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4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4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4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4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4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4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B.卓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C.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D.长河公园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2.下列各项中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在这里我无意想讨论给不给乞丐钱,乞丐到底应不应该同情的问题。我只是觉得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那么就去做吧,我也试过从他们身边走开,但是之后我的心里总会觉得不舒服,所以我不想那样……那时候,我觉得善良是天生的。它跟你读过多少书,受过多少教育并没有关系,它不是别人制定的道德约束,是内心自然而然生产的一种对全世界温柔的心情。A.“乞丐”是名词;“舒服”是动词;“道德约束”“温柔的心情”都是偏正短语。B.“那时候,我觉得善良是天生的。”中“那时候”是定语。C.“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那么就去做吧。”是假设关系复句。D.“是内心自然而然生产的一种对全世界温柔的心情”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生产”改成“发生”。3.下列选项有语病的一项是()A.昨天,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海报。B.近日,西藏阿里地区出现藏羚羊迁徙大规模活动,数量约在三万只左右。C.眼下,四川农家正喜迎丰收,满山金灿灿的枇杷像“小灯笼”挂满枝头。D.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活动正在全世界形成一股强劲的热潮。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生长在雪山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B.《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C.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D.他大约有七八岁,长得虎头虎脑的。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推进,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请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6.名著导读(1)诗集《繁星春水》的作者是我国现代作家_____,该书内容主要以_____为核心,通过隽永的文字来赞美_____、赞美童心、赞美大自然,探索人生。(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这句话是出自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_____,该小说以主人公_____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的斗争生活。二、阅读7.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益慕圣贤之道策之不以其道B.尝趋百里外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稍降辞色草色入帘青D.计日以还夕日欲颓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以其境过清B.当余之从师也往之女家C.足肤皲裂而不知窥镜而自视D.烨然若神人欣然起行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B.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不怕吃苦。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元和中,子厚得柳州①。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②,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④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①得柳州:指被派为柳州刺史。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荒凉。②设教禁:制定了教化措施并制定禁令。③子本相侔xiāngmóu:利息与本金相等。④观察使: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1.解释文中加点词。是岂不足为政邪(________)(2)比一岁(________)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B.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C.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D.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3.选段中的“子厚”即______代(朝代)文学家______(姓名),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______》。本文表现了他为官______的品质。9.古诗文阅读。韩愈,字退之,昌黎人。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①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②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迎佛骨。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③。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④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⑤,何言之乖刺⑥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减(注释)①洎:自从。②郑余庆:与后文杜英奇、裴度、崔群都是当时名臣。