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冲刺卷(二)(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3课。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长安定都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都实行科举制【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统一了六国,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他们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C项正确;秦朝和隋朝都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排除A项;秦朝定都咸阳,排除B项;秦朝时期还没有出现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2.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据右图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 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C.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 D.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答案】C【详解】【考查点】大运河的开通【解题思路】根据“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南北交通,隋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位于运河枢纽的江都(今扬州),经济地位日益重要,C项正确;江都不是隋朝的都城,排除A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排除B项;经济重心在南宋最后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 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结合所学可知,杜甫《忆昔》描写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项正确;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4.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出土戍边将士文书883件,文书中多次出现“开元四年”的表述。通过该遗址可了解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开元四年”结合所学知识,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故该遗址可能的朝代是唐朝,A项正确;宋朝、明朝、清朝与“开元四年”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5.“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局面,创立的制度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发达,中外交流活跃,在当时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材料描述的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创立的制度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可得出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度,通过学识选拔人才,C项正确;秦汉时期没有创立科举制,排除A项;魏晋时期是分裂时期,排除B项;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6.“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留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了下图工具,其好处是(
)A.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排水泄洪C.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便于开沟【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改进了生产工具,广泛使用筒车,节省人力,利于灌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都江堰有利于排水泄洪,曲辕犁省时省力,利于耕作,便于开沟,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7.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答案】A【详解】材料“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洛阳家家学胡乐”均体现了隋唐时期少数民族音乐在汉族、中原地区的传播,说明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B项“仅流行于洛阳”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吸收和传唱,没有体现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8.在绘制“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题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该同学侧重于展示盛唐(
)来自波斯的马球来自西域的胡旋舞由印度佛曲改编的《霓裳羽衣曲》A.发达的交通 B.繁荣的经济 C.清明的政治 D.兼容并包的文化【答案】D【详解】根据“来自波斯”、“来自西域”、“来自印度”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唐王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兼容并包外来文化,和交通、经济以及政治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9.九年级(1)班黑板报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文化交融 C.海外贸易发达 D.社会经济繁荣【答案】D【详解】根据图片“敦煌莫高窟印画《雨中耕作图》”反映的农业发展。“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的是手工业。“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商业,故图片共同反映的共同信息是社会经济繁荣,D项正确;图“敦煌莫高窟印画《雨中耕作图》”反映不出社会风气开放、民族文化交融、海外贸易发达,排除ABC项。故选D项。10.下图是某班王同学整理的历史资料,请为他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主题:◆隋唐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D【详解】由历史资料内容可知,这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史实。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繁荣和开放,D项正确;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排除B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11.“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方镇”是指藩镇,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唐末至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节度使在藩镇中的权力非常大,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权的信息,排除AB项;东汉中期以后以后,继位的皇帝多年幼,掌握大权的太后重用亲戚,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为亲自执政,依赖宦官,造成宦官专权现象,这样形成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12.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
)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C.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 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建立宋朝之后,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重用文臣,限制武将的权利,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A项正确;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办事效率下降,排除B项;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降低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排除C项;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办事效率下降,不可能杜绝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排除D项。故选A项。13.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这一变化可以推断(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C.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D.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天宝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北方大量民众被迫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到北宋时期南方的人口超过了北方,D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西晋末年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北宋只是局部统一,排除ABC项。故选D项。14.“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些现象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实现重文轻武的政策,即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因此题干描述体现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B项正确;汉朝初年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A项;文化专制是文化方面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对外关系上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冶铁技术的进步C.抑商政策的演变 D.征税方式的变化【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秦朝的货币和唐朝的货币,在货币制造方面结合中国“天圆地方”的文化进行创制。而契丹和西夏的货币形态与中原王朝货币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都是货币,不能看出冶铸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是货币的形制,不能反映抑商政策,征税方式的变化,排除CD两项。故选A项。16.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契丹大字是在学习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文字相似不能反映政治对立、经济往来、军事冲突,排除ACD项。故选B项。17.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答案】C【详解】从铜钱到纸币,反映的是货币的进步和变化,货币的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货币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进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的繁荣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18.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答案】C【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唐朝时期主要使用铜币,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纸币出现的原因是商业的繁荣,图片反映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排除A项;图片没有涉及外贸所得,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排除D项。故选C项。19.