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中外互鉴(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中外互鉴(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中外互鉴(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中外互鉴(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中外互鉴(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中外互鉴(新高考专用)一、材料分析题1.(2024·安徽·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国家产生之际,由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家长制家庭没有像雅典那样分化为个体家庭,氏族部落内部虽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但是阶级分化并不十分明显。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动因主要不是由于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而是部落之间的征服战争。部落战争的结果是征服者把被征服者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从而使属于不同部落的人们组成了新的结构,于是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制家庭便具有了地域的性质。在古代中国,家长制家族组织却与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家长制家族组织不仅没有因为国家的产生而消亡,相反在国家产生以后得到强化,原有的家庭结构生长成为政治结构的补充部分,成为专制国家的重要支柱。——摘编自陈恩林《谈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材料二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市民阶级。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举起人文主义旗帜,把斗争矛头直指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运动对罗马天主教进行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16—17世纪,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形成了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民族语言迅速传播与使用,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由此,整个民众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大大增强。随着王朝国家的建立,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君主阻碍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高举起反封建的旗帜,打倒了王权,确立起人民主权作为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主体。从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所组成,相反,而是由全体公民结成的统一的共同体。——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和西欧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不同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答案】(1)不同因素:中国:部落征服战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制家庭长期存在;商品经济不发达;阶级分化严重。(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推动;王权的加强;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2)主要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欧洲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强调人民主权,淡化血缘关系。(任意一点即可)影响:增强了公民的国家意识,确立了政治文化认同;消除封建割据,促进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神权一统的局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度;刺激了欧洲各国对海外市场的争夺。(答出一点,答出三点,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欧。根据“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动因主要不是由于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而是部落之间的征服战争”、“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制家庭便具有了地域的性质。在古代中国,家长制家族组织却与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家长制家族组织不仅没有因为国家的产生而消亡,相反在国家产生以后得到强化,原有的家庭结构生长成为政治结构的补充部分,成为专制国家的重要支柱”可知,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源自部落征服战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制家庭长期存在;商品经济不发达;阶级分化严重。根据“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市民阶级。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举起人文主义旗帜,把斗争矛头直指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运动对罗马天主教进行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可知,影响近代西欧民族国家产生的因素主要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推动;王权的加强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增强。(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欧。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有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根据“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所组成,相反,而是由全体公民结成的统一的共同体”得出欧洲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强调人民主权,淡化血缘关系。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增强了公民的国家意识,确立了政治文化认同;消除封建割据,促进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神权一统的局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度;刺激了欧洲各国对海外市场的争夺。2.(2024·浙江台州·二模)人类历史的演进就是一场变局与重构、动荡与复兴的协奏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30年以后,欧洲进入了所谓“宗教战争”时代,各国新兴君主为广开财源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对土地和黄金等财富展开激烈争夺。西班牙著名神学家维多利亚以罗马“万民法”概念为蓝本,应时之需,创造性地赋予万民法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将万民法的范围扩展到远远逾越其传统界限的领域。正是依靠他的理论,所谓“国际法之父”雨果·格劳秀斯才建构起“富有灵感的体制”。因此,与格劳秀斯相比,维多利亚更有资格被视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者”。——摘编自陶永新《从万民法到国际法—近代国际法概念演进考》材料二受制于自然条件,黄金产量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币值的长期稳定,实际上等同于物价的下降。一旦一国黄金大量外流,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加剧生产过剩。而各国政府在货币政策受限的情况下,只能靠提高关税或殖民扩张来缓解压力。在一战和大萧条的冲突下,金本位制的弊端被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日渐削弱的英国也无力维系英镑的国际地位。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完全瓦解。1944年,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材料三当今世界充满动荡不安,人类面临多重挑战。保护主义、泛安全化冲击世界经济,单边主义、集团政治重创国际体系。乌克兰危机延宕加剧,中东冲突硝烟再起。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太空极地等新的挑战接踵而来。但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始终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做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一是做推动大国合作的稳定力量。二是做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三是做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四是做促进全球增长的稳定力量。