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施工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_第1页
底板施工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_第2页
底板施工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_第3页
底板施工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_第4页
底板施工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跳仓的分区及浇筑顺序 25.2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 35.2.1混凝土的供应 35.2.2混凝土的搅拌 45.2.3混凝土的运输 55.2.4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 55.2.5混凝土的运输车辆计算 65.3溜槽架体搭设 75.3.1溜槽架体设计 75.3.2溜槽脚手架构造要求 85.3.3溜槽脚手架搭设要点 95.3.4溜槽脚手架使用要求 145.3.5溜槽脚手架拆除 145.2.6溜槽脚手架质量要求 155.4混凝土的浇筑 185.4.1泵送点位及顺序布置 185.4.2浇筑要求 205.4.3施工缝处理 215.5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 215.5.1混凝土的振捣 215.5.2混凝土表面的处理 225.6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235.6.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温控指标 235.6.2测温点布置原则 245.6.3T1底板测温点布置 245.6.4测温点布设及监测 255.6.5降温管布置 26PAGE5.1跳仓的分区及浇筑顺序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6个区域按土方开挖顺序组织施工,每个区域内组织流水施工。将结构图中原温度后浇带的位置调整为施工缝,沉降后浇带保持不变,整个底板共分为35个仓区。每次混凝土浇筑施工斜向仓,相邻仓浇筑时间间隔不少于7d,每个大区基础底板共分2-4次浇筑,按大区计划施工顺序完成整个底板施工。具体而言,跳仓顺序按每个大区分别进行布置,并合理安排每个大区交接仓区的浇筑时间。具体如下:说明:斜线填充为第一批次;斜线网格为第二批次;竖向网格为第三批次;点状为第四批次大区浇筑批次顺序A区独立批次A-1、A-2(沉降后浇带范围内)第一批次A-5→A-3第二批次A-4B区第一批次B-2→B-6→B-4第二批次B-1→B-3第三批次B-5C区第一批次C-2→C-3第二批次C-1→C-4D区第一批次D-2第二批次D-1→D-6→D-4第三批次D-5E区第一批次E-1、E-4→E-7(沉降后浇带范围内)第二批次E-2、E-5→E-6(沉降后浇带范围内)第三批次E-3F区第一批次F-1→F-3第二批次F-2→F-5第三批次F-6第四批次F-4→F-75.2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5.2.1混凝土的供应底板混凝土单次浇筑量较大,通过对混凝土供应商的各项资质及交通供应能力等综合考察评价,拟选用2家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商品混凝土供应公司概况如下所示:序号名称地点备注1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民祥路和宁一路交叉口主要供应点2杭州钱龙实业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红垦农场四号坝备用供应点1、各家搅拌站混凝土罐车行驶路线如下:(1)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浙商银行总部大楼项目路线:路线总长度约为1.6公里,单程耗时5分钟。(2)杭州钱龙实业有限公司—浙商银行总部大楼项目路线:路线总长度18.4公里,单程耗时38分钟。5.2.2混凝土的搅拌1、本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2、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应尽可能减小水泥用量,合理选用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选用粗骨料;根据混凝土的输送距离及高度,合理选用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降低砂率(控制在43%以内)。3、做好每车混凝土出罐时间及温度记录,超过30℃时立即通知搅拌站采取降温措施。4、送达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40mm,坍落度允许偏差±20mm。5、考虑施工要求,适当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初凝时间宜控制在7~10小时,混凝土终凝试控制在初凝后2~3小时。