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中心城区防涝提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_第1页
临港区中心城区防涝提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_第2页
临港区中心城区防涝提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_第3页
临港区中心城区防涝提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_第4页
临港区中心城区防涝提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临港区中心城区防涝提升工程建设单位(盖章):威海临港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临港区中心城区防涝提升工程项目代码2310-371073-04-03-965107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项目位于威海市临港区,拟对中心城区防洪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工程范围包括林泉河流域,林泉河上游毕家庄支流流域,山马河东道头支流流域,202省道(张家瞳)低洼点地理坐标林泉河:起点(122度8分13.970秒,37度18分51.995秒)终点(122度6分22.194秒,37度18分2.286秒)毕家庄支流:起点(122度8分48.538秒,37度19分41.164秒)终点(122度8分39.152秒,37度19分14.783秒)山马河东道头支流:起点(122度2分32.305秒,37度19分7.482秒)终点(122度2分53.045秒,37度18分44.532秒)202省道低洼点:起点(122度7分1.880秒,37度17分44.666秒)终点(122度7分21.504秒,37度17分21.566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一128河湖整治(不含农村塘堰、水渠)中的其他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治理河段长度约6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无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无总投资(万元)4280环保投资(万元)428环保投资占比(%)1.00施工工期24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五十一、水利,128河湖整治(不含农村塘堰、水渠),其他”,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本项目施工范围不涉及需要专项评价的环境敏感区,施工过程涉及清淤,但根据检测报告,底泥不存在重金属污染。根据《威海市水务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强化河道整治工程水环境保障措施的通知》中的要求:“按要求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河道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应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做重点分析。”因此设置水环境生态影响专项评价。规划情况规划名称:《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草庙子镇、苘山镇、汪疃镇)总体规划(2015-2030年)》;审批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审批时间:2016年12月29日;审批文号:威政字[2016]88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正)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为允许类。拟建项目属于鼓励类产业目录“二、水利”中“6、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2、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1)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根据《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矢量数据图》中的核定与划分结果,确定该项目不位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治理河段治理河段图1-1项目在生态保护红线矢量数据图中的位置图(2)与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底线符合性分析水环境质量底线及分区管控:项目位于水环境一般管控区,且项目为河道治理类工程,工程完成后能提高相应河道水环境治理,满足“威海市三线一单”中关于水环境质量底线及分区管控的要求。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及分区管控:项目位于大气环境一般管控区,且项目为河道治理类项目,施工期扬尘经相应措施治理后,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满足“威海市三线一单”中关于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及分区管控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底线及分区管控:项目位于土壤环境一般管控区,不占用基本农田,且施工过程中不涉及重金属,满足“威海市三线一单”中关于土壤环境质量底线及分区管控的要求。(3)与资源利用上线符合性分析能源利用上线及分区管控:本项目所用能源主要为电,为清洁能源,符合“威海市三线一单”中关于能源利用上线及分区管控的要求。水利用上线及分区管控:本项目为河道治理类项目,施工过程用水仅为生活用水及施工设备清洗用水,不属于高耗水项目,符合“威海市三线一单”中关于水利用上线及分区管控的要求。土地资源利用上线及分区管控:本项目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及重度污染农用地集中区域内,符合“威海市三线一单”中关于土壤利用上线及分区管控的要求。(4)与威海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不在《威海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通知》(威政委字[2021]15号)负面清单范围内。(5)本项目与《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威政字[2021]24号)符合性分析见表1.1。表1-1项目与《威海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符合性分析名称项目情况符合性生态保护红线及一般生态空间分区掌控本项目不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符合资源利用上线及分区掌控本项目不使用煤炭等能源。符合环境质量底线及分区掌控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该项

所在区域大气、水环境、噪声等均能满足相关环境质量标准。符合环境管控单元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一般生态空间等生态功能重要区、生态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不在《关于印发山东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的通知》(鲁发改工业[2021]487号)附件中的山东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中。符合综上分析,项目建设符合所在区域的“三线一单”控制要求。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判定以及与《威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20.1.17)相符性分析(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判定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调整威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复函》(鲁环函[2018]521号,2018年9月12日),与本项目有关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如下:=1\*GB3①米山水库一级保护区:水域为取水口半径500m范围内的区域;陆域为一级保护区水域外200m范围内且不超过大坝的区域。面积为1.69km2。二级保护区:东至二十里堡村一胡家东村-宁阳村一线,南至宁阳村一水库大坝一曲家庵村一线,西至于家村一红江沟一线,北至阎家喧村南一丁家洼一线及山脊线范围内的区域(一级保护区除外),面积为54.73km2。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外其他全部汇水区域,面积为359.03km2。=2\*GB3②郭格庄水库一级保护区:水域为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内的区域;陆域为一级保护区水域外200m范围内且不超过大坝的区域。面积为0.16km2。二级保护区:东至下庄村一S303俚李线-周家村西一线,南至小分水岭向西接水库大坝,西至水库大坝一北郭格庄东一线,北至北郭格庄东一下庄村一线范围内的区域(一级保护区除外),面积为4.82km2。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外其他全部汇水区域,面积为12.18km2。本项目河道涉及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见图1-2、图1-3。山马河东道头支流山马河东道头支流图1-2米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图毕家庄支流林泉河202省道(张家瞳)低洼点毕家庄支流林泉河202省道(张家瞳)低洼点图1-3郭格庄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图由图1-2、图1-3可知,本项目治理河段均不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山马河东道头支流位于米山水库准保护区范围内,林泉河、毕家庄支流不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范围内。