——摘编自王毅《坚定做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维多利亚万民法与古罗马万民法相比“范围扩展远远逾越传统界限”的表现,简析维多利亚法学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1944年确立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名称及内容,分析影响“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的因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列举中国作为“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之努力。【答案】(1)表现:古罗马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民族,维多利亚万民法适用于国与国之间(或欧洲国际关系)。背景:欧洲有大量古罗马时期的法律遗存(罗马法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亦可得分);伴随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需要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关系。(2)名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与黄金维持基本固定的汇率,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因素:以英榜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存在弊端;一战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加速金本位制崩溃;英国综合国力日益削弱;美国空前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3)特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努力: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生效;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主办主场外交,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530年后的欧洲。表现:根据材料“1530年以后,欧洲进入了所谓‘宗教战争’时代,各国新兴君主为广开财源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对土地和黄金等财富展开激烈争夺和与格劳秀斯相比,维多利亚更有资格被视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者’”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产物,可得出古罗马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民族,维多利亚万民法适用于国与国之间(或欧洲国际关系)。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有大量古罗马时期的法律遗存(罗马法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亦可得分);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宗教改革和王权的发展,可得出伴随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根据材料“530年以后,欧洲进入了所谓‘宗教战争’时代,各国新兴君主为广开财源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对土地和黄金等财富展开激烈争夺和与格劳秀斯相比,维多利亚更有资格被视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者’”,可得出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需要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关系。(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944年的世界。名称:根据材料“1944年,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与黄金维持基本固定的汇率,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因素:根据材料“币值的长期稳定,实际上等同于物价的下降。一旦一国黄金大量外流,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加剧生产过剩”,可得出以英榜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存在弊端;根据材料“在一战和大萧条的冲突下,金本位制的弊端被进一步放大”,可得出一战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加速金本位制崩溃;根据材料“1944年,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可得出英国综合国力日益削弱和美国空前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当今世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根据材料“当今世界充满动荡不安,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可得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发展趋势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努力:根据材料“一是做推动大国合作的稳定力量”,可得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为推动合作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治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提出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生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根据材料“是做推动大国合作的稳定力量”,可得出主办主场外交,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3.(2024·湖南·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初.英国城市“日益严重的饥饿、贫困、健康、法律和秩序的问题,使地方政府陷入难以忍受的极度紧张中”。1829年.伦敦大都市警察厅在伦敦正式创建,标志着英国近代警察制度正式诞生。1835年的《市自治机关法》责成每个自治市从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中选出一个市治安委员会.指派足够数量的警察负责城市治安秩序。新警察被赋予了多重角色:打击犯罪的战士、和平秩序的保护者、福利机构及道德牧师:还充任起道德居间人,界定高尚与粗鲁或不体面的范畴,并担任邻里生活的仲裁者.都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的角色。警察机构还从组建之初就采用了“赞同式警务”,用“威望”而非“权力”来武装警察。迫使他们要依靠民众的支持来执行警务。“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伦敦警察在控制民众骚乱中的确成绩卓著”。“凡英属或曾是英属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其警察制度莫不受到英国的影响”,新警察制度传播到法国等国。——摘编自刘锦涛《试论英国创建近代警察制度的历史功效》材料二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首次将近代欧美的警察制度引进中国.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专门的警察机构——湖南保卫局。总局设有士绅充任的会办一人,议事士绅十余人,总局的最高长官总办也是由议事士绅公举。该局后被清政府勒令废除。1902年,袁世凯在天津设立的天津警察总局,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清政府下令各省仿照直隶普遍推行新式警察,“不准视为缓图,因循不办”。但绝大多数的督抚只是虚应故事。直到清亡前夕,各地方警察制度的差异仍然较大。晚清警察最初的制度定位过度强调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忽略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摘编自刘琳璘《清末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生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警察制度创建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英国警察制度与晚清警察制度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答案】(1)有助于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民众安全,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加强了市镇管理,有助于解决城市化中的问题;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对殖民地及其他欧美国家的警察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答出3点即可)(2)差异:近代英国是由市政府举办,晚清主要由地方士绅参办;近代英国服务功能凸显,晚清侧重于治安功能;近代英国注重采纳民意,晚清政府忽视公民权利保障;英国过程顺利,影响深远,晚清建立过程反复。(答出3点即可)成因:(近代英国)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问题严重,国家急需建立警察制度;城市自治的推进,民主法治的发展,公民权得到保障。(晚清)基层社会士绅的影响力大;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移植外国警察制度,内在需求不足;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弱(中央集权衰弱);社会和政治局势动荡。