6、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1)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每一强度等级不少于一次,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要求混凝土到达现场的坍落度不宜小于160mm。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这段时间内的坍落度损失不大于20mm,且混凝土不分层、不离析。(2)取混凝土浇筑量20%~80%之间的混凝土制作标养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凡超出规定时间的混凝土,不准在本工程使用。5.2.3混凝土的运输1、预拌混凝土的运输使用滚筒式罐车,每罐装运8~12m3。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应满足均匀、连续供应混凝土的需要,必须有完善的调度系统和装备,根据施工情况指挥混凝土的搅拌与运送,减少停滞时间。2、送到现场的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员要随时检验。3、在混凝土运送过程中,搅拌筒应低速(3~6r/min)转动,到达工地后,搅拌筒应以8~12r/min的转速转动2~3min。待搅拌筒停转后,再使筒反转卸料。4、反转卸料速度为6~8r/min。在出料及卸料部位附近工作时,应特别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使用接长料斗溜槽时,切勿将手伸入溜槽连接处。对粘在进料斗、搅拌洞口、搅拌筒拖轮等处的混凝土应及时冲洗干净。在铲除混凝土结块时,必须先使发动机熄火,停止搅拌筒转动。5、保持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运输时间控制在0.5小时内。当坍落度损失太大时掺加高效减水剂进行二次流化,严禁直接加水,当出现离析时,必须返回站内调整。6、泵车座在基坑边应满足浇筑半径的需求,同时留够足够的场地能满足罐车就位卸混凝土的条件。7、罐车出场必须冲洗,且撒漏到场地上的混凝土要及时清理。5.2.4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1、要求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大于30℃,最大温升不大于50℃。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监测,每台班不少于2次。2、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3、水泥和粉煤灰的温度控制: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进场时间较长的水泥和粉煤灰,尽可能降低水泥及粉煤灰在生产过程中存留的余热。采用温度较稳定的胶凝材料是控制混凝土温度最为关键的一点。4、集料的温度控制:从混凝土配合比中可以看出,一方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用量将近占总量80%,所以控制好粗细骨料的温度是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基础。降低骨料温度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采用通风良好的遮阳大棚料场,避免太阳直射达到降温目的;(2)应急时可采用对骨料洒水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注意含水率的测试,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5、水温控制:水温控制是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最佳方法。通过对自来水进行测温,必要时可采用冰块降温,采用自来水用于混凝土拌制混凝土可以满足降温要求。5.2.5混凝土的运输车辆计算每辆混凝土罐车在搅拌站等料10min,工地内等料10min,混凝土行车速率按30km/h计算,每车装载混凝土量为8m3计算。序号项次验算1供应能力验算T1塔楼A-1、A-2区最大浇筑方量为13100m3,浇筑时间按60小时计算,计划每小时浇筑混凝土方量218m3,钱江世纪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及钱龙实业公司的混凝土生产能力为300m3/h,满足现场浇筑需求。2泵送能力验算按照配置两台溜槽及两台汽车泵,备用一台地泵泵送混凝土浇筑。地泵泵送能力约为25m3/h,溜槽浇筑能力为70m3/h,每小时浇筑量为190m3,满足现场浇筑要求。3罐车配置验算混凝土罐车配置数量为:N=218÷8×(4÷30+0.5)=17.2=18辆所以为确保混凝土浇筑速度,采用混凝土罐车“打一备一”的浇筑方式,每次混凝土罐车应准备36辆。搅拌站现有罐车数量满足现场浇筑要求。