(2)《威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20.1.17)相符性分析根据《威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20.1.17)中第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改建、扩建有严重水污染隐患或者其他对水体可能产生污染并且无有效防治措施的建设项目;(二)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矿产勘查、开采活动;(三)丢弃农药包装物、反光膜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废弃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四)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农药;(五)使用炸药、毒品、化学药品捕杀鱼类;(六)倾倒或者填埋工业废弃物、医疗垃圾等有毒、有害废弃物;(七)向水域倾倒生活垃圾、粪便以及其他废弃物;(八)在水体中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车辆和器具;(九)破坏湿地,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等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行为;(十)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本项目属于河道治理工程,具体分析内容如下:=1\*GB3①本项目属于河道治理工程,不属于新建、改建、扩建有严重水污染隐患或者其他对水体可能产生污染并且无有效防治措施的建设项目;②项目仅在施工期产生废水,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周边农田堆肥,施工废水经沉淀池预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和车辆清洗,不外排;③本项目为河道治理工程,不设置排污口,项目清淤、清基土作为弃土外运,岸坡及堤身开挖土方均用于回填,不从事经营性取土和采石(砂)等活动。④本工程对区域生态完整性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植被损失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自然景观被破坏;水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短时间内水质下降,水体内生物量减少,生物物种多样性降低。道路建设时土石方开挖、回填施工过程中,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裸露面表层结构疏松,植被覆盖率降低,区域内土壤侵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工程建设完成后,对建设过程中损坏的植被进行恢复,设置绿化带,布设景点,并进行生态修复,取土区开挖地表和植被得到基本恢复。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威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20.1.17)相关要求。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威海临港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拟建设临港区中心城区防涝提升工程,项目位于威海市临港区,拟对中心城区防洪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工程范围包括林泉河流域,林泉河上游毕家庄支流流域,山马河东道头支流流域,202省道(张家瞳)低洼点。具体位置见图2-1。治理河段治理河段图2-1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组成及规模本项目位于威海临港区,拟对中心城区防洪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包括林泉河、毕家庄支流、山马河东道头支流,202省道(张家瞳)低洼点改造,内容包括河道清淤30.8万m3,建设护岸墙2.6公里,建设地下沉砂池10座,绿化恢复12500m2,河底片石混凝土铺底工程6000m3,更换雨水管道400米等。表2-1主要工程量统计表项目名称工程项目工程量林泉河河段防涝提升工程清淤工程护岸工程绿化恢复工程地下沉砂池工程毕家庄支流清淤工程清淤工程8000m3山马河东道头支流工程护岸工程河底片石混凝土铺底工程6000m3202省道张家疃排涝改造工程排水管道安装工程400m总平面及现场布置一、施工总布置原则根据本工程施工战线较长、施工较分散的特点,结合当地社会、自然条件,确定本工程施工总布置原则以分散为主,结合为辅,充分利用当地条件为本工程的生产生活服务,力求布置紧凑,少占耕地,尽量将施工及生活场地布置于工程永久管理范围之内。二、施工区布置1、施工生活区本着少占农田,方便施工的原则,施工生活、办公用房尽量租用当地民房。2、生产区考虑到施工场区地形条件限制及施工方便的要求,本次河道治理工程的集中生产厂区采用分段集中设置的方式。三、施工区交通1、施工区对外交通本工程施工区对外交通主要为公路汽车运输,陆路通过两岸沿线道路与县城区公路相接并与省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工程沿线位于威海市临港区,区内通讯系统发达,施工期间可直接租用当地邮电通讯线路,各施工区视具体情况分别配备手机和对讲机等。2、施工区场内交通河道、堤防工程场内交通主要供土方施工机械使用。沿河两岸布置进出场道路,道路沿堤外脚布置;左右岸各按每300m左右布置一条上堤施工道路,两岸交错布置。河道、堤防工程场内施工道路均为简易土路,路面宽6.0m,纵坡不大于8%,施工道路布置在管理范围内。建筑物场内交通道路主要为下基坑道路以及通往弃土区的道路等。下基坑道路采用简易土路,路面宽6.0m。施工方案一、清淤工程施工方案1、施工方式本项目河道治理维持现状河道走势不变,充分利用现有岸坡,对河道内的淤积和行洪障碍进行疏浚。设计河道比降基本维持现状,使土方挖填基本保持平衡,减少外运土方和弃土,设计河底高程原则上不过多的降低现状河底高程。清淤方式选择原则如下:水系小,河宽窄,作业面小处:现状河段施工作业面小,河宽较窄,绕村河系,清淤方式可通过挖掘机直接清淤,拓宽河道。清淤难度大的河段,采用施工导流、施工围堰等措施,采用挖掘机实现排干清淤。对于河道宽水面,难清淤处:挖槽导流,排除明水,分步进行清淤现状河道存留水域面积约占1/3,面积、宽度均较大,对水域处清淤需进行排水,一侧挖沟槽、深坑导流排水,同时进行抽排,河道清淤采用挖掘机倒运2~3次并配合自卸汽车外运。此方案施工简便,操作性强,速度快,清淤较彻底,施工成本低。此清淤方案挖掘机可采用水陆两用挖掘机,适当导流排水。利用生态清淤船,即清除水底沉积物的工具。利用下吸管前段的绞刀,耙头装置将水底沉积物切割搅动疏松后,经下吸管由泵吸起,由上吸管送出到指定位置或箱式运输车内。此船效率高,但必须有一定的吃水深度。可考虑现状水域面积部分采用生态清淤船吸泥。此方案无需排干水施工,清淤效率高,但需建集浆池或配备箱式运输车,成本高,需专门的船只操作人员,要保证一定吃水深度。水力冲挖淤泥,泥浆泵输送淤泥:水力冲挖是模拟自然界水流冲刷原理,借水力作用进行挖土、输土、填土。冲挖初期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挖。高压水枪冲挖下来的泥浆被固定在浮桶上的泥浆泵抽出,抽出的泥水混合物排放至集浆池并在该池沉淀提高泥浆浓度后泵送至泥库内或箱式运输车内。此水力冲挖泥浆泵的最佳工作深度为1m,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冲挖区水位高程,以满足泥浆泵的工作性能。此方案施工简便,无需排水,施工成本低,但需修建集淤池和泥库或配备箱式运输车,需其他机械联合作业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以上清淤方案,根据不同河段进行选用。2、清淤设计线路布置:现状水系运行多年,河势运行稳定,本次工程在保证过流能力前提下,维持河道中心线不变,局部根据沿线地貌、地物、设计指标进行调整,对河道进行清淤扩挖。河道纵横断面设计:河道比降:纵断面比降按地形条件、防洪标准对河底高程的要求,使河底线与地面线基本平行;保证清淤、拓宽后满足支流、沟渠系的防洪排水标准。河道比降关系到输水能力大小和冲淤问题,也影响到土方工程量。为避免挖方过大,节省投资,同时满足不冲不淤要求,本工程根据水力学计算,同时结合河道现状断面确定河底比降。横断面设计:断面型式:整体采用梯形断面,局部河段结合现状灵活调整;边坡:根据地勘报告中土质条件、水深及河道运行情况,经计算确定河道边坡坡比。糙率:根据沿线土质、地质条件,结合《水力计算手册》中关于渠道及天然河流粗糙系数的有关说明,经综合分析确定村河段河槽糙率为0.025。不冲不淤流速:根据地质情况,不冲流速0.6m/s~0.8m/s,不淤流速0.4m/s。河道清淤不束窄河道,随形就势,结合实际地形和岸坡稳定性情况,以不增加占地为原则,在河道管理范围线内,按坡比1:1.5~1:3.0进行扩挖,河道清淤深度为0.3~3.0m。对扩挖后易冲刷部分结合水系连通中拦砂坎设置情况设坡脚防护。弃土设计:本次河道治理清淤弃土堆放考虑两侧放置,对局部受限处,运至村庄坑洼地带,尽量减少运距。弃土设计以减少迁占为原则,弃土场由乡镇负责指定,运距不超过5km。二、地下沉砂池工程施工方案根据水池的设计和实际地形地貌,施工前做好施工测量工作,以线路中心线为界进行施工。可采用挖掘机开挖基础,预留30厘米人工清基,保持基坑原状土不受扰动;当基坑有水时,及时用水泵抽水,保持基槽干燥。池底及池壁的钢筋制作采用集中加工,现场安装。池底、池壁混凝土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现拌现用,随时抽样,泥斗混凝土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现拌现用。三、护岸工程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1)调查勘察:对护岸工程施工地点进行详细的地质、地貌等调查勘察,了解工程场地的基本情况。(2)设计方案:根据调查勘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设计方案,包括护岸的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3)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要的材料,包括护岸材料、工程机械设备、施工所需的辅助材料等。2、施工工艺(1)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进行土方开挖,确保护岸的基础整齐平坦。(2)护岸施工: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护岸的施工,包括钢筋预埋、混凝土浇筑等。(3)防护设施安装:在护岸施工完成后,进行相应的防护设施安装,如护栏、警示标志等。(4)护岸表面处理:对护岸表面进行处理,确保表面光滑平整,提高其美观性和耐久性。3、护岸型式。(1)浆砌块石护岸:对陡峭及拟铺设排污管河段,两岸垂直浆砌挡土墙。挡土墙基础宽1米,挡土墙底宽1米,顶宽0.3米,高2~3米,上铺0.3米宽,20厘米厚压顶石。基础宽1米,深1m(回填夯实土方厚40厘米,铺10厘米碎石垫层,M7.5块石浆砌50厘米)。(2)抛石护岸:为避免浆砌生态缺陷,又能达到防护目的,其他河段采用抛块石护岸。四、绿化恢复工程施工方案1、土方工程:挖除废土、加种植土、夯实2、绿化种植:划分为种植环境处理,绿化放样,选苗和种植,养护四个部分。(1)种植环境处理:先进行垃圾、杂草的“清理,种植土应把细整平,排水良好;并应进行土壤消毒,杀灭病菌和害虫后,施适量的基肥。(2)绿化放样:以设计为依据,先放毛样,如平面布置与现场不利,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以便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试放样经认可后,正式定点放线。(3)选苗与种植:严格按照设计图规定的规格选购苗木,并对选购的苗木,在起掘前作现场调查,认真核实所采购苗木的品种、规格及生长情况;根据所选苗木的规格、品种确定苗木的土球大小、起掘时间和包扎、运输方法,苗木的栽植应做到随挖、随运、随种、随养护,苗木起掘后不得暴晒或失水,若不能及时种植应采取保护措施,如覆盖、假植。