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_第1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_第2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_第3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_第4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课标要求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3.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4.阐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核心素养1.通过神经元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特点分析,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命观念)2.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科学思维)3.分析学习、情绪、毒品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关注人类健康。(社会责任)4.了解大脑皮层的分区,分析各自的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生命观念)5.分析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科学思维)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兴奋的传导(1)传导形式:_________(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电信号(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____________,即图中a←b→c。(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双向传导相反相同2.兴奋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2)兴奋的传递过程①过程②信号变化:电信号―→____________―→电信号。化学信号(3)神经递质与受体(4)兴奋传递的特点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______起作用的。(2)作用机制①促进神经递质的_______________速率。②干扰神经递质与______的结合。③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___的活性。突触合成与释放受体酶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静息状态下,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兴奋状态下相反。(

)(2)膜外Na+通过Na+-K+泵主动运输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

)(3)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4)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5)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延|伸|探|究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沿导线的传导有什么异同?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输形成的。2.(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神经递质不是生物大分子却通过胞吐运输的意义是什么?提示:胞吐运输方式可以短时间大量集中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3)研究发现,与突触前膜相对的突触后膜有许多突起,请据所学知识分析突触后膜的这种结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提示: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3.若催化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失活,会出现什么情况?提示: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引起持续兴奋或持续抑制。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的产生(2)动作电位的产生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1)电位变化示意图(2)产生机制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对Cl-、K+的通透性,Cl-进细胞或K+出细胞(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主要与Cl-内流有关)。(3)结果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得更大,突触后膜更难以兴奋。考向一围绕兴奋的产生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考查理解能力

(2021·湖北卷)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mmol·L-1,细胞外液约为4mmol·L-1。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Cl浓度进行实验。精|准|命|题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K+浓度为4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B.当K+浓度为150mmo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C.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K+外流增加,导致细胞兴奋D.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D解析: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mmol·L-1,细胞外液约为4mmol·L-1,当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浓度为4mmol·L-1时,和正常情况一样,K+外流不变,细胞的兴奋性不变,A错误;当K+浓度为150mmol·L-1时,细胞外K+浓度增加,K+外流减少,细胞容易兴奋,B错误;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但>4mmol·L-1),细胞外K+浓度增加,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C错误,D正确。〔变式训练1〕

(2022·浙江6月卷)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A解析:根据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

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正确;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兴奋传至④时,由于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考向二围绕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及特点,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2022·广东卷)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例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B解析:多巴胺是乙释放的神经递质,与丙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其膜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可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又是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正确;多巴胺的释放受乙酰胆碱的调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变式训练2〕

(2022·全国乙卷)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B解析:若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则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过多,使兴奋传递更加过度,此治疗方法不合理,A错误;若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过度会被抑制,此治疗方法合理,B正确;若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则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不能及时被分解,使兴奋传递更加过度,此治疗方法不合理,C错误;若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会导致神经递质与更多受体结合,使兴奋传递更加过度,此治疗方法不合理,D错误。考向三借助兴奋剂和毒品与兴奋传递的关系,考查社会责任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参与调控运动和情绪等多种大脑重要的生理功能。神经元接受信号后会迅速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转运载体可以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以备再利用。毒品可卡因可以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活性,干扰兴奋的传递。例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利用,因此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使突触后膜的钠离子大量内流C.可卡因的存在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不利于回收利用D.可卡因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使人产生愉悦感B解析: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多巴胺被突触前膜回收用于下一次兴奋时再释放,A错误;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可卡因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作用,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上升,C错误;可卡因抑制多巴胺转运载体的作用,多巴胺转运载体位于突触前膜上,D错误。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变式训练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对人体有几种作用:①能阻断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的作用。②刺激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③阻断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回收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产生愉悦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大规模在临床手术时使用可卡因作为局部麻醉剂B.可卡因可能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等效应C.可卡因与突触前膜转运蛋白结合阻止了多巴胺释放D.可卡因作用于脊髓中神经中枢的神经元,导致个体产生愉悦感B解析:由于可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使用会上瘾,故可卡因不能大规模使用,A错误;题干中“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是交感神经的作用,故推测可卡因可能作用于交感神经,B正确;由题干可知,可卡因阻断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回收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错误;在大脑皮层产生愉悦感,D错误。考点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又叫___________。(2)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①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②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______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第一运动区倒置①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运动越精细且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如体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②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头面部多为双侧性支配),一侧皮层代表区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如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3)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①低级中枢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____________系统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______;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自主神经缩小②高级中枢的调控: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2)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_____。3.人脑的高级功能(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2)控制机体的______活动。(3)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并不完全自主反射①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②学习和记忆a.学习和记忆是指________________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b.特点: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神经系统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c.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及其联系(4)情绪: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a.表现b.抑郁与抑郁症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人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2)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不可以进行。(

)(3)通过脊髓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

)(4)自主神经系统是完全自主的,不受大脑皮层调节。(

)(5)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说话,此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6)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所记的信息并不构成真正的记忆。(

)××√×√√延|伸|探|究1.在语言活动时需有意地调整、改变呼吸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这类药物抗抑郁的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抑制了突触前膜上5-羟色胺转运载体的活性,使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增加,提高机体的兴奋程度3.吸毒会打破生理上的均衡状态,导致体内部分化学物质失衡。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提示:吸毒成瘾者必须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受体蛋白的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毒瘾才能真正解除。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神经系统分级调节概念图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图解考向一结合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考查科学思维

(2023·山东泰安模拟)如图为排尿反射神经调节示意图,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引起排尿异常。精|准|命|题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消失B.脊椎胸椎段损毁,排尿反射不受意识控制C.刺激膀胱传入神经,就引起排尿反射D.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不能储存尿液,发生随时漏尿现象B解析:排尿反射的初级神经中枢是脊髓,大脑皮层受损,仍然有排尿反射,A错误;反射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只刺激膀胱的传入神经,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叫作排尿反射,C错误;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能储存尿液,但不发生排尿反射,发生随时漏尿现象,D错误。〔变式训练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分级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B.躯体的运动只受大脑皮层中躯体运动中枢的调控C.脑中的高级中枢能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机体运动能有条不紊和精准地进行,与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有关B解析: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如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大脑皮层中也有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级中枢,A正确;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小脑、脊髓等的共同调控,B错误;一般来说,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通过调控使机体的运动变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准,C、D正确。考向二借助人脑的高级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人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细胞存在,组成了许多的神经中枢,使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患者由于不能看懂文字影响了正常阅读,推测为W区受损B.海马区神经元大量死亡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的原因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听、说、读、写分别由相互独立的不同中枢控制D.学习、记忆和情绪也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短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例2B解析:不能看懂文字从而影响了正常阅读,应是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所致,A错误;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是由大脑内海马区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患者表现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B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听、说、读、写分别由不同中枢控制,但四个中枢之间有联系,C错误;学习、记忆和情绪也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短时记忆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与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变式训练2〕

(2024·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高三期中)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于成人,这可能与视觉中枢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有关。在视觉训练过程中,儿童GABA含量显著增加,且持续到训练结束后的几分钟,而成人GABA含量始终无明显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学习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GABA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Cl-内流C.抑制GABA的合成和释放,可能提升人的学习能力D.GABA可能通过抑制某些神经元兴奋而减少对后续学习的干扰C解析:

学习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正确;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Cl-内流,B正确;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于成人,且视觉训练过程中儿童GABA含量显著增加,因此推测GABA含量增加有利于学习新知识,故C错误;儿童GABA含量显著增加,因此推测GABA含量增加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进一步推测GABA可能通过抑制某些神经元兴奋而减少对后续学习的干扰,D正确。故选C。素养提升·强化思维构|建|网|络|情境试题规范作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机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M型K+通道开放剂是一类特异性增强细胞膜对K+通透性的化合物①,常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选取若干只健康新生大鼠进行分组处理,一段时间后进行抽血检测。处理及检测结果见表组别处理NSE含量/(pg·mL-1)MBP含量/(ng·mL-1)A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后不作处理,直接缝合创口;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1.750.48B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并进行结扎后缝合创口,建立缺氧缺血脑病模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8.622.34C建立缺氧缺血脑病模型(方法同B组);静脉注射M型K+通道开放剂1mL4.811.56注:①NSE的含量可作为判断脑神经元受损程度的指标;②MBP的含量可作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受损程度的指标。(1)NSE是参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一种酶②,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血液中NSE含量可作为判断脑神经元受损程度指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三组实验结果判断,M型K+通道开放剂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脑损伤发生后,大量神经细胞受损,NSE可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NSE含量可反映出机体脑神经元的受损情况

部分缓解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3)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中,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促使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释放。谷氨酸起作用后会通过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被回收。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谷氨酸会积累在神经元外,过度激活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进而活化后膜的Ca2+通道,引起Ca2+大量内流,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凋亡或坏死③。M型K+通道开放剂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的K+通道,根据以上信息解释M型K+通道开放剂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突触前膜K+通道开放,K+外流,降低了膜电位变化,使谷氨酸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过度激活状态得到缓解,Ca2+通道活性降低,Ca2+内流减少,神经元坏死与凋亡减弱【解题策略】真|题|再|现1.(2023·浙江卷)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幅值增大、PSP2幅值减小B解析:据图可知,突触a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增大,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突触b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减小,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大量内流,A错误;图中PSP1中膜电位增大,可能是Na+或Ca2+内流形成的,PSP2中膜电位减小,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

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推测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可能PSP1、PSP2幅值不变,D错误。故选B。2.(2023·海南卷)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D.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C解析:

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胞吐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实现,A正确;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阴离子内流,进而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更大,表现为抑制作用,B正确;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进而增强了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即药物W不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的,C错误;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因此,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D正确。故选C。3.(2023·山东卷改编)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Cl-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一定阻止K+的外流B.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膜内外电位差一定减小C.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的内流D.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不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A解析:静息电位状态下,K+外流导致膜外为正电,膜内为负电,膜内外电位差阻止了K+的继续外流,A正确;静息电位时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Cl-内流,导致膜内负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则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错误;动作电位产生是由于Na+内流造成的膜电位的逆转,在Na+内流的过程中,膜内外的Na+浓度差减小,会抑制Na+的继续内流,C错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再变为外正内负,则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D错误。故选A。4.(2023·山东卷)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其中只有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且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脑干功能正常,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就能正常进行B.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C.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A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而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故若仅有脑干功能正常而脊髓受损,也无法完成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A错误;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故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B正确;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既能受到意识的控制,也可以自主进行,这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脑干对脊髓的分级调节,C正确;CO2属于体液调节因子,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刺激脑干呼吸中枢,进而加快呼吸频率,从而有助于二氧化碳排出,D正确。故选A。5.(2022·北京卷)神经组织局部电镜照片如下图。下列有关突触的结构及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1与突触前膜融合B.1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2所示的细胞器可以为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供能D.2所在的神经元只接受1所在的神经元传来的信息D解析: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突触小泡1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A正确;1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2表示的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其可以为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供能,C正确;2所在的神经元可以和周围的多个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因而不只接受1所在的神经元传来的信息,D错误。故选D。6.(2022·山东卷)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B解析: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B。7.(2022·山东卷)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A解析: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8.(2021·全国卷)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解析: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错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B正确;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正确;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D正确。故选A。9.(2021·河北卷)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C解析: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A正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内外离子浓度差,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内外一定的K+浓度差导致的,B正确;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是K+外流形成的,内环境K+浓度升高,K+顺浓度梯度外流减少,膜电位差减小,C错误;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有谷氨酸、一氧化氮、肾上腺素等,都可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D正确。故选C。10.(2021·辽宁卷改编)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B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轴突到树突或轴突到细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②,A错误;M处无论处于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B正确;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则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11.(2023·广东卷)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控制骨骼肌收缩的关键结构,其形成机制见图。神经末梢释放的蛋白A与肌细胞膜蛋白I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膜蛋白M结合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的受体(AChR)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最终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________内流,随后Ca2+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______的方式释放,ACh结合AChR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者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患者AChR抗体,大部分呈阳性,少部分呈阴性。为何AChR抗体阴性者仍表现出肌无力症状?为探究该问题,研究者作出假设并进行探究。Na+胞吐①假设一:此类型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产生____________,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检测患者AChR基因,结果显示基因未突变,在此基础上作出假设二。②假设二:此类型患者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无力。AChR

抗蛋白A(或抗肌细胞膜蛋白I或抗膜蛋白M)

肌细胞无法完成信号转导,使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对此类型患者进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结果符合预期。③若想采用实验动物验证假设二提出的致病机制,你的研究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生长状况相同、题述类型肌无力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抗蛋白A抗体的抗体(或抗肌细胞蛋白I抗体的抗体或抗膜蛋白M抗体的抗体),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若与乙组相比,甲组小鼠的肌无力症状有所缓解,说明假设二正确解析:(1)兴奋是以电信号传至神经末梢的,因此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钠离子内流,随后Ca2+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2)①若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合成AChR,也就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②若患者AChR基因未突变,即能合成AChR,但又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很可能是存在抗蛋白A(或抗肌细胞膜蛋白I或抗膜蛋白M)的抗体,肌细胞无法完成信号转导,使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③小鼠体内的抗蛋白A的抗体(或抗肌细胞膜蛋白I的抗体或抗膜蛋白M的抗体)相当于抗原,注射的相应抗体能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减弱小鼠体内的相应抗体与蛋白A(或肌细胞膜蛋白I或膜蛋白M)的结合,甲组小鼠的AChR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从而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肌无力症状减轻。因此,若与乙组小鼠相比,甲组小鼠的肌无力症状有所缓解,说明假设二正确。12.(2022·河北卷)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研究发现,小鼠DRG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参与痒觉信号传递。为探究PTEN蛋白的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机体在____________产生痒觉的过程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脑皮层不属于电信号(神经冲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抓挠引起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感受器______,有效______痒觉信号的上传,因此痒觉减弱。(3)用组胺刺激正常小鼠和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下图。据图推测PTEN蛋白的作用是______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已知PTEN基因敲除后,小鼠DRG中的TRPV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用组胺刺激PTEN基因和TRPV1基因双敲除的小鼠,据图中结果推测TRPV1蛋白对痒觉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抑制减弱促进痒觉的产生解析:(1)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均是大脑皮层,故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机体产生痒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