(答出3点即可)【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打击犯罪的战士”“和平秩序的保护者”,联系所学,可得出有助于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民众安全;根据“英国城市‘日益严重的饥饿、贫困、健康、法律和秩序的问题’”“都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的角色”联系所学,可得出加强了市镇管理,有助于解决城市化中的问题;根据“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伦敦警察在控制民众骚乱中的确成绩卓著”联系所学,可得出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根据“凡英属或曾是英属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其警察制度莫不受到英国的影响”,“新警察制度传播到法国等国”,可得出对殖民地其他欧美国家的警察制度产生深远影响。(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和晚清。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每个自治市从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中选出一个市治安委员会”“福利机构及道德牧师;还充任起道德居间人,界定高尚与粗鲁或不体面的范畴,并担任邻里生活的仲裁者,都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的角色”“赞同式警务”“而非……迫使他们要依靠民众的支持来执行警务”等,可得出(近代英国)国家部门举办;服务功能凸显;采纳民意;过程顺利,影响深远。根据“总局设有士绅充任的会办一人,议事士绅十余人,总局的最高长官总办也是由议事士绅公举”“晚清警察最初的制度定位过度强调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忽略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该局后被清政府勒令废除”“但绝大多数的督抚只是虚应故事。可是,直到清亡前夕,各地方警察制度的差异仍然较大”等,可得出(晚清)地方士绅参办;侧重于治安功能;忽视公民权利保障;建立过程反复。第二小问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差异,分角度阐释。从英国的角度来说,主要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问题严重,国家急需建立警察制度;城市自治的推进,民主法治的发展,公民权得到保障。从晚清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基层社会士绅的影响力大;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移植外国警察制度,内在需求不足;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弱(中央集权衰弱);社会和政治局势动荡。4.(2024·湖南·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过诸多变化。顺治年间实行编审制,各地方政府向中央呈报带有纳粮户的人丁、丁银、田赋等内容的《编审册》。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廷以户籍编审期限太宽,胥役得以任意作弊,将户籍编审期限定为一年岁底造报。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廷议改为“五岁一编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又以“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为由“停编审造册”。编审造册虽停,但人口统计并未停止。自乾隆五年(1740年)开始,各地方政府需要呈报“民数”“以验盛世闾阎繁富之征”。相较于统计严格、详实的编审制,各地上报的“民数”大致只包括人口数量、性别等数据,但覆盖范围却扩大到“内地十八省”的男女老少全部人口。——摘编自赵尔巽《清史稿·食货志》材料二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条第2款有如下规定: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中期户籍管理制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的编审制和美国1787年人口统计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原因。【答案】(1)变化:由严格、详实的编审制到各省简单上报“民数”户籍统计范围由纳税人口拓展到全部人口。原因:赋税征收逐渐淡化人丁标准,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人口数量是农业社会衡量国家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2)不同点:编审制下的户籍统计主要服务于经济目的,即赋税征收;编审制的统计对象为“丁口”,即承担赋役的成年男子数。美国1787年的人口统计除服务于经济目的外还有政治目的,即议席分配;美国人口统计对象为自由民和黑奴,黑奴按五分之三计算,印第安人不计入人口总数。原因:清朝前期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1787年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清朝前期小农经济占主导;美国1787年北方主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主要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变化:根据材料“顺治年间实行编审制,各地方政府向中央呈报带有纳粮户的人丁、丁银、田赋等内容的《编审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廷议改为‘五岁一编审’”“自乾隆五年(1740年)开始,各地方政府需要呈报‘民数’‘以验盛世闾阎繁富之征’”可知,由严格、详实的编审制到各省简单上报“民数”户籍统计范围由纳税人口拓展到全部人口。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赋税制度变革的角度进行分析,如赋税征收逐渐淡化人丁标准,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人口数量是农业社会衡量国家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2)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和近代美国。不同点:根据材料“各地方政府向中央呈报带有纳粮户的人丁、丁银、田赋等内容的《编审册》”和所学可知,编审制下的户籍统计主要服务于经济目的,即赋税征收;结合所学可知,编审制的统计对象为“丁口”,即承担赋役的成年男子数。根据材料“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可知,美国1787年的人口统计除服务于经济目的外还有政治目的,即议席分配;根据材料“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和所学可知,美国人口统计对象为自由民和黑奴,黑奴按五分之三计算,印第安人不计入人口总数。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清朝前期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1787年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清朝前期小农经济占主导;美国1787年北方主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主要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5.(2024·浙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著有《风俗论》赞誉中国“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法国重农学派魁奈更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一直到1855年,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仍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包括罗马帝国)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中国有更多社会群体享有“竞争(文官)的自由”,且“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有的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摘编自[英]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官制度》材料二李鸿章在1864年就批评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建议“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需专设一科取士”,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要求“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光绪二十四年诏令“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1905年清政府再有诏书“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据[日]宫崎市定《科举史》、[美]艾尔曼《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改编材料三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根据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编辑(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相关西方人士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论证科举制所具有的“(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基于政治、文化角度,归纳影响近代科举制命运的外部因素。(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时期课程设置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在思想层面的时代意义。【答案】(1)原因:法国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工业革命促使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需要建立职业官僚体系;教育程度提高,人们要求平等民主意识增强;西方选官制度中“政党分肥制”等弊端;科举制本身的优势。