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2课件_第1页
所得税会计2课件_第2页
所得税会计2课件_第3页
所得税会计2课件_第4页
所得税会计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五月2024所得税会计2一、公司所得税的计算1、税前账面收益会计收益/报告收益/会计所得/账面收益/税前会计利润

税前账面收益——是指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财务会计准则——公认会计原则(GAAP)

我国:各类会计法规的总称会计法、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学收益概念:当期经营观念/总括观念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财务资本保持/实体资本保持22、应税收益计税所得/应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应税收益——是指根据税法有关规定计算的收益。该收益用于作为企业申报纳税和政府税收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额的依据。税法:考虑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等3、税前账面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区别税前账面收益:——会计概念——遵循GAAP——反映财务会计目标,即收益的计量必须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收入和费用配比、权责发生制、收入实现原则33、税前账面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区别应收收益:——税法概念——遵循各国具体的税法要求,具有法学和税收理论的依据——满足国家实现财政收入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4、应税收益的计算应税收益=应税收入-税法允许扣减的项目应税收益=会计收益+税法认定的其他应税收入(非收入性课税项目)-税法不予纳税的收入(免税收入)+税法不允许扣减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税法认定的其他可扣减的成本、费用和损失45、应交(付)所得税应交所得税——是指根据当期应税收益和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的应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依据税收法规有关规定计算应交所得税=应税收益*所得税税率

所得税税率:单一比例税率分级比率税率超额累进税率6、所得税费用应付税款法——=应交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费用是按照财务会计准则计算的,企业当期创造的收益所应负担的金额5二、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称为“计税差异”1、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不能在以后期间转回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

特点:这一差异不影响其他会计期间,也不会在其他期间得到弥补产生原因:财务会计准则与税法在计算收益时所确认的收支口径不同造成

6永久性差异存在以下情况:A、财务会计确认为会计收益,税法不作为应税收益

国债利息收入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商誉摊销(美国)B、财务会计不确认为会计收益,但税法规定应作为应税收益C、财务会计和税法在确定收益的标准方面存在差异(都确认为收益,但金额不同)

我国:高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利息支出超过规定标准的工资支出超过比例提取的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及职工教育经费

782、时间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将于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或消除)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

特点:这一差异随着时间有推移而发生逆转,最终会消失产生原因:财务会计准则与税法在计算收益时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差异

9时间性差异存在以下情况:A、某些收入或利得计入会计收益的期间早于计入应税收益的期间

分期收款销售(美国)长期工程合同(美国)B、某些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收益的期间迟于计入应税收益的期间

预付租金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

财务会计——倾向于采取均衡会计收益的方法存货:加权平均法固定资产:直线法

以上两类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10税法——倾向于推迟纳税,取得相应财务利益存货: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C、某些收入或利得计入会计收益的期间迟于计入应税收益的期间

预收租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收购房款出售回租利得D、某些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收益的期间早于计入应税收益的期间

坏账准备产品保证服务成本/产品保修费用以上两类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11三、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差异单向不可逆转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四、所得税的本质(讨论)1、收益分配观2、费用观五、时间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所得税会计模式)1、应付税款法2、纳税影响会计法121、应付税款法收益分配观将本期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递延到以后各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

例: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100,000元,2002年实际发放的工资为120,000元。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本年折旧额为50,000元,按照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本年折旧额为65,000元。该企业2002年损益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50,000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采用应付税款模式计算2002年度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13税前会计利润150,000加:永久性差异20,000减:时间性差异15,000应税收益155,000应交所得税=155,000*33%=51,150元借:所得税51,150入损益表或利润分配表贷:应交所得税51,150应付税款法下,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相同即: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税收益*所得税税率=(会计收益+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14应税付款法下:税前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率

=本期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152、纳税影响会计法费用观将本期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所得税费用——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六、所得税跨期摊配原理

所得税是一项费用,同其他费用一样,按照配比原则,与相关的“收入”进行配比。所得税是按企业的收益课征的,就应该与收益进行配比。损益表上的所得税费用应以该表中确认的收益(会计收益)为基础,而不是以纳税报告中的数据为基础。所得税费用应随同引起该费用的收益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

时间性差异只影响所得税的缴纳,而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计量与确认161、权责发生制凡属本期已赚取的收入(发生的费用),不论是否收到(支付)现金,均作为本期的收入(费用)处理凡不属本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收到(已支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费用)处理

因此,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是不同的概念所得税费用——与收益相配比的费用——I/S应交所得税——企业当期应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支出2、所得税费用与所得税支出之间的关系:

A、支出发生时即确认所得税费用——无跨期摊配B、支出发生在前,费用发生在后——递延C、费用发生在前,支出发生在后——预提17七、纳税影响会计法1、当期会计收益>当期应税收益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某企业于1972年1月1日购买一幢建筑物,成本为300,000元(假定净残值为0)。按税法规定,应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15年;会计上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折旧年限为30年。假定该公司30年间每年收入总额均为200,000元,每年未含该折旧的费用总额为150,000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40%。前15年:会计收益=200,000-150,000-10,000=40,000应税收益=200,000-150,000-20,000=30,000

表明:当期的会计收益中,有部分收益在以后年度才予以课税(发生支出),这部分由于时间性差异形成的将在未来年度缴付的税款,当期应予以预提。费用发生在前,支出发生在后

18前15年:所得税费用=40,000*40%=16,000应交所得税=30,000*40%=12,000(所得税支出)前15年中,每年所得税费用均为16,000元,相应形成等额的所得税负债16,000元,其中,按政府规定,应于每年向政府缴纳的税款为12,000元,可延期缴纳的税款为4,000元(于后15年缴纳)。纳税影响会计法:前15年借:所得税费用16,000贷:应交所得税12,000递延所得税贷项(负债)4,00019后15年:会计收益=200,000-150,000-10,000=40,000应税收益=200,000-150,000-0=50,000前15年形成的所得税负债(预提部分)在此期间向政府缴纳,后15年中,每年应向政府缴纳4000元。纳税影响会计法:后15年借:所得税费用16,000递延所得税贷项(负债)4,000贷:应交所得税20,00020分为两部分:1)借:所得税费用16,000贷:应交所得税16,000反映为当期会计收益为40,000元,所发生的相应所得税费用及负债16,000元。2)借:递延所得税贷项(负债)4,000贷:应交所得税4,000反映为负债之间的变动,表明以前期间发生应在本期缴纳的所得税其后的缴纳:借:应交所得税20,000贷:现金20,00021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所得税费用=会计收益*所得税税率收入与费用相配比30年中,会计收益每年始终为40,000元,相应的所得税费用每年为16,000元在应付税款法下: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30年中,会计收益每年始终为40,000元,但相应的所得税费用15年中每年为12,000元,后15年中每年为20,000元。

222、当期会计收益<当期应税收益可扣减时间性差异

某企业于2001年12月31日预收2002年度的租金300,000元,该企业2001年度和2002年度会计收益均为4,000,000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40%。2001年度:会计收益=4,000,000应税收益=4,000,000+300,000=4,300,000

表明:按照税法规定向政府缴纳的当期税款中,一部分是企业当期发生所得税费用导致的负债,另外一部分属于企业预先垫付的款项,将在未来年度收回或抵减未来年度的应缴税款。这部分由于时间性差异形成的事先缴纳的税额,应在当期予以递延。支出发生在前,费用发生在后

232001年度:所得税费用=4,000,000*40%=1,600,000应交所得税=4,300,000*40%=1,720,000(所得税支出)2001年度,所得税费用为160万元,相应所得税负债为160万元,但政府要求缴纳的所得税为172万元,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多缴纳的税款应抵扣以后的税款(以后少纳税款)

纳税影响会计法:2001年度借:所得税费用1,600,000递延所得税借项(资产)120,000(预付税款)贷:应交所得税1,720,000

242002年度:所得税费用=4,000,000*40%=1,600,000应交所得税=3,700,000*40%=1,480,000(所得税支出)2002年度,所得税费用为160万元,相应所得税负债为160万元,但由于2001年度政府多向企业收缴所得税12万元,因此,2002年度,企业仅欠缴所得税148万元。

