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透镜和视觉(讲义)(解析版)_第1页
2.6透镜和视觉(讲义)(解析版)_第2页
2.6透镜和视觉(讲义)(解析版)_第3页
2.6透镜和视觉(讲义)(解析版)_第4页
2.6透镜和视觉(讲义)(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分析】一.透镜和视觉1.透镜及应用:能透过光的镜片都是透镜,透镜广泛应用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眼镜镜片、望远镜等。2.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透镜的焦距、焦点等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画主光轴应用点划线光心:透镜中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主光轴表示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的一点。或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的光反向延长线交于的点(虚焦点)。焦距(f):焦点与光心的距离。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u):物体与光心的距离(2)像距(v):像与光心的距离6.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一条线上移动蜡烛后,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读出物距和像距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应用举例正立或倒立缩小或放大或等大实像或虚像与物同侧或异侧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侧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二.人眼球的作用1.眼球的结构组成眼球眼球壁______角膜(无色透明)巩膜(白色坚韧、眼白部分)______虹膜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曲度)脉络膜(营养眼球、使眼球成为暗室)______视网膜(有感光细胞,但视神经穿出的地方无感光细胞称为盲点,在靠近鼻侧)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都为无色透明)2.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在__视网膜__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__大脑__,形成视觉。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__感光细胞__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__盲点__。若像成在这个位置,我们是看不到的。3.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__视网膜前__,使物像模糊不清(戴__凹透镜__矫正)。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__视网膜的后面__(戴__凸透镜__矫正)。4.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__色盲__。【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丽和小明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B.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C.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D.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答案】ABC【解析】ACD.由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小明到凸透镜的距离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眼睛中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而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故AC正确,D错误;B.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若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故B正确。故选ABC。2.地铁检票时,可以直接展示手机支付宝上的乘车码。进站时只需将乘车码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检票通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检票”过程中,亮着的手机屏幕是光源B.乘车码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C.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D.“检票”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答案】B【解析】A.亮着的手机屏幕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D.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乘车码在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让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直线上B.该透镜的焦距f满足大于7.5cm小于15cmC.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D.利用该原理可以制成生活中的投影仪【答案】B【解析】A.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故A错误;BD.由图可知物距u=45.0cm-15.0cm=30.0cm像距v=60.cm-45.0cm=15.0cm30.0cm>2f①2f>15.0cm>f②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此原理制成的,由①和②得到凸透镜焦距7.5cm<f<15cm故B正确,D错误。C.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移动,故C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透过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科学教科书上的“科学”两个字颠倒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B.图中颠倒的“科学”两字是实像C.遮住水柱的上半部分,“科学”两字的像将消失D.要使“科学”两字重新颠倒回来,玻璃杯应靠近教科书【答案】C【解析】A.装水的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凸透镜成的倒立的像一定是实像,故图中颠倒的“科学”两字是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水柱的上半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科学”两字的像不会消失,故C错误,符合题意;D.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要使“科学”两字重新颠倒回来,玻璃杯应靠近教科书(“科学”两字在焦点之内),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如图所示,一束光通过放在虚线框中的光学元件后改变了传播方向,则该光学元件(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只能是凹透镜 D.可能是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答案】D【解析】①对于凸透镜,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过焦点射出。②对于凹透镜,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射出。③平面镜也可以改变光路,使光的方向发生改变综上所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6.学生近视后可采用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进行矫正,矫正原理如图所示。通过OK镜矫正前后,人眼折光系统的焦距变化正确的是()A.焦距增大B.焦距先增大后减小C.焦距减小 D.焦距先减小后增大【答案】A【解析】矫正前,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在视网膜前,矫正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晶状体聚光能力变弱,即焦距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如图所示是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二维码应位于摄像头的2倍焦距以外C.拍摄过程中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等大的实像【答案】B【解析】AD.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D错误。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二维码应位于摄像头的2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故选B。8.望远镜起源于眼镜。1608年,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里帕希的一个学徒偶然发现,将两块透锴叠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到远处的东西。如图是一种望远镜的原理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物镜是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B.目镜是凹透镜,能对光起发散作用C.