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2765-2023《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_第1页
JC-T2765-2023《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_第2页
JC-T2765-2023《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_第3页
JC-T2765-2023《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_第4页
JC-T2765-2023《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81.040.01

CCSQ34

JC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JC/TXXXXX—202X

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

Lightguideglassforoff-screenfingerprintidentifica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3.1.4)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C/TXXXXX—202X

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门锁等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的设计、生产以及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08.1—2013滚动轴承球第1部分:钢球

GB/T1216外径千分尺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导玻璃lightguideglass

由纤芯玻璃与纤皮玻璃形成的单根微米级纤维阵列组成平面片状的光准直元件。

注:纤芯玻璃是指作为光纤内芯的具有高透过率光学特征的玻璃材料。纤皮玻璃是指作为光纤外部皮层的在紫外、

可见及近红外波段具有强吸收的玻璃材料。

3.2

芯径corediameter

单根纤维中纤芯玻璃的直径。

3.3

节距pitch

相邻两根纤维的中心距离。

3.4

长径比lengthdiameterratio

光导玻璃中的单根纤维长度与芯径的比值。

3.5

破边brokenedge

光导玻璃边缘存在的缺口。

3.6

暗点speckle

同周围区域相比,透过率明显低局部区域。

3.7

1

JC/TXXXXX—202X

准直透过率collimationtransmittance

光导玻璃在特定波段及入射角度时的光透过率。

4要求

4.1外观质量

不应有裂纹、擦伤、附着物、污斑等缺陷,不应有宽度和深度大于0.1mm的破边。

4.2尺寸偏差

4.2.1边长或直径

允许尺寸偏差为±0.05mm。

4.2.2厚度

允许尺寸偏差为±0.03mm。

4.2.3芯径

允许尺寸偏差为±1μm。

4.2.4节距

允许尺寸偏差为±1μm。

4.3长径比

长径比应为15~30。

4.4暗点

在光导玻璃最大边长或直径尺寸不超过50mm时,暗点应符合表1的要求。若超过50mm,由供需

双方协商确定。

表1暗点要求

面积S

要求

μm2

S≤7850不做要求

7850<S≤31400不超过3个

S>31400不准许

4.5准直透过率

准直透过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准直透过率要求

2

JC/TXXXXX—202X

准直透过率

波长%

nm

0°入射角5°入射角10°入射角

400~600>35<10<1.5

600~1000>25<5<0.5

4.6落球冲击性能

试验后,样品表面应无裂纹。

4.7耐湿热性能

试验后,样品表面应不出现污斑。

4.8耐冷热循环性能

试验后,样品表面应不出现裂纹。

5检验方法

5.1外观质量

以制品为试样,使用光源照度500lx~1000lx、放大倍数为20倍、带有标尺精度为0.05mm的体

视显微镜,试样平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试样是否存在裂纹、破边、擦伤、附着物、污斑等缺陷。

若存在破边,测量破边的深度和宽度。

5.2尺寸偏差

5.2.1边长或直径

以制品为试样,使用符合GB/T1216规定的分度值为0.01mm的千分尺或具有同等以上精度的量具

测量边长或直径。对矩形试样,测量长度和宽度方向尺寸;对圆形试样,沿圆周每120°测量一次,测

量值与标称值之差即为尺寸偏差。

5.2.2厚度

以制品为试样,使用符合GB/T1216规定的分度值为0.001mm的千分尺或具有同等及以上精度的

量具,距离边缘3㎜,向内测量厚度,每90°选取1个测量点(如图1所示),测量值与标称值之差即

为尺寸偏差。

图1厚度测量点示意

5.2.3芯径

3

JC/TXXXXX—202X

以制品为试样,采用分辨力不低于0.5μm金相显微镜(带CCD)随机测量至少5根纤芯玻璃直径,然

后计算芯径平均值。

5.2.4节距

以制品为试样,采用分辨力不低于0.5μm金相显微镜,沿纤维中心连线的直线方向,测量11根连

续排列纤维的中心距之和除以10,计算节距平均值,即为规定位置和方向上的平均纤维节距。在不同

位置和方向上随机选5组进行测量与计算,计算所得的平均值即为样品节距。

图2节距测量示意

5.3长径比

试样的厚度即为纤维的长度。按5.2.2测量的平均厚度,按5.2.3测量的平均芯径,长径比按照公

式(1)计算,计算结果修约到整数。

1000D

N......................................(1)

d

式中:

N——试样长径比;

D——试样平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d——试样平均芯径,单位为微米(μm)。

5.4暗点

以制品为试样,采用分辨力不低于0.5μm金相显微镜进行目视检验辨别暗点,面积根据显微镜标

尺进行切分并计算。

5.5准直透过率

以制品为试样,使用波长覆盖范围400mm~1000nm、分光精度不低于5nm、透光率精度小于0.5%

的分光光度计,测量入射角0°、5°和10°的透过率,按照10nm取点计算平均值。

5.6落球冲击性能

5.6.1试样

取25片试样进行试验。试样为与制品同材料、同工艺、同类型、同厚度条件下制造的尺寸为(50.00

±0.05)mm×(50.00±0.05)mm×(0.15±0.03)mm的光导玻璃。

5.6.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为行业通用的落球冲击仪。

4

JC/TXXXXX—202X

5.6.3试验程序

使用直径为13.5mm(质量约10g)符合GB/T308.1—2013规定的表面光滑的钢球放在距离试样表面

20mm的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试样四周及中心共选取5个点作为冲击点(如图3所示),对每片试样的

冲击仅限1次,观察表面是否有裂纹,每个位置各测量5次,通过率为100%。

图3试样冲击点示意图

5.7耐湿热性能

以制品为试样,将试样平放于密闭恒温恒湿箱中,测试条件为相对湿度(85±1)%,温度(85±1)℃,

放置240h。测试后室温恢复24h,然后采用纯净水超声清洗,无尘布擦拭干净,按照5.1的方法观察

试样表面是否存在污斑。

5.8耐冷热循环性能

以制品为试样,将试样放入调温箱内,关闭调温箱。按图4的分布,使试样的温度在-40℃~85℃

之间循环,温度偏差为±2℃。在每个极端环境温度下,应保持稳定至少30min,一次循环时间不超过

3h,循环20次,自然冷却至室温,30min后按照5.1的方法观察试样表面是否存在裂纹。

图4耐冷热循环性能试验

5

JC/TXXXXX—202X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及项目

检验类型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见表3。

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长径比、暗点、准直透过率。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4章规定的全部检验项目。

表3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序号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型式检验

A组B组

1外观质量4.15.1√-√

2尺寸偏差4.25.2-√√

3长径比4.35.3-√√

4暗点4.45.4√-√

5准直透过率4.55.5-√√

6落球冲击性能4.65.6--√

7耐湿热性能4.75.7--√

8耐冷热循环性能4.85.8--√

6.2出厂检验

6.2.1组批

采用相同原材料,相同配方,相同工艺条件下连续生产同一规格且经A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为一批,

当超过1200片时,每1200片为一批。

6.2.2抽样

出厂检验项目按以下规则抽样:

a)表3中的A组检验项目(外观质量、暗点)对所有样本执行100%检验;

b)表3中的B组检验项目为抽检项;

c)B组检验的样本从A组检验合格的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样本量一般为批量的1%,最小样本量

为3片。

6.2.3判定规则

出厂检验项目按以下规则判定:

a)表3规定的A组检验,若所有检验结果均符合要求,则该件产品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b)表3规定的B组检验的合格判定原则为:若在每个检验项目中,所有样本检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则该检验项目判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c)若所有检验项目(A组和B组)均合格,则判定该批样品检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6.3型式检验

6

JC/TXXXXX—202X

6.3.1总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老产品转厂生产或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应周期性进行型式检验,每年至少一次;

d)产品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6.3.2组批

采用相同原材料,相同配方,相同工艺条件下连续生产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当超过1200片时,

