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环境控制_第1页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环境控制_第2页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环境控制_第3页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环境控制_第4页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环境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动物的饲养控制实验动物的环境任务描述知识平台任务实施任务描述

了解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要求和控制方法,并按SOP要求学习控制环境的方法。

知识平台知识平台一、实验动物的环境要求二、屏障设施相关设备的维护与控制二、屏障设施相关设备的维护与控制

实验动物设施的各项环境指标是通过是相关设备的运转来实现及维持的,环境指标值无时不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对设施的环境监测和维护,是实验动物设施经常进行的工作。日常维护的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主要控制温、湿度两个重要的环境指标,空调的热交换部件要经常清洗,并要经常检查制冷剂有否泄漏,自动控温装置是否有效。空调系统暂时停止运行时,以先关闭排风系统再关闭送风系统为原则。恢复运行时先开启送风系统,再开启排风系统。2.送、排风系统空气过滤系统中有初效、中效和高效三级过滤,过滤材料在工作时会沾染粉尘,逐渐造成堵塞,而影响设施内的空气质量。初效过滤材料应2周至3个月更换一次,过滤材料经清洗、干燥,可重复使用;中效材料3至18个月更换一次,经清洗、干燥也可重复使用;高效材料一般1~3年更换一次,一般不重复使用。3.消毒灭菌系统灭菌系统的维护,注意高压灭菌装置和饮水灭菌系统是否有效,要经常监测,不可疏忽大意。此外,还有传递窗的紫外线灭菌是否有效,传递渡槽的消毒液要及时更换等一些日常的维护工作也不能忽视。任务实施

?分组练习,完成老师要求的考核1教师提出实验动物环境控制设备检查与使用的学习内容和目标;2.各学习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分配工作任务,确定负责人;3.各小组认真阅读相关环境控制设备的SOP。4.送排风系统检查、更换与启动5.消毒灭菌系统检查、维护1.冬天气温较低,使用空调设备难以调节到动物的适宜范围,这时应该怎么做是比较合适的?2.供电局通知,周日需要临时线路检修,需要停电1个小时。这时动物设施中饲养了一些大鼠,正在进行一个比较重要的科研项目,作为设施管理人员,请给出你的应对预案。思考与练习实验动物的饲养控制实验动物的环境任务描述知识平台任务实施任务描述

了解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要求和控制方法,并按SOP要求学习控制环境的方法。

知识平台知识平台一、实验动物的环境要求二、屏障设施相关设备的维护与控制实验动物环境控制:

------以屏障环境为例(1)温湿度控制动物房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空气压力梯度等环境指标一般由中央空调系统或独立空调系统控制。温度、湿度的控制标准依据国家实验动物设施与环境(GB14925)标准执行。一般以温度22±2℃、相对湿度50%±10%、换气次数15±5次/h、空气压力梯度大于20Pa/级。

啃齿类动物饲育室一般都采用人工光照。动物房一般以自动照明控制系统控制光照,设定为12h明/12h暗(或10h明/14h暗),地鼠房间的光照为14h明/10h暗,每天巡视时应检查是否光照是否正常。(2)光照控制(3)空气洁净度控制不同级别的设施中,处理和要求不同。清洁级屏障系统的空气洁净度10万级;SPF级屏障系统的空气洁净度1万;隔离系统的空气洁净度100级。(1)动物咬伤和逃逸对动物咬伤和逃逸,应以预防为主。设施内应配备急救卫生箱,箱内装有紧急救济所需要的基本物品,如棉花、纱布、胶布、消毒水、清洁剂,如75﹪酒精、碘酒、双氧水、抗生素等。4.环境异常的应急处理(2)断电如停电超过1小时,饲养操作人员应离开动物房,确保人员安全。撤出时关好屏障系统动物中心两侧的门,维持室内正压。如果有动物实验正在进行,应将动物放回笼子或固定,不能将动物带回原饲养间。(3)断水发生断水立即进行抢修。如果1天内无法恢复供水,准备灭菌处理过供动物饮用的水。同时做好记录。实验动物的饲养控制实验动物的环境任务描述知识平台任务实施任务描述

了解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要求和控制方法,并按SOP要求学习控制环境的方法。

知识平台知识平台一、实验动物的环境要求二、屏障设施相关设备的维护与控制1.影响实验动物环境的因素(1)气候因素包括有温度、湿度、气流和风速等。在普通级动物的开放式环境中,主要是自然因素在起作用,仅可通过动物房舍的建筑座向和结构、动物放置的位置和空间密度等方面来作有限的调控。(2)理化因素

包括有光照、噪音、粉尘、有害气体、杀虫剂和消毒剂等。这些因素可影响动物各生理系统的功能及生殖机能,需要严格控制,并实施经常性的监测。普通级动物要在适当的范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予以监控;

(3)生物因素

是指实验动物饲育环境中,特别是动物个体周边的生物状况。包括有动物的社群状况、饲养密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状况等。例如,在实验动物中许多种类,都有能自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群体的特性。学生主体、教师引导课下教学

2.实验动物环境要求根据GB14925《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中的规定,屏障环境中小鼠和大鼠的环境指标为:温度为20~26℃,最大日温差≤4℃,相对湿度40-70%。换气次数大于15次/h,空气流速小于0.2m/s,最小静压差大于10Pa,屏障环境的空气洁净度为7。氨浓度小于14mg/m3,噪声低于60db,照度为15~20lux。

3.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对动物影响(1)温度

动物机体对环境温度缓慢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行调节,但气温变化过大或过急对动物的健康将产生不良的反应。

(2)湿度

实验动物饲养室常用相对湿度为指标。相对湿度指空气的实际含水量与该温度的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值。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实验动物能适应40—70%相对湿度,50%±5最佳。(3)气流和风速实验动物设施内空气的流动称气流。气流的速度称风速,由通风换气设备来控制。其目的是合理组织空气流向和风速以能调节温度和湿度,降低室内粉尘和有害气体,利于工作人员和实验动物的健康。(4)光照光照指其动物接受到的光照强度、光线波长及光照时间(或明暗交替时间)等因素。光照影响视力,如鸟类较能适应强光,而啮齿类动物辨色能力差,强光易损害视力,大鼠在2000Lux(照度单位)几个小时,就出现视网膜障碍。(5)噪声

对人和动物的心理、生理造成不利影响的声音称噪声。来源为饲养室和实验室内的空调、层流柜等设备产生的声音和动物自身产生的噪声等。

(6)粉尘

空气中浮游的固体微粒。来源为室外未经过滤的空气以及室内动物的皮毛、排泄物、饲料及垫料。粉尘可诱导呼吸道疾病,是过敏原和病原微生物的载体。(7)有害气体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H3、H2S、硫醇等特殊气味的气体,以NH3的含量作为判定指标。

(8)生物因素的影响及控制要求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动物社会因素和动物饲养密度、微生物、其它动物的存在以及实验动物饲养人员和研究人员等。

在考虑生物因素时,主要注意同种动物间饲养密度,尽量避免将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