确规定,每次保养情况应记录并归档。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每次进行备件或材料更换时,更换的备件或材料的品名、规格、数量等应记录并归档;

b)如更换有证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还需记录新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来源、有效期和浓度等信息;

c)对日常巡检或维护保养中发现的故障或问题,系统管理维护人员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d)仪器提示时应该针对性地维护;

e)系统中的部件已达到使用寿命或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更换;

f)由于使用不当或者恶劣运行环境的影响,监测系统不能修复使用时,应及时更新;

g)专人负责对监测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及结果。

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所采用的表格形式参照附录G。

9.4校准和校验

10

T/CEC××××—××××

应根据本文件中规定的方法和第10章日常运行质量保证规定的周期制订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的

日常校准和校验操作规程。校准和校验记录应及时归档。

10日常运行质量保证要求

10.1一般要求

当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不能满足技术指标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校准、维护和校验。

10.2定期校准

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定期校准应做到:

a)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每24h至少自动校准一次仪器零点,同时测试并记录零点漂移;

b)每3个月进行至少一次全系统的校准,零点气体和标准气体经采样探头末端进入系统,进行零

点和量程漂移、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的检测;

c)定期校准的记录可参照本文件附录G表G.1的表格形式。

10.3定期维护

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定期维护应做到:

a)定期对反吹/防堵单元进行维护,检查空气压缩机或风机、软管、过滤器/执行机构等部件;

b)定期到现场检查过滤器、采样探头和管路的结灰、气体冷却部件、转换器、泵膜老化状态等;

c)定期检查探头积灰、堵塞和腐蚀情况;

d)定期对烟气取样装置、烟气处理装置、烟气检测装置和分析显示装置进行检查维护,记录格式

见附录G表G.2。

10.4定期校验

a)系统每6个月至少做一次校验;校验用参比方法和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同时段数据进行比对,

按照GB/T16157和HJ/T397要求进行;

b)定期校验的记录可参照本文件附录G表G.3的表格形式。

10.5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管理维护人员应及时处理并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见附录G表G.4。在维修处理

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需要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的,应当事先告知负责部门;

b)运行单位发现故障或接到故障通知,应在4h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c)出现气体检测错误的情况,应检查滤芯和取样管路是否堵塞;

d)对于一些容易诊断的故障,如电磁阀控制失灵、气路堵塞等,可携带工具或者备件到现场进行

11

T/CEC××××—××××

针对性维修,此类故障维修时间不应超过8h;

e)仪器经过维修后,恢复使用前应进行性能测试和校验;

f)仪器经过更换后,使用前应进行重新调试和验收;

g)若数据存储/控制仪发生故障,应在12h内修复或更换,并保证已采集的数据不丢失;

h)系统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及时向负责部门报告。

10.6定期校准校验技术指标要求及数据失控时段的判别和修约

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在定期校准和校验期间的技术指标要求及数据失控时段的判别标准见表3。

当发现系统任一参数不满足技术指标要求时,应及时按照本文件及仪器说明书等的相关要求,采取

校准、调试乃至更换设备重新验收等纠正措施直至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为止。

表3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定期校准校验技术指标要求及数据失控时段的判别

项目校准周期技术指标指标要求失控指标最少样品数(对)

零点漂移不超过±2%超过±5.0%

全系统校准3个月9

量程漂移不超过±2%超过±5.0%

定期校验6个月相对准确度不超过5%超过±10.0%9

12

T/CEC××××—××××

附录A

(规范性)

抽取式一氧化碳检测方法及原理

A.1电化学法检测一氧化碳

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对待测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当抽取的烟气扩散到工作电极表面

上时,一氧化碳气体会在工作电极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形成电子迁移从而产生电流,电

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通过对输出电流进行测量,由公式(A.1)可计算获得待测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浓

度。

(A.1)

𝑛𝐹�

式中:�=�

n——1mol一氧化碳反应产生的电子数

F——法拉第常数,F=96485J·mol-1·V-1

A——气体扩散面积

D——扩散系数

C——一氧化碳浓度

δ——扩散层厚度

在确定的电化学传感器中,n、F、A、D、δ等参数均为定值,因此一氧化碳浓度与电极之间的电流

大小成正比。

A.2吸收光谱法检测一氧化碳

吸收光谱法利用待测烟气中一氧化碳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特性来检测其浓度。使用特定波长的光

