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检测(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检测(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检测(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检测(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检测(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检测(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eq\a\vs4\al(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等各有解读,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一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材料二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关注的核心问题,当今的世界确实比冷战时期复杂得多,但2014年不是1914年,把现在简单地与1914年相比较,认为现在与一战前的情况相似,担心重演一战的悲剧,不符合实际。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左凤荣《2014不是1914:战争不应是政治的继续》(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的和平为何更为持久。(9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可以看出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一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一战的社会背景分析原因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进行归纳即可。答案:(1)原因:19世纪后半叶,统一后的德意志保留了强大的军国主义传统,为对外扩张埋下了隐患;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与经济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激化;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爆发。(2)原因:二战的残酷使世界各国认识到战争的灾难,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战后,联合国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国家之间的矛盾;两极格局期间的对峙和隐忍利于世界的稳定;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利益链组建形成;世界多极力量的不断发展,对世界霸权起到了牵制作用。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大国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被划为非军事区”可以得出严厉制裁德国并肢解德国;根据“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可以得出占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成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根据“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可以得出与比利时、波兰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第(2)问,根据材料“法国……重新获得……梦寐以求的霸权”“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得出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根据“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得出法德是历史宿敌;根据“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影响了世界。答案:(1)努力:严厉制裁德国并肢解德国;占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成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与比利时、波兰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2)原因: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法德是历史宿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影响了世界。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具体地讲,战争观的理论构架,包括对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目的、战争的历史作用、对待战争的态度、控制战争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此,各国学者曾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其中不乏公认的力作。按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划分,20世纪影响比较大的战争观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战争观、和平主义战争观以及正义战争观等。其中,现实主义战争观一般都认为,惨烈的战争是一种实现目的的必要手段或工具,是同道德无关的活动。和平主义战争观(一战后形成)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正义战争观则是二战后兴起的新的战争观的典型代表,在整理前人见解基础上另辟蹊径,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至今仍有较大社会影响力。——摘编自梁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与衍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和平主义战争观对20世纪20、3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正义战争观兴起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从积极方面,得出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在欧洲盛行,大大缓和了国际局势,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从消极方面,得出30年代,英法等国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推行绥靖政策,没能制止二战的爆发。第(2)问,根据材料“正义战争观则是二战后兴起的新的战争观的典型代表,在整理前人见解基础上另辟蹊径”并结合二战前后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答案:(1)积极影响: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在欧洲盛行,大大缓和了国际局势,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消极影响: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推行绥靖政策,没能制止二战的爆发。(2)原因:二战的爆发标志着和平主义战争观的破产;法西斯的暴行以及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性需求使得人们认识到战前对战争的整体定性存在局限;二战期间原子弹的使用以及战后美苏冷战的新形势导致人们开始辩证地看待不同性质的战争。