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_第1页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_第2页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_第3页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些年,素质教育持续深化,核心素养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其中,符号意识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可以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明白运用符号能够进行运算、推理,获得的结论有一般性。当学生具备良好的符号意识后,他们的数学表达、思考等能力也会得到良好锻炼,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长远发展大有助益。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重要性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小学生处于成长初始期,年龄较小,各项能力还较为薄弱,学习依旧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他们来说,符号意识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符号就是基础的运算符号,如“+”“-”“×”“÷”;关系符号,如“>”“<”“=”“≈”;结合符号,如“()”;单位符号,如“m”“kg”等。即便是这样,学生也很难运用上述符号来进行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运算及其表达。换言之,学生的符号意识不强,如若教师不注重解决这一问题,将会阻碍学生后续学习的深入,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反之,如若学生从小具备优良的符号意识,那么在学习大数运算、运算律、数量关系、方程与不等式等知识时,就会更加简单、轻松。另外,学生的能力、经验有限,而数学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会感到吃力、困难,如若学生无法有效理解数学符号,将会影响到整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成长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实践意义,所以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一)创设优良情境,引领感知符号数学属于符号化语言的一种,可以说,运用符号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和表达数学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年龄相对较小,其学习数学知识、树立符号意识的心理过程,往往具有感性至理性、具体至抽象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不少抽象、复杂的概念性知识,但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阅历,对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知。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从这一点入手,精心优化、完善课堂导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在课堂一开始就点燃学生的激情,引领学生由最初的经验性知识逐步转向科学性知识,并试着运用符号来思考、解答问题,为符号意识的形成做好铺垫。以“百分数”这部分知识内容为例,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准备了一些具有百分数的物品,如饮料成分表、衣物标签等,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经验、阅历,构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完成上述操作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环节,使学生在探究中感知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具体来说,教师引入话题:“一年一度的踢足球比赛开始了,2班有3位同学参加,他们的成绩分别是:明明10踢8进,强强20踢13进,涛涛25踢15进,1个班级只能派出1位学生,2班派谁去比较好呢?”学生踊跃交流、讨论,发现明明、强强和涛涛踢球的总数不同,仅凭其进球的次数或失球的次数来决定派谁去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于是,教师趁热打铁,加以引导:“是不是可以试着用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来判定呢?”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下,学生将明明、强强和涛涛的进球成绩写成了分数,即教师继续设计问题:“这样可以直接比较大小吗?是否可以通过上述分数看出哪位同学的进球概率更大呢?”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将分数的公分母转变成100,得出结论,即明明的进球概率最高,可以推荐明明参加踢足球比赛。就这样,教师顺势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对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联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对百分数的概念、含义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这样,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辅助下,感知数学知识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内涵,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思考、分析问题,渐渐形成良好的符号意识。(二)运用生活经验,识记符号特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当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要把握契机,辅助学生加深对符号特点的认识、记忆。在实际教学时,如何落实这项工作呢?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出发点,探寻与数学符号相联系的生活元素或事物,将原本生硬、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符号特点直观、形象地表述出来,从而加深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印象。以“认识10以内的数”这部分知识内容为例,涉及认识大于、小于和等于相关知识,包含了“>”“<”“=”符号。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展示这些符号的动态书写,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如下:“‘>’和‘<’好像呀,老师都快分不清了,大家可以帮老师想想办法,更好地区分它们吗?”此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与探讨中,学生掌握了辨别“>”“<”的方法,并且发现了规律,即“尖尖对小数,开口对大数”“大于号的右边是小数”“小于号的左边是小数”等。随后,教师伸出双手,用食指和拇指调动学生参与,动手比划,体会这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直观的图片,如“大鱼吃小鱼”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符号的特点。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观察特征、形象以及身体记忆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符号,并检验学生对抽象符号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区分符号”相关问题的设计,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大门,配上趣味十足的语言与动作,唤醒了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符号的激情,为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解读数学符号,建立清晰认知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在课堂上,对于数学符号的解读,教师有必要展开深层次的挖掘、探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并在教学中加以渗透,使学生对数学符号有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强化记忆。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解读数学符号时,要积极分类,使学生形成系统构建的意识,在细致划分中健全、完善符号认知系统。与此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关联意识,适当引入相近的数学符号,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思考。以“≈”这一数学符号为例,“≈”指的是接近准确数的一个数,与“=”存在差异,取近似数的方法很多,如“四舍五入法”“收尾法”和“退一法”等。其中,“四舍五入法”较为常见。当完成“≈”这一符号的解读后,教师设计了一些习题,学生需要运用“四舍五入法”来完成习题训练,并且按照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如下:小数2.329、5.987和1.09876有许多位数,请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先保留一位小数,再保留两位小数。出示完习题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并进行一系列操作,得出相应的答案。这也就代表学生对数学符号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在上述过程中,教师深入解读“≈”这一数学符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平台,并且设置相应的训练,强化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掌握。当然,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往往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自身的思路,尝试用更多的方法、手段来进行对应解读,如比较法等,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另外,在日常工作中,当讲解到数学符号时,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积极设计习题训练,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不足,并加以指正,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符号是数学的基本语言,符号意识是组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符号意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