谱照射在一氧化碳气体分子上,气体分子会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导致光线通过一氧化碳气体后强度发

生衰减,光强衰减变化遵循Beer-Lambert定律,见式(A.2),对初始光强I0(λ)和吸收后的光强I(λ)进行

测量,可计算得到待测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

-α(λ)LC

I(λ)=I0(λ)e(A.2)

式中:

α(λ)——一氧化碳吸收系数

L——吸收路径长度

C——一氧化碳浓度

吸收光谱法包括红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法等。

13

T/CEC××××—××××

附录B

(规范性)

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校准方法

B.1一般要求

B.1.1校准过程中,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工作环境温度为-40℃~55℃,工作环境压力为1atm;

B.1.2校准必须采用有证标准气体;

B.1.3零点气体可采用空气或纯度≥99.99%的氮气,低一氧化碳浓度标准气体为25%满量程值浓度,

中一氧化碳浓度标准气体为50%满量程值浓度,高一氧化碳浓度标准气体为100%满量程值浓度。

B.2电化学法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校准方法

电化学法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校准步骤如下:

a)将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与进气系统相连,标准气体从进气系统通入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中;

b)接通电源,确认通电正常;

c)通入零点气体,待测气体浓度值稳定后,设置示数为零刻度值;

d)通入低浓度标准气体,待测气体浓度值稳定后读取测定结果,设置示数为25%刻度值;

e)通入中浓度标准气体,待测气体浓度值稳定后读取测定结果,设置示数为50%刻度值;

f)通入高浓度标准气体,待测气体浓度值稳定后读取测定结果,设置示数为100%刻度值。

B.3吸收光谱法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校准方法

B.3.1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校准前,应分别依次对光源、光路、传感器进行校准。

B.3.2吸收光谱法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置光源校准步骤如下:

首先将光源与接收装置接通,接通后打开光源进行校准,通过接收装置对光源所发射光线的波长与

光强进行检测;若光源发射光线能满足检测要求,则说明光源正常,反之则需要调整光源使之满足要求。

B.3.3吸收光谱法一氧化碳检测装置光路校准步骤如下:

将光源正确安装在光路上,随后采用标准接收装置对光源发射光线进行接收,若能接收光源发射的

光线,则说明光路未被堵塞;若检测到的光强与发射光强之间的误差在±2%内,则说明光路正常,反

之则需要调整光路使之满足要求。

B.3.4吸收光谱法一氧化碳检测装置传感器校准步骤如下:

光源、光路检测校准正常后,其余的步骤按照B.2中a~f步骤进行操作,对一氧化碳在线检测装

置进行校准。

14

T/CEC××××—××××

附录C

(规范性)

烟道和炉膛一氧化碳浓度数据输出

C.1烟道一氧化碳浓度计算

烟道一氧化碳浓度计算公式为:

(1)

�C.

�=0𝑒

式中:

�=�

c——一氧化碳浓度,μL/L;

n——测点数量;

i——测点编号;

ci——第i个测点读数,μL/L。

C.2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计算

依据烟道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浓度,锅炉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计算公式为:

(C.2)

�4

式中:�3=�𝑔×126.36×�×1−100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kJ/kg;

干烟气体积,3;

�3——Nm/kg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3炉膛一氧化碳浓度与硫化氢浓度近似呈正相关特性,两者典型相关性如下图例所示。因此,炉膛

C�4

的一氧化碳在线监测浓度可用于评估炉膛内相关区域高温腐蚀风险。

图C.1炉膛一氧化碳浓度与硫化氢浓度典型关系

15

T/CEC××××—××××

附录D

(规范性)

烟道及炉膛一氧化碳测点推荐位置

D.1烟道一氧化碳测点位置

烟道一氧化碳测点布置应符合GB/T10184中网格法取样方法的规定,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当测点

数量有限时,推荐如下测点布置位置。

D.1.1当烟道测点数量为2时,应分别对称布置在左、右两侧烟道的外侧。采样截面沿烟道高度方向

二等分,等分线高度的1/2处即为测点布置位置,如图D.1所示。

图D.1烟道一氧化碳测点位置示意图(2测点)

