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62

BX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XX-2022

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2022-XX-XX发布2022-XX-XX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桑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桑黄设施栽培的场地选择、袋料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子实体采收和贮藏、

生产档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桑黄设施栽培生产技术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806.7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B/Z35041食用菌产业项目运营管理规范

NY/T119饲料用小麦麸皮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731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食用菌术语应符合GB/T12728的要求。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桑黄

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锈革孔菌目、锈革孔菌科、纤孔菌属、粗毛纤孔菌的干燥子实

体。桑黄中的粗毛纤孔菌别称桑耳、桑臣、桑鸡、桑鹅、胡孙眼、桑黄、桑菌、树基、桑黄菰、

桑黄菇等。

3.2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是指按照配方将培养料加水拌匀、装袋、灭菌、冷却后再接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3.3液体菌种

液体深层培养就是发酵工程技术,用液体培养基在生物发酵罐中通过深层培养技术生产的液体

形态的食用菌菌种。

3.4转色

桑黄菌袋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代谢产生色素而使表面变成棕黄色的过程。

3.5出菇

桑黄菌袋开口后生长出黄色子实体。

4场地选择

1

4.1制菌环境要求

菌种制作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28的规定。区间水电、消防安全配备到位。

4.2出菇环境要求

应符合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出菇房选在地势高,近水源,环境开阔,远

离禽畜棚舍的地方。出菇房室内应保湿、保温、通风性能好,无直射光线。推荐使用室内层架式

栽培,空间利用率高,不易造成污染。

4.3设施条件要求

大中型智能温室或食用菌太阳棚,食用菌节水雾化微喷灌溉设备,温湿度传感器,菌种装袋窝

口插棒一体机,食用菌高压灭菌锅,液体菌种发酵罐装置,食用菌全自动接种机,袋栽食用菌液

体菌种接种装置,间歇卧式搅拌机,木屑切碎机,铲车装载机,烘干机,遮阳网,防虫网等。

有条件的单位宜采用百级净化接菌室,发菌室配置中央空调,钢架结构菇棚安装卷膜杆,冻

干机采用组合冻干设备等顶级设施。

5袋料栽培技术

5.1栽培季节

菌丝培养最佳温度24~28℃,出菇温度范围20~30℃。适宜在4月至6月、8月至10月生

产出菇。

5.2生产工艺流程

母种→原种制备及培养→接种栽培种→菌丝培养→转色→菇房出黄管理→子实体采收。

5.3菌种制作

5.3.1菌种

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的规定,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的规定。要求菌种纯正,

健壮,发菌快,菌丝淡黄色至黄褐色,匍匐状,生长势强,无杂菌,无萎缩离壁现象。

5.3.2接种室消毒

接种工具及菌种容器表面用75%酒精消毒,料袋转入前用接种室喷雾消毒,也可在接种空间

用烟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烟雾剂散烟1h后接种。

5.3.3三级菌种接种

每支母种接4~6瓶原种,1瓶原种接30~40袋栽培种,菌种培养有标签记录。

5.4制棒生产

5.4.1主要原料

将桑树干、桑枝粉碎加工成粒度为0.5~1cm的木屑。桑木屑、棉籽壳要求新鲜、洁净。

5.4.2辅助原料

选择麸皮或玉米粉、石膏、白糖、磷酸二氢钾、石灰等,麸皮宜用NY/T119的要求。

5.4.3培养料配比方案

a)桑枝木屑50%,棉籽壳28%,麸皮20%,白糖1%,石膏1%。

b)桑枝木屑70%,棉籽壳13%,麸皮15%,白糖1%,石膏1%。

5.4.4培养料配制方法

将适量的白糖、石膏用水溶化,加入其余混合料中,搅拌4~5次。调节培养料含水量在62~

65%,pH值7.0~7.5,当天配料当天装袋完成灭菌。

2

5.4.5菌袋材料与规格

选用符合GB4806.7-2016,宜用耐高温聚丙烯塑料袋,规格为17×35×0.005cm。

5.4.6装袋

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料面压平后套塑料环和封口盖,防水无棉盖规格为直径3~

5cm。

5.4.7灭菌

在压力0.14~0.18MPa,温度121~126℃条件下高压灭菌8~12h。灭菌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