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辽宋夏金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文轻武的风气【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随之,南方也更加重视科举,这反过来又推动了南方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南宋,排除A项;中央集权的加强、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全国均是,不是仅在南方,排除CD两项。故选B项。20.下图是某学术论文中的插图(局部),该论文讨论的题目是A.布局严整对称的唐长安城 B.宋代常州城市形态与科举C.南宋临安与经济重心南移 D.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规划【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常州、州学、状元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示意图反映了宋代常州城市形态与科举,B项正确;唐代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宫城、皇城、外郭城从北至南平行排列,这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南宋都城临安即杭州,不是常州,排除C项;明清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讲求中轴对称,凸显皇权至上,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1.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A.成吉思汗 B.阿保机 C.阿骨打 D.努尔哈赤【答案】A【详解】根据“公元13世纪上半叶”和“草原游牧帝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个帝国指的是蒙古帝国,缔造者是成吉思汗,A项正确;阿保机建立了辽政权,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排除BCD项。故选A项。22.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答案】C【详解】材料“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体现了书坊出版说书人的底本,促进了小说等市民文化的发展,说明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C项正确;书坊不是管理机构,排除A项;元朝才发明木活字,排除B项;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23.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正好适应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没有反映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排除B项;材料是宋代商业的繁荣,不是政治,排除C项;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材料中没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4.《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反映的正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加强各地联系,便利赋税征收、改善民族关系、促进物资交流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BC项。故选D项。25.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A.发明过程 B.传播途径C.先进程度 D.世界贡献【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中“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发明过程、传播途径、先进程度题干未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0分)26.以史为鉴,每个时期的治国措施和政治制度都有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解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对后世的中国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的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聪慧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的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的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他的成就,而是由于他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剑桥中国隋唐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4分)材料二
如表格领域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2)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三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深圳特区报》(3)材料三中的“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这一制度“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四
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北宋改革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北宋重视文人的举措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中国通史》(4)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中“北宋重视文人的举措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观点的理由。(4分)材料五
元朝建立后,出于统治的需要,中央政府将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腹里”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岭北、辽阳、甘肃、河南、陕西、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设立了行中书省,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与中书省互为表里,代朝廷统摄节制地方。——《元朝的政治制度》(5)根据材料五,写出元朝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创新制度。(2分)【答案】(1)治国理念:勤于政事、纳谏爱民、广纳贤才。(4分)(2)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分)共同原因: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2分)(3)标志:隋炀帝时设进士科;(2分)原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2分)(4)理由: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4分)(5)行省制度。(2分)【详解】(1)材料一“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聪慧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的掌握着他的帝国”体现了唐太宗勤于政事;“谦虚耐心的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体现了唐太宗纳谏爱民、广纳贤才。(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开元盛世”。分析材料二中唐朝能出现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3)根据材料三“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依据材料一可知,这一制度“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原因是科举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4)根据材料四“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北宋重视文人的举措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可知,同意,这是因为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5)根据材料五“元朝建立后,出于统治的需要,中央政府将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腹里”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岭北、辽阳、甘肃、河南、陕西、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设立了行中书省”可知,元朝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创新制度是行省制度。27.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唐朝对外交通图。(1)材料一中②是新罗,那①、③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呢?请列举唐朝与这些国家交往的史实各一例。(6分)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颇足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2)材料二表明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持怎样的态度?宋朝政府是如何管理“市舶之利”的?(4分)材料三: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3)材料三描述了元朝陆上交通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元朝时期海上交通又有怎样的发展?(4分)材料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4)根据材料四并综合上述问题,概括唐宋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1)①国家:是天竺,③是日本。(2分)史实: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4分)(2)态度:宋朝政府重视和鼓励发展海外贸易。(2分)管理: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2分)(3)特点:元朝在陆上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站。(2分)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与元朝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2分)(4)我国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先进;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的发达等。(4分)【解析】(1)根据地图可知,唐朝时期,①是天竺,③是日本。史实:根据所学,可列举史实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2)态度:根据“颇足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并结合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机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杂粮加工新技术推广应用考核试卷
-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食品安全案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综合英语V》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市港闸区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伦理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初中2025年初三中考最后一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中国当代文学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抽样调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保护女方的婚前协议模板范文
- 在线网课知道智慧《信号检测与估计(哈尔滨工程大学)》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标
- 泌尿科一科一品汇报课件
- 7.2理解父母学会感恩(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充电桩采购安装投标方案
- 新生儿肺炎个案护理
- 计算机安全弱口令风险
- JB T 2361-2007恒压刷握行业标准
- 泰和安报警主机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