种植前按设计要求放细样,定好株行距;树木栽植槽穴规格的大小、深浅,按植株的土球直径适当放大;对地被小苗的种植,在种植前土壤肥细整平排水良好,根据树种和气候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剪。种植后适时进行浇水养护。引道香樟应卷干保护并予支撑固定。(4)养护:大苗种植后第一次应浇透水,以后看天气情况定期浇水,并用树桩打桩固定。一年养护派专职养护队伍进行精心养护,保证苗木成活,生长良好。五、河底片石混凝土铺底工程施工方案河道基础开挖按测量放样确定的边界线和标高分段开挖。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当挖至设计基底标高30cm左右时采用人工挖基、找平,此时应严格控制基底标高,不得出现超挖情况;基底四周设路边沟和集水坑,并配备污水泵一台,以抽掉坑内集水,防止地基渗水或降水软化基底:挖至设计基底后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对基底尺寸、设计标高以及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查、验收,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250Kpa。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封底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30cm混凝土浇筑。六、排水管道安装工程施工方案1、管材的选择日前室外广泛使用的是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金属管、砖砌明渠,另外还有大型钢筋混凝土土沟渠、石砌渠道等,近年来塑料管也得以推广应用。另外,当管道在腐蚀工况下运行时,也有使用陶土管的。设计时一般根据水质、水温、冰冻情況,断面尺寸、土质、地下水位、地下水侵蚀性,管内外所受压力及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尽可能就地取材,降低成本。表2-2各种管材比较表管材种类优点缺点适用条件钢筋混凝土管及混凝土管造价较低,耗钢材少;可根据不同内、外压分别设计制成无压管、低压管、预应力管及轻、重型管等;可就地取材制造管接较短,接通头较多,施工不方便;大口径管重量大,搬运不方便;抗沉降、抗震性较差钢筋混凝土管适用于自流压力管或穿越铁路、河流、谷地等;HDPE双壁波纹管摩阻小,耐腐蚀,重量轻,施工快捷管径增大,价格较高适用于小于等于DN500的管道玻璃钢管摩阻小,耐腐蚀,不漏水,重量轻,施工快捷抗外压能力低,接口已漏,单价高基础较好的工程钢管及铸铁管质地坚固,抗压、抗沉降、抗震性能强;每节管子较长,接头少价格高;钢管对酸碱的防蚀性较差适用于受高内压、高外压或对抗渗漏要求特别高场合,如泵站根据目前国内排水管材的应用情况,钢筋混凝土管因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工程建议管道采用Dn1000钢筋混凝土管做为排水管。2、施工方法(1)最大、最小设计流速管道中流速过大,水流对管道和检查井造成破坏;流速过小,污水中的悬浮物会沉淀在污水管道内,降低管道的输水能力,增大人工清淤的工作量,增加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根据规范要求非金属管道最大流速为5m/s,最水流速为0.6m/s。(2)管道起点埋深随着管道埋设深度的增加,不仅其建设成本增大,同时其运行维护成本也大增,因此控制管道的起点埋深至关重要。根据本地区地质条件及收水区域的实际情况,建议合理确定管道起点埋深,一般为2-3米。(3)管道接口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本工程严格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选择合适的流速、埋深、管道基础、管道接口。其他无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情况本项目位于《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山东半岛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其优化开发的基本方向和原则之一为:优化生态系统布局。加大生态环境投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严格保护湿地(包括水面)、林地、草地、耕地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好城市之间的绿色开敞空间,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本项目为河湖整治项目,符合《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优化开发区域的基本方向和原则。根据《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战略任务,构建“两屏三带四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快东部沿海和鲁中山区两大生态屏障建设,加强沿黄河保护带、沿海保护带和南水北调保护带建设,大力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东低山丘陵生态经济区、鲁中山地丘陵生态经济区、鲁西平原现代农业生态经济区,形成以生态屏障为骨架、现代生态经济区为主体、生态类保护区域为支撑,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本项目位于鲁东低山丘陵生态经济区,项目的建设符合生态安全战略格局。2、《山东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情况根据《山东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项目所在的区域属于鲁东丘陵生态区。整个评价区是以旱地农田为基质,以河流、道路为廊道,以滩涂、草地、林地、村镇为斑块的景观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分析,评价区景观生态体系主要由农田景观、建筑(构)物景观(包括居民点、道路等)、园地景观、水域景观、林地景观共五种景观组成。3、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情况根据《山东省生态功能区划简表》,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见表3-1。表3-1项目区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分区单元生态区辽东-山东丘陵落叶阔叶林生态区生态亚区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农业-森林-渔业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文荣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所在区域与面积本区位于半岛东端,包括文登、荣成、威海、乳山、牟平、海阳,市总面积8865km2,其中滩涂约4万hm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局部地区流失严重,近海生态系统功能有退化趋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敏感性陡坡处水土流失极敏感、高度敏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营养物质保持。主要生态保护措施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积极发展喷灌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4、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区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现状如下: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评价区域内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好,工程沿线地处低山丘陵地区。低山丘陵主要以马尾松、灌丛、草本植物结构为主,景观构成以半自然生态为主。评价区内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及特征见表3-2。表3-2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序号生态系统类别结构组成特征分布1农田生态系统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普遍干预分布于河道两岸和乡村道路两侧2村落生态系统人与绿色植物半人工及人工生态系统,物种数量较少主要位于于河道两岸,呈斑状分布3路际生态系统人与绿色植物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栽培植物与野生草本植物共存以村落为中心呈散射状分布4水域生态系统水生生物基本呈自然状态的淡水生态系统河道、沟渠呈现状分布(1)气象、水文特征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属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偏南部,为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及季风进退明显。与相似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及温差小、风大、雾多、雨水充沛等特征。另外,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2.1℃,无霜期143.2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雨量708.4mm;年平均风速为4.8m/s;历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南风,出现频率为24%。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南风为主,年静风频率为6.0%;年平均气压为1011.5hpa;年平均蒸发量为1930.7mm;年相对湿度为64.4%。威海市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径流量受季节影响差异较大,枯水季节多断流。全市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总流域面积2884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3%,市区主要河流有城南河、涝台河和钦村河,枯水季节多断流。威海市地下水类型分为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水为浅层潜水,含水岩组为中、粗砂层,由于砂层较薄,含水层富水性差,埋藏较浅,埋深小于25m,单井出水量小于5m3/h,为矿化度小于1.0g/L的碳酸盐型水,年内水位变化较大,旱涝不均,枯水期水位8~10m、丰水期水位3~4m;基岩裂隙潜水赋存于花岗岩风化裂隙中,埋藏较深,埋深大于25m,裂隙发育深度小于25m,单井涌水量小于10m3/h,水质较好,为矿化度小于0.5g/L的碳酸盐型水。项目区地下水属浅层地下水,系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1m~3m,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稳定水位2.70m,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走向。