论证: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局面,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2)新举措:废八股(废科举);改策论;考查内容涉及世界政治;兴办学校(学堂)。因素: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文化上西学东渐。(3)变化:取消读经、讲经课,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意义:促进思想解放;民权(公民)意识增加;与世界接轨。【解析】【小题1】本题是背景类与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欧洲。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著有《风俗论》赞誉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根据材料一“1855年,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仍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包括罗马帝国)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使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需要建立职业官僚体系;根据材料一“(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育程度提高,人们要求平等民主意识增强;根据材料一“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选官制度中“政党分肥制”等弊端;根据材料一“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本身的优势。第二小问论证,根据材料一“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与“(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局面,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小题2】本题是背景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二“中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八股(废科举);根据材料二“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策论;根据材料二“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内容涉及世界政治;根据材料二“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办学校(学堂)。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二“中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根据材料二“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上西学东渐。【小题3】本题是对比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的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三“取消读经讲经课”与“修身课改为公民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取消读经、讲经课,修身课改为公民课。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三“取消读经讲经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三“修身课改为公民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权(公民)意识增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世界接轨。6.(2024·江西宜春·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法制史中有“存留养亲”制度。《北魏律·名例》规定:“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唐律疏议·名例》中犯死罪非十恶条称为“权留养亲”,规定犯流罪而祖父母、父母老(年八十),家无期亲成丁者,权留养亲;但如家有进丁及亲终期年者,仍执行流刑。宋、明、清律还定死罪犯亲老疾应侍者须上请,但十恶之罪除外。——摘编自刘晓丛《中国法律的刑罚对人们心灵的教化作用》等材料二英美法系最早可追溯到由原始习惯或判例组成的日耳曼法。它认为,法则只能靠经验去摸索,人们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理性。受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它认为政府只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协调人,故政府应该接受法治。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着重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却忽视了对社会公道、永久和平、世界主义的博爱等这些宏伟理想的追求。——摘编自胡娟《西方大学两大治理模式及其法治理念和思想传统》(1)根据材料一、概括“存留养亲”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英美法系原则的因素。【答案】(1)特点:律令儒家化(或法律与教化相结合;或儒法结合)持续时间长;体现人文关怀;可操作性强;律令的严肃性和灵活性(或灵活性和原则性)。(答对三点)(2)因素:传统法学的影响(日耳曼法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答对三点)【解析】(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可知,律令儒家化;“存留养亲”制度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持续时间长;存留养亲制度体现人文关怀;存留养亲制度规定明确,可操作性强;根据材料“规定犯流罪而祖父母、父母老(年八十),家无期亲成丁者,权留养亲;但如家有进丁及亲终期年者,仍执行流刑”可知,律令的严肃性和灵活性(或灵活性和原则性)。(2)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西方)。因素:根据材料“英美法系最早可追溯到由原始习惯或判例组成的日耳曼法”可知,传统法学的影响(日耳曼法的影响);根据材料“受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它认为政府只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协调人,故政府应该接受法治”可知,启蒙思想的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7.(2024·贵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颁布于1804年……是一部早期的资产阶级民法典,与当时的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预”这样的立法精神……其中的基本原则: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绝对所有权制度、契约自由及过失责任原则等……这些都是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自然法领域中的“天赋人权”理论在此民法典中的体现。——摘编自【英】安德鲁·罗伯茨《拿破仑大帝》材料二新中国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编纂。但囿于彼时经济、政治、社会和学术等条件的约束,均未成功。……中国编纂民法典的时代背景较之传统民法典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对民事权利、交易规则的冲击……现代风险社会对民事主体权利保护的挑战……,还应关注的一个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民事实质法治层面,厘定民事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边界,发掘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实践理性、涵育美好人性、安领人心与人生的民法典,才是值得追求的。——谢鸿飞《铸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法:中国民法典的编幕历程》(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形成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撰的意义。【答案】(1)条件:受到自然法精神影响;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强调经济自由;启蒙运动强调理性;重视公民平等权利;法国大革命的影响。(2)意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践行;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04年。依据材料“与当时的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可知,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强调经济自由;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解放人们思想,为《法国民法典》奠定基础;思想启蒙运动中的权利平等等理念在欧洲传播,得到欧洲人民的支持;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人权宣言》中的主张得到法国人民的认可,影响着法国法制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然法精神的深远影响。(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建国至今。依据材料“还应关注的一个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可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发展与完善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践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法制的发展与完善始终围绕人民利益为中心进行开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8.