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三第六章-服装与人体生理重点_第1页
服装结构设计三第六章-服装与人体生理重点_第2页
服装结构设计三第六章-服装与人体生理重点_第3页
服装结构设计三第六章-服装与人体生理重点_第4页
服装结构设计三第六章-服装与人体生理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装结构设计三第六章-服装与人体生理重点PAGE3-服装与人体生理第一节人体生理一、体温与能量代谢1、体温(1)两个概念体温——机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温度。临界体温——高等动物和人能维持生存的极限体温。4、人体散热人体在不显汗的状态下,总散热量的97%为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辐射散热和蒸发散热,其余3%的散热量随呼吸、排泄等生理过程散失。传导散热conduction对流散热convection辐射散热radiation蒸发散热evaporation⑴传导散热传导散热是指传热物质不发生移动,而热量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一种接触传热方式。如图6-4所示,人体向与之接触的椅面散热即属于传导散热。①特点:传导物质不发生移动,接触传热,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②几个相关概念:温度相等的各个面,称为等温面。图2—1是包裹有两层织物的圆柱体的示意图(横截面),t1、t2、t3分别表示圆柱体、第一层服装、第二层服装共3个等温面。用等温面集合起来表征物体温度的分布状况,称为温度场。在一个温度场内,若各等温面之间有温差,就会发生传导散热。如图2—1中,当t1>t2>t3时,就有传导散热产生。t1—t2=△t1,t2—t3=△t2﹍;△t1、△t2﹍叫做温度差,单位距离的温度差称为温度梯度。温度梯度是一个矢量,方向指向温度高的方面,它与热传递的方向相反。导热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梯度、物体厚度、导热系数。导热系数λ是指厚度为1米的材料上下两表面间温度差为1℃时,1秒钟内通过1平方米表面积所传导的热量瓦数[W/(m.℃λ值越小,表示材料的导热性越差,保暖性越好。常见物质材料的导热系数λ见P21表2-2所示。⑵对流散热对流散热是指随液体或气体的移动而传递热量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见图6-5。①特点:接触传热,传热物质发生移动。②分类:A自然对流——因流体温度不均而造成流体移动,从而传递热量的方式。人体与服装表面边界层内的空气就存在自然对流。B强迫对流——由外在其他原因造成流体移动进行热量传递的方式。人体在静止空气中活动时,因身体位移而产生的相对风速也属于强迫对流。在环境空气自然对流的情况下(风速小于0.1m/s),人体从脚部开始形成包绕人体的一层空气薄膜。这层黏附在皮肤表面或服装表面的空气接近于静止不动,称为边界层。边界层内部的空气分子位移居于自然对流。⑶辐射散热辐射散热是一种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非接触散热方式。特点:非接触传热(电磁波形式传递热能)所有的物体都向周围辐射散热,其辐射散热量的大小只决定于它的表面温度和性状。比周围物体温度高的人体皮肤表面或服装也向外界辐射散热;同时,身体或服装也接受周围温度更高的物体的辐射热。,如人在房间里向周围的墙壁、天花板散热就属于辐射散热。表面粗糙的物体辐射本领大,而反射率却低。⑷蒸发散热蒸发散热是液体表面汽化带走热量。分类:①不感知蒸发不感知蒸发称为非显汗、非显性蒸发。不感知蒸发通过组织间液体直接透出皮肤和肺泡表面进行汽化面实现,是一种被动的物理弥散现象。不感知蒸发量与人体代谢水平、环境温温度的变化有关。其中30%从内呼吸道蒸发,70%从皮肤表面蒸发。一个体重50kg、体表面积1.6m2的成人,一天的不感知蒸发放热量,与降温12.3②感知蒸发(出汗)当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达到出汗的临界温度,产生反射性出汗活动,即主动的生理调节。二、皮肤生理1、出汗⑵分类温热性出汗:皮肤温度超过出汗的临界温度精神性出汗: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受惊吓味觉性出汗:食用酸辣食物⑶有效汗量能够有效蒸发的汗量叫有效汗量;附着在皮肤上的汗量称为附着汗量流下来汗量叫做流淌汗量,只有有效汗量有助于体热的散失,附着汗量和流淌汗量只会造成服装的汗渍污染。