(2)地形、地质、地貌威海为低山丘陵区,除少数山峰海拔500m以上外,大部分为200m~300m的波状丘陵。山体多岩石裸露,土层覆盖较薄;平原多为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河网密布,地表排水良好。地质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群及新生界第四系组成。威海市位于山东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凹陷的东部边缘接壤。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群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皱构造栖霞复式背斜延至境内,且由近东西方向向北弯转为北东走向,是古老的基底构造。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走向的金牛山断裂和母猪河断裂,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神道口断裂、俚岛海西头断裂。岩浆岩主要有中生代燕山早期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晚期的石岛岩体、韦德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威海临港区内低山丘陵环绕北、东、南三面。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剥蚀构造低山,一般海拔在400m上下。正棋山主峰海拔483.7m,为最高点。东部和南部为剥蚀丘陵,海拔一般在300m以下。西南境属剥蚀构造低山丘陵。中部和西南部多缓丘,一般海拔在100m上下。临港区是一长期隆起地带,区内出露的地层以下远古代胶东岩群以各类变质岩为主。平坦地区地表为第四纪冲洪积物,主要为棕壤土,层厚10-18m。根据地层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场址自上而下分为素填土、残积土、花岗岩等。(3)陆生生态现状1)植被分布现状评价区总体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区,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植物地区、辽东-山东植物亚地区。项目区周围植被受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长期影响,已无地带性自然植物优势群落的存在,代之于人工栽培或次生植物群落的广泛分布。总体而言,评价区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体,在该系统中农田生态群落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普遍表现为结构简单、物种贫乏的基本特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主要植物物种有小麦、玉米、花生等各类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农田生态群落的构成主体。评价区内植物多样性具有如下特点:木本植物主要为栽培树种,没有发现珍稀濒危物种,所有木本植物在当地容易栽培,区内没有发现古树名木;草本植物资源较丰富,主要为田间杂草,未发现珍稀濒危物种;农业种质资源比较丰富。2)林木覆盖率林木覆盖率指林木郁闭度大于0.2的面积率;评价区的林木覆盖率为36.8%,大多分布在周边山体中。3)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分布据《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研究统计,山东省主要珍稀濒危植物有86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15种(已列为或即将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二类保护植物26种(建议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三类保护植物35种(建议为省级一般保护植物),经逐一对照查询,拟建项目周围以丘陵为主,不属于人类干扰较少的典型山区,各大山区的珍稀濒危物种不会分布在评价区内,现场调查中在评价区内也没有发现上述物种。4)动物由于评价区所在区域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影响较深刻,其原始野生动物生境已基本丧失,据调查,评价区内无国家及省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物种存在,调查过程中尚未发现野生保护动物。经查阅资料和咨询有关专业人士,评价区分布的主要动物物种有:兽类野生动物:野兔、刺猬、黄鼠狼等。爬行类野生动物:壁虎、蜥蜴、蛇、龟、鳖等。鸟类野生动物:豆雁、麻雀、喜鹊、燕子、布谷鸟等。昆虫类野生动物:蜂、蝶、蜻蜓、蟋蟀、蜘蛛、螳螂、瓢虫、蚱蜢等。鱼类:鲤鱼、鲫鱼、草鱼、虾等。家畜类:牛、羊、猪、兔等。家禽类:鸡、鸭、鹅、鸽子等。其它无脊椎动物:蚯蚓、蚂蟥、蜘蛛、蝎、蜈蚣、蚰蜒等。(4)水生生态现状据调查,工程所在的区域内鱼类组成简单,主要为鲤鱼、鲫鱼、草鱼、虾等,无国家级、省级保护鱼类分布,无特殊洄游性生物,无鱼类“三场”存在。本次河道等治理区域水深较浅,局部断流,未发现有明显活动踪迹的鱼类等水生生物,河道内水生植物有芦苇及杂草等存在。通过调查,本工程涉及水域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鱼类,工程施工区涉及近岸水域目前尚未发现鱼类集中产卵场和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根据《威海市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中的内容,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值、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4项指标分别为36μg/m3、5μg/m3、15μg/m3、0.7m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40μg/m3、20μg/m3、40μg/m3、4mg/m3);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和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浓度值2项指标分别为21μg/m3、156μ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35μg/m3、160μg/m3)。2、声环境根据《威海市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中的内容,全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监测值范围为53.2~54.6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均为“较好”等级。全市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监测值范围为66.2~68.8分贝,文登区、荣成市和乳山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好”等级,威海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较好”等级。全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3、地表水环境根据《威海市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中的内容,全市13条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其中10条水质优于或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占76.9%,无劣Ⅴ类河流。全市12个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优良状态。崮山水库、所前泊水库、郭格庄水库、武林水库、米山水库、坤龙水库、后龙河水库、逍遥水库、湾头水库、纸坊水库、龙角山水库和乳山河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近岸海域40个国控点位海水水质优良率继续保持为100%。水质优良比例全省第一。4、地下水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质量分类为Ⅲ类,且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威海市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中的内容,全市农村地下水型“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5、土壤环境全市地方土壤环境监测网中3个一般风险监测点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7个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监测结果也均低于相应标准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6、生态环境根据《威海市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公报》中的内容,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求。7、底泥本工程涉及清淤的河段主要为林泉河流域和林泉河上游毕家庄支流流域,为了解林泉河流域和毕家庄支流流域底泥情况,本次环评委托山东天弘质量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16日对林泉河和毕家庄支流底泥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见下表。表3-3底泥监测数据单位:mg/kg(pH除外)项目pH(无量纲)砷镉铜铅汞镍锌铬林泉河6.818.80.2818.5310.119305550毕家庄支流7.0210.80.2410.6200.097292632标准值6.5~7.5300.31001202.4100250200由上表可见,林泉河和毕家庄支流底泥各监测项目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筛选值标准,不存在重金属污染情况。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工程范围均位于一般区域,不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环境空气及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本工程为非污染生态类项目,项目建成后基本不产生“三废”排放,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施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污染因素为施工扬尘及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的尾气等。