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_第1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_第2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_第3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_第4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生物的进化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认可生物是不断进化并与环境相适应的进化观点。(生命观念)2.掌握种群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分析物种形成的环节。(科学思维)3.通过分析滥用抗生素导致抗药性病菌增多的现象,引导人们认识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关注人类健康。(社会责任)考点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①比较解剖学证据;②_________证据;③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胚胎学2.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3.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①主要观点②意义: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彻底否定了_______________,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物种不变论(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蝙蝠的翼与人的上肢是同源器官,说明两者存在直接亲缘关系。(

)(2)DNA中的碱基序列相似程度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可能越近。(

)(3)拉马克认为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4)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祖先,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延|伸|探|究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约有104个氨基酸,据测算,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0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下表所示: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狗鸡响尾蛇金枪鱼果蝇天蚕蛾链孢霉酵母菌氨基酸差异数/个0111131421273143441.根据上表分析可得出: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最远的是_________。2.本实验说明氨基酸的差异越小,物种间的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的差异越大,物种间的__________________。3.这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在化学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猩猩酵母菌亲缘关系越近亲缘关系越远这些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细胞生物学证据和结论(1)证据①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②原核细胞中的蓝细菌和真核细胞中的叶肉细胞都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等,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2)结论:现存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它们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之间,就具有越多的共同特征。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和结论(1)证据①DNA分子水平: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且它们的DNA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不同生物的DNA在行使功能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②基因水平:人类与猩猩、恒河猴、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部分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③蛋白质分子水平: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很高的相似度。(2)结论①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征DNA序列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的相似性越高。②不同生物之间特定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考向一考查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考查生命观念

(2024·山东日照质检)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可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鲸的鳍和蝙蝠的翼在外部形态、功能上不同,说明它们是由不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精|准|命|题例1B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直接说明了古代生物的结构或行为等,A正确;鲸的鳍和蝙蝠的翼虽然具有不同的外部形态、功能,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B错误;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C正确;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D正确。〔变式训练1〕

(2023·上海嘉定区一模)科学家对人和多种灵长类动物的编码碳酸酐酶的DNA进行了比较,并测定了核苷酸置换数,由此来确定多种灵长类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这为进化提供了(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D.化石证据解析:

科学家对人和多种灵长类动物的编码碳酸酐酶的DNA进行了比较,并测定了核苷酸置换数,这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C符合题意。C考向二结合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考查生命观念

(2024·湖北荆州质检)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竹节虫的体形像竹枝B.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的颜色相似C.森林中的避役体色为绿色D.持续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例2D解析:竹节虫的体形像竹枝,不易被敌害发现,是竹节虫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北极被冰雪覆盖,环境颜色为白色,北极熊体色为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北极熊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森林中的避役体色为绿色,适应森林环境,C不符合题意;持续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符合题意。正确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两个注意点(1)环境因素的作用会提高突变的频率,但任何情况下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所以环境不能起到定向诱导变异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2)在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变异在前,选择在后”的思路。〔变式训练2〕

(2023·湖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联考)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长期有毒农药的诱导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定向产生了适应白色环境的变异D.野兔保护性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D解析:农田害虫群体中本身存在着或强或弱抗药性的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的抗药性得到了积累加强,A错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的体现,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D正确。考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提醒:(1)基因库一般针对种群而言,不是针对物种。(2)基因库≠基因文库。2.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2)可遗传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的原因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位基因有性生殖基因型②可遗传变异的结果:只提供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_,不能决定生物_______________。提醒:环境改变导致生物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原材料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4.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_____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可育(3)新物种的形成过程提醒:①种群≠物种。②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5.协同进化提醒:同种生物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_______________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物种多样性化石(4)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间的关系7.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一个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

)(2)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种群个体连续自交多代后,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没有进化。(

)(3)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延|伸|探|究1.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什么?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象、间接对象、根本对象分别是什么?提示: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对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选择。自然选择作用的直接对象是生物个体的变异性状(表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生物个体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2.捕食者的存在为什么能够增加物种多样性?提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图解法”把握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2.“列表法”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不同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出现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是质变基因频率改变,属于同一物种,是量变二者联系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②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但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3.协同进化的实例协同进化类型包含类型实例不同物种之间种间互助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种间关系捕食猎豹和斑马寄生黏液瘤病毒和兔子种间竞争农作物与杂草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出现好氧生物考向一围绕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考查生命观念及科学思维

(2021·湖南卷)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精|准|命|题例1B解析:由题干中信息“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可知,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人工选择可以积累人类喜好的变异,淘汰人类不喜好的变异,只对鲫鱼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不能使鲫鱼发生变异,B错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人类的喜好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来实现,使人类喜好的性状得以保留,因此,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D正确。〔变式训练1〕

(2024·华师一附中调研)黄刺尾守宫是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一种蜥蜴,其黄刺颜色鲜艳,当遇到敌害时尾部还能够喷射出难闻的黏液,吓退敌害,这些特征都利于它们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说明它和普通蜥蜴属于同一物种B.黄刺尾守宫独特的形态特征是长期不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C.黄刺尾守宫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不同蜥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生殖隔离D解析: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后代不一定可育,故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黄刺尾守宫独特的形态特征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不同蜥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会形成生殖隔离,D正确。考向二结合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考查生命观念

(2022·辽宁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B.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例2B解析: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基因型,即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改变,黑猩猩不能进化成人类,B错误;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C正确;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自然界中的动物和其他动物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变式训练2〕

