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禽场环境调控及规划设计(禽生产课件)_第1页
养禽场环境调控及规划设计(禽生产课件)_第2页
养禽场环境调控及规划设计(禽生产课件)_第3页
养禽场环境调控及规划设计(禽生产课件)_第4页
养禽场环境调控及规划设计(禽生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鸡场的选址与规划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鸡场的选址与规划》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家禽生产技术》《家禽场建设与生产设备》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独立,与内容联系较为疏松。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鸡舍的设计与构造,鸡场环境调控做铺垫。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鸡场的选址与规划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设计中小型鸡场。(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鸡场场址选择要点,场区的规划。难点:根据地形、地势、风向确定建筑物排列顺序。依据:鸡场场址的选择、规划和建筑物布局影响到投产后场区小气候状况,经营管理及环境保护状况。二、教学策略1.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2.教学方法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三、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高职学生普遍逻辑思维能力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强,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此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图片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2.知识障碍本节课相对比较独立,不存在知识障碍。3.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4.学习方法采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等方式。四、教学程序及考核标准1.教学程序通过问题导入新课、讲授、图片分析、案例讲解、学生讨论、课堂提问、总结、布置作业。2.考核标准通过课堂提问,考核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考核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鸡场的选址与规划》讲课

鸡场场址的选择、规划和建筑物布局影响到投产后场区小气候状况,经营管理及环境保护状况。为了创造适宜的生产环境条件,利于经营管理及长远发展,必须十分重视鸡场的建设。一、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既要考虑鸡场生产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要尽量避免鸡场产生的气味、污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地势地形鸡场应选在地势较高、干燥平坦及排水良好的场地,场地要向阳背风。(二)土壤和水源

土壤:未被污染、透水、透气性好,以沙壤和壤土为宜。

水源: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三)地理和交通郊区建场,距大城市20km,小城镇10km;距离铁路、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不小于1000m,距一般道路不少于500m;距其它畜牧场、兽医机构、屠宰场不小于2000m,距居民区不小于3000m。城乡建设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四)气候因素

如: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土壤冻结深度、降雨量、积雪深度、最大风力、常年主导风向、风向情况、日照情况。(五)电力供应

要求有二级供电电源,在三级以下供电电源时,需自备发电机。应尽可能靠近输电线路、减少供电投资。(六)土地征用需要必须遵守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利用荒地和劣地建场。

土地征用面积估算表场别饲养规模占地面积/(m2/只)备注种鸡场1-5万只种鸡0.6-1.0蛋鸡场10-20万只产蛋鸡0.5-0.8肉鸡场年出栏肉鸡100万只0.2-0.3按年出栏量计二、场区规划(一)建筑物规划

北鸡场建筑物按功能分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生产区入口要设有消毒室和消毒池生产区是鸡场总体布局的中心主体,占整个鸡场面积的一半以上。在生产区内,育雏舍、育成鸡舍和成鸡舍三者的建筑面积比例为1:2:6。按主导风向依次排列育雏舍、育成鸡舍和成鸡舍,有利于保护重要禽群的安全。禽舍间距一般为鸡舍高度的3-5倍,密闭式鸡舍的间距为10-15米。鸡舍朝向一般采用南北向,此向对舍内通风换气,排除污浊气体和保持冬暖夏凉等比较有利。(二)禽场道路净道污道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是饲料和产品的运输通道;污道为运输粪便、死鸡、淘汰鸡及废弃设备的专用道。(三)禽场绿化

绿化能改善场区的小气候和舍内环境,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进行绿化设计必须注意不影响场区通风和禽舍的自然通风效果。

禽舍的环境控制

禽舍类型开放式禽舍

禽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空气流通靠自然通风,光照是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充光照。封闭禽舍

禽舍的通风完全靠风机进行,自然光照不到禽舍内部,禽舍内的采光是根据需要人工加光照,舍内升温或降温完全靠温度控制系统和通风系统调节。开放和封闭结合式禽舍类型长度(m)宽度(m)面积(m2)饲养量(只)雏禽舍50~708~10400~700>10000青年禽或肉禽舍60~1008~12500~1000>10000商品蛋禽舍80~1008~12600~100010000种产蛋禽舍60~1008~12500~8005000禽舍面积禽舍类型檐高(m)备注雏禽舍1.8~2.5取决于气候、饲养方式、小环境控制能力青年禽或肉禽舍2.0~2.8种产蛋禽舍2.0~2.8禽舍高度间距(m)备注同类禽舍纵向间距10~25是屋檐高的3~5倍以上最好是不同的功能区设置过道、排风口不同类禽舍纵向间距>25横向间距>25禽舍间距

