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下表反映了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年代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027.551.0A.工业革命的开展B.对外扩张的进行C.政府鼓励迁移D.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2.下列选项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蒸汽机车的发明—人类进入铁路时代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D.台儿庄战役—国民政府迁都重庆3.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图片反映这一主题的是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4.“伟大的变革—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自11月13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展。磐安杂交水稻新品种“嘉丰优2号”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水稻品种,入选国家改革开放40年成果展,并在国家博物馆展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邓稼先B.王淦昌C.屠呦呦D.袁隆平5.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A.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发展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7.导致中国社会发生下表所示变化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宋初大将曹輸(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流行一句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些情况反映了宋朝推行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9.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近20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A.日本B.德国C.法国D.英国11.“1991年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C.南斯拉夫分裂 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12.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新宪法的颁布C.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13.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航天人”不包括()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杨利伟14.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A.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B.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C.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D.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15.“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宋朝船队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遇到隐晦天气,使用的判定方向的仪器是()A.指南针 B.司南 C.计程仪 D.探测仪16.莫斯《俄国史》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此后,俄国通过改革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B.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C.俄国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D.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17.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美国这一政府的确立依据是()A.《合众国宪法》 B.《杈利法案》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18.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这些石碑上的“条款”来自A.《查士丁尼法典》 B.《汉漠拉比法典》C.《权利法案》 D.《资本论》19.2019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导致屋顶三分之二损毁。16日致电法国总统马克龙,指出,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一百五十九年前发生在中国的一场大火,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表达了愤恨的心情,他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信中提到的强盗指A.日本、俄国B.英国、美国C.英国、法国D.美国、俄国20.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A.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B.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C.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D.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21.下列关于当今世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重大贡献B.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类进入信息社会C.中国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政治力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已经消除22.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如期举行,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的回归成功实践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求同存异”方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构想23.下图是小王同学搜集到的有关某次战争的信息,与该战争相关的是A.有“绞肉机”之称B.首次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主战场在苏联的斯大林格勒24.社会风俗是政治、经济、文化演变的产物,清廷覆灭之后,随即又出现了改革服饰习俗的热潮,由服饰体现的等级制度也随之被打破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文化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B.传统习俗的变迁,对于人们冲破封建的束缚,追求民主风尚,积极投身社会改革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比较平衡的,城市、农村变化明显。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体现了自由、平等、文明、门第高低的不同的特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了《________》;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26.写出《三大战役示意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战役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7.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发明家________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________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材料三:对于不明白20世纪70年代东西方“冷战”和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的人而言,很难理解中美关系的复杂与纠结。历史已经给出了选择,在波诡云谲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博弈中,中美两艘大船只能相向而行。否则,在亚太的波涛汹涌和全球的惊涛骇浪中,中美两艘大船不经意的刮擦,都会导致无可预料的恶果。从图一到图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三,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哪些“新形势”导致了美国的这一变化。中美两国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掘潜力、不断扩大中美关系的积极面、合作面?29.(6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国家百年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81年6月9日,唐胥铁路终于完工。1883年,李鸿章写给醇亲王的一井信中指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淳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有铁路則运兵神逑,畛域(地域界限)无分,粮饷煤槭,不虑缺乏。﹣﹣摘编自吴汝纶《李文忠公全集》等材料二新中国铁路发展大事年表一五时期西部地区首次开通成都至重庆、宝鸡至成都等铁路。1994年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建成,成为第一家境外上市铁路。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2008年京津堿际铁路开通,最高时速达每小时350公里。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整理自《中国铁路发辰史》材料三中国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升了人们的出行品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高速铁路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外交新名片”,在“走岀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使丝绸之路复活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高铁已经走向世界,他们不但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也采用中国标准。中国高铁,带给民族的是自信,带给民众的是福祉。﹣﹣据纪录片《中国高铁》解说词整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胥铁路的修建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概括李鸿章认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高铁,带给民族的是自信,带给民众的是福祉”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看,哪些因素推动了铁路的发展?30.(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请在表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对应的内容。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对①所述盛世局面的不同评价。你认同哪一种评价,请说明理由。材料三中的“为君之道”是什么?材料三中的哪些措施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展工业革命,至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之前和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例显著上升,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的成就,它推动了火车机车的产生,把人类带入了铁路时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电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战役,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是在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后。所以ABC项均有因果关系,D项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D。3、D【解析】