(4)平均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是指分布于全身的基于若干点的皮肤温度的平均值,即为体表不同部位的皮肤温度与该部位占体表面积百分比的加权平均值。公式为:=s1t1+s2t2+…+sntn,其中为平均皮肤温度,s1、s2…sn为加权系数,即该部位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t1、t2…tn为体表不同部位的温度值。通常用四点法、七点法和十二点法来测量皮肤温度。(5)平均体温(人体平均温度)①概念:体内温度ter和体表温度ts的加权平均值。第二节人体与服装微气候一、服装微气候所谓微气候,皮肤与服装及各层服装之间形成的不同于外界环境的空气层气候。广义:皮肤与最外层衣服表面之间所形成的空气层气候。狭义:皮肤与衣服最内层之间的空气层气候,它包括温度、湿度与气流。实验表明,皮肤和最内层衣服之间空气层的最适条件,即服装最佳微气候为:气温为(32±1)℃,湿度为(50±10)%,气流为(25±5)cm/s。服装气候的一般性质:⑴身体躯干部位最里层的空气层,接近于最适标准气候,而越是外层的衣服,衣服内空气层的气温越低,湿度越大。⑵衣服内空气层的湿度随外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外层变化大于内层变化。当外界温度变化为20%时,最里层湿度的变化大约为5%,最外层衣服内湿度变化可达10%。⑶当外界气温低于25℃时,服装各层间的温度、湿度变化较小。当外界气温上升至30℃时,衣服内气温就超过⑷由于运动等原因而产热量增加时,衣服内的气温、湿度也会增加。⑸据测定,人体躯干中,背部和腹部温度较高,湿度最低;胸部温度低,而湿度受外界影响很不稳定;人体的最高温、高湿部位大多在腋窝。⑹通常衣服内气流几乎处于静止状态,流速大约为(25±15)cm/s。3、克罗值克罗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通用指标,它与其他单纯的物理指标相比,还考虑了人体的生理参数、心理感受和环境温湿度及风速等条件,且通俗易懂被非专业人员所接受。(1)克罗值的定义——在气温21℃、湿度50%以下、风速0.1m/s的室内,安静坐着或从事轻度脑力劳动的成年男子感觉舒适,能将皮肤平均温度维持在334、服装与服装气候的关系⑴温度影响因素服装层中固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流阻力、称为热阻。热阻表征了服装及其材料具有的隔热保暖能力,有时也称隔热值或保暖量。①覆盖面积覆盖面积是指着装人体被服装所覆盖的体表面积。通常用其占总体面积的百分比表示,日常服装的覆盖面积介于65%~97%之间。A服装热阻随着被覆盖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存在正相关关系;B服装的覆盖面积相同,热阻也会因所覆盖的人体部位、形状的不同而有变化。⑧衣服脏污皮肤分泌物、外界灰尘、污垢、微生物会脏污服装的内外层。(1)堵塞衣料纱线之间的空隙,减少衣料中和衣下空气层的静止空气(2)固体物质导热性比空气大所以热阻减小。⑵湿度影响因素透湿指数Im实际上是一个比值。伍德科克以湿球温度计的湿球作为表面完全湿润并无附加服装蒸发阻力的实体。伍德科克将透湿指数定义为实际的蒸发散热量与相当于总隔热阻的湿球的蒸发散热量之比。①风对透湿指数的影响(风速大,Im增)风速大,有利于汗液蒸发,实际蒸发散热量大,则Im大;反之,风速小,则就小。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中,蒸发散热量大于非蒸发散热量,在这种情况下,风速与透湿指数成正比。②人体运动对透湿指数的影响(运动,Im增)人体运动对Im的影响相当于衣服内空气流动速度增加对Im的影响。①相对风速运动产生②衣下空气层对流形成鼓风作用。空气流动速度增加,蒸发散热量增加Im增Rh减Im/Rh增有效风速是相对风速与环境风速的代数和。例如:人在室内行走时,室内风速是0.3m/s,相对风速是1.5m/s,则实际的有效风速是0.3+1.5=1.8m/s③环境湿度对透湿指数的影响(湿度大,Im减)人体皮肤的汗液蒸发后,水蒸汽通过服装纱线之间的空隙弥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去,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