鉴于施工机械、车辆施工作业范围在河道沿线200m范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实际噪声影响在施工段外200m范围。经调查,施工200m范围内不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2)地表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本项目不涉及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天然渔场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本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项目涉及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山马河和林泉河。(3)地下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周边企业及居民区主要使用市政供水作为饮用水。评价区内地下水不作为居民饮用水和周边企业的主要供水,且区域内无与地下水相关的水源地保护区和其他资源保护区。(4)生态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评价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等生态敏感区,也无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表3-4噪声执行标准限值单位:dB(A)项目昼间噪声夜间噪声标准限值7055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3、清淤底泥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的二级新扩改建厂界标准值要求。标准值见表3-5。表3-5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单位:mg/m3污染物项目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无量纲)标准值(mg/m3)1.50.0620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其他本项目属于生态建设类项目,运营期无废水、废气、固废等排放;施工期污染物排放为临时短暂性排放,随着施工过程的结束而消失,故本项目无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主要来自于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运输扬尘;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清淤过程产生的底泥臭气。1、施工扬尘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项目清淤过程采用高压水枪冲挖为主,泥浆泵抽吸泥浆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借水力的作用对要开挖的土体进行切割、粉碎,使之湿化、崩解,形成泥浆和泥块的混合液,再由泥浆泵及其输泥管输送到临时暂存场进行堆放等待清运。因整个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底泥含水率较高,因此不会产生施工扬尘。2、交通运输扬尘在整个施工范围内,运输扬尘污染将是污染环境空气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干旱有风时段,产生扬尘的情况将更加严重,会对周边的居民及道路两侧的树木、植物等产生影响。因此为了降低施工和运输扬尘对运输路线周边的居民及绿化植被的影响,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以主要物料运输路线以及施工场地为主要降尘区域,通过洒水和限制车速相结合的方式做好降尘措施。3、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项目施工建设期间,运输车辆和部分动力机械设备在运转中会有燃料燃烧尾气产生,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THC等。本项目建设工程所有施工机械主要以柴油为燃料,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燃油排出的NOX、CO和THC等。由于本项目施工作业点分散且单个作业点施工期较短,施工期间机械设备及车辆非连续运转使用,则预计通过选用低排放的车辆和动力机械,可降低尾气排放量。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作业时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施工区内。结合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地势开阔,平均风速值较大,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等因素综合分析。同时这种影响时间短,并随施工的完成而消失。因此,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4、底泥臭气正常情况下,河道表层底泥中有机质、氮、磷的成分较高,在厌氧条件下形成NH3、H2S等恶臭气体。因此,河道清淤及底泥堆放过程中会有少量恶臭气体产生,主要污染物为NH3、H2S。类比同类项目,恶臭影响范围一般在30m左右,30m之外达到2级强度,有轻微臭味;有风时,下风向影响范围会稍大一些,50m之外基本无气味。二、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是集中施工现场产生的生活污水,其水质和一般的生活废水基本相同,污水中含有COD、BOD5和NH3-N等污染物,如不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发生施工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现象,将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现场通过设置防渗漏环保旱厕处理粪便污水,粪便降解处理后定期清运,与当地农户协商后就近施肥,废水不外排,施工结束后旱厕覆土掩埋。生活污水严禁直排河道。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不会对外界水环境产生影响。2、施工废水本项目施工废水包括底泥沥水,混凝土养护碱性废水及施工机械、车辆冲洗废水等。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项目清淤过程采用高压水枪冲挖为主,泥浆泵抽吸泥浆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借水力的作用对要开挖的土体进行切割、粉碎,使之湿化、崩解,形成泥浆和泥块的混合液,再由泥浆泵及其输泥管输送到临时暂存场进行堆放等待清运。底泥在堆放过程中水分部分蒸发,部分形成沥水,底泥临时暂存场四周设置环形临时排水沟,沥水经排水沟收集至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混凝土浇筑养护废水,主要污染物指标为悬浮物,呈碱性。混凝土的养护废水水量少,蒸发吸收快,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机械、车辆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工程在各个清洗点,建设沉淀池对机械、车辆冲洗废水进行处理。机械、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车辆冲洗用水,不外排。3、施工期水文情势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由于河道清淤等工程活动,将对地表水体的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河道清淤施工活动在河道内进行,对水流形态、流速产生影响,导致局部区域水体紊流程度增加,水体悬浮颗粒物增加。整体分析,施工期水文情势的影响区域仅为局部河段,影响时间为短期。因此,施工期水文情势的影响是完全可接受的。4、施工期水质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安排在枯水期,施工时河道内水流很小,利用现有拦砂坎作为围堰,进行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时局部扰动导致悬浮物浓度增大,排水经拦截沉淀后水中悬浮物浓度降低,排出的上层清液水质与原河道水质基本相同,不会对河道水质产生影响。项目施工期较短,且影响的为局部水体水质,随着施工期的结束,项目水体水质会逐步恢复。三、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不开采地下水。河道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入渗补给为主。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废水经施工场地内设置的简易防渗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施工现场通过设置防渗漏环保旱厕处理粪便污水,粪便降解处理后定期清运,与当地农户协商后就近施肥,废水不外排,施工结束后旱厕覆土掩埋;故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施工期间施工废水和施工生活污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施工场地简易沉淀池发生渗漏或泄漏,废弃渣土、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未及时清运,渗漏或泄漏的污水和渗滤液均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四、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污染源分析噪声是施工期主要的污染因子,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各种施工作业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辆等都是噪声源。建设施工阶段,建筑施工机械的作业一般位于露天,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此起彼伏;其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声源。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主要属于中低频噪声,因此在预测其影响时可只考虑其扩散衰减。建筑施工噪声为间断性噪声,声级值较高。本次评价将施工机械作为点声源利用点声源衰减模式计算各种常用施工机械到不同距离处的声级值,分析施工期噪声的影响范围和程度。(1)预测模式本次分析采用点声源衰减模式,具体为:LA(r)=LA(r0)-20lg(r/r0)式中:LA(r)—距离声源r处的A声级,dB(A);LA(r0)—距离声源r0处的A声级,dB(A);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r0—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m。(2)计算结果根据点声源衰减模式计算,施工期间,距各种主要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声级值见表4-1。