D.1.2当烟道测点数量为4时,应分别对称布置在左侧烟道和右侧烟道的内、外两侧。采样截面沿烟

道高度方向二等分,等分线高度的1/2处即为测点布置位置,如图D.2所示。

图D.2烟道一氧化碳测点位置示意图(4测点)

D.2炉膛一氧化碳测点位置

炉膛一氧化碳测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本文件第6章的要求,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当测点数量有限时,

推荐如下测点布置位置。

16

T/CEC××××—××××

D.2.1切圆燃烧锅炉

采样截面应位于锅炉最低标高燃尽风喷口水平中心线下方1.5m以下与最高标高煤粉燃烧器水平

中心线上方1.5m以上之间的合适位置,同时应避开横梁、吹灰、贴壁风等位置。炉膛每侧炉墙与采样

截面相交线的中点处各安装1个测点,共4个,如图D.3所示。

图D.3切圆锅炉炉膛一氧化碳测点位置示意图

D.2.2对冲燃烧锅炉

采样截面应位于锅炉最低标高燃尽风喷口水平中心线下方1.5m以下与最高标高煤粉燃烧器水平

中心线上方1.5m以上之间的合适位置,同时应避开横梁、吹灰、贴壁风等位置。炉膛的左、右炉墙与

采样截面的相交线中点处各安装1个测点,共2个,如图D.4所示。

图D.4对冲锅炉炉膛一氧化碳测点位置示意图

17

T/CEC××××—××××

D.2.3W型锅炉

采样截面应位于锅炉拱上煤粉燃烧器水平中心线标高下方3.0m以下与拱下炉膛最高标高三次风

喷口水平中心线上方1.5m以上之间的合适位置,同时应避开横梁、吹灰、贴壁风等位置。炉膛四面墙

与采样截面的相交线中点处各安装1个测点,共4个。

图D.5W型锅炉炉膛一氧化碳测点位置示意图

18

T/CEC××××—××××

附录E

(资料性)

调试检测数据记录表及检测报告

表E.1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检测

测试人员:生产厂商:

测试地点:型号/编号:

测试位置:检测原理:

计量单位:测试日期:

显示值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s)

序号标准值测定值备注

单次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值

T1T2T=T1+T2

19

T/CEC××××—××××

表E.2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零点和量程漂移检测

测试人员:生产厂商:

测试地点:型号/编号:

测试位置:原理:

标准气体浓度或校准器件的已知响应值:

计量单位:

零点读数量程读数

零点读数量程读数

变化变化

序号日期时间备注

起始最终起始最终

ΔZ=Zi−Z0ΔS=Si−S0

(Z0)(Zi)(S0)(Si)

零点读数最大值量程读数变化最大值

零点漂移量程漂移

20

T/CEC××××—××××

表E.3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调试检测报告

企业名称:安装位置:

检测单位:检测日期:

供应商:

主要仪器型号

仪器名称设备型号制造商测量方法

项目名称技术要求检测结果是否符合

示值误差相对误差不超过±5%,绝对误差不超过±0.5%

系统响应时间不超过30s

一氧化碳

零点漂移不超过满量程的±2%

量程漂移不超过满量程的±2%

结论

标准气体名称浓度标称值生产厂商名称

参比方法测试项目仪器生产厂商型号方法依据

21

T/CEC××××—××××

附录F

(资料性)

技术指标验收报告

表F.1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指标验收报告

企业名称:安装位置:

验收单位:验收日期:

供应商:

主要仪器型号

仪器名称设备型号制造商测量参数出厂编号

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点漂移、量程漂移验收结果

项目名称技术要求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示值误差

系统响应时间

一氧化碳

零点漂移

量程漂移

结论

标准气体名称浓度值生产厂商名称

备注

22

T/CEC××××—××××

附录G

(资料性)

日常巡检、校准和维护原始记录表

表G.1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零点漂移校准记录表

企业名称:安装地点:

生产商规格型号校准日期

安装地点校准开始时间

维护管理单位

一氧化碳分析装置校准:

原理量程计量单位

零点气体浓

上次校准后测试值校前测试值零点漂移%F.S.是否正常校准后测试值

度值

零点漂移

注:F.S.表示分析仪器满量程值。

批准人:校准结束时间:

23

T/CEC××××—××××

表G.2一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日常巡检记录表

企业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