(2024·浙江绍兴·二模)货币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吏急而壹之虖,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纵而弗呵虖,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苟非其术,何乡而可哉!……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引自(东汉)班固《食货志(下)》材料二盖自国初以来有银禁,恐其或阂钱钞也,而钱之用不出于闽、广,宣德、正统以后,钱始用于西北,自天顺、成化以来,钞之用益微矣。……窃以为今日制用之法,莫若以银与钱钞相权而行,每银一分易钱十文,新制之钞每贯易钱十文,四角完全未中折者每贯易钱五文,中折者三文,昏烂而有一贯字者一文,通诏天下以为定制而严立擅自加减之罪,虽物生有丰歉、货直有贵贱,而银与钱钞交易之数一定而永不易,行之百世,通之万方。——摘自丘浚(1421-1495)《大学衍义补·治国平天下之要·制国用·铜楮之币》材料三长时间以来美元霸权地位的维持离不开其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因此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将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此提供了契机。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支持,据《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1》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近80家一级分支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更是树立了国际多边合作的新典范。——引自陈果、姚皓天《人民币国际化:背景、机遇与投资机会》(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推行的货币政策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写出“三官钱”所指钱币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概括丘浚针对当时货币制度所提出的建议及其依据。结合唐朝至明朝赋税制度的相关史实,概述这一时期白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因素,并用一句话指出亚投行设立的现实意义。【答案】(1)政策:铸币权收归中央。背景: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名称:五铢钱。(2)建议:白银与宝钞、铜钱之间保持固定比价;确立以银为本位的纸币发行制度。依据:白银的流入,商品经济发展。变化:白银货币化,交易中经常使用。(3)因素:金融发展水平;“一带一路”建设。意义:亚投行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规则制定方面的影响力。【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政策:根据材料“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可分析出铸币权收归中央。背景:根据材料“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可分析出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名称: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五铢钱。(2)本题是特点类和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建议:根据材料“ 以银与钱钞相权而行,每银一分易钱十文,新制之钞每贯易钱十文,四角完全未中折者每贯易钱五文,中折者三文,昏烂而有一贯字者一文”可分析出白银与宝钞、铜钱之间保持固定比价,确立以银为本位的纸币发行制度。依据: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白银的流入,商品经济发展。变化:根据材料“钞之用益微矣”可分析出白银货币化,交易中经常使用。(3)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因素:根据材料“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可分析出金融发展水平;根据材料“‘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此提供了契机”可分析出“一带一路”建设。意义:根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更是树立了国际多边合作的新典范”可分析出亚投行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规则制定方面的影响力。9.(2024·浙江嘉兴·二模)货币体系变迁烛照世界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从奥匈帝国和俄国流通的不是银币而是不可兑换的纸币以来,实行银本位制的德国再与东欧这些国家开展贸易就吃亏了。实行金本位制要求掌握新的铸币技术,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英国成为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德国贸易的大部分资金是从伦敦市场以先令计算进行融资的,因此也就等于一定数额的黄金。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可以免去信用顾虑,原先的货币制度可以视为前统治者的事物加以废除。普法战争中战败国法国支付战争赔款给德国,德国利用这笔赔款换回黄金并铸造成硬币。1871年,德国实施金本位制。——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材料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给美国以极其沉重的打击。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了恢复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1944年7月在美国的提议下召开了联合国家货币与金融会议,与会的44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是:规定“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因此而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黄金美元本位”制度。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资金的配额决定各国投票权的大小。——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材料三作为一个永久性的、拥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中国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威来影响世界面对的重要挑战。中国发展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经济在某些方面比美国还强。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在解决全球变暖、艾滋病和能源安全等方面对世界的贡献是非常宝贵的。中国已经崛起并融入了全球资本体系,这使其能够在经济、战略和外交的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而推动世界走向多元化。美国和中国应该协作解决有关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比如贸易、货币政策、能源和对外援助,等等。——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62个大事件塑造700年世界文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德国实行金本位制的因素。金本位制的建立促进了德国的崛起,结合所学,说明崛起的德国在20世纪初给世界带来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二战后期世界货币体系重建的时代背景,并综合评价这一体系。(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写出本世纪以来中国“融入了全球资本体系”的两例史实。【答案】(1)因素:与东欧国家贸易处于不利局面;工业革命的发生解决铸币技术难题;德国的主要融资国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法国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影响: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是欧洲对外拓殖的重要力量,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位居三国同盟的中心,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与者。(2)时代背景:原有金本位制崩溃;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战后重建成为重要议题;欧洲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评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3)观点:中国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西方应和中国协作推动全球治理。史实: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倡议设立亚投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至20世纪的德国。