表4-1距离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单位:dB(A)施工机械5m10m20m40m50m100m200m300m挖掘机9084787264585248推土机8680746866605450装载机9084787264585450平路机8680746866605450压路机8680746866605450从表4-1可以看出,在未采取降噪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白天在距离声源100m的范围内施工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夜间施工超标情况出现在200m范围内,而且在施工现场往往是几种机械同时作业,综合噪声较高。五、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过程开挖产生的弃土。1、生活垃圾为了预防生活垃圾对土壤、水环境、景观和人群健康的危害,预防垃圾随意向河道倾倒,在施工过程中生活垃圾要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2、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本工程建筑垃圾主要是剩余的建筑材料,包括石料、砂、水泥、钢材、木料、预制构件等。对于建筑垃圾尽量回收利用,对没有使用价值的建筑垃圾按环卫部门规定运往指定地点。3、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土石方工程会产生一定量的弃土,由于其在施工现场较分散,若处理不当将会产生环境污染。清淤工程会产生淤泥质土,淤泥质土主要为河道及周围滩涂开挖产生,其土质与周围河道滩涂泥沙性质基本一致,且其有机质及微生物更多,有一定的肥力。土石方开挖过程合理规划,尽可能实现土方的挖填平衡,减少弃土的数量。能回填部分回填利用,不能回填部分,应根据需要采取遮盖措施,分类存放,定期清运至弃土区进行堆存。六、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拟建项目评价区内不存在自然保护区,水源地及重要植被类型等敏感目标。区内没有发现文物、古树名木等其他敏感生态保护目标。1、对陆地生态环境影响(1)对陆生植被的影响项目所在区域现有陆生植被类型主要为农田、人工林和果园等,未发现珍稀物种。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造成陆生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死亡。施工期间,本项目将同步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当地现有植被基本上被人工栽培的植被取代,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较为单一的生态环境,降低生态系统多样性。鉴于被破坏的植被属于常见物种,无珍稀频危的物种,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导致区域内现有陆生植被种类的消失灭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项目周围无大型陆生野生动物存在,因此不存在对周围大型陆生野生动物生存产生影响的问题;项目周围主要分布有蛇、蜥蜴、鼠、黄鼠狼、猫头鹰、喜鹊等,均属于本地区广布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强,因此,拟建项目建设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将是微弱的。对施工占地的影响本工程无永久占地,不新增建设用地,施工期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材料占地、临时施工道路占地、临时用房等。临时占地破坏地表原有植被作物,其中对农作物而言会减少收成,施工过程中车辆碾压使占地范围内的土壤紧实度增加,对土地复耕后作物根系发育和生长不利。在短期内,临时性工程占地将影响沿线土地的利用状况,施工结束后,随着生态补偿或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可恢复原有用地使用性质,其影响将逐渐减小或消失,因此不会对区域土地利用产生较大影响。2、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在清淤过程中,主要会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域清淤过程中对其内水生植被清除、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生境、打破原有生态平衡等方面。据调查,工程所在的区域内鱼类组成简单,无国家级、省级保护鱼类分布,无特殊洄游性生物,无鱼类“三场”存在。(1)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在施工期间,区域内的水生生态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河道清淤、疏浚、护坡等施工将导致原有水生植被的部分破坏,导致水生植被绝对数量的减少。但是,施工期造成的植被生境的破坏是短暂的。且本区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非常有限,不存在珍稀生物种类,因此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小。河道疏浚工程等作业过程中,对河道底泥进行扰动,水体中悬浮物增加,施工期间,对水生生物的突出影响是由于水体透明度的下降,引起的浮游植物的减少,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下级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同时,由于破坏了底泥的物理化学环境,改变了水体界面的氧化还原条件,促进营养盐以可溶态形式向水中释放和回归,增加水体氮磷浓度,加重了疏挖区水体的污染程度,给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及鱼类和浮游动物栖息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对底栖生物的影响施工期间,底泥疏浚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较大。施工作业过程中将破坏底栖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工程区内水体底部的动物区系、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和生态位将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将有部分底栖动物随被清理出的淤泥一起被送至淤泥临时堆场内,原有生态位的相对稳定将被完全打破,疏挖后新的生态位将重新确立。由于底泥疏浚为短期行为,疏浚结束后底栖动物会逐步恢复,因此底泥疏浚不会造成底栖动物的大量消失和灭绝。(3)对鱼类的影响工程施工期间对在区域活动的鱼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疏挖作业过程中,由于水域底栖动物彻底遭到破坏,以此为主食或广食性的一些鱼类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暂时影响。但从多数治理河段来看,非汛期河道内基本无水,并且工程分区进行疏挖,因此工程影响区域有限,鱼类的生态链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只是对于在此产卵和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一、水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营运期不产生废水,对地表水无影响。拟建项目本身属于河湖治理工程,通过对河道清淤疏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拟建项目营运期无地下水污染源,对项目区及周围地下水质量无影响。二、废气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营运期无废气产生及排放。三、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营运期无声源设施产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四、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五、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通过本次整治后,增大了水体复氧能力,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以达到改善水环境效果,能够使水体自我修复,水质长期保持稳定,水质将得到较好的改善。可见,项目建设环境正效益明显。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拟建项目属于河湖治理工程,对河道进行清淤加固,故选址方案唯一,不涉及选址选线问题。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施工扬尘为降低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项目的施工需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1)弃土、弃料及建筑垃圾的防尘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则采取了下列措施,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①覆盖防尘布、防尘网,高于堆存物料的围挡;②定期喷洒抑尘剂或喷水压尘;③露天装卸物料应当采取洒水、喷淋等抑尘措施;密闭输送物料应当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2)设置洗车平台,完善排水设施,防止泥土粘带施工期间,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砂池及其他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10m,并应及时清扫冲洗。(3)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cm,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4)设专职人员负责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应有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以及车辆清洗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2、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期间排放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THC等。由于本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大,施工作业点分散,单个施工作业点施工期较短,排放量不大,且施工场地开阔,污染物扩散能力强。