每1200片为一批。

6.3.3抽样

6.3.3.1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长径比、暗点、准直透过率

该项性能型式检验抽样方案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抽样表

序号批量抽检数接收数拒收数

12~8201

29~15301

316~25501

426~50801

551~901312

691~1502012

7151~2803223

8281~5005034

9501~12008056

6.3.3.2落球冲击性能、耐湿热性能、耐冷热循环性能

该项性能型式检验从外观质量检验合格的样品中各随机取5片进行试验。

6.3.4判定

6.3.4.1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长径比、暗点、准直透过率

若不合格数小于表4中规定的拒收数,则判定该批产品上述指标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6.3.4.2落球冲击性能、耐湿热性能、耐冷热循环性能

所有5个试样均符合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该项性能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7

JC/TXXXXX—202X

6.3.4.3综合判定

所有检验项目均符合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型式检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7包装、运输、贮存

7.1包装

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每件产品应采用棉纸或其他对光学面无损害的材料单独包装;

b)将单独包装的产品装入包装箱内;

c)在包装箱内填充减震材料;

d)在包装箱内附上相应的检验合格证;

7.2标志

标志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每个包装箱应附有合格证,并标明“朝上、轻搬正放、小心破碎、

防雨怕湿”等标志或字样,以及批号、数量、规格、生产日期、厂名或商标等。

7.3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日晒、雨淋。

7.4贮存

包装后的产品应贮存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不应与化学腐蚀物品混合存放。

8

JC/TXXXXX—202X

参考文献

[1]GB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2]GB11447—1989光学纤维面板测试方法

[3]GB/T20244—2006光学纤维传像件

9

JC/TXXXXX—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工业玻璃和特种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SAC/TC447)。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建材光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

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八六三新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检测试控

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三昭、石攀、贾金升、张兵强、黄康胜、冯跃冲、朱洪梅、张新军、董倩、

马西响、任宏宇、陈寿、陈建新、李娜、刘宏斌、孙钢、朱俊丽、李虹、李庆、杨金慧、王乔、周东站。

I

JC/TXXXXX—202X

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门锁等屏下指纹识别用光导玻璃的设计、生产以及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08.1—2013滚动轴承球第1部分:钢球

GB/T1216外径千分尺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导玻璃lightguideglass

由纤芯玻璃与纤皮玻璃形成的单根微米级纤维阵列组成平面片状的光准直元件。

注:纤芯玻璃是指作为光纤内芯的具有高透过率光学特征的玻璃材料。纤皮玻璃是指作为光纤外部皮层的在紫外、

可见及近红外波段具有强吸收的玻璃材料。

3.2

芯径corediameter

单根纤维中纤芯玻璃的直径。

3.3

节距pitch

相邻两根纤维的中心距离。

3.4

长径比lengthdiameterratio

光导玻璃中的单根纤维长度与芯径的比值。

3.5

破边brokenedge

光导玻璃边缘存在的缺口。

3.6

暗点speckle

同周围区域相比,透过率明显低局部区域。

3.7

1

JC/TXXXXX—202X

准直透过率collimationtransmittance

光导玻璃在特定波段及入射角度时的光透过率。

4要求

4.1外观质量

不应有裂纹、擦伤、附着物、污斑等缺陷,不应有宽度和深度大于0.1mm的破边。

4.2尺寸偏差

4.2.1边长或直径

允许尺寸偏差为±0.05mm。

4.2.2厚度

允许尺寸偏差为±0.03mm。

4.2.3芯径

允许尺寸偏差为±1μm。

4.2.4节距

允许尺寸偏差为±1μm。

4.3长径比

长径比应为15~30。

4.4暗点

在光导玻璃最大边长或直径尺寸不超过50mm时,暗点应符合表1的要求。若超过50mm,由供需

双方协商确定。

表1暗点要求

面积S

要求

μm2

S≤7850不做要求

7850<S≤31400不超过3个

S>31400不准许

4.5准直透过率

准直透过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准直透过率要求

2

JC/TXXXXX—202X

准直透过率

波长%

nm

0°入射角5°入射角10°入射角

400~600>35<10<1.5

600~1000>25<5<0.5

4.6落球冲击性能

试验后,样品表面应无裂纹。

4.7耐湿热性能

试验后,样品表面应不出现污斑。

4.8耐冷热循环性能

试验后,样品表面应不出现裂纹。

5检验方法

5.1外观质量

以制品为试样,使用光源照度500lx~1000lx、放大倍数为20倍、带有标尺精度为0.05mm的体

视显微镜,试样平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试样是否存在裂纹、破边、擦伤、附着物、污斑等缺陷。