因素:根据材料“实行银本位制的德国再与东欧这些国家开展贸易就吃亏了”,可得出与东欧国家贸易处于不利局面;根据材料“实行金本位制要求掌握新的铸币技术,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可得出工业革命的发生解决铸币技术难题;根据材料“英国成为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德国贸易的大部分资金是从伦敦市场以先令计算进行融资的,因此也就等于一定数额的黄金”,可得出德国的主要融资国英国实行金本位制;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可以免去信用顾虑”,可得出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根据材料“普法战争中战败国法国支付战争赔款给德国,德国利用这笔赔款换回黄金并铸造成硬币”,可得出法国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德国崛起后是欧洲对外拓殖的重要力量,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德国的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其位居三国同盟的中心,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与者。(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时代背景: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可得出原有金本位制崩溃;根据材料“为了恢复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1944年7月在美国的提议下召开了联合国家货币与金融会议”,可得出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战后重建成为重要议题;根据材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是:规定‘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可得出欧洲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是世界货币体系重建的原因之一。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构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21世纪的中国。观点:根据材料“作为一个永久性的、拥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中国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威来影响世界面对的重要挑战”,可得出中国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根据材料“中国在解决全球变暖、艾滋病和能源安全等方面对世界的贡献是非常宝贵的”,可得出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根据材料“美国和中国应该协作解决有关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比如贸易、货币政策、能源和对外援助,等等”,可得出西方应和中国协作推动全球治理。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融入了全球资本体系”有中国为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倡议设立亚投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10.(2024·广东深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材料二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答案】(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物种交流;红花是一种优良的染料和经济作物;红花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重视,设立了专门机构。(2)影响: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促进了绘画艺术发展;给当地种植园的非洲奴隶带来灾难。【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物种交流;红花是一种优良的染料和经济作物;红花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重视,设立了专门机构。(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可知,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促进了绘画艺术发展;给当地种植园的非洲奴隶带来灾难。11.(2024·贵州贵阳·二模)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茶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近代中外商品文化交流中,茶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材料顺治十八年,达赖喇嘛主动向中央政府请求西藏输送马匹以换取茶叶。乾隆十一年,甘肃巡抚黄廷桂向皇帝上奏,甘肃番、民错处,惟茶是赖。番、民都用粮食来换取茶叶,这极大地充实了地方财政。同时清政府也以边疆地区是否恭顺与边茶贸易挂钩。在外贸方面,茶叶成为清朝吸纳白银、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到18世纪末,在一百年的时间里,英国进口茶叶从6吨达到了11000吨,茶叶从贵族走向平民,迅速取代了酒类,成为国民饮品。大量的茶叶消费需求导致英国茶叶走私严重,同时对华贸易出现严重赤字。清代中后期形成了三个最大的茶叶出口地:汉口的砖茶多流向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俄罗斯;上海出口的红、绿茶销往欧洲、美国;福州出口的茶叶多是销往南洋群岛和南美洲。——摘编自罗伊·莫克塞姆《茶、嗜好、开拓与帝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清朝茶叶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当时茶叶贸易的重要影响。【答案】(1)背景:明清时期,城镇商品经济繁荣,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晋商等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新航路开始后世界贸易的发展。(2)影响: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充实;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白银内流,有利于保持中国贸易优势地位;促使英国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导致英国茶叶走私活动严重,对华贸易处于逆差。【解析】(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清朝(中国)。背景:结合所学清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可知明清时期,城镇商品经济繁荣,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晋商等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结合清朝政治统一可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可知新航路开始后世界贸易的发展。(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清朝(中国)。影响:根据材料“番、民都用粮食来换取茶叶,这极大地充实了地方财政”可知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充实;根据材料“同时清政府也以边疆地区是否恭顺与边茶贸易挂钩”可知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根据材料“在外贸方面,茶叶成为清朝吸纳白银、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可知促进了白银内流,有利于保持中国贸易优势地位;根据材料“英国进口茶叶从6吨达到了11000吨,茶叶从贵族走向平民,迅速取代了酒类,成为国民饮品”可知促使英国饮食习惯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大量的茶叶消费需求导致英国茶叶走私严重,同时对华贸易出现严重赤字”可知导致英国茶叶走私活动严重,对华贸易处于逆差。12.(2024·江苏南通·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世纪的中国,缙绅和绅衿成为大中地主的主要来源,他们靠特权积聚财富,其利益同商品生产和市场都不存在直接的联系,至少市场不是他们获取财富的最主要的途径。受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影响,“君子不言利”成为士大夫阶层的共同道德标准。中国封建社会只给读书做官的人以优隆的社会地位,经商致富的人始终得不到社会真正的尊重。从事商业化经营的地主一旦经营致富,便放弃直接经营,转入到出租地主行列:他们常会通过买功名、捐官爵,摇身一变为缙绅地主。18世纪的英国,政途不是唯一的出路,地主依财产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既可通过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作为一个地产所有者)取得社会地位,也可因担任政府高官显职获得爵位,殊途而同归,似乎不存在款优孰劣之分。在商业化的浪潮中,封建领主向地主转化,他们掠夺资源、看重功利和效益,不但经营企业化的农业,而且普遍涉足工商业。作为土地所有者,他们并非仅仪是坐收地租的寄生者,更是直接参与了资本主义农业的改造(圈地运动),而且成为地产改良的重要投资人。——摘编自徐浩《18世纪中英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英两国地主对商业化经营的态度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国地主对待商业化经营的态度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答案】(1)态度:中国地主:不热衷、退缩或不关心;英国地主:热衷或积极主动原因:①经济基础不同: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地主主要靠特权获得利益,与市场很少发生直接联系;英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地主的利益与市场密切相关。②思想观念不同:中国地主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较深;英国地主更功利,追求利益。③社会环境不同:中国社会长期抑商,地主获得政治地位的方式比较单一;英国依财产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获得政治地位的通道更加多样。(2)影响:强化了封建经济(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导致新的经营方式发展缓慢而艰难;对外交往的政策逐渐趋向保守;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8世纪中英。