因此,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3、底泥臭气为减少底泥臭气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本工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河岸上的底泥日产日清,不长时间堆放,临时堆放点的位置应距离周围村庄等敏感目标50m以上;底泥临时堆放点有明显异味时,喷洒除臭剂,降低臭气的影响。总之,在采取本次环评提出的相应措施后,预计拟建项目施工期废气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较小,同时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二、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1、清淤施工对地表水影响分析本工程河道清理、挖掘底泥过程中会搅动河道中的部分底泥,使其中的污染物散发,对水质产生影响。搅动水体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对河道水质影响较明显,但悬浮物质为颗粒态,它随着河水运动的同时在河水中沉降,并最终淤积于河底,这一特性决定了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是有限的,不会影响河道的水质现状类别和功能,清淤引起的悬浮物扩散的影响将随施工结束而消失。且本项目为非汛期施工,不会对地表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2、施工废水对地表水影响分析施工期底泥沥水以及冲洗施工机械、车辆表面泥砂会产生废水,产生量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关系较大,此类废水中主要成分是悬浮物,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本项目拟在施工场地建设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来施工现场洒水抑尘用或作为生产材料搅拌用水,不外排,生产废水不会对河道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沉淀池应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从而保证不影响地下水水质。3、生活污水对地表水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是集中施工现场产生的生活污水,其水质和一般的城市生活废水区别不大,污水中含有COD、BOD5、SS和NH3-N等污染物,如不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发生施工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现象,将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现场通过设置防渗漏环保旱厕处理粪便污水,粪便降解处理后定期清运,与当地农户协商后就近施肥,废水不外排,施工结束后旱厕覆土掩埋。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对项目区水环境仍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已大为降低,随着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也随之消失。三、施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不开采地下水。本项目施工区的沉淀池及化粪池等将全部做防腐防渗漏处理,同时购置安装高质量的排水管路,防止污水在收集及处理、暂存等过程中下渗污染地下水。施工区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池后上层清水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车辆冲洗等,不向外环境排放。施工场地内固体废物堆放点均做好防渗处理,避免因雨水淋溶或渗滤液渗漏下渗污染地下水。综上,本项目施工期在做好上述污水收集、防渗措施的情况下,预计施工废水发生溢流、遗洒并下渗污染地下水的几率很小,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四、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1、强噪声机械设备降噪措施对于高噪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等,选择噪声低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设备,并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并注意操作方法;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施工设备和施工营地,尽量减少对沿岸村民的影响。2、控制作业时间①工程建设期间禁止在22:00~次日6:00,以及午间11:30~1:30进行建筑施工作业。②特殊情况确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要采取有效措施降噪。3、人为噪声控制①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防止噪声扰民的自觉性,减少人为噪声污染。②在施工现场禁止大声喧哗吵闹、高声喧哗或敲击工具等。③作业中搬运物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抛掷物件而造成噪声。五、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过程开挖产生的弃土。1、生活垃圾在施工过程中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运送并进行无害化处置。2、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本工程建筑垃圾主要是剩余的建筑材料,包括石料、砂、水泥、钢材、木料、预制构件等。对于建筑垃圾尽量回收利用,对没有使用价值的建筑垃圾按环卫部门规定运往指定地点。3、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土石方工程会产生一定量的弃土,由于其在施工现场较分散,若处理不当将会产生环境污染。土石方开挖过程合理规划,尽可能实现土方的挖填平衡,减少弃土的数量。能回填部分回填利用,不能回填部分,应根据需要采取遮盖措施,分类存放,定期清运至弃土区进行堆存。清淤工程会产生淤泥质土,淤泥质土主要为河道及周围滩涂开挖产生,其土质与周围河道滩涂泥沙性质基本一致,且其有机质及微生物更多,有一定的肥力,可用作绿化用土。不能完全利用部分采用干湿混装的方式日产日清,清运至弃土区进行堆存。采取以上管理和防治措施后,施工期的固体废物对外环境影响较小。六、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拟建项目评价区内不存在自然保护区,水源地及重要植被类型等敏感目标。区内没有发现文物、古树名木等其他敏感生态保护目标。1、对陆地生态环境影响项目所在区域现有陆生植被类型主要为农田、人工林和果园等,未发现珍稀物种。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造成陆生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死亡。施工期间,本项目将同步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当地现有植被基本上被人工栽培的植被取代,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较为单一的生态环境,降低生态系统多样性。鉴于被破坏的植被属于常见物种,无珍稀频危的物种,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导致区域内现有陆生植被种类的消失灭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项目周围无大型陆生野生动物存在,因此不存在对周围大型陆生野生动物生存产生影响的问题;项目周围主要分布有蛇、蜥蜴、鼠、黄鼠狼、猫头鹰、喜鹊等,均属于本地区广布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强,因此,拟建项目建设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将是微弱的。本工程无永久占地,不新增建设用地,施工期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材料占地、临时施工道路占地、临时用房等。临时占地破坏地表原有植被作物,其中对农作物而言会减少收成,施工过程中车辆碾压使占地范围内的土壤紧实度增加,对土地复耕后作物根系发育和生长不利。在短期内,临时性工程占地将影响沿线土地的利用状况,施工结束后,随着生态补偿或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可恢复原有用地使用性质,其影响将逐渐减小或消失,因此不会对区域土地利用产生较大影响。2、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在清淤过程中,主要会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域清淤过程中对其内水生植被清除、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生境、打破原有生态平衡等方面。据调查,工程所在的区域内鱼类组成简单,无国家级、省级保护鱼类分布,无特殊洄游性生物,无鱼类“三场”存在。清淤整治会扰动水体,对水质、水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使施工河段局部水域悬浮物增大,水体透明度降低,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生长和繁殖,会造成水生生物的减少。其影响主要表现为悬浮物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悬浮物可能粘附在动物身体表面干扰动物的感觉功能,有些粘附甚至可引起动物表皮组织的溃烂;通过动物呼吸,悬浮物可以阻塞动物的鳃组织,使鱼类的鳃腺积聚泥沙微粒,严重损害鳃部的滤水和呼吸功能,甚至导致鱼类窒息死亡。但这种影响是临时的、可逆的,施工结束后,随着水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水生生态将逐渐恢复,所以,拟建项目施工对水生生态影响是有限的。整体来说,清淤工程是对环境有益的项目,待工程实施后,通过重建水生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弥补工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无其他无环保投资本项目总投资4280万元,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为428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0.0%。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费用200万元,施工期污染治理费用100万元,环境风险防范费用50万元,环境管理费用30万元,环境监测费用30万元,其它费用18万元。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内容要素施工期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验收要求环境保护措施验收要求陆生生态不永久占用土地,进行岸边绿化修复河道范围外不得占用土地//水生生态非汛期施工,减少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地表水环境建设沉淀池、施工旱厕等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配套建设沉淀池、施工旱厕//地下水及土壤环境沉淀池、施工旱厕等做好防渗措施沉淀池、施工旱厕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声环境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施工机械,尽量远离居民区;严格控制施工时间///振动////大气环境物料堆场及道路洒水抑尘;设置围挡和遮盖;运输车辆进出工地进行冲洗;底泥临时堆场喷洒除臭剂设置洗车平台、围挡等//固体废物清淤底泥干湿混装,日产日清;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弃土定期清运至弃土场堆存弃土场需按设计要求进行规范建设//电磁环境////环境风险////环境监测////其他////

