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用相变调温微胶囊及其应用功能评价_第1页
纺织用相变调温微胶囊及其应用功能评价_第2页
纺织用相变调温微胶囊及其应用功能评价_第3页
纺织用相变调温微胶囊及其应用功能评价_第4页
纺织用相变调温微胶囊及其应用功能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纺织用相变调温微胶囊及其应用功能评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发布I1纺织用相变调温微胶囊及其应用功能评价件。凡是不注日期的了用文件其最新版本插所有的修改并适用于本文件。GB/T55表面活性剂用旋较式植度订测粘度和流动性值的力法GB/T69织品调强和试验加标准大GB/T6082-2008分机数验空用永规格和验GB/T10457食品用塑料真粒保鲜膜GB/T18466.8塑料差示挂播显热法(DSC部分器融和经品温度及摆焓的侧定ISO11358.塑料高聚物的热重分析法(1C)—第1部分:一般原则2纺丝用染整用无/微弱无/微弱3纺丝用染整用粘度/(mPa·s)相变熔点/℃过冷度/℃焓值/(J/g)热失重温度/℃注3:相变微胶囊产品的化学安全性,如APEO、重金属、邻苯二甲酸类等应符合相关国家等品、合格品。相变调温织物性能评价指标见表2。表2相变调温织物性能评价指标评价规则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相变熔点/℃动态升/降温最高温度调控值△Tmx/℃注2:织物的相变调温性能,先根据差热扫描量热法判定相变熔点,即确定温度调节区间是否致再行判断性能等级;如不一致,则直接判定注3:取升/降温过程中最高温度调控值的绝对值中较高的一个进行等级评价。5试验方法5.1试剂及试验用水试验应采用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5.2外观质量的评定按HG/T4266执行。4按GB/T5561执行。按GB/T19466.3执行。升温速度为5℃/min。在恒温恒操室,用压力机和感改镜测试比取于骤为微胶零极末样要0mg,健其滤纸上均匀铺6检验规则’按表3的规定进行。每桶取样量不少于250g,将试样装入经干燥的试剂瓶中密封。表3取样数量5桶数的10%取整数56(规范性附录)相变调温织物性能检测方法A.1原理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会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通过设定不同的环境温度,将测试过程分为动态升温和动态降温两个阶段,测试并记录试样的温度变化情况,以此来反映纺织品对温度变化的缓冲能A.2设备和用具A.2.1恒温恒湿室,符合GB/T6529标准大气环境的规定。A.2.2恒温恒湿试验箱,箱内配备温度传感器,箱内温度可调范围应包含10℃~50℃,相对湿度设置为65%±2%,稳定的循环气流0.3m/s~0.5m/s,试样温度测试传感器的精度为0.1℃,传感器探头直A.2.3温度记录仪,与恒温恒湿箱内的试样温度传感器相连接可自动记录试样温度,并能导出温度数据。A.2.5夹子。A.3试样制备A.3.1至少准备3块待测试样和1块对比试样,试样尺寸(长×宽):30cm×10cm。A.3.2待测相变调温纺织品试样与对比试样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含有相变材料,除此之外在纤维材料、组织结构等应完全相同。A.3.3为防止受吸湿发热影响,试样上包裹聚乙烯自粘保鲜膜。样品和温度传感器位置示意图见图A.1样品和温度传感器位置示意图7A.4测试方法A.4.1相变熔点测定相变熔点测定按照GB/T19466.3规定执行。A.4.2动态升/降温测试A.4.2.1将试样置于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环境中调湿。A.4.2.2设置恒温恒湿试验箱的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65%,待温湿度稳定在设定值后,按图A.1所示,用1个待测试样和1个对比试样分别将相应的温度传感器紧密包裹,并用夹子夹住试样顶部,以防止试样脱散,如图A.2所示。A.4.2.3动态升温:待试样温度接近10℃时,设置恒温恒湿箱温度变化程序从10℃到50℃,记录试样和空白样每间隔10s的温度,待试样接近50℃,停止记录。A.4.2.4动态降温:设置恒温恒湿箱温度变化程序从50℃到10℃,记录试样和空白样每间隔10s的温度,待试样接近10℃,停止记录。A.4.2.5处理所得数据,并绘制动态升/降温曲线。至少测试3组动态升/降温曲线。图A.2试样和温度传感器测试示意图A.5测试结果A.5.1相变点判定按5.6确定相变点。实测相变点应落在相变调温纺织品声称的相变温度内,否则视为在该试样该温度范围不具有相变调温功能。A.5.2动态升/降温测试A.5.2.1升降温温度变化速率设为5℃/min,记录待测相变调温面料试样动态升温或动态降温阶段每10s温度值,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温度值,用T;表示。8A.5.2.2记录对比面料试样动态升温或动态降温阶段每10s温度值,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温度值,用T;表示。A.5.2.3空白对比试样与相变调温面料试样的温差△T为同一时刻待测调温面料试样温度T;减去同A.5.2.4绘制出试样温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动态升温曲线和动态降温曲线见图A.3。A.6综合判定都数值分析A.6.2本月法然后通过动态升温阶段和动态降温阶段,分别测出了不同阶段的样晶与客白对比样品之A.6.4在动态降强过程中,由于相变材料放热,导致降温比空白样品较为缓慢,因此温差△T大于A.6.5如测试结果温差AT与(6.3)、(A.6.4)不符或相反,即动态升温温差△T大于0℃或动态降温温差△T小于0℃,则判定阈样不具有相变竭温功能一只有同时符合(A.6.3)、(A.6.4)才能继续后续判断。A.6.6分别求动态升温和动态降温过程中的最大温差△T,即为动态升温过程和动态降温过程的最大温度调控值,为本方法量化的调温功能。A.6.7根据检测结果,计算3个待测面料样品的最大温度调控值的平均值△T,按GB/T8170修约A.6.8相变调温评价分等,应取动态升温和动态降温2个最高温度调控值中较低的一个,即1个最高温度调控值没有达到相应等级要求,即应降等到较低的最高温度调控值相应的等级。A.6.9评价结果见表A.1。9评价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