概念——指根据家禽的生物学要求和生理学特点,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以改善和控制家禽的环境,使之尽可能地有利于家禽的生活与生产。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风、有害气体及光照等条件的控制。

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不利环境因素对家禽的危害和影响,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

环境控制

禽舍要求墙壁、屋顶隔热材料隔热性能好,屋檐大。禽舍周围实施绿化。温度的控制禽舍加温——通过热风炉、暖气、电热保温、地下火道等加温。禽舍降温——通过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喷雾降温系统、墙壁和地面洒水。加温设备热风炉煤炉红外灯电热保温伞湿帘-风机组合降温风机—喷雾降温系统气湿——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相对温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表示空气中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湿度的来源——大汽湿度、垫料、水的蒸发,家禽呼出,通风不良。湿度的控制

增加湿度——空气干燥时,喷雾或洒水。

降低湿度——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的地方建场,所用材料应具有较好的保温防潮效果。饲养管理中,尽量减少用水,防止水槽溢水、漏水,可采用乳头式饮水器减少水分蒸发。加强通风换气,排除过多的水汽。减少饲养密度,换垫料,勤清粪便。通风目的:降温,供氧,排出有害气体。风:通常把空气的水平流动叫做风。自然通风:依靠自然风的风压作用和禽舍内外温差的热压作用,形成空气的自然流动,使舍内外的空气得以交换。机械通风:依靠机械动力强制进行舍内外空气的交换。混合通风:既可进行自然通风,也包进行机械通风。通风的控制负压通风——利用排风机将舍内污浊空气强行排出舍外,在舍内造成负压,新鲜空气从进风口自行进入禽舍。正压通风——风机将空气强制输入禽舍,而出风口作相应调节,以便风量小于进风量使禽舍内产生微小的正压。正压负压混合通风纵向通风——风机全部安装在禽舍一端的山墙,或山墙附近的两侧墙壁上,进风口在另一侧山墙的两侧壁上,禽舍其他部位无门窗或门窗关闭,空气沿禽舍的纵轴方向流动。横向通风——禽舍两侧纵墙通风的调节——增加或减少风机台数与通风时间。夏季采用最大通风量,尽可能排除余热以降低舍温;冬季可采用最小通风量,尽可能排除舍内产生的水汽及有害气体,而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风速30m/min,降温1.7℃,风速150m/min,降温5.6℃。封闭禽舍必须安装机械通风设备,以提供鸡群适当的空气流动,并通过对流进行降温。注意的问题:干燥地区或季节,通风换气排湿作用较大,雨季排湿作用较小。控制好通风量的大小和通风时间的长短,防止通风前后舍温发生剧烈的变化。保持舍内气流均匀、无死角,避免形成贼风。贼风——从孔隙透入的,不易察觉而可能致病的风

。大气中的正常含量:N2(占78.08%)、O2(占20.95%)、CO2(占0.03%)。禽舍中的有害气体:NH3

、H2S、CH4、CO2

等。其中NH3

和H2S危害最大。有害气体允许含量:

NH3<20mgCO20.15%H2S<10mg有害气体的控制氨气来源:含氮物质,如饲料、垫料、粪便腐烂,由厌氧菌分解产生。高热潮湿环境会促其产生。通风不良时,含量大大增加。如密闭式禽舍,冬季为了保温,夜晚关闭风机,氨高达66.4~67.5%μl/L。危害:氨气溶解度很高,被吸附于禽的粘膜、结膜上。低浓度的氨对粘膜即有刺激作用,引起结膜和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甚至发生喉头水肿、坏死性支气管炎、肺出血等。硫化氢来源:含硫有机物分解而来。家禽采食含蛋白质饲料,而发生消耗不良时,可由肠道排除大量硫化氢。危害:毒性很强,与粘膜接触后,生成硫化钠,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眼炎流泪、角膜混浊。同时发生鼻炎、气管炎、咽部灼伤、咳嗽、甚至肺水肿。低浓度硫化氢长期作用,禽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生肠胃炎、心脏衰弱等。CO2