③加极法:处以极刑。④伏乞:臣下对君上,表示诚挚请求的谦辞。⑤夭促:指寿命不长,英年早逝。⑥乖刺:乖,违背;刺,讽刺。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释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俟奖励俟其欣悦B.寻登进士第寻向所志C.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我犹为容之视端容寂2.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B.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C.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D.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4.参考字典中的解释,选择合适的义项,分析文末“乃贬为潮州刺史”中“乃”字的意思。义项:①于是,就;②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5.《旧唐书》对韩愈的评价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请结合本文,分析韩愈“发言”之“真率”的具体体现。10.非文学类作品阅读。关于“巴黎圣母院火灾”的主题阅读巴黎圣母院遭遇严重火灾2019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其标志性尖顶在烈焰下倒塌。数百名消防员赶到现场抢救,最终成功控制火势,保住圣母院的主体结构。16日早上,在大火燃烧了近15个小时后,巴黎消防员宣布火势已全部扑灭。虽然主体建筑骨架和两座钟楼在大火中幸免于难,但圣母院的塔尖坍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消防人员称,一些内部结构仍有倒塌风险。火灾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有一名消防员受重伤,法国文化部长表示,巴圣母院的艺术品将被转移到卢浮宫保管。全世界在为巴黎圣母院哭泣它为出生而鸣,它为死亡而鸣。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歌剧《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烧了。2019年4月15日,全世界为巴黎圣母院悲伤,为法兰西流泪。巴黎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30(北京时间16日00:30),巴黎圣母院起火了,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也笼罩了整个巴黎。当时,最后一批游客正在门口排队等待进入巴黎圣母院参观,圣母院的大门突然关闭,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出来解释原因。不一会儿,在大教堂的最高部分,呛人的白色烟雾开始上升。不一会儿法国警察开始冲进教堂内部,吹口哨并大声呼唤,提醒游客撤离。此时火焰已高耸入云,从大教堂的多个门窗部分溢出。游客和居民都陷入了呆滞,拨出手机给亲人打电话报平安。成千上万的旁观者聚集在塞纳河畔,并挤进了附近的广场,喘着粗气,手捂着嘴巴惊恐万分,并在擦抹眼泪。此时东半球的我们绝大多数人还在睡梦里。一觉醒来,各种关于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新闻铺天盖地,塞满了我们的手机屏幕,当看到93米塔尖的上半截像散了架的椅子一样掉下来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心中充满哀伤。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现场的法国人民目睹如此惨状,忍不住痛哭流涕,甚至有人唱起了祈祷歌曲,为巴黎圣母院祷告。法国当地电视主持人在现场直播中表示,预计圣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时间,在此期间不会对外开放。也就是说,在今后十年内去巴黎的游客,将无缘感受这座教堂辉煌的艺术。起火原因,很多人猜测是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翻新工程施工导致的。在现场的照片和视频中能明显看到耸立在屋顶的方形脚手架。纽约约翰杰伊学院消防科学副教授格伦科贝特推测,施工明火可能是造成火灾的危险因素之一。他认为,火炬上的明火、焊工产生的火花以及其他脚手架上的易燃材料都是潜在的灾难。而屋顶为木质结构,高度非常高,这给地面救火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巴黎圣母院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是巴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1163年,历时180多年,在1345年全部建成。它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以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1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被雨果称为“石头的交响乐”。小绵羊:就让法国人去哭泣吧!一百多年前,他们可曾听到羸弱的中国人的哭泣!梵高:圆明园被烧、被抢是人为的、是侵略,圣母院失火是事故,而且文化就是有国界的。还有,因果报应的道理是深入中国人民的骨髓DNA的,这是我们的信仰,不是一句大爱天下就能改变的!说一句因果报应就不是好人了?兔子先森:要烧也是法国人的文物,跟中国人有什么关系?1.结合(知识卡片),概括“全世界为巴黎圣母院哭泣”的原因。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A.消防人员熄灭了火灾,巴黎圣母院的主体结构就此转危为安。B.虽然火灾造成了标志性塔尖坍塌,但巴黎圣母院的损毁并不严重。C.今后10年内,游客将因为巴黎圣母院重修无法进入院内参观。D.据消防专家推断,巴黎圣母院火灾是施工明火引起的。3.比较阅读(新闻快报)和(新闻聚焦),完成下面的表格。标题《巴黎圣母院遭遇严重火灾》《全世界在为巴黎圣母院哭泣》内容特点介绍了火灾发生的时间、灭火的经过、相关损失等情况,简要集中。(1)______态度倾向(2)______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蕴含着对巴黎圣母院被火灾破坏的惋惜之情。新闻价值帮助读者快速获得巴黎圣母院火灾相关的重要信息。(3)______4.巴圣母院火灾以来,网上出现了一些非理性言论,值得国人警觉和反省。请根据材料,在(网友热议)中跟帖,表达自己的观点。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知止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A(教训、训诲)我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的劝谏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谓极矣。