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区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区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区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区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区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区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最后一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攻占巴士底狱B.热月政变C.雾月政变D.巴黎公社成立4.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彼得一世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杜鲁门主义出台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C埃及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D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A.AB.BC.CD.D5.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加强对地区有效管辖,元朝时期设立的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府 D.驻藏大臣6.某班同学开展主题探究,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的专题报告。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A.“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7.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1)政府注重民生(2)全国脱贫任务完成(3)民众休闲需求增加(4)法治体系健全A.(1)(2)B.(2)(3)C.(2)(4)D.(1)(3)8.一位科学家认为电是人类迄今为比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电被广泛用于生活领域开始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9.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后,海峡长期隔绝了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10.下列关于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A.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B.1960年是非洲国家独立的高潮时期,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C.万隆会议推进了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自强的进程D.印度人民为了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与美国进行了长期斗争11.“发生在欧洲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段社会和文化的改革时期。“文艺复兴”意味着继承、复兴、更生和再生。”有关文艺复兴实质说法正确的是()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B.公开抨击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C.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D.追求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12.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主人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C.红军长征的胜利D.抗日战争的胜利1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A.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14.下图所示的制度来自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希腊15.《天工开物》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下列图片与本著作有关的是A. B.C. D.16.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下列与林则徐无关的言论是:A.“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B.“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社海军威”17.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下面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统一文字②实行分封制③统一货币、度量衡④实行“焚书坑儒”⑤修筑灵渠A.①③⑤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18.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C.南昌起义的发动 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19.“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使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罗斯福挽救”“市场经济”的方法是A.实行自由主义政策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采取计划经济政策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髙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该宣言指出:“两位首脑怀着尽早终结冷战造成的长期分裂和对峙、勇于开创民族和解......”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为()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1.二战后,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是A.英法侵略埃及B.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C.埃及和叙利亚试图收复失地D.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22.赫鲁晓夫“是在断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是指()A.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不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C.改革难以使苏联重工业得到发展D.改革在理论上不能取得重大突破23.下图漫画反映了某次战争前夕错综复杂的的形势。据此判断,图中的“?”代表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B.德国突袭波兰C.莱克星顿枪声D.“国会纵火案”24.下图中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如果请你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你会说()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6.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罗马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典,其所代表的罗马法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奠定了英国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宣告了美国的诞生,并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27.请极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内容。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四大发明,对改变世界面貌产生了巨大作用,而其在欧洲所产生的震撼作用尤为强烈。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欧洲的学校相继建立并发展,读书识字的人迅速增加。印本书冲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成为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的巨大力量。火药和火器的传入,引发了欧洲武器的革命。▲的引进使欧洲船队得以离开地中海和大陆周边的近代海洋。——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一中的横线处为哪项发明?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大发明在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震撼作用”。材料二1793年,第一个来中国的英国使团在向乾隆皇帝提出建立贸易关系的请求后遭到了傲慢的对待。大清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道,英国的请求真是出乎意料。“正如你的大使亲眼所见的,”他继续写道,“我们拥有一切,我不认为奇技淫巧有何价值,贵国的产品没有用处”。事实上,这是自我吹噓,清朝后来还是同意了这些条款.——(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从材料二中我们得知乾隆皇帝认为西方技术(奇技淫巧)没有价值,为什么淸朝后来却“同意了这些条款”?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贏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材料四图一开国大典图二乔的笑图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中国追赶世界打下了怎样的基础?图三中的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在此次会议后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党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体系?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朝代盛世局面统治者相关史料汉朝①汉文帝汉景帝材料一赞曰:“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廉,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材料二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播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量大;入粟拜爵,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到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唐朝贞观之治②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节选自《贞观政要》③唐玄宗材料四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开元纪事》(1)请在表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对应的内容。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对①所述盛世局面的不同评价。你认同哪一种评价,请说明理由。材料三中的“为君之道”是什么?材料三中的哪些措施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30.(7分)材料阅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也不能在和平期间维持常备军.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他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且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材料一出自哪个文献?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这个国家成为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材料二出自哪个文件?该文件宣称“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在哪些权利上体现出来?后来这个国家有发表了什么文献来巩固革命的成果?材料三出自哪个文献?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中国也有一个和上述性质相同的文献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故题干的“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叙述的是虎门销烟。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叙述的是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发生在虎门销烟之后。故B不符合题意;武昌起义与林则徐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与道光帝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因此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中的“诸侯”、“列国”的产生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传说时代的尧舜禹有关,B项开始于夏朝,D项开始于秦朝。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3、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故A不合题意;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故B符合题意;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掌握政权,故C不合题意;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结束的标志”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4、D【解析】