第一小问,关于18世纪中英两国地主对商业化经营的态度差异,据材料“缙绅和绅衿成为大中地主的主要来源,他们靠特权积聚财富,其利益同商品生产和市场都不存在直接的联系,至少市场不是他们获取财富的最主要的途径。”可知,中国地主对商业化经营不热衷、退缩或不关心;据材料“在商业化的浪潮中,封建领主向地主转化,他们掠夺资源、看重功利和效益,不但经营企业化的农业,而且普遍涉足工商业。”可知,英国地主对商业化经营热衷或积极主动。第二小问,关于原因,据材料“他们靠特权积聚财富,其利益同商品生产和市场都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可知,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地主主要靠特权获得利益,与市场很少发生直接联系;据所学可知,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地主热衷商业化经营会给他们带来跟多的利益,可见中英两国的经济基础不同;据材料“受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影响,‘君子不言利’成为士大夫阶层的共同道德标准。”可知,中国地主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较深;据材料“在商业化的浪潮中,封建领主向地主转化,他们掠夺资源、看重功利和效益”可知英国地主更功利,追求利益,可见中英两国思想观念不同;据材料“中国封建社会只给读书做官的人以优隆的社会地位,经商致富的人始终得不到社会真正的尊重。”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只给读书做官的人以优隆的社会地位,经商致富的人始终得不到社会真正的尊重;据材料“地主依财产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既可通过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作为一个地产所有者)取得社会地位,也可因担任政府高官显职获得爵位,殊途而同归,”可知,英国依财产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获得政治地位的通道更加多样,可见中英两国社会环境不同。(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8世纪中国。关于18世纪中国地主对待商业化经营的态度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据所学可知,18世纪中国地主对待商业化经营不关心,这会进一步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由于地主阶级不重视商业化经营导致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严重不足,手工业很难扩大再生产;此外中国政府和民间对待商业的态度比较消极,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已经出现始终是发展缓慢而艰难;地主阶级对工商业的不关心还使得我国对外交往的政策逐渐趋向保守;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3.(2024·河北保定·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加坡于1991年开始连续出台实施国家科技发展5年规划以来,目前已进入第7轮。2001年,新加坡政府投资85亿美元,打造世界级科技商务研发中心——“经壹科技城”(OneNorth)项目,重点研究领域是生物医疗、咨询传媒和信息通信。“One

North”已发展成为一个汇聚科研精英和创新人才的科技平台,有近5万名员工,400余家领先企业和环球机构、超过700家起步公司、16个公共研究机构,以及5所企业大学或学院。根据《2022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新加坡吸引和赋能人才的能力排名亚洲第一位、全球第二位。新加坡400余家跨国公司拥有10万余名外籍高端人才,3万余名信息与通讯专业技术人才中约有30%来自国外,高等院校中近40%的教师为外国人。为鼓励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于2008年启动“概念验证资助计划”,在该计划支持下,涌现出内窥镜机器人、纳米颗粒的疾病诊断技术等众多突破性成果。新加坡总理亲自领导的研究、创新与企业理事会,宏观制定产业科技创新领域发展方向……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和研究人员做演讲,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政府还设立了1亿新元国家青年基金,以支持有创新精神的青年。2018年以来,新加坡被敲定并签署了2项超大自由贸易协定,分别是《欧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摘编自王建美《新加坡科技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材料二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明显增强,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科技创新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摘编自王道军《逐条解读上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22条意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科技创新迅猛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谈谈你的合理建议。【答案】(1)原因: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多元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城市创新综合发展环境优越。(2)建议:重视顶层设计,加强重点领域规划和前瞻性;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培育企业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政府驱动加企业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国际人才聚合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打造商学相融相长的合作模式。【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由材料“2001年,新加坡政府投资85亿美元,打造世界级科技商务研发中心——‘经壹科技城’(OneNorth)项目,重点研究领域是生物医疗、咨询传媒和信息通信。”可得出注重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由材料“新加坡400余家跨国公司拥有10万余名外籍高端人才,3万余名信息与通讯专业技术人才中约有30%来自国外,高等院校中近40%的教师为外国人。”可得出多元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由材料“为鼓励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于2008年启动‘概念验证资助计划’,在该计划支持下,涌现出内窥镜机器人、纳米颗粒的疾病诊断技术等众多突破性成果。”可得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由材料“2018年以来,新加坡被敲定并签署了2项超大自由贸易协定,分别是《欧盟—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所学可得出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推动;结合所学可得出城市创新综合发展环境优越。(2)本题是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2001年,新加坡政府投资85亿美元,打造世界级科技商务研发中心——‘经壹科技城’(OneNorth)项目,重点研究领域是生物医疗、咨询传媒和信息通信。”及所学可得出重视顶层设计,加强重点领域规划和前瞻性;由材料“新加坡400余家跨国公司拥有10万余名外籍高端人才,3万余名信息与通讯专业技术人才中约有30%来自国外,高等院校中近40%的教师为外国人。”及所学可得出提升国际人才聚合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由材料“新加坡总理亲自领导的研究、创新与企业理事会,宏观制定产业科技创新领域发展方向……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和研究人员做演讲,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政府还设立了1亿新元国家青年基金,以支持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及所学可得出培育企业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打造商学相融相长的合作模式;由材料“《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明显增强,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科技创新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及所学可得出政府驱动加企业助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14.(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秦汉开始,药材随着商旅沿着丝绸之路流布世界各地,《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肃州生产、贩卖中药材的记载。13世纪的波斯宰相拉什德曾派年轻医生远行中国学习中医药学,并用波斯文写成了系统介绍中国科学与医学成就的《唐苏克拉玛》。17世纪40年代来华传教士卜弥格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著有《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1688年,俄国人到中国学习种症术,之后传到了西欧,盛行一时。19世纪,《英国医学杂志》相继报道了中国针灸疗法。20世纪,法国人苏理莫昂专门从事针灸临床与教学,著有《真正的中国针灸术》。中医只是西方医疗的补充手段,西方民众只是选择性地接受了具有东方地域特征的药材和针灸。——摘编自王亚丽等《从中医西传看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明朝末年,伴随着耶稣会士的传教活动,具有近代意义的西方医学逐渐进入中国,当时传入的主要是解剖学、生理学知识。19世纪,医学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特别表现在与中医学相较更有实力的外科学上,如白内障手术、乙醚麻醉法等。