(2024·兰州一中质检)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导致的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B.协同进化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某种群中AA个体的比例上升,则A的基因频率会相应增加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之间表现为协同进化B解析: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A错误;某种群中AA个体的比例上升,但A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会增加,如Aa连续自交n代,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AA基因型频率增加,但A基因频率不变,C错误;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为同一个物种,不存在协同进化,D错误。考点三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项目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公式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外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指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_________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不一定2.基因频率的计算3.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型频率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人类遗传病的患病概率的解题模板2.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相关的规律总结以色盲为例,相关基因用B、b表示:①男性中相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应用: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在雄性个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等于该基因型的频率,求出了相关的基因型频率,就等于求出了基因频率。②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男性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女性中色盲基因的频率③色盲在男女性中发病率的关系色盲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23.自交与自由交配中基因(型)频率变化不同①自交: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表现为纯合子比例逐渐增大,杂合子比例逐渐下降,但基因频率不变。②自由交配在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保持不变。(2021·广东卷)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5%、85% B.25%、75%C.35%、65% D.45%、55%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兔种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ff)组成,故F的基因频率=F/(F+f)=(500×2)/(2000×2)=25%,f的基因频率=1-25%=75%,B正确。精|准|命|题例1B〔变式训练1〕

(2024·河南名校联盟)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表所示,则这2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

)A.85% B.30%C.20% D.15%解析:

这200人中男、女总人数均等,因此该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14×1+8×2+30×1)÷(100×2+100×1)×100%=20%,C正确。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人数781487030C〔变式训练2〕

(2023·广东六校联考)经调查在某一种群内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aa的基因型(致死基因型)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A的基因型频率占49/91B.Aa的基因型频率占42/100C.自然选择过程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D.该种群未发生进化A(2024·太原五中质检)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群体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高于20%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C.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例2C〔变式训练3〕

(2024·广东惠州调研)果蝇的灰体(H)对黄体(h)为显性。在一个随机交配的果蝇种群中,灰体果蝇所占的比例保持在84%。下列关于该果蝇种群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所有个体的H和h基因称为果蝇种群的基因库B.该种群的灰体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7C.果蝇繁殖一代后,h的基因频率将会小于40%D.自然环境对果蝇基因型具有直接的选择作用B解析:基因库包括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所有基因,所有个体的H和h基因不能称为果蝇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在一个随机交配的果蝇种群中,灰体果蝇所占的比例保持为84%,说明黄体果蝇占16%,h的基因频率为40%,H的基因频率为60%,HH占36%,Hh占48%,所以在该种群灰体果蝇中,纯合子个体占0.36/(0.36+0.48)=3/7,B正确;在遗传平衡状态下,果蝇繁殖一代后,h基因的频率仍然为40%,C错误;自然环境直接选择果蝇的表型,不对基因型直接选择,D错误。素养提升·强化思维构|建|网|络|情境试题规范作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收割理论(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地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①,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协同进化(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②,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多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解题策略】真|题|再|现1.(2023·海南卷)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B.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C.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D.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A解析:三种类型的选择都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是固定的,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稳定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低的个体,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B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定向选择是在一个方向上改变了种群某些表型特征的频率曲线,使个体偏离平均值,C正确;分裂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使其频率下降,D正确。故选A。2.(2023·湖北卷)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

)A.52% B.27%C.26% D.2%B解析:分析电泳图,含A3基因的个体有2个A3A3,15个A1A3,35个A2A3,所以A3的基因频率是:(2×2+15+35)÷(100×2)×100%=27%,B正确。故选B。3.(2023·湖北卷)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A解析: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导致两物种之间不会交叉传粉,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甲主要靠蛾类传粉,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但并不会导致A基因突变加快,B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内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本身不含A基因)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C错误;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释放的挥发物质没有改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推测花冠颜色为白色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释放的挥发物,D错误。故选A。4.(2023·浙江卷)浙江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记录,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D解析:自然选择通常选择出的是适应环境条件的类型,而人工选择选择的通常是对人类有利的类型,故人工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A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基因的总和,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则可推测现代稻与野生稻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错误;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优良性状,而一些不利性状在选择中被淘汰,C错误;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借助于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D。5.(2023·广东卷)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B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线粒体基因属于质基因,A错误;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线粒体不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D错误。故选B。6.(2023·浙江卷)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上蜗牛物种数就是该岛的物种多样性B.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C解析: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蜗牛只是其中的一种生物,其数量不能代表该岛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而该岛上的蜗牛有上百个物种,故其全部基因不能组成一个基因库,B错误;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所处的环境相同,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C。7.(2022·广东卷)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所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D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8.(2022·河北卷)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为防止取食含有强毒素的部分,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摄食的策略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解析:

由于基因突变等变异,乌凤蝶中存在对香豆素降解能力强和降解能力弱的个体,香豆素可将降解能力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故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A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B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可减少紫外线引起的香豆素含量增加,该行为是香豆素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而非织叶蛾采用主动适应环境的策略的结果,C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9.(2022·北京卷)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

)A.这种差异是由基因中碱基替换造成的B.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C.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D.导致差别的变异发生在黑猩猩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D解析: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可能是由基因中碱基替换造成的,A不符合题意;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推测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B不符合题意;人与黑猩猩都能正常生存,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C不符合题意;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这属于基因突变,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的任何生长发育过程,D符合题意。10.(2021·河北卷)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B解析: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一方面为了获得交配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