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神经中枢形成 D.在视网膜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D【解析】A.物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A正确。B.目镜是凹透镜,能对光起发散作用,故B正确。C.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神经中枢形成,故C正确。D.如图可知,该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所形成的像,属于虚像。所以在视网膜上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D。9.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到55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处,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5cm②移动光屏,一定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③移动光屏,再次成像的像距为30cm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 D.①②③全对【答案】C【解析】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到55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物距u=30cm>2f,像距v=15cm,f<15cm<2f,解得7.5cm<f<15cm,故①错误;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处,u′=15cm,根据光的可逆性,移动光屏,再次成像的像距为30cm,且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②③正确。故选C。10.如图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L为透镜。由图可知()A.该透镜一定是凸透镜B.该透镜可能是凹透镜C.若该透镜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D.若该透镜是凹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答案】B【解析】AB.图中只给出了折射光线,而没有入射光线,此时无法确定光线相对于原来是会聚还是发散,该透镜可能是凸透镜,可能是凹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B点为凸透镜的焦点,如果入射光线不平行于主光轴,B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故C不符合题意;D.对于凹透镜而言,它的焦点是虚焦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没有实焦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20cm处,光屏上恰好有一个等大的像,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到某一位置,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会有缩小的像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有放大的像C.不移动光屏,光屏上会有放大的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答案】A【解析】将蜡烛放在20cm处,光屏上恰好有一个等大的像,此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AB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到某一位置,物距大于2倍焦距,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会有缩小的像,故A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C.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到某一位置,物距大于2倍焦距,物距增大,像距减小,不移动光屏,光屏不会出现清晰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成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答案】B【解析】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光线变发散了,成像在光屛的后面了,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或适当增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将减小,清晰的像会向前移动到光屏上。故选B。13.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答案】C【解析】A.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0cm-30.0cm=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故A错误;B.根据“一倍焦距分虚实”知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以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而丁在一倍焦距之内,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会出现3个像,故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故C正确;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由图知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原理是相同的,故D错误。故选C。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面镜可发散光线,可应用于太阳灶,灯罩等B.凸透镜可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望远镜、近视眼镜、显微镜等C.凹透镜则起到了会聚光线的作用,主要用于矫正近视眼D.凸面镜在生产生活中可应用于各种弯道、路口,可以扩大司机视野【答案】D【解析】A.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凹面镜上,经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会聚在焦点上,太阳灶和灯罩都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故A错误;B.显微镜、照相机、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近视眼需要利用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C.凹透镜则起到了发散光线的作用,主要用于矫正近视眼,故C错误;D.街头拐角处的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司机的视野,故D正确。故选D。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①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③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u>2f,2f>v>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故①错误;②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f>15cm>f,30cm>2f所以15cm>f>7.5cm故②正确;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故③正确;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由光路可逆性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④错误;故选A。16.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在视网膜前成像,应选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故③①符合题意。故选B。17.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C.通过该装置也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D.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答案】C【解析】A.半透明纸相当于光屏,所以眼应对着A端,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清楚,故A不符合题意;B.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所以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减小凸透镜和光屏的距离,故B不符合题意;C.用该装置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可成倒立、放大、实像,故C符合题意;D.使用该装置时,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才能使更多的光通过凸透镜照射到光屏上,而把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避免外来光线的干扰,才能在光屏上看到明亮的、清晰的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探究题18.小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成像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问题。实验时,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你解决的方法可以是将凸透镜向移动;(2)小燕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2),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A.60cm