5.3溜槽架体搭设5.3.1溜槽架体设计由于T1主楼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一次整体浇筑,考虑到基坑深度较大、混凝土用量大,如果采用仅泵送,可能会降低浇筑速度,不利于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为了加快浇筑的速度,同时兼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根据我司类似工程项目的成功经验,在浇筑主塔楼区域底板时将搭设2个主溜槽和12个分溜槽。溜槽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溜槽平面布置图溜槽脚手架采用单立杆3排脚手架,脚手架立杆支设在底板面筋上,钢筋下部设置槽钢支撑。脚手架的立杆横距为1.6m,立杆纵距为1.6m,横杆步距为1.5m,主溜槽脚手架起始端最高处距底板混凝土完成面约13m高。主溜槽及分溜槽脚手架外立面满打纵向剪刀撑,垂直于主溜槽方向每隔6.4m满打横向剪刀撑,沿主溜槽高度方向每隔4.5m满打水平剪刀撑(共3道)。按照约为1:4的比例在脚手架的中间一排立杆一侧的小横杆上搭设宽度为600mm的混凝土溜槽,在中间一排立杆的另一侧的小横杆上铺设木跳板作为操作台和人行通道。主溜槽剖面图5.3.2溜槽脚手架构造要求1)立杆起步立杆长为6m和4m(将接头错开),以后能用6m杆的均用6m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接头,同步内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立杆必须沿其轴线搭设到顶,且超过溜槽的行走过道约1.4m。2)大横杆(纵向水平杆)大横杆对立杆起约束作用,与立杆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大横杆之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与相邻立杆距离≤500mm。相邻的两根大横杆的接头均应相互错开,水平间距应≥500mm,同一排大横杆水平偏差不大于50mm及L/250。3)小横杆(横向水平杆)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在立杆上,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作为基本构架结构杆件的小横杆。4)扫地杆脚手架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混凝土面高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5)剪刀撑主溜槽及分溜槽脚手架外立面满打纵向剪刀撑,垂直于主溜槽方向每隔6.4m满打横向剪刀撑,沿主溜槽高度方向每隔4.5m满打水平剪刀撑(共3道)。剪刀撑立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剪刀撑钢管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其上旋转扣件不少于2个,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剪刀撑斜杆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6)主溜槽脚手架距混凝土完成面高度大于10m位置两侧按间距8m、角度为45°对称设置一道缆风绳,缆风绳下部与上铁钢筋拉结,采用绳卡固定。7)脚手板、挡脚板和护拦脚手板采用对接平铺设置在小横杆上,对接处必须设双根小横杆,小横杆距脚手板端头≤150mm;对接的两块脚手板脚手板悬挑长度之和≤300mm。用8#铅丝与小横杆(挡脚板为立杆)绑扎牢固,不得滑动。在人行通道外侧设置1.2m高的防护栏杆,在防护栏杆底部设置200mm高的挡脚板,人行道上垂直于人行道纵向每隔400mm钉防滑木条,在防护栏杆上挂密目网,溜槽下方挂大眼网。8)分溜槽外立面应满打纵向剪刀撑,分溜槽大横杆应伸入主溜槽内部与主溜槽中间排立杆进行拉结,使溜槽架成为一个整体。5.3.3溜槽脚手架搭设要点1、施工流程底板底筋绑扎完成→面筋槽支架放线及定位→面筋钢筋槽钢支架焊接→焊接通长槽钢→绑扎上铁钢筋→溜槽立杆支腿的定位及焊接→搭设距混凝土面高200mm位置的扫地杆→搭设溜槽脚手架→搭设木跳板人行道及防护网→搭设混凝土溜槽。2、施工要点(1)立杆支腿的定位及焊接3600mm厚底板处上铁支撑采用立杆L63×5,直接支撑上铁最下层钢筋的横杆采用[8通长布置,另一方向采用L63×5。支撑的纵横向间距为1600m组成一榀支撑架。在支撑中部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中层钢筋网,钢筋网与支撑采用焊接固定。沿纵向在整个支撑体系的中间设一道L63×5,并再用L63×5做交叉斜撑与底部立杆端头焊接。每两榀支撑间用L63×5设十字型构造支撑,纵横向均需要布置。立杆底部设置长350mmL63×5角钢垫脚,角钢垫脚与底板下铁钢筋可靠连接。在立杆角钢顶部焊接一块120×120×8mm的钢板,在钢板上垂直焊接一段长500mm的Φ48×3.5钢管。钢管焊接在钢板上时,焊缝的焊脚尺寸不小于3mm。溜槽脚手架与钢支撑连接图如下图所示。角钢支撑示意图(2)溜槽脚手架的搭设施工1)按照立杆横距1.6m、立杆纵距1.6m、横杆步距1.5m在脚手架底部钢管上开始搭设溜槽脚手架。2)主溜槽及分溜槽脚手架外立面满打纵向剪刀撑,垂直于主溜槽方向每隔6.4m满打横向剪刀撑,沿主溜槽高度方向每隔4.5m满打水平剪刀撑。3)主溜槽脚手架距混凝土完成面高度大于10m位置两侧按间距2m、角度为45°对称设置两道缆风绳。4)搭设木跳板人行道及防护网。