若存在破边,测量破边的深度和宽度。

5.2尺寸偏差

5.2.1边长或直径

以制品为试样,使用符合GB/T1216规定的分度值为0.01mm的千分尺或具有同等以上精度的量具

测量边长或直径。对矩形试样,测量长度和宽度方向尺寸;对圆形试样,沿圆周每120°测量一次,测

量值与标称值之差即为尺寸偏差。

5.2.2厚度

以制品为试样,使用符合GB/T1216规定的分度值为0.001mm的千分尺或具有同等及以上精度的

量具,距离边缘3㎜,向内测量厚度,每90°选取1个测量点(如图1所示),测量值与标称值之差即

为尺寸偏差。

图1厚度测量点示意

5.2.3芯径

3

JC/TXXXXX—202X

以制品为试样,采用分辨力不低于0.5μm金相显微镜(带CCD)随机测量至少5根纤芯玻璃直径,然

后计算芯径平均值。

5.2.4节距

以制品为试样,采用分辨力不低于0.5μm金相显微镜,沿纤维中心连线的直线方向,测量11根连

续排列纤维的中心距之和除以10,计算节距平均值,即为规定位置和方向上的平均纤维节距。在不同

位置和方向上随机选5组进行测量与计算,计算所得的平均值即为样品节距。

图2节距测量示意

5.3长径比

试样的厚度即为纤维的长度。按5.2.2测量的平均厚度,按5.2.3测量的平均芯径,长径比按照公

式(1)计算,计算结果修约到整数。

1000D

N......................................(1)

d

式中:

N——试样长径比;

D——试样平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d——试样平均芯径,单位为微米(μm)。

5.4暗点

以制品为试样,采用分辨力不低于0.5μm金相显微镜进行目视检验辨别暗点,面积根据显微镜标

尺进行切分并计算。

5.5准直透过率

以制品为试样,使用波长覆盖范围400mm~1000nm、分光精度不低于5nm、透光率精度小于0.5%

的分光光度计,测量入射角0°、5°和10°的透过率,按照10nm取点计算平均值。

5.6落球冲击性能

5.6.1试样

取25片试样进行试验。试样为与制品同材料、同工艺、同类型、同厚度条件下制造的尺寸为(50.00

±0.05)mm×(50.00±0.05)mm×(0.15±0.03)mm的光导玻璃。

5.6.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为行业通用的落球冲击仪。

4

JC/TXXXXX—202X

5.6.3试验程序

使用直径为13.5mm(质量约10g)符合GB/T308.1—2013规定的表面光滑的钢球放在距离试样表面

20mm的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试样四周及中心共选取5个点作为冲击点(如图3所示),对每片试样的

冲击仅限1次,观察表面是否有裂纹,每个位置各测量5次,通过率为100%。

图3试样冲击点示意图

5.7耐湿热性能

以制品为试样,将试样平放于密闭恒温恒湿箱中,测试条件为相对湿度(85±1)%,温度(85±1)℃,

放置240h。测试后室温恢复24h,然后采用纯净水超声清洗,无尘布擦拭干净,按照5.1的方法观察

试样表面是否存在污斑。

5.8耐冷热循环性能

以制品为试样,将试样放入调温箱内,关闭调温箱。按图4的分布,使试样的温度在-40℃~85℃

之间循环,温度偏差为±2℃。在每个极端环境温度下,应保持稳定至少30min,一次循环时间不超过

3h,循环20次,自然冷却至室温,30min后按照5.1的方法观察试样表面是否存在裂纹。

图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