温进入接种室。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时,灭菌时间为20~24h。

5.5菌棒接种

5.5.1接种操作规程

接种在菌棒制做过程中技术要求比较高。接种应符合NY/T1731的规定。

5.5.2固体菌种接种

菌袋摊晾至室温后选用优质菌种接种,一般每瓶菌种接25-30个菌棒,利用食用菌全自动接

种机进行接种好的菌棒棒放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5.5.3液体菌种接种

使用发酵罐培养基,工厂化液体菌种生产发酵完成后,无菌接种设备推广深入。无菌操作过

程是液体菌种培养的关键,许多菇厂用中小型发酵罐生产液体菌种进入栽培。

5.6菌丝生长期管理

5.6.1菌丝培养

室内干燥、洁净、通风良好,避免直射光,最适温度24~28℃。菌袋立体放置,培养时间40~

50d。

5.6.2剔除杂菌

固体接种后每隔5d检查1次,将污染的菌袋捡出,深埋处理。

5.7子实体生长管理

5.7.1菌棒排列

菌丝长满整个菌棒时,移至大棚内左右建畦,中间设通道,菌棒间留15cm左右间隙。采用

层架式出菇方式,菌架务必牢固。

5.7.2出菇割口

菌袋转色后期表面出现凸起、菌丝深黄色或出现颜色较深瘤状突起时,开口在栽培袋中上部

两边错开划4×1.5cm的2个口,子实体生长期一般在45d左右。

5.7.3温度管理

最佳出菇温度22~28℃,25℃以上更好,低于25℃时减少加湿频率。

5.7.4湿度管理

控制棚内湿度90%RH以上,湿度低于90%RH时需要加湿。出菇房地面始终保持潮湿,每

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4次。

5.7.5光照管理

出菇期间保持棚内散射光,光的透射率在10%左右为宜。

5.7.6通风管理

每天间歇通风换气,换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调节,温度低时中午换气,温度高时早晚换气。

温度高于35℃则需长时通风且同时打开加湿设备。

6病虫害防治

3

6.1主要病虫害

病害有青霉、绿霉、木霉等,虫害主要有菇蝇、菇蚊和螨类,尤以菇蝇最严重。

6.2防治方法

6.2.1化学防治

使用药品种类及用量应符合要求,喷药方式以地面喷药为主;虫害严重时将菌袋移出,喷完

药后再重新摆放。

6.2.2物理防治

严格检查和选用菌种,防止菌种携带病菌;配制无公害培养基,灭菌处理应彻底;出菇房利

用防虫网、诱虫灯、黄色粘虫板等。

7采收和贮藏

7.1采收时间

经过50d左右出菇培养,桑黄的子实体变成棕黄色,周围不再有浅黄色生长点,即可采集。

7.2采收方法

选择晴天进行,手握菌袋,用刀片将桑黄切下。采收后及时烘干、晒干,烘干时温度不能超

过60℃。

7.3产品贮藏

贮存于通风、干燥、避光的仓库内,4~10℃冷藏或20~25℃常温贮藏,存放在货架上。

7.4产品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

8生产档案

建立菌棒生产、发菌出菇等栽培管理相关的档案,实行专人管理制度,并且档案记录保存三

年以上,生产记录档案遵照GB/Z35041执行。

---------------------------------------

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药用真菌桑黄的价值

A1.药用真菌桑黄的价值

A1.1桑黄-抗癌君药

古书记载桑黄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疲积聚(肿瘤)、癖引(积水)、脾虚泄泻。1968年,

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医学博士久乡晴彦联合日本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化疗部,经过实验发现桑黄对肿

瘤的抑制率达96.7%;并于1986年将桑黄列入肿瘤治疗临床处方药物。1993年获韩国卫生部批

准将桑黄列入肿瘤治疗临床处方药物。现代医学证实,桑黄的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防突变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自行死亡。

防癌变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

防转移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防复发避免癌症的复发。

止疼痛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疲劳倦怠等症状。

减轻副作用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A1.2桑黄-消结妙药

《药性论》、《本草纲目》等众多古代医书中,对桑树桑黄软化结节都有详尽的描述:利五

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桑灵消结方:(桑黄,灵芝,连翘,蜈蚣等)

A1.3桑黄-妇科圣药

桑黄治病应该说起始于隋末唐初的甄权所著的《药性论》,有“妇科圣药”美誉。桑黄性味

甘,平,无毒。主治女子漏下赤白,血病腹内结块,肿痛,阴阳寒热,不孕,月经不调以及内科

多种杂病。

A1.4桑黄-保健良药

桑黄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四大免疫细胞指数,具有活化免疫系统,对入体免疫力有显著提高作

用。通过动物和各种临床试验,证实:

免疫细胞机制提升活性

T细胞具有破坏病原性微生物和病毒细胞作用;3倍

B细胞在外物侵入体内时产生与之对抗的抗体;129倍

巨噬细胞直接消灭外来的病毒等微生物;3-5倍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识别病毒和癌细胞并向它们发起攻击:2倍

A1.5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通过活化人体的免疫细胞,结合提升人类固有的免疫力,封锁癌细胞并将其杀灭的方法。这

种方法不仅对所有癌症有效,对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肝炎等与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的疾

病均会发挥作用。目前,在生物抗癌领域备受瞩目的天然食用真菌类、舞茸、巴西蘑菇、桑黄、

黑木菇等就是这种疗法的代表,此疗法亦叫自然免疫疗法。

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生产记录表

生产记录表见表B.1。

表B.1生产记录表

装袋记录表日期

原料重量桑木屑棉籽壳总袋数

装袋时间封锅时间负责人验收人

备注

灭菌记录表日期

送气时长保压时长灭菌时长灭菌负责人

备注

出锅记录表日期

出锅时间出锅数量破损成品率

负责人验收人备注

接种记录表日期

选种负责人验收选种负责人接种人

标签负责人总计数量菌种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