搭设脚手架完毕后,在中间一排立杆另一侧的小横杆上铺设木跳板形成行人通道,人行道上垂直于人行道纵向每隔400mm钉防滑木条,人行道两侧设置200mm高的踢脚板,设置1.2m高栏杆,在栏杆上挂密目网,溜槽下方挂大眼网。5)搭设混凝土溜槽。按设计坡度及设计标高要求,首先在靠近中间一排立杆的小横杆上铺50mm×100mm木方,注意木方应按高度为100mm布置。木方用铁丝绑扎在小横杆上并用铁钉钉住铁丝共同固定木方,在木方上面用内钉铁皮的木模板组成600mm宽的溜槽,每隔1600mm设置一道铅丝网将溜槽与溜槽脚手架固定。为防止混凝土砂浆从木模接缝处泄漏,在溜槽内衬铁皮,铁皮与溜槽用铅丝或拉铆钉每隔1m绑扎一道固定在一起,避免铁皮滑动。溜槽剖面如下图所示:溜槽剖面图6)溜槽节点设计图溜槽反向节点溜槽开口节点溜槽脚手架抱撑节点示意图5.3.4溜槽脚手架使用要求(1)溜槽脚手架只是作为支设溜槽和人行通道的脚手架,禁止在人行通道上堆放材料;严禁上架人员在架面上奔跑、退行。(2)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墙件。确因操作要求需要临时拆除时,必须经主管安全人员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3)在使用溜槽浇筑混凝土时,工人上架作业前,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可作业,发生异常和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架上人员撤离。(4)工人在收工前应清理溜槽架面,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自架上向下抛掷材料物品。(5)溜槽脚手架使用过程中,每日安排专门测量人员对脚手架垂直度进行监测,确保脚手架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脚手架的安全使用。(6)工人在架上作业中,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严禁在架上戏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7)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应先进行内部验收,确保安全。5.3.5溜槽脚手架拆除(1)拆除顺序脚手架的拆除顺序与搭设顺序相反,须遵循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脚手架拆除顺序为安全网→栏杆→脚手板→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2)分层拆除脚手架拆除时由高到低分层拆除,脚手架的高差不能大于两步,每一步拆除的钢管确保牢固后放置在下一层小横杆上,用塔吊及时吊至底板表面后保证安全疏散。(3)安全管理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带上工具袋,悬空、临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2)溜槽脚手架拆除前应仔细清除杂物,用容器装运出场,严禁抛扔杂物,确认清除干净后才能拆架;3)拆除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卸下,必须绑扎牢固或装入容器内才可下,严禁向下抛掷,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工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作业。4)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拆架,应做到一步一清。5)拆立杆时,要先抱柱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件。拆大横杆、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件。6)拆架区域设置警戒线,做好危险区域标识,安排专人看守,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7)拆除时要统一指挥,动作协调,互相配合,当解开与其他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并严格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8)每天拆架下班时,现场指挥人员应仔细检查,不得留下隐患部位;9)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或两杆相连送到地面;10)脚手架拆除后将材料分类堆放至指定位置。5.2.6溜槽脚手架质量要求构配件的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工具1钢管尺寸外径48.3mm±0.5游标卡尺壁厚3.6mm±0.362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1.70塞尺、拐角尺3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0.18游标卡尺4钢管弯曲各种杆件的端部弯曲l≤1.5m≤5钢板尺立杆3m<l≤4m≤124m<l≤6.5m≤20水平杆、斜杆l≤6.5m≤