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1页
《锦瑟》【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2页
《锦瑟》【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3页
《锦瑟》【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4页
《锦瑟》【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作者简介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

李商隐(约813一约858)晚唐诗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夹缝生存

.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可是李妻在他38岁又去逝。

伉俪情深

.

小结: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乡闲居,写下《锦瑟》一诗,不久病故。

伉俪情深

.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深情难忘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李商隐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写作背景锦瑟:楚人喜爱的一种丝类乐器。《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此时锦瑟应为二十五弦瑟。

解题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xián,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wǎnɡ然。低缓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初读诗歌文白对译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忆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华年”有何含义?它与诗的主题是何关系?

华年,正如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本诗的主题是追忆华年所感,因此可以理解为是主题的由头,或是主题的发轫。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十三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文白对译译: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营造怎样的意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

庄周梦蝶

望帝啼鹃

鲛人泣珠

良玉生烟《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庄周?庄周梦蝶

情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可望不可即。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望帝化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杜鹃鸟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因为杜鹃鸟总是朝着北方鸣叫,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故名子规。鲛人泣珠典故出自《博物志》。说南海有一种人鱼从水中出玩,住在人家多日,眼见米缸见空,主人将要去卖绡纱,人鱼向主人要一器皿,哭泣的眼泪成为珠子装满一盘子,来赠给主人。

暖玉生烟蓝田,著名玉石产地。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

表示美好的愿望终如蓝田的烟云可望而不可及。

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短暂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和悲哀;“良玉生烟”,传达了温暖朦胧而飘渺而不可及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庄周。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古蜀国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文白对译译: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1)运用象征的手法。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锦瑟》一诗的“锦瑟”“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给人以意蕴深厚的朦胧美。艺术手法(2)用典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锦瑟》用了很多典故,且往往不用原意,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创出古典新义来。庄周梦蝶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望帝啼血,表现出无尽的怅恨。

艺术手法诗歌内容(内容之眼:思华年)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凄凉感伤

(颈联)泣泪生烟,迷离恍惚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诗的情感(诗眼:惘然)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凄迷的意境华美的语言

关于《锦瑟》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明意旨何焯[自伤身世]

朱彝尊[悼念亡妻]苏轼[咏瑟抒情]程湘蘅[自序其诗]钱钟书[自寓创作]汪师韩[自比文才]

自伤说:诗人独自哀伤之情。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悼亡说:对亡妻的深切悼念之情。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