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侯,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B(制衡、制约),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1.请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两处。2.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阅读全文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文中的“我”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知止”有不同的理解:年幼时,“知止”就是不能“吃个不停”;中年时,“知止”就是________。如今,“知止”就是________。4.第③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结合本文观点,补写一个自己生活实际的事实论据。三、应用12.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阅读点亮梦想,书香成就人生。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你们学校开展了“世界读书日”语文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请完成下列任务。(读图表)阅读下列图表,从中你能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年份纸质媒介数字化媒介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117年1.362.03.930.75.436.22.31116年19.619.565.5335.264.6710.7011.10探究结论:(学仿写)仔细阅读下面两则名句,模仿其写法,另写一个比喻句,以“书”为陈述对象,突出读书的好处。①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②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赏邮票)为纪念“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于111年发行了一枚邮票。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90个字以内。图中黑色实为蓝色。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作文有人说,阅读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给予人丰盈的精神滋养;有人说,写作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促使人去思考和改变;有人说,旅行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让人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和不一样的自己……请以“是最好的修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一、积累1、B【解析】

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正确;B.文不加点:形容书写很流畅,写作能力强。褒义词贬用;C.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正确;D.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正确;故选B。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词语的性质,句子的成分,复句的类型和病句的修改,根据所学的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分析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道德约束”是主谓短语。B:“那时候”是状语。D:“生产”改为“产生”。3、B【解析】

B句“约”与“左右”语意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4、A【解析】

A.破折号和“即”不可同时使用。【点睛】解答标点符号的题目,要调动平时对标点符号常识的积累,对各项标点符号逐一排查。特别注意有引号、冒号、问号、顿号、分号、省略号、书名号的地方。5、(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不义而富且贵(4)长烟落日孤城闭(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梨”“撼”“楫”等字词的书写。6、(1)冰心“爱的哲学”母爱;(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及作品主题的识记能力。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五四”以来“小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它所体现的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这些小诗以真实简练的文字,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在霎那间对于平凡事物的独特感受和情思的变迁。它们和冰心的小诗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星群,永远闪烁在新诗发展的路途上。(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及人物的识记能力。“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这句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著名的布尔什维克作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的斗争生活。自他的这部小说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一道,成了世界上千万千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二、阅读7、1.B2.D3.A4.(1)(我)提出疑难,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2)因为(我)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解析】1.B项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都是“曾经”之意。A项:学说/方法。C项:脸色/颜色。D项:日期/太阳。2.D项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都是“……的样子”之意。A项:连词,来/因为。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到,往。