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课件:对环境的察觉_第1页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课件:对环境的察觉_第2页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课件:对环境的察觉_第3页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课件:对环境的察觉_第4页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课件:对环境的察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体系构建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典例1

(2023·杭州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使用

时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塞在耳朵里,这样戴耳机的人既可以听到

耳机发出的声音,又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耳机的声音和周围环

境的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典例1图)A.固体、固体B.气体、气体C.固体、气体D.气体、固体解析: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颞骨等骨骼传到听神

经,然后由听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为骨传导,即

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人听到周围环境的声

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答案:C(典例1图)

1.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

)A.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可以从听到枪声开始计时B.人耳不可以辨别出低音和高音C.在空旷的教室内说话时容易听到回声D.打雷时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A123456789101112131415162.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第2题)(1)

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

⁠。实验中,乒乓

球的作用是

(填字母)。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2)

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

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经进一步推理得出:若玻璃罩内被抽成真

空,则将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该现象说明

⁠。真空不能传声

(第2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噪声防治的方法典例2

(2023·达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典例2图)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错误;

图乙中,由两个音叉的波形图可以看出,a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b音叉的

振动频率,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B错误;噪声监测仪只能监

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C错误;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

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正确。答案:D(典例2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

3.下列关于声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的同一位置,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会不同B.喇叭发声时,放在它上面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C.利用B超仪检查身体是运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123456789101112131415164.(2022·安徽模拟)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

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

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

混在一起,从而改变传入人们耳中的声音的

(填“音调”“音

色”或“响度”)。响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点三

光的直线传播典例3

如图甲所示,在小林同学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

的过程中,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典例3图甲)A.一直在变短B.一直在变长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如图乙所示,小林同学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时,路灯发出的射向

他头顶的光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他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短;

远离路灯时,路灯发出的射向他头顶的光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影子

又会变长。

(典例3图乙)答案:C12345678910111213141516

5.小明和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作了一个“小孔成像观察仪”。(第5题)(1)

此“观察仪”的成像原理是

⁠。为了增强观察效

果,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2)

“观察仪”最好放在较

(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

行观察。将小孔对准远处的景物,能在光屏上看见一个

(填

“正立”或“倒立”)的像。光的直线传播

A

倒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3)

观察景物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亮度将

(填

“变亮”“变暗”或“不变”)。变

变暗

(第5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点四

白光的组成

不同色光的混合典例4

如图甲所示为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

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

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典例4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

如图甲所示,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

(填“A的上方”“A、B之间”或“B的下方”)时温度计

示数上升得快。(2)

如图乙所示,让从三棱镜射出的彩色光带再投射到另一个三棱镜

上,会在白屏上形成

光带。(典例4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1)

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

蓝、靛、紫七种色光,其中A处为红光,A的上方为红外线,红外线热效

应强,因此温度计放在A的上方时示数上升得快。(2)

太阳光通过三

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经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又会合成复

色光,即白光,所以在白屏上会形成白色光带。答案:(1)

A的上方

(2)

白色(典例4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

6.(2022·重庆模拟)下列关于光的色散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谱中的

绿光B.教室里的紫外线消毒灯工作时,发出紫色的光,说明紫外线是紫色的C.太阳光是无色的,这说明太阳光是单色光D.当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时,这个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就会增强D123456789101112131415167.(2023·云南)夏天,进入被烈日暴晒的车内会感觉闷热,但黑色和

白色车内的闷热程度不一样。小明猜想黑色材料的吸热效果比白色材料

好。他利用规格和材质相同的黑色、白色卡纸各1张,相同的空塑料瓶2

个,相同的温度计2支,橡皮泥若干进行实验。他先用白色和黑色的卡

纸以相同的方式分别将两个塑料瓶包裹起来;再将2支温度计分别插入2

个塑料瓶中,让温度计露出瓶口一段长度以方便读数,用橡皮泥密封住

塑料瓶瓶口。接下来的操作是

。若

⁠,则说明黑色材料的吸热效果更好。将塑料瓶放在太阳光下,每隔一段时间

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在相同时间内,包有黑色卡纸的塑料瓶

内的温度计示数更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点五

光的反射典例5

(2023·宁波慈溪期中)小华同学参观某博物馆时,看到一个放

在玻璃罩中的展品A(可拍照),小华同学想用照相机拍下照片,回家

后再慢慢研究,该馆中的灯光比较暗,下列拍照方式中,使照片最清晰

的是()

(典例5图)A.从①处向下拍,且用闪光灯B.从①处向下拍,不用闪光灯C.从②处斜向下拍,且用闪光灯D.从②处斜向下拍,不用闪光灯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该馆中的灯光比较暗,展品反射的光很少,要想拍摄出清晰的展