据所学知,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D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需注意识记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各自的意义。5、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地区,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故B符合题意;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清设府、清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6、C【解析】

根据《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以冷战为特征,美苏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C符合题意。西方主要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均是国际格局的一个方面,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7、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反映了政府注重民生、民众休闲需求增加,仔细审查D(1)(3)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全国脱贫任务完成、法治体系健全,故含有(2)(4)的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8、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C项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发明的革命,B项不符合题意;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发明,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解析】

据题干“1990年,‘海基会’成立、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可知,图片内容反映的是海峡两岸的交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D符合题意;ABC项图片内容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10、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1960年是非洲国家独立的高潮时期,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在亚洲,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推进了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自强的进程;而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是埃及与英国进行了长期斗争。所以不正确的是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1、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的思想运动。它的实质是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故C项正确。它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但不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A项错误。文艺复兴抨击天主教会,但没有公开抨击封建专制,B项错误。追求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不是文艺复兴实质,排除D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选项B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红军长征的胜利是1936年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9月日本签订投降书;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A【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体西用”意思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维持中国的政治体制。结合课本所学,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A。14、C【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结合所学知识,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15、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记录了很多手工业生产过程,故A符合题意;BD是文学作品,故均不符合题意;C是医学作品,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16、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几句话都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话,体现了禁烟的决心,故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对邓世昌的评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17、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在文化上统一文字,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修筑灵渠沟通漓江和湘江。①③⑤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不全面,排除。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错误。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不属于“他的好处”,④错误,故CD错误。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睛】本题以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18、D【解析】

黄埔军校的创办、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都发生在大城市,和农民无关。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故选D。19、D【解析】

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根据材料“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得出这是反映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新政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自由主义政策是胡佛的政策,因此排除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为了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采取的措施,因此排除B;罗斯福并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政策,因此C不正确。故选D。20、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是冷战的信号,冷战还未开始。故A不符合题意;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B符合题意;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的表现,不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在1949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获得巴勒斯坦地区“委任统治权”的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批流亡的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尖锐起来),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历史上称为中东战争。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国家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2、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主要是指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正确答案为A。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3、A【解析】

依据题中的漫画可知,在一战之前,帝国主义之间形成两大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的焦点就在巴尔干地区,各国对巴尔干争夺,其形势就如一堆干柴堆,点一把火,就会引起熊熊大火,而巴尔干问题就是导火线。从史实可知,引起导火线的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4、B【解析】

分析图片,可知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分立,另一方面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B符合题意。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之一,包含在B选项里,故C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不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中国同盟会【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26、《十二铜表法》《权利法案》《独立宣言》【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是罗马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典,其所代表的罗马法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2)依据所学可知,《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与《王位继承法》共同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3)依据所学可知,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了美国的诞生,并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27、(1)孔子;(2)鸦片战争(3)原子弹【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到来、促使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录。(4)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或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等。(至少写出两点)【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引进使欧洲船队得以离开地中海和大陆周边的近代海洋”可知,此处是指南针的发明;依据材料一“对改变世界面貌产生了巨大作用,而其在欧洲所产生的震撼作用尤为强烈”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到来、促使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事实上,这是自我吹噓,清朝后来还是同意了这些条款”和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依据材料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录。(4)依据图一开国大典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依据图三及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或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依据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党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应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改革开放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等。29、(1)①文景之治;②唐太宗;③开元盛世(2)两种评价都认同,文景之治是在汉朝统一王权的统治下,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采取与时代相应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但是,统治者调整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和维护其“家天下”的封建统治,“文景之治”是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并不能从根本上缓和社会矛盾,这一局面不可能长久。(3)心存百姓;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去奢省费或者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发展,在他们通知期间,社会稳定,政治清明,这一治世局面称为“文景之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