C项:表转折/表修饰。3.A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有误,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援”:提出。“质”:询问。“足”:值得。“口体之奉”:吃的穿的。“若”:比得上。【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8、1.(1)值得(2)及,等到2.C3.唐柳宗元《小石潭记》/《黔之驴》/《捕蛇者说》亲政为民、亲政奉公、(为官)清正、(正直善良)、爱民如子(关注民生、以民为本)【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为”,值得;“比”,及,等到。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方计”方法;“悉”,都;“令”,让。翻译为: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故选C。3.要求学生牢记柳宗元相关的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小石潭记》/《黔之驴》/《捕蛇者说》。本文结合“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表现了他为官亲政为民、亲政奉公、以民为本的品质。【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参考译文: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9、1.A2.D3.韩愈作为人臣,怎敢如此狂妄自大,所以不可能被赦免!4.示例一:选①,理解为“于是,就”,说明由于上书帮韩愈求情的人很多,皇帝看在求情大臣的份上,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以示惩戒。示例二:选②,理解为“才”,说明皇帝真的很生气,要杀韩愈的决心也很坚定,经过众大臣的求情才勉强免去韩愈的死刑,改为贬谪。5.韩愈在奏疏上说,信奉佛教的帝王都英年早逝,不惜以此来劝谏皇帝不要迎佛骨,所言之“真率”气得皇帝想杀了他。裴度,崔群等皇亲国戚们轮番劝谏、力保韩愈,也从侧面说明了韩愈所言之“真率”。最后,皇帝打消了处死韩愈的念头,却还是将韩愈贬谪到偏远的潮州,说明皇帝并未在内心里原谅韩愈,也说明了韩愈所言之“真率”。【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A项正确,俟:等待;B项中的第一个寻翻译为不久,第二个寻翻译为寻找;C项中的第一个延翻译为很,第二个延翻译为邀请;D项中的第一个容翻译为容忍,第二个容翻译为面容神态。故选A。2.本题考查断句。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翻译为:隔了一天,皇上将奏疏给群臣观看,将要用最严厉的刑罚处罚他,故断句为: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句难度不大,逐字翻译即可,译文:韩愈作为人臣,怎敢如此狂妄自大,所以不可能被赦免!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结合给出的义项,分析“乃贬为潮州刺史”中“乃”的意思。我们需要知道给出的义项意思,①于是,就表示出一种妥协;②才表示出是在一种极端生气愤怒的情况下,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结果。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④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⑤,何言之乖刺⑥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等句子,都可以看出韩愈的真率。【点睛】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承认,说话越来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去从事一些世俗的人情交际。长安附近的风翔,有法门寺,法门寺中有座护国真身塔,塔中珍藏了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一节,传说这个宝贝三十年开启一次,每次开启会保佑庄稼收成好,人民幸福和谐。元和14年(819年)正月,皇帝让太监某某帅三十个人,去迎接佛骨,要在皇宫中保留三天,再送到各个寺院。无论是大臣和老百姓们,都跑去施舍,唯恐落在后面,老百姓就有因此而导致破产的,甚至烧掉头发烧灼骼膊去赶这个时髦,韩愈一向不喜欢佛教,于是上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宪宗看了这篇文章十分生气,过了一天出示给大臣们看,将要严厉处置韩愈。裴度和崔群说:韩愈虽然让您生气,应该判罪,但也是因为他内心很诚恳,不怕被您处置,否则他干嘛这么吃力不讨好?请宽恕他以显示您的大度,这样会鼓励其他上书言事的人。皇帝说,韩愈说我过度信仰佛教我可以宽容,他干嘛说东汉之后皇帝信佛的都短命,这岂不是太荒谬了,作为臣子如此狂妄,不能原谅!于是大家都吓得不敢说话,以至于其他官员都认为韩愈罪有应得,随便找了个借口把韩愈贬官为潮州刺史。10、1.巴黎圣母院有悠久的历史;是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哥特式教堂群中有代表性、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院内有大量的艺术珍品,它遭受了严重的火灾,受到了损害。2.C3.(1)介绍了火灾发生的过程、各种人的反应、火灾的影响等情况,比较全面具体。(2)基本不带感情色彩,用比较客观的态度报道火灾的经过和相关情况。(3)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了火灾的过程与相关细节,认识到火灾产生的影响。4.示例:不管圆明园还是巴黎圣母院,都是人类文明史上极其宝贵的财富。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国耻永不能忘!但我们应理性爱国,巴黎圣母院着火实属意外,世事无常,我们要珍惜当下。【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知识卡片。结合“始建于1163年,历时180多年,在1345年全部建成。”概括得出:巴黎圣母院有悠久的历史;结合“以及堂内所藏的13-11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概括得出:院内有大量的艺术珍品,它遭受了严重的火灾,受到了损害。结合“它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以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概括得出:是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哥特式教堂群中有代表性、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2.A项的内容与“消防人员称,一些内部结构仍有倒塌风险。”不相符;B项的内容与“虽然主体建筑骨架和两座钟楼在大火中幸免于难,但圣母院的塔尖坍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不相符;C项内容相符;D项内容与“施工明火可能是造成火灾的危险因素之一。