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各地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各地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各地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各地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各地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各地2023-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表是几种原子或分子的示意图,根据图示的反应历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例原子或分子1个A原子1个B原子1个C原子1个D原子1个AD2分子1个B2分子1个BD2分子1个CB分子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中间阶段发生了化合反应C.反应结束阶段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物质C是反应的催化剂2.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加入一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4x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4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53.t℃时,在5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物质A,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100g水B.溶液2、3都属于饱和溶液C.溶液1、2、3溶质的质量分数依次增大D.无法判断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减少空气污染B.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C.“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D.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5.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6.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b的数目不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7.下列选项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食醋除去保温瓶内壁的水垢B.熔化玻璃制成各种各样的仪器C.汽水瓶盖打开后,有大量的气泡逸出D.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二手烟”会危害身体健康分子之间有间隙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体分子发生改变C.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A.A B.B C.C D.D9.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B.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C.开发风能替代化石燃料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10.已知某化学反应可以表述为X+Y=M+N,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生成物之一M为H2O,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B.若生成物之一M为H2O,则该反应一定不可能是置换反应C.若反应物之一X为氧气,则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若生成物之一为盐,则反应物的物质类别可以为单质、氧化物、碱、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2)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3)t2℃时,将60克甲物质放入50克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克,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加热使之反应,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求:制取氧气的质量?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NO1为红棕色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可用NH3将NO1还原生成N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1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问题:如图一氨气的制备。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①指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X___。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一中的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②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图一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如图二NH3与NO1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1(两端用夹子K1、K1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试回答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①Y管中___②反应的方程式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再打开K1③___④___14.“人工固氮”的新方法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依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氨气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可能形成“碱雨”。写出碱雨中的碱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氨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图:①加入的X应为_____(填字母序号)。AH2SO4BCaSO4CSO2②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老师拿来一瓶标签有破损的试剂瓶,如下图,里面盛有一种无色溶液。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呢?(作出猜想)猜想一:CaCO3;猜想二:CaCl2;猜想三:Ca(OH)2;猜想四:Ca(NO3)2。(讨论交流)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均呈中性。(实验探究)为验证其余猜想,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红褐色沉淀(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此无色溶液为Ca(OH)2溶液。(表达交流)(1)实验一的现象是_________。(2)实验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实验三不能证明猜想三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拓展迁移)(1)实验四中的X溶液可以是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2)取用化学试剂时为防止标签受损,倾倒液体时应________。16.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3)实验探究小组将Na₂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NaOH和_____猜想四:NaOH、Na₂CO3和Ca(OH)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4)(实验过程)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₂CO3溶液_____猜想二不成立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产生气泡猜想_____成立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C单质没有改变,所以该反应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B2+2AD2═2BD2+2A符合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是置换反应,故A正确;B、从中间过程可以看出AD2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B2分子和C原子反应生成了一种化合物,故该中间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故B正确;C、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是在本反应结束时并不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故C错误;D、C的原子在变化过程中先参与了反应,最后由从反应中分离了出来,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符合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及特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C。2、B【解析】

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减小28g,是反应物;反应后丁的质量增加20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即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g:28g=2:7,故符合题意;C、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不符合题意;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28:20=7:5,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此类问题时,关键是要弄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是谁,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又是多少,利用表格提供的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变多的物质是做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变少的物质是做反应物,再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生成的物质质量,然后解决问题。3、D【解析】

A、向溶液2中加入2gA,溶液3有剩余A未溶解,但是未溶解的A的质量无法确定,故物质A的溶解度无法确定,错误;B、向溶液2中加入2gA,溶液3有剩余A未溶解,但是未溶解的A的质量无法确定,故无法确定溶液2是否还溶解了物质A,故无法确定溶液2是不是饱和溶液,错误;C、如果溶液2刚好饱和,向溶液2中加入2gA未溶解,则溶液2和溶液3的溶质质量分数是一样的,错误;D、溶解过程中未改变温度,故无法判断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正确。故选D。4、D【解析】A.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故说法正确;B.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可以大大的减少环境污染,故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正确;C.“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该燃料燃烧后污染小,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正确;D.含磷污水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故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故错误。故选D。5、C【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正确。故选C。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

根据微粒的带电情况来看,a是质子,b是电子,c是中子。【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a,故错误;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b的数目一定相同,故错误;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a和c上,故正确;故选:D。7、A【解析】

化学变化是物质本身发生变化的反应,物理变化是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物质本身是否发生变化。【详解】A、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B、熔化玻璃制成各种各样的仪器,只是玻璃的形状、大小发生了改变,玻璃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汽水瓶盖打开后,有大量的气泡逸出,是因为同一温度下,压强变小,溶解度变小,气体本身没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特点,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8、D【解析】

A、“二手烟”会危害身体健康,微观实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不正确;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分子不发生改变,故B不正确;C、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过氧化氢和水是由分子构成的,则是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不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原因是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故D正确。故选D。9、B【解析】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正确;B、过量使用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不利用环境保护,错误;C、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正确;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治理水体的污染,正确。故选B。10、B【解析】

A、若生成物之一M为H2O,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例如,酸和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了盐和水,A正确;B、若生成物之一M为H2O,则该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例如,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铜和水,B不正确;C、若反应物之一X为氧气,Y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正确;D、若生成物之一为盐,则反应物的物质类别可以为单质、氧化物、碱、盐,例如,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具体例子,平时要熟悉基本反应类型,且要熟记常见的化学方程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乙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10050%大于【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乙;(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t2℃时,甲的溶解度是100g,此时将60克甲物质放入50克水中,最多溶解5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50g=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4)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9.6g;(2)24.5g【解析】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变化过程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差,可求得放出气体氧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氧气的质量可计算完全反应后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详解】解:(1)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制取氧气的质量=26.5g﹣16.9g=9.6g;(2)设完全反应消耗氯酸钾的质量为x,x=24.5g,答:(1)制取氧气的质量9.6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试管A1NH4Cl+Ca(OH)1CaCl1+1H1O+1NH3↑a→d→c→f→e→j红棕色消失8NH3+6NO17N1+11H1O氢氧化钠溶液进入Y管反应后气体分子减少,导致Y管内气压减小【解析】

(1)①X是试管;反应需要加热,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一中的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NH4Cl+Ca(OH)1CaCl1+1H1O+1NH3↑。故填:试管;A;1NH4Cl+Ca(OH)1CaCl1+1H1O+1NH3↑。②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a(导出气体)→d→c(干燥气体)→f→e(收集气体)→j(防止液体倒吸)。故填:a→d→c→f→e→j。(1)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Y管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17N1+11H1O;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再打开K1,氢氧化钠溶液进入Y管,是因为反应后气体分子减少,导致Y管内气压减小,实验过程如下所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Y管中红棕色消失反应的方程式:8NH3+6NO17N1+11H1O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再打开K1氢氧化钠溶液进入Y管反应后气体分子减少,导致Y管内气压减小14、6H2O+2N2=4NH3+3O2H3.H2OBCO2【解析】

(1)由图可知,反应物是水和氮气,生成物是氨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和光照,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6H2O+2N24NH3+3O2。(2)氨气溶于水后形成氨水,碱雨中的碱就是氨水,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填。(3)①由图可知,最终的副产品中含有钙元素,除X外,其它物质中均不含钙元素,所以X为硫酸钙,故填B;②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既参加反应,反应中又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点睛】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在生产流程中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碳酸钙难溶于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氯化钙、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