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它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它应该是我们的政治参谋班子在目前这个时刻进行工作的出发点。要以像解决战时重大战略问题一样的彻底精神和慎重态度,必要时,还要在计划工作方面作出同样大的努力,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不能在这里试图提出全部答案。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乔治·凯南国务院电报第511号(1)根据材料,概括乔治·凯南的基本观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份乔治·凯南电报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得出乔治·凯南认为苏联对美国和世界构成重大威胁;根据材料“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得出如何对付苏联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根据材料“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得出美国有能力通过非军事手段达到遏制苏联的目标。第(2)问,结合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可从美国对苏政策以及美国冷战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观点:认为苏联对美国和世界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对付苏联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美国有能力通过非军事手段达到遏制苏联的目标。(2)影响:对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对苏战略和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为杜鲁门政府对苏联实行的“遏制”政策提供依据;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奠定理论基础。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共军队开始在主抵抗线上采用一种阵地防御。为了抵挡联合国军密集的空中和炮火轰击,中共军队以窄正面大纵深的方式部署部队,并开始建立精心设计的野战筑城体系。第一防御阵地通常设置在正斜面上,人员掩蔽部则构筑在反斜面上。……中国人只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发动进攻。——《美国指挥与参谋学院战斗研究所报告》材料二在信息技术巨大进步的推动下,美军摒弃以往那种流血的猛烈打击,采取了新的战争方式。它寻求双方伤亡极小的快速胜利,其特点是速度、机动、灵活性和突然性;主要依靠精确火力、特种部队和心理战;努力将海上、空中和地面力量融合成为无缝的整体。这种方式突出显示在伊拉克战争中,其对美国未来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马克斯·布特材料三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美国曾一心想给对伊动武披上合法性外衣,从2002年9月到2003年3月间展开了广泛的外交攻势,希望获得联合国的授权,为此不惜将开战时间一拖再拖。但美英的这一愿望始终没能实现,并再次走上了单边主义的道路。……3月26日,安理会举行了自开战以来首次关于伊拉克问题的会议,安南敦促国际社会尊重伊拉克人民决定未来政府和处理该国自然资源的权利。——蒲俜《伊拉克战争后联合国的地位》(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不同特点。(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在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9分)解析:第(1)问,朝鲜战争,据材料一“中共军队以窄正面大纵深的方式部署部队,并开始建立精心设计的野战筑城体系。第一防御阵地通常设置在正斜面上,人员掩蔽部则构筑在反斜面上”得出以战壕为依托的阵地战;据材料二“中国人只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发动进攻”和所学知识得出近距离的短兵相接,强调军队的数量优势,体现传统常规战争的特点。伊拉克战争,据材料二“在信息技术巨大进步的推动下,美军摒弃以往那种流血的猛烈打击,采取了新的战争方式”得出以电子战、信息战为主;据材料二“主要依靠精确火力、特种部队和心理战”得出远距离精确打击;据材料二“努力将海上、空中和地面力量融合成为无缝的整体”得出强调多军种协同作战,体现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工具,未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据材料三“希望获得联合国的授权……这一愿望始终没能实现”和“安理会举行了自开战以来首次关于伊拉克问题的会议,安南敦促国际社会尊重伊拉克人民决定未来政府和处理该国自然资源的权利”可知在伊拉克战争中,联合国发挥了反对霸权的作用。第二小问主要从联合国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地位分析概括即可。答案:(1)不同:朝鲜战争:以战壕为依托的阵地战;近距离的短兵相接;强调军队的数量优势,体现传统常规战争的特点。伊拉克战争:以电子战、信息战为主;远距离精确打击;强调多军种协同作战,体现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2)作用: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工具,未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但在伊拉克战争中,联合国发挥了反对霸权的作用。原因:联合国在成立初期,受美国操纵;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联合国开始成为反霸维和的舞台。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核和平运动在西欧各国蓬勃展开。运动的导火索是苏联部署SS—20中程导弹,以及美国准备在西欧部署潘兴Ⅱ式中程导弹的对抗性措施。这一事件促使西欧人民对不断升级的核军备竞赛造成的安全后果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反思,西欧人民强烈感受到核武器的泛滥和扩散实际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的严重威胁。于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反核和平运动在西欧各国一浪高过一浪地发起和展开。这场反核和平运动得到了科学家这一知识群体的积极参与,作为指导思想的反核和平理念得到了经过严密论证的科学理论的有力支持。英国妇女组织在北约决定部署美国巡航导弹的格林汉康芒基地每日风餐露宿,反对美国部署导弹,坚持3年之久。在联邦德国,从斯图加特欧洲美军最高司令部到准备部署巡航导弹的新乌尔姆美军基地共108千米长的公路上,20万示威群众联结成“世界上最长的人群”阻止部署美国导弹。反核和平运动构成了西欧各国政府不得不加以考虑的公众压力。英国保守党政府在反核和平运动的强大压力下,作出了限制美国的导弹发射权的政策决定。——摘编自刘宏松《当代反战和平运动浅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核和平运动蓬勃展开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核和平运动的影响。(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这一事件促使西欧人民对不断升级的核军备竞赛造成的安全后果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反思,西欧人民强烈感受到核武器的泛滥和扩散实际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的严重威胁”得出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根据材料“这场反核和平运动得到了科学家这一知识群体的积极参与,作为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