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考点2 新中国外交即时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考点2 新中国外交即时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考点2 新中国外交即时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考点2 新中国外交即时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与练】(通用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考点2新中国外交即时演练一、选择题1.(2015大连摸底)1949年1月19日,中国共产党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再度明确规定:坚决否认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代表及其机关的权利,其各种电台及其收发报装置一律没收,对美国武官必须“派兵监视,不得给以自由”,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一律不予承认,概不给予任何采访发报之权。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A.实行“一边倒”的政策B.外交政策服务于军事行动C.外交政策已经基本成熟D.不加区别地对待外部势力解析:B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国家深深的敌意,这应当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有关,B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方针,C项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提出;D项表述明显有误。2.(2014新乡检测)面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我们不可能在太平洋方面奉行孤立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干些什么都装作看不见:而要采取强硬的反孤立主义的立场,对付共产党在欧洲方面的威胁。”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与美国对立、斗争的政策B.意识形态分歧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C.美国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D.新中国拒绝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谈判、交流解析:B美国强调不可能“对中国共产党干些什么都装作看不见”,采取了与新中国对立、斗争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强调对付来自共产主义的威胁,意识形态分歧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故B项正确;美国“要采取强硬的反孤立主义的立场”,不一定实行“冷战”,如朝鲜战争就是局部“热战”,故C项错误;意识形态分歧使得美国拒绝和新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谈判、交流,故D项错误。3.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不包括()A.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日增 B.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解析:C1973年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因此中国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的经济提出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但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国家的外交理念明确了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定位和价值定位,是国家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外交实践的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强调过“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的身份定位。下列外交政策和实践不符合这一身份定位的是()A.“一边倒” B.抗美援朝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政策解析:D“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是强调意识形态的外交理念,“一边倒”符合这一外交理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对抗美国,与题干中“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相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日内瓦会议上中、苏、越、朝对抗美、英、法,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对峙,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不结盟政策是打破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分歧,与世界各国结伴而不结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2014江南十校联考)邓小平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国际背景是()A.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B.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C.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D.第三世界国家期望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解析:B依据题干所给的时间和“冷静观察”等语句,可见我国的外交政策发生转变。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所指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故B项正确。A项不是我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变的主要国际背景;D项不符合史实,C项并非国际背景,所以选B项。二、非选择题6.(2014贵州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人一直都认为其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合理的,因而当一种与其制度、文化、价值观相异的共产主义产生时,它便毫不犹豫地视其为邪恶的异端,并坚决地压制它、打击它、破坏它。等到“冷战”开始后,这种思想方式就演变成“冷战”思维,这种思维直到目前仍不时地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甚至到今天,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都认为美国对维护世界其他地区的“民主、自由、人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在以宗教“天赋使命”观为底蕴的民族特性的熏陶下,美国认为对外扩张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不仅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被征服地区的利益。——余峰黄华莉《文化因素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材料二纵观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第一个结论: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从1949年到1971年,中美敌对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32年,尽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好处。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几乎为零,现在,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第二个结论: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这首先表现在中美经贸合作的互利和双赢上。……第三个结论: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温家宝《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二中“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一观点。(2)试从国际格局变化的角度,分析二战后中美关系敌对的原因。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几次出现危机都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美国人一直都认为其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合理的”“与其制度、文化、价值观相异的共产主义”分析;第二小问列举出二战后中美参与局部战争以及经贸上的损失即可。第(2)问,中美关系敌对的原因紧扣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大背景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方针,加入社会主义阵营,遏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一部分;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从经贸关系上的互补性、诸多国际问题如恐怖主义需要中美两国的共同参与等方面分析。答案:(1)因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冷战”思维方式、宗教“天赋使命”观、文化等。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发动侵略朝鲜、越南的战争,威胁中国安全,中国支援朝鲜、越南人民抗击侵略,双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付出了沉重代价;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包围政策,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双方经贸几乎为零。(2)敌对原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新中国的成立,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