纳税影响会计法:2002年度借:所得税费用1,600,000贷:应交所得税1,480,000递延所得税借项(资产)120,00025分为两部分:1)借:所得税费用1,600,000贷:应交所得税1,600,000反映为当期会计收益为400万元,所发生的相应所得税费用及负债16,000元。2)借:应交所得税120,000贷:递延所得税借项(资产)120,000反映2001年度企业预付的所得税,抵缴了2002年度企业的部分债务。其后的缴纳:借:应交所得税20,000贷:现金20,000263、本期既存在永久性差异,也存在时间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永久性差异——不能转回时间性差异——可以转回例: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100,000元,2002年实际发放的工资为120,000元。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本年折旧额为50,000元,按照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本年折旧额为65,000元。该企业2002年损益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50,000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模式计算2002年度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273税前会计利润150,000加:永久性差异20,000减:时间性差异15,000应税收益155,000应交所得税=155,000*33%=51,150元时间性差异的纳税影响额=15,000*33%=4,950元所得税费用=(150,000+20,000)*33%=56,100元借:所得税费用56,100入损益表贷:应交所得税51,150递延所得税贷项(负债)4,95028八、递延法1、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债务法/负债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递延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当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并不调整。特点:A、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税款),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年度发生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一般用当初的原有税率计算29B、在递延法下,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递延所得税余额,并不代表企业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因此,无论税率是否变动,是否开征新税,递延税款的余额都无需调整评价:A、递延法强调“配比”概念,被认为以“损益表”为导向B、递延法采用“历史税率”,不对税率变动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整,被称为所得税跨期摊配方面的“历史成本会计”书例P27。设海蒂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购入管理用设备一台,价款为5,000$,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该公司在日常会计处理中对这项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在纳税申报中采用双倍率余额递减法确认折旧费,假定这是形成该公司税前账面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唯一原因。海蒂公司的会计年度与当地财政年度一致。设2001年至2005年5年间每年未扣减折旧费的税前账面收益均为11,000$,各年所得税的实际税率为均15%。30年度20012002200320042005累计折旧费直线法(会计)双倍余额递减法(税法)差额1,0002,000-1,0001,0001,200-2001,0007202801,0005404601,0005404605,0005,0000收益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差额10,0009,0001,00010.0009,80020010,00010,280-28010,00010,460-46010,00010,46046050,00050,0000所得税费用1,5001,5001,5001,5001,5007,500应交所得税1,3501,4701,5421,5691,5697,500差额(递延税款)15030-42-69-690递延法下各年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311、由于计算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的折旧方法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存在时间性差异,这一时间性差异在前两年逐渐累积,在其后三年又逐渐转回,这一时间性差异最终会消失。2、应税收益,是在纳税申报表中计算的收益,其唯一的目的在于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并缴纳所得税款。应税收益与会计处理无关。3、计算应税收益的目的在于计算应交所得税这一负债,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时间性差异,本身并无意义,计算时间性差异的目的在于计算时间性差异导致的纳税影响额,即递延税款4、由于时间性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渐形成,又逐渐转回。由时间性差异形成的递延税款也将逐年确认,最终又逐渐转回,直至为零。5、根据递延税款的形成方向,分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借项”(发生可扣减时间性差异时)、“递延所得税贷项”(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时)32例。上例中,假设2002年年初政府颁布的新税法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所得税税率改按20%执行。即海蒂公司2001年所得税税率为15%,2002——2005年所得税税率为20%。33年度20012002200320042005累计所得税税率15%20%20%20%20%---折旧费直线法(会计)双倍余额递减法(税法)差额1,0002,000-1,0001,0001,200-2001,0007202801,0005404601,0005404605,0005,0000收益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差额10,0009,0001,00010.0009,80020010,00010,280-28010,00010,460-46010,00010,46046050,00050,0000所得税费用(3)1,5002,0002,0142,0232.0139,550应交所得税(1)1,3501,9602,0562,0922,0929,550差额(递延税款)(2)15040-42-69-790递延法下各年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34说明:1、在税率发生变动时,递延法下,计算顺序为: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2、税率变动时,递延税款的形成时期(发生时期),用当时税率计算递延税款递延税款的转回时期(转销时期),用发生当时的税率计算递延税款,通常用先进先出法,即先发生的先转销。3、出现的问题:2002——2005会计收益和所得税税率均相同,但企业各年所得税费用均不同35九、负债法(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当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特点:A、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将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作为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因此,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余额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资产——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在现在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未来经济利益负债——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在现在承担的将在未来向其他主体交付资产或提供服务的责任。