文成公主入藏和顺治帝会见五世达赖喇嘛都属于民族团结友好发展的表现,①④符合题意,D正确;鉴真东渡是和日本的文化来往,也是对外的,②排除,AB错误;郑和下西洋是对外友好往来的典型,不是民族关系,③排除;C错误。故选D。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有关知识的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抗日战争中华人华侨归国参战和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都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体现。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和中华民族的团结无关,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血肉筑长城6、D【解析】

依据题文“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消灭了…各国的孤立状态”,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叙述的观点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政治上,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BCD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不符合题意,故选A。8、B【解析】

据材料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知,北宋时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即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的政策。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项符合题意;A项《南京条约》是清朝与英国签订的,不符合题意;B项《瑷珲条约》是清朝与俄国签订的,俄国不属于“东方的小国”;D项《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签订的,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0、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11、A【解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俄罗斯国旗的升起。因为1991年12月25日,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约70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2、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故A正确。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的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故排除B项。“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推崇的个人崇拜,故排除C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经济建设方面,题目考查的是思想角度,故排除D项。故选A。1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跟航天人没有关系,C符合题意,ABD项都属于航天人,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4、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也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但不是最重要的贡献;C项与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无关,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5、A【解析】

依据题干“航海的人辨别方向,夜晚看星星(辨别),白天看太阳(辨别)。”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A选项符合题意;司南是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之称,始于战国。B选项不符合题意;计程仪,是指一种测定船舶航速并累计航程的导航设备。19世纪出现近代计程仪。C选项不符合题意;探测仪与本题不相符,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6、D【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属于地主所有,故A项不符合题意;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B项不符合题意;俄国并没有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故C项不符合题意;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9世纪后期,在主要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排挤手工劳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最终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合众国宪法》。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强调“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8、B【解析】

依据“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结合课本所学,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B项符合题意;公元529年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A项不合题意;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项不合题意;1849年马克思在伦敦完成了《资本论》,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9、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烧毁圆明园,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法国作家雨果说“两个强盗”,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英吉利,也就是英国和法国。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0、C【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故C符合题意;美国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故A不是相同点;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华盛顿会议不是。故B不是共同点;巴黎和会没有限制英国和日本,故D不是共同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已经消除”是不正确的;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关于当今世界的叙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22、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B项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属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C项是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属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3、D【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争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德国集中重兵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奋勇抵抗,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符合题干要求;A是指凡尔登战役,B是指莫斯科战役,C是指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ABC都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无关,故本题选D。24、B【解析】

根据材料“随即又出现了改革服饰习俗的热潮,由服饰体现的等级制度也随之被打破了”可知传统习俗的变迁,对于人们冲破封建的束缚,追求民主风尚,积极投身社会改革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故B正确。A错误在“彻底”,故排除A项。农村变化不大,故排除C项。D项不是近代社会变化的特征,故排除D项。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6、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战役。【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东北解放军首先占领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1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1949年1月胜利结束。与此同时,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结合图片信息,①是辽沈战役,②是平津战役,③是淮海战役。【点睛】本题难点是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地图上三大战役的位置。27、爱迪生甘地【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甘地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2)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独立运动的发展;美苏争霸,美国战略收缩。(3)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历史文化和国情差异;要坚持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努力聚同化异,确保中美关系不偏离正确轨道。【解析】

(1)图一反映的是中美的敌对关系,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图二反映的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关系走上正常化。从图一到图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2)结合材料二、三,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世界上出现的导致了美国的这一变化的“新形势”有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独立运动的发展;美苏争霸,美国战略收缩。(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历史文化和国情差异;要坚持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努力聚同化异,确保中美关系不偏离正确轨道。【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中的原因和影响。29、(1)事件:洋务运动。理由:修筑铁路可以,富强制敌。(2)成就:铁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开启“高铁时代”,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京津堿际铁路开通,最高时速达每小时350公里。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铁路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中国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升了人们的出行品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高速铁路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外交新名片”,在“走岀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使丝绸之路复活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高铁已经走向世界。(4)因素: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了高铁发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了高铁技术提高;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逬来”和”走出去”,促使高铁走向世界。【解析】

(1)依据材料“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胥铁路的修建与洋务运动有关。李鸿章认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的理由是修筑铁路可以,富强制敌。其意图是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2)根据材料“新中国铁路发展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铁路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