来源:由家禽呼吸而排出,舍内浓度可达0.5%。危害:本身无毒,主要危害是造成缺氧,引起慢性毒害。禽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增重迟缓,体制下降。卫生学意义:表明舍内空气的污浊程度,并说明存在其他有害气体的可能。因而,CO2浓度作为可靠的间接指标,而受到人们的重视。CO2浓度不得超过0.15%。控制措施及时清除粪便,防止粪尿潴留而腐败分解;加强禽舍的保温防潮,防止氨和硫化氢溶解于水;加强通风换气,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保证禽舍内空气清新。光照管理技术:指通过改变禽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达到控制性成熟和提高产蛋量的技术。光照可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实行人工光照是现代养禽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光照的控制光照原则蛋鸡和种鸡育雏期——每天24小时或23小时光照。育成期——每天光照时间要短,不多于14小时,不少于6小时。每天光照时间不能逐渐增加,只能恒定或逐渐减少。光照强度宜弱。产蛋期——每天光照时间不能逐渐减少,应逐渐增加到恒定。每天光照时间至少保持在14-16小时。另外,光照强度不能减弱。人工光照要逐渐增加,不能时多时少,时有时无。肉用仔鸡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应满足肉用仔鸡采食、饮水机饲养人员工作需要即可。光照时间——间歇光照连续光照光照强度——由强到弱(最初3天10lx,随后逐渐降低为5lx)。光照设备的安装灯的高度:通常灯高2米,等距3米,每0.37m2鸡舍面积1W或每平方米2.7W,即可得到相当于10lx的照度。多层笼养的禽舍为使低层有足够的照度,设计时,照度应稍提高些,一般为3.3~3.5W/m2灯的分布:为使光照均匀,尽量降低灯的功率数,增加灯的数量;灯与灯之间的距离应为灯高1.5倍;两排以上,交错排列;靠近墙的灯与墙壁的距离,应为内部距离的一半。光照设备选型控光仪光照制度——禽群一生的人工光照执行方案,又叫光照程序或光照制度。光照的控制方法——有窗和开放式禽舍(育成期日照渐增、日照渐减)、密闭式禽舍

——人工控制、自动控制人工控制:根据光照制度确定的光照时间,规定每天补充光照时数,按时开关灯。常用的方法有早晨补、晚上补和早晚补三种,前两种方法每天开关灯各一次,但要随着每天日照时数的变化,调整开关灯时间,生产上难以准确掌握。采用早、晚两次补充光照,如每天早晨5时开灯至天亮关灯,傍晚开灯至晚9时关灯,保存每天光照16小时。每天开关灯时间不变,容易掌握准确,故生产上多采用早晚两次补充光照的方法。自动控制:利用自动控光仪,根据光照制度确定光照时数,设计光照和黑暗的时间程序,输入控制器,就会根据需要自动启闭电灯了。此方法方便、准确、适用于大型鸡场。

设计方法——有窗和开放式禽舍

参照当地日出日没时刻表,全国不同,大致日出日没规律:从元月6日小寒至6月22日夏至,日照渐长,日照从每天10小时40分到13小时30分,差约3小时。从6月22日—12月22日冬至,日照渐短,从13小时30分—10小时40分,差3小时。

(1)恒定—渐增—恒定光照程序。

1~22周恒定,23~30周渐增,30~53周恒定,54周增一小时,54~60周/72周恒定17小时。按照(1)恒定—渐增—恒定设计光照程序例,3月19日出壳鸡周龄光照时间1~4周24时光照开灯关灯开灯关灯5~22周13时30分6时天亮18:3019:3023周14时6时天亮18:3020:0024周14时30分6时天亮18:3020:3025周15时6时天亮18:3021:0026周15时30分6时天亮18:3021:3027周16时6时天亮18:3022:0028周16时30分6时天亮18:3022:3029-结束16时30分6时天亮18:3022:30(2)渐减—渐增—恒定设计光照程序。1~22周渐减,开产后至高峰期渐增,高峰期后恒定至结束。上例,3月19日出壳雏鸡,制定下面光照方案:周龄光照时间开灯关灯开灯关灯1~4周24小时5~8周20小时6时天亮18:002:009~12周18小时6时天亮18:0024:0013~14周16小时6时天亮18:0022:0017~20周13小时6时天亮18:0019:0023周13时30分6时天亮18:0019:3024周14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