他认为,火炬上的明火、焊工产生的火花以及其他脚手架上的易燃材料都是潜在的灾难。”不相符。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新闻快报》和《新闻聚焦》。(1)根据对《新闻聚焦》的阅读,概括主要内容即可。结合“巴黎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30(北京时间16日00:30),巴黎圣母院起火了,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也笼罩了整个巴黎。当时,最后一批游客正在门口排队等待进入巴黎圣母院参观,圣母院的大门突然关闭,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出来解释原因。不一会儿,在大教堂的最高部分,呛人的白色烟雾开始上升。”介绍了火灾发生的过程;结合“不一会儿法国警察开始冲进教堂内部,吹口哨并大声呼唤,提醒游客撤离。此时火焰已高耸入云,从大教堂的多个门窗部分溢出。游客和居民都陷入了呆滞,拨出手机给亲人打电话报平安。成千上万的旁观者聚集在塞纳河畔,并挤进了附近的广场,喘着粗气,手捂着嘴巴惊恐万分,并在擦抹眼泪。此时东半球的我们绝大多数人还在睡梦里。一觉醒来,各种关于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新闻铺天盖地,塞满了我们的手机屏幕,当看到93米塔尖的上半截像散了架的椅子一样掉下来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心中充满哀伤。”概括得出:各种人的反应;结合“法国当地电视主持人在现场直播中表示,预计圣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时间,在此期间不会对外开放。也就是说,在今后十年内去巴黎的游客,将无缘感受这座教堂辉煌的艺术。”概括得出:火灾的影响等情况。(2)要求学生注意考查的是态度倾向。《新闻快报》用比较客观的态度报道火灾的经过和相关情况,基本不带有感情色彩。(3)结合“法国当地电视主持人在现场直播中表示,预计圣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时间,在此期间不会对外开放。也就是说,在今后十年内去巴黎的游客,将无缘感受这座教堂辉煌的艺术。”分析: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了火灾的过程与相关细节,认识到火灾产生的影响。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偏执,具有正能量。如:文化是有国界的,但文明没有。巴黎圣母院的损失,是曾经的文明的逝去,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法国,更是全人类。为巴黎圣母院痛心,也为那段历史痛心。当年雨果曾经为圆明园仗义执言,展现了伟大的人文情怀,今天我们也要珍惜巴黎圣母院这个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11、1.①A训诲②B制衡2.参考示例:一个人要懂得“知止”之道。3.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4.举例论证(例证法)、对比论证(正反论证)。通过列举王安石不懂“知止”之道的反面例子和华盛頓“知止”功夫到家了的正面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人要‘知止’”的观点5.围绕文中“人要懂得‘知止’”这一观点,列举自己生活中正面、反面的例子均可,做到语言通顺、流畅。【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教训”指“教育训诫”,“训诲”的意思是“教导”,“训诲”符合此处的语境。“制衡”指“相互制约,使保持平衡”,“制约”指“限制约束”,“制衡”用在这里比较贴切。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从“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可知,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做人懂得“知止”之道。3.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第②自然段讲的是中年时对“知止”的理解,即“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第⑦自然段讲的是如今对“知止”的理解,首句即是问题的答案。4.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本文③④段分别列举了王安石和华盛顿的事例,这属于举例论证;而这两个例子一反一正,因此又属于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相结合,具体有力地突出论证了中心论点“一个人要懂得‘知止’之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5.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可以列举自己生活中懂得“知止”有所收获的例子,也可以列举做不到“知止”造成不良后果的例子。三、应用12、(1)示例:①近两年我国成年国民纸质媒介(图书、报纸、期刊)阅读时长呈下降趋势(逐步下降);②近两年我国成年国民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呈上升趋势(逐步上升),平板电脑阅读时长呈下降趋势(后一句可写可不写);③近两年我国成年国民纸质媒介阅读时长远远不如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2)示例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帮助我们登上知识(理想)的高峰;示例二:书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进道路的方向;(3)示例:邮票主体是一本摊开的书,书上有地球、世界读书日4.23、三把钥匙。画面呈蓝色色调,象征知识的海洋;地球与钥匙分别象征着世界、开启,寓示着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开启通向世界(知识宝库)的大门(或“表明书籍是一把钥匙,只要愿意读书就可能通向美好的世界”)。【解析】

(1)此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此题就抓住纸质媒介、数字化媒介各项的数据比较得出结论:近两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远远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以“书”为陈述对象,模仿两则名句,模仿其写法,另写一个比喻句,突出读书的好处。语句通顺流畅即可。如,一本好书就是最好的伴侣(一个高尚的人),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的人生。(3)本题考查图画内容的介绍与寓意的理解分析能力。图画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