七、结论在施工期对现状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使河道及沿岸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比较小的。工程竣工后,随着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生态效益会得到显著发挥,区域生态完整性及其结构和功能不但不会减弱,反而更加完善。因此,本工程作为河道整治工程,本身为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有利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项目流域的生态环境。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在本报告提出的建议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下,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水环境生态影响专项评价一、生态影响识别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特点和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特点,在不同的工程阶段,不同类型的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中各主要环境因子有不同影响,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见表1、表2。表1施工期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受影响对象评价因子工程内容及影响方式影响性质影响程度物种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种群结构、行为等河道清淤工程、河道护岸工程、建筑物工程等直接造成项目区内水生生物的死亡短期可逆弱生境生境面积、质量、连通性等河道清淤工程、河道护岸工程、建筑物工程等直接影响水生生境面积和质量,造成水生生境一定程度上的破碎化短期可逆弱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河道清淤工程、河道护岸工程、建筑物工程等直接使项目区物种减少,破坏群落关系,使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短期可逆弱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生产力、生物量、生态系统功能等河道清淤工程、河道护岸工程、建筑物工程等降低区域生产力和生产量,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占地区域物种丰富度,间接对区域生态系统均匀度和优势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短期可逆弱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等河道清淤工程、河道护岸工程、建筑物工程等直接改变了区域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物优势度等短期可逆弱生态敏感区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功能等拟建项目生态影响范围不涉及环境敏感区//自然景观景观多样性、完整性等河道清淤工程、河道护岸工程、建筑物工程等直接改变了区域景观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景观完整性短期可逆弱表2运营期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受影响对象评价因子工程内容及影响方式影响性质影响程度物种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种群结构、行为等运营期随着水生生境得到恢复并扩大或改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水生生物极速恢复并得到改善短期可逆弱生境生境面积、质量、连通性等运营期提高了生境面积和质量,长期累积影响使生境连通性变好,促进区域生境一定程度上优化短期可逆弱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运营期区域物种逐渐增多,物种、群落逐渐丰富,使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优化短期可逆弱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生产力、生物量、生态系统功能等运营期植被覆盖度、生产力、生物量逐渐增加,生态系统功能、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等均向生态改善有利的方向发展短期可逆弱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等运营期项目周边区域恢复原来状态,种群逐渐丰富短期可逆弱生态敏感区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功能等拟建项目生态影响范围不涉及环境敏感区//自然景观景观多样性、完整性等运营期河道两侧绿化改善了区域景观,区域生物多样性改善,形成了生态廊道,景观完整性得到大幅改善短期可逆弱由上表可见,拟建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水环境生态产生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工程施工期的影响主要通过施工扰动产生的,属于直接影响,而且影响性质属于负面的。根据识别,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生态的各个方面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对水域形态结构、水文情势、底质等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给项目区域物种、生境、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方面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工程进入运营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施工期对水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逐渐减轻并消失,项目周边区域物种、生境、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逐渐丰富、优化,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有利条件。二、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确定1、生态评价等级判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下。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时,评价等级为一级;涉及自然公园时,评价等级为二级;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时,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根据HJ2.3判断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且地表水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根据HJ610、HJ964判断地下水水位或土壤影响范围内分布有天然林、公益林、湿地等生态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当工程占地规模大于20km2时(包括永久和临时占用陆域和水域),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改扩建项目的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包括陆域和水域)确定;除以上以外的情况,评价等级为三级;当评价等级判定同时符合上述多种情况时,应采用其中最高的评价等级。本项目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生态影响范围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自然公园、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因此,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本项目为线性工程,包含河道清淤工程、河道护岸工程、建筑物工程等,属于水文要素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判定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因此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约0.10005km2﹤20km2,无永久占地,施工临时占地0.10005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评价等级判定6.1.2中“f)当工程占地规模大于20km2时(包含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占用陆域和水域,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判定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综上,选择最高评价等级为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因此本项目总体生态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2、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线性工程穿越生态敏感区时,以线路穿越段向两端外延1km、线路中心线向两侧外延1km为参考评价范围;穿越非生态敏感区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