B.40cm

C.20cm

D.10cm(3)淘气的小洋把大拇指放在凸透镜上,则。A.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B.在光屏上能成像,像比原来小一些C.在光屏上仍能成像,但比原来暗一些

D.需适当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答案】蜡烛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下DC【解析】(1)[1]观察图1发现,蜡烛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在光屏的上部,这是蜡烛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造成的。[2]为了使蜡烛在光屏上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心,应使蜡烛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2)[3]观察图1发现,当物距等于20cm,像距也等于20cm时,在光屏上能成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等于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等于20cm,故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4]把大拇指放在凸透镜上,使透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成的像比原来会暗一些,但不影响成的像的完整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科用光具座、凸透镜、“F”形光源和不透明光屏等器材进行探究,过程如下。(1)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打开光源,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F”形光源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2)为便于比较在光屏上所得实像与发光体“F”的大小关系,小科在光屏中心用黑笔画出一个与光源等大的比较物“F”,请你帮他画出光屏上比较物“F”的形状。(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物距u/cm2125303742像距v/cm4237302420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该凸透镜焦距为。(4)小科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材料做了一个实验。把光源放在光具座上的10cm刻度线,凸透镜放在30cm刻度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至a处位置找到像。结合表格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B.a处位置所在刻度线大于72cmC.如果要使像变得更大,则向右移动光屏即可【答案】同一高度15cmA、C【解析】(1)[1]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打开光源,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F”形光源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2]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因此比较物“F”的形状应该是:。(3)[3]根据表格可知,当物距和像距相等时,u=v=2f=30cm,则凸透镜的焦距f=15cm。(4)[4]A.此时的物距u=30cm-10cm=20cm,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B.与原图比较可知,如果光源在10cm处,那么物体远离凸透镜,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减小,即a处的刻度线小于72cm,故B错误;C.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如果要使像变大,那么物体要靠近凸透镜,而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向右移动光屏,故C正确。故选AC。20.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以下几个光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读“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厘米。(2)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遮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填“较亮”“较暗”或“一样亮”)。(3)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填“能”或“否”)在光屏位置着到像,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在(填“正倒”、“大小”或“完整度”)方面有区别。【答案】下10.0不动较暗能正倒【解析】(1)[1]由图知,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比较靠上,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所以凸透镜向下移动,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2]如图,物距u=40.0cm-20.0cm=20.0cm像距v=60.0cm-40.0cm=20.0cm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满足条件u=2f=20.0cm凸透镜的焦距f=10.0cm(2)[3]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遮光板,是通过小孔成像,小孔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光屏的位置不动。[4]凸透镜成像是把照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会聚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的光线形成的,由于照射到小孔以外的光线被遮光板阻挡,传播到光屏上的光线少,所以像的亮度较暗。(3)[5]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看到的虚像仍在原来光屏的位置。[6]物距等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通过平面镜物体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两次成像的倒正和虚实不同。21.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3)按如图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的实像22516.73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415倒立、放大的实像55正立、放大的实像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cm。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③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答案】10同一高度倒立、缩小的实像30远离右下【解析】(1)[1]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2]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3)[3]①实验序号2中,物距u为25cm,2f=2×10cm=20cm,则u大于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实验序号1中,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是15cm,所以,实验序号4中,当物距为15cm时,像距是30cm。[5]②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像将远离透镜,则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6]③由图知,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要使像向右下角移动,则应将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左上角移动,即将凸透镜相对于物体向右下角移动。2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2)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保持在同一高度,是为了(3)当尘明同学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乙所示位置时,此时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选填“倒立缩小实像”、“倒立等大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上.(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5)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6)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小明同学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则更换后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填字母)。A.30cm

B.25cm

C.35cm

D.20cm【答案】10.0cm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D远离C【解析】(1)[1]由题意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10.0cm=10.0cm所以焦距为10.0cm。(2)[2]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3][4]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此原理。(4)[5]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D正确。(5)[6]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6)[7]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故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是物距小于焦距,即30cm<f,凸透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故C符合题意。23.小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图甲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你的意见:小亮的“方案”是(填“可行”或“不可行”)的。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