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历史试卷汇编:海峡两岸的交往_第1页
2020年-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历史试卷汇编:海峡两岸的交往_第2页
2020年-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历史试卷汇编:海峡两岸的交往_第3页
2020年-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历史试卷汇编:海峡两岸的交往_第4页
2020年-2022年北京初二(下)期末历史试卷汇编:海峡两岸的交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0-2022北京初二(下)期末历史汇编海峡两岸的交往一、选择题1.(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下面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西藏和平解放●“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A.民族团结 B.经济发展 C.祖国统一 D.大国外交2.(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雪花》中,有一只“掉队的小鸽子”。有网友认为节目寓意“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一个(鸽)不能少”。这反映了(

)A.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 B.海峡两岸已经完全实现全面融合发展C.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受到台独势力阻挠 D.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3.(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国家分裂法》的颁布(

)A.首次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B.标志着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C.促进了“九二共识”的达成D.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4.(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习总书记指出“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这“定海神针”指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三通”直航 D.和为上计5.(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于2019年1月2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6.(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仪式举行,两岸海上直航终成现实。下列与此相关的是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符合两岸共同利益②表明祖国的完全统一已经实现③说明了和平发展是民心所向,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④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1·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2021·北京丰台·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在网上查找资料,完成资料卡(如下图)。从中可以概括的主题是A.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C.台湾当局坚持不与大陆接触 D.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9.(2020·北京市延庆区教委八年级期末)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 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0.(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A.民族区域自治B.外交发展C.对外开放D.祖国统一11.(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12.(2020·北京·清华附中永丰中学八年级期末)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当年的母亲节,一些老兵穿者“想家”的T恤衫,在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老兵们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B.“台湾特别行成区”得到台胞普追认同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奠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础二、综合题13.(2022·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八年级期末)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历史意义。材料二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依据材料二,分析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意义。结合所学,写出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材料三

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因素。14.(2021·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台湾通志》时期史实三国吴国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列岛和琉球(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明朝荷兰侵略者占领台湾清朝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概括材料一文字和表格内容表达的观点。材料二

①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②1945年,日本驻台湾总督签投降书递交中国政府代表,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回归祖国。③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至台北,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再度隔绝。(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史实对应的历史事件。与《马关条约》签订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与日本驻台总督签投降书有关的事件是与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有关的事件是材料三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2008年6月13日,海基海协两会,正式签署两岸周末包机和陆客观光旅游两项协议;2010年6月29日双方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11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习马会),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摘编自人民网(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的事件,并说出其坚持的原则。材料四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4)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说说你对“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理解;结合自身说一说青少年为两岸关系友好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应有怎样的担当?15.(2020·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邮票被喻为“国家名片”,方寸天地之间,记录了无数个重要的历史瞬间。【躬耕希望田野】材料一: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了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村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李近朱《30年邮票看中国》(1)由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推广到全国的农村改革政策是什么?它体现了怎样的“小岗村精神”?它给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哪些变化?【沐浴春日晨光】材料二:40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开启,历史性地选择了深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是中国道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陶一桃《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除深圳以外的两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以其自身的发展与成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验证了一条“中国道路”,这条“中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你认为如何才能坚定道路自信,走好“中国道路”?【绽放馥郁之花】材料三:1999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香港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口口口口”在香港行政区的实践》材料四: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是香港回归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将标志着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再没有殖民统治。多少年来的民8族耻辱得以彻底洗雪,澳门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一页,民心大快,民气大涨。——《庆祝澳门回归,齐创美好未来》(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思考中国政府在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月圆两岸情】材料五:2008年11月4日,两岸民主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变成现实,过去的思尺天涯变成天涯咫尺。两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以及未来进一步发展,将使两岸民众往来交流更加密切……这势头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关系的大发展。——《2002-2012中国跨越发展大事》(4)结合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和海峡两岸“三通”基本实现等史实,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大发展趋势的认识。【筑梦新时代】材料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中国人自我实现之梦,更是中华民族面对未来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中国梦,需要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足印》(5)依据材料六以及所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可以为实现中国梦付出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1.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因此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祖国统一,C项正确;民族团结,与香港、澳门回归内容不符,排除A项;经济发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排除B项;大国外交,与西藏和平解放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有网友认为节目寓意“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一个(鸽)不能少”,反映了网友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期望,由此可见这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A项正确;“全面融合发展”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海峡两岸的当前实际情况,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台独势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排除C项;题干的主旨是对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期盼,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排除D项。故选A项。3.D【详解】根据“‘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国家分裂法》的颁布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D项正确;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排除A项;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排除B项;1992年促进了“九二共识”的达成,排除C项。故选D项。4.B【详解】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材料中“定海神针”指的是“九二共识”,B项正确;《告台湾同胞书》没有明确提出一个中国原则,排除A项;“三通”直航是2008年实现,不符合材料中“一个中国”原则,排除C项;和为上计不符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主旨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70年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时代变化,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6.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台湾并未回归祖国,因此祖国的完全统一并没有实现,②是错误的,因此本题选C;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符合两岸共同利益;题目也能说明和平发展是民心所向,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通”的实现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排除ABD。7.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我国从维护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是在“一国”前提派生的,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成功的收回了香港、澳门,并保持了港澳的繁荣稳定;“一国两制”构想,也促进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①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ABC包括不全,排除,故选D。8.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1987年台海两岸书信断绝;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隔绝状态被打破。2008年11月,两岸达成“三通”启动仪式。因此从中可以概括的主题是海峡两岸从隔绝到密切交往。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D项正确;两岸“三通”不仅为双方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对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往来、拉近两岸同胞的感情距离、加强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合作更是具有深远意义,排除A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加强经济密切合作能为双方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能加强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合作,排除C项。故选D项。10.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海峡两岸的友好交往,反映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外交发展、对外开放,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1.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故B符合题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方针,故A不合题意;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台湾回归的因素,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2.A【详解】据材料信息“返乡运动”和“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到1987年,由于台湾当局出台了三不政策,导致了台湾与大陆38年完全隔绝的状态,一直到1987年台湾当局才调整了三不政策,允许台湾居民回祖国大陆探亲,所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B项表述错误;C项指的是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与题意不符;D项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澳门回归是在1999年,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可知本题涉及的是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知识点。首先应该排除错误选项B项,然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时间“1987年”结合所学对选项A、C、D事件涉及的时间进行分析判断,进行正确选择。13.(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或引用材料中的话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与现实,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中美关系的改善;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详解】(1)根据材料“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可得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可得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意义是,“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根据材料“一国两制构想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可得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意义是,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与现实,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了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的重要成就。(3)根据材料“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中美关系的改善,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14.(1)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或中国自古对台湾地区进行有效管辖,是中国领土一部分)。(2)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事件:九二共识。原则:坚持一个中国。(4)理解:祖国必须统一和必然统一是表达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能分割的坚定态度与决心,同时也对完成此目标有必胜的信心。(意思必须合理)。青少年的担当:要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其与祖国血脉相连,牢记实现祖国统一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意思积极正向)。【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历代政府加强对台湾管辖的措施,反映出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2)根据所学知识,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和钓鱼岛等全部岛屿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胜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形成台湾与大陆分裂局面。(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是“九二共识”。因此“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的事件。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一个中国的原则。(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祖国必须统一和必然统一是表达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能分割的坚定态度与决心,同时也对完成此目标有必胜的信心。青少年的担当是要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其与祖国血脉相连,牢记实现祖国统一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15.(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村精神”;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珠海、汕头、厦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