品照片,需要用闪光灯;玻璃罩的上表面很平,当从①位置用闪光灯拍

摄时,光因发生镜面反射而沿垂直方向反射回去,照相机无法得到清晰

的照片,所以只能从②处斜向下拍。答案:C(典例5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典例6

(2023·金昌)小林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所

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

镜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

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路径。

(典例6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

图甲中,用激光笔让一束光沿着EO贴着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

小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束,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在

纸板上画出光路,再次改变EO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取下纸板,用

量角器量出光线EO与

(填“NO”或“CD”)的夹角,即为入

射角,同时量出对应的反射角,记下数据,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关系。(2)

图甲中,当光沿FO的方向射向O点时,光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

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典例6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3)

小林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沿EO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先不折转纸

板,在纸板上ON的右侧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再将右侧纸板沿ON向后折

转,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

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内。(4)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时,反射角为

。(典例6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1)

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小林

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束,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在纸板上画出

光路,为得出普遍性规律,要多次测量,再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

复上述实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

出光线EO与NO的夹角,即为入射角,同时量出对应的反射角,记下数

据,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2)

让光沿着FO的方向射向O

点,反射光线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是可逆的。(典例6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3)

光沿EO入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把纸板NOF向后折转,在纸板

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此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4)

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

射角,所以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时,反射角为30°。答案:(1)

NO

(2)

可逆

(3)

同一

(4)30°(典例6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

8.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

因是(

C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变亮C.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变亮了C123456789101112131415169.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

位置关系,选取如下实验器材:可旋转的光屏(如图甲所示,光屏的

A、B两部分均可绕轴ON旋转)、平面镜和激光手电筒。如图乙所示,

将光屏竖立放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让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沿光屏A

入射到O点。(第9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第9题)(1)

实验中,光屏A是用来呈现

⁠光线的,为了观察到完整的

光路,光屏B需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

(填数字)。入射

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2)

旋转光屏A到位置1时,也同时需要旋转光屏B到位置3才能观察到

完整的光路。通过以上操作过程可知,要观察到完整的光路,光屏的

A、B两部分旋转后要处于

⁠。(3)

记录多次实验光路,经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

转轴ON对称,这条过入射点并

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

⁠。同一平面

垂直

法线

(第9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4)

实验中,观察到入射角为45°时,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

“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不妥之处为

⁠。只进行了一次

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第9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点六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典例7

(2023·呼伦贝尔根河模拟)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

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典例7图)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承接到像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

璃板,它所成的像也靠近玻璃板,A错误;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

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原所在位置上放一光

屏,根据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C

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

成的像大小不变,D错误。答案:B(典例7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

10.下列关于面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B.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C.与平面镜相比,凸面镜能扩大视野范围D.平面镜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凹面镜和凸面镜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如图所示为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第11题)(1)

本实验中器材M应选择

(填“玻璃板”或“平面镜”)。玻璃板

12345678910111213141516(2)

小明竖直放好点燃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其与蜡烛A的像完全

重合,分别记录蜡烛A和B的位置;移去蜡烛B,在其原所在位置上竖立

光屏,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3)

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那么蜡烛B应

(填“远

离”或“靠近”)器材M,蜡烛B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不能

靠近

(第11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点七

光的折射典例8

(2023·温州鹿城二模)生活中存在“视深”现象:看到水中物

体的“深度”与实际深度不符。小实以观察水中鱼为例构建“视深”光

路图模型,其中正确的是()A. B.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人在岸边看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光由水斜射

入空气中,A、B选项中光的传播方向都不对,表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

入水中;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选项中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答案:DA. B.C.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

12.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

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后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

回到空气中时的折射角是(

B

)A.30°B.45°C.55°D.60°(第12题)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

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第13题)(1)

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

(填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

(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相应的入射角。由小变大

大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2)

当入射角i增大到一定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

⁠。(3)

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则会发现不再有

⁠光线,而只存

⁠光线。90°

折射

反射

(第13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点八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典例9

(2023·杭州模拟)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

凸透镜、光屏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典例9图)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6.0cmC.先向左移动蜡烛,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

的像D.只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近视眼镜就可

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由图知,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A错误;该凸透镜的焦距满足f<u=20.0cm<2f,2f<v=30.0cm,

则10.0cm<f<15.0cm,B错误;凸透镜成像中,像与物体的移动方

向相同,先向左移动蜡烛,再将凸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才可以在

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C正确;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

作用,可以增大像距,只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小,像

距变大,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近视眼镜,像距更大,不能在光

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D错误。答案:C(典例9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

14.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C.实像可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D.实像是由实际光会聚而成的,而虚像不是由实际光会聚而成的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实验。(第15题)(1)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使其位于凸透

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