一些有见识的中医学家已开始了融通中西医的活动。清朝末年,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自办医学校,如京师大学堂开设医学科和医学实业馆。医疗保健制度、公共卫生与防疫等也开始仿效西方施行。到1912年,随着共和政府的建立,万象更新,现代医事制度也随之确立,西医大行其道,传统的中医被屏蔽于这一系统之外。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甚至提出“废止中医案”,中医界据理力争,如张锡纯主张中西医理相同,应取长补短,和衷共济。——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医西传与西医东渐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医东渐加速的原因。【答案】(1)相同的:来华的传教士推动了医学的传播;西医东渐和中医西传几乎是在同时发生的。不同的:传播的程度不同,西方民众只是选择性地接受了具有东方地域特征的药材和针灸,而中国的医疗保健制度、公共卫生与防疫等也开始仿效西方施行;传播的方式不同,著有《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中国开始自办医学校,如京师大学堂开设医学科和医学实业馆。主导地位不同,西医在传播中占了主导地位。(2)原因:清朝末年,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开设医学科和医学实业馆;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现代医事制度也随之确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甚至提出“废止中医案”的推动。【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相同的:据材料一“17世纪40年代来华传教士卜弥格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和材料二“明朝末年,伴随着耶稣会士的传教活动,具有近代意义的西方医学逐渐进入中国,当时传入的主要是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可得出来华的传教士推动了医学的传播;据材料一和二的共同时间19世纪可得出西医东渐和中医西传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不同的:传播的程度不同,据材料一“中医只是西方医疗的补充手段,西方民众只是选择性地接受了具有东方地域特征的药材和针灸。”可得出西方民众只是选择性地接受了具有东方地域特征的药材和针灸,据材料二“医疗保健制度、公共卫生与防疫等也开始仿效西方施行。”可得出而中国的医疗保健制度、公共卫生与防疫等也开始仿效西方施行。传播的方式不同,据材料一“17世纪40年代来华传教士卜弥格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著有《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可得出传播的方式不同,著有《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据材料二“清朝末年,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自办医学校,如京师大学堂开设医学科和医学实业馆。”中国开始自办医学校,如京师大学堂开设医学科和医学实业馆。主导地位不同,据材料“到1912年,随着共和政府的建立,万象更新,现代医事制度也随之确立,西医大行其道,传统的中医被屏蔽于这一系统之外。”可得出西医在传播中占了主导地位。(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原因:据材料“清朝末年,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自办医学校,如京师大学堂开设医学科和医学实业馆。”可得出清朝末年,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开设医学科和医学实业馆;据材料“ 到1912年,随着共和政府的建立,万象更新,现代医事制度也随之确立,西医大行其道,传统的中医被屏蔽于这一系统之外。”可得出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现代医事制度也随之确立;据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甚至提出“废止中医案”,中医界据理力争,如张锡纯主张中西医理相同,应取长补短,和衷共济。”可得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甚至提出“废止中医案”的推动。15.(2024·浙江杭州·二模)跟随商品和人口流动的轨迹,看见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世界贸易的中心所在已毋庸置疑。当时一位中国旅行家杜环对此地的繁华和富裕颇感震惊:“郛郭之内,里闬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另外,富贵阶层的投资还掀起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的学术研究热潮。——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二17世纪初,中国瓷器初抵欧洲北部的时候,价格高到大部分人都买不起。但1631年笛卡尔惊叹,阿姆斯特丹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十年后,走访阿姆斯特丹的英格兰人说:“不管是哪种地位的人家,家里都有很多中国瓷器”“不计其数的店铺群和在那城市前方往来不断的船只,放眼现今全世界,阿姆斯特丹无疑是最繁忙的地方,这城里的人无疑最热衷于经商者”。荷兰人格劳秀斯认为:“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都应该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摘编自卜正民《维米尔的帽子》等材料三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1.91亿迁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人数的增长,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1)根据材料一,写出“世界贸易的中心”所在的帝国,结合所学,指出其在文明交流中的地位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经济的角度分析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货物无奇不有”的原因,写出此时除荷兰外经营中国瓷器的主要西欧国家。(3)根据材料三,概括1990至2005年间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答案】(1)帝国:阿拉伯帝国地位: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理由: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的广大地区(地理角度);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经济角度);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思想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文化角度,答到具体史实即可,如:翻译了大量埃及、西亚、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典籍,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在东亚、西欧、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角度)。(2)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视角);欧洲新商业形式(商品交易所、股份公司)促进了贸易扩大(欧洲视角);大西洋沿岸荷兰有地理和交通优势(处于欧洲的贸易中心,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荷兰商船承揽了海上大部分运输,被称作“海上马车夫”;格劳秀斯的思想为荷兰提供扩张的合法性;荷兰人的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观念、意识强。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3)特点:人口在全球范围迁移;迁移人口数量增加、增速加快;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迁移(或答人口迁入的国家较为集中)原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发过国家的高收入和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吸引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雇佣劳动力;两极格局的解体有利于人口在世界范围的流动。【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帝国:据材料“公元8世纪和9世纪”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在商业贸易上沟通东西,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的商业贸易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桥梁的原因可以从地理角度、经济角度、文化角度、阿拉伯商人角度等方面进行说明。可进行说明如下: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的广大地区;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思想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在东亚、西欧、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原因:据材料“放眼现今全世界,阿姆斯特丹无疑是最繁忙的地方,这城里的人无疑最热衷于经商者”及所学知识可知,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之所以能够“货物无奇不有”的原因可以从世界角度、欧洲角度、荷兰地理位置角度、荷兰造船业、荷兰商业、荷兰思想角度进行说明。主要有: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洲新商业形式(商品交易所、股份公司)促进了贸易扩大;大西洋沿岸荷兰有地理和交通优势;荷兰商船承揽了海上大部分运输,被称作“海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