这种责任将引起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未来牺牲。36B、本期发生或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递延税款余额的调整数,均应用当时的现行税率计算确定税率变动时,递延税款余额的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调整数=累计时间性差异*新税率-累计时间性差异*旧税率=递延税款余额*新税率/旧税率-递延税款余额负债法下:递延税款余额=累计时间性差异*当时税率接上例,海蒂公司2001年所得税税率为15%,2002——2005年所得税税率为20%。37年度20012002200320042005累计所得税税率15%20%20%20%20%---折旧费直线法(会计)双倍余额递减法(税法)差额1,0002,000-1,0001,0001,200-2001,0007202801,0005404601,0005404605,0005,0000收益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差额10,0009,0001,00010.0009,80020010,00010,280-28010,00010,460-46010,00010,46046050,00050,0000所得税费用(3)1,5002,000+502,0002,0002.0009,550应交所得税(1)1,3501,9602,0562,0922,0929,550差额(递延税款)(2)15040+50-56-92-920债务法下各年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38说明:1、在税率发生变动时,债务法下,计算顺序仍为: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2、税率变动时递延税款发生额=时间性差异*当时税率+递延税款余额调整数其他时期递延税款发生额=时间性差异*当时税率3、与递延法相比,债务法下,除2002年税率变动年份外,2003——2005企业各年所得税费用均相同39十、综合举例:某公司1998——2001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计算如下:财务会计确认1998199920002001总计收入$50,000$50,000$50,000$50,000$200,000利息收入(免税)2,0002,0002,0002,0008,000租金收入---20,00020,00020,00060,000折旧费用(25,000)(25,000)(25,000)(25,000)(100,000)产品保证费用----(16,000)(16,000)---(32,000)非常损失(15,000)-----------(15,000)其他费用(4,000)(4,000)(4,000)(8,000)(20,000)税前账面收益$8,000$27,000$27,000$39,000101,000实际税率25%30%30%30%----40税法确认1998199920002001总计收入$50,000$50,000$50,000$50,000$200,000租金收入---60,00060,000折旧费用(45,000)(35,000)(20,000)(100,000)产品保证费用----(32,000)(32,000)非常损失(10,000)(5,000)---(15,000)其他费用(4,000)(4,000)(4,000)(8,000)(20,000)应税收益$1,000$61,000$21,000$10,00093,000实际税率25%30%30%30%----41补充资料如下:1、1998年初,该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收入,获得一项固定资产,购买成本为$100,000。财务会计上,该固定资产按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为四年,净残值为零。税法上,按三年提取折旧,三年折旧额分别为$45,000,$35,000,和$20,000。2、1999年初,该公司预收了三年租金,总金额为$60,000。财务会计上,将于1999年、2000年、2001年分别确认$20,000。3、财务会计上,1999年、2000年均估计和确认产品保证费用$16,000。税法上,产品保证费用可于2001年作为可抵减项目。4、财务会计上,1998年发生了一项损失$15,000(税前)。税法上,将于1999年、2000年分别可抵减$10,000、$5,000。5、该公司会计收益中每年均包括了$2,000的免税利息收入。四年中,会计收益总共超过应税收益$8,000。42分析:1、时间性差异: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发生时:会计收益—应税收益>0应纳税时间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贷项(负债)会计收益—应税收益<0可扣减(抵减)时间性差异递延所得税借项(资产)2、利息收入永久性差异房租收入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折旧费用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产品保证费用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非常损失可抵减时间性差异43时间性差异(会计收益—应税收益)1998199920002001总计折旧费用20,00010,000-5,000-25,0000房租收入---40,00020,00020,0000产品保证费用----16,000-16,00032,0000非常项目-15,00010,0005,000---0小计5,000-36,0004,00027,0000永久性差异(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利息收入2,0002,0002,0002,0008,000小计2,0002,0002,0002,0008,000合计7,000-34,0006,00029,0008,00044递延法1998年:递延税款形成时期借:所得税费用1,500递延所得税借项——非常项目3,750贷:应交所得税250递延所得税贷项——折旧费5,0001999年:税率变动借:所得税费用7,000递延所得税借项——房租收入12,000——产品保证费4,800贷:应交所得税18,300递延所得税贷项——折旧费3,000递延所得税借项——非常项目2,50045递延法2000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递延所得税借项——产品保证费4,800递延所得税贷项——折旧费1,250贷:应交所得税6,300递延所得税借项——房租收入6,000递延所得税借项——非常项目1,2502001年:借:所得税费用11,850递延所得税贷项——折旧费6,750贷:应交所得税3,000递延所得税借项——房租收入6,000递延所得税借项——产品保证费9,60046说明:1、递延法下计算顺序: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借项(贷项)——所得税费用2、“递延所得税借项”和“递延所得税贷项”可以合并列示,即以其净额列为“递延税款”3、计算递延税款要注意时间性差异的形成时期和转回时期,它们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能有所不同47负债法1998年:递延税款形成时期同递延法1999年:税率变动借:所得税费用250递延所得税借项——非常项目750贷:递延所得税贷项——折旧费1,000借:所得税费用7,500递延所得税借项——房租收入12,000——产品保证费4,800贷:应交所得税18,300递延所得税贷项——折旧费3,000递延所得税借项——非常项目3,00048负债法2000年:借:所得税费用7,500递延所得税借项——产品保证费4,800递延所得税贷项——折旧费1,500贷:应交所得税6,300递延所得税借项——房租收入6,000递延所得税借项——非常项目1,5002001年:借:所得税费用11,100递延所得税贷项——折旧费7,500贷:应交所得税3,000递延所得税借项——房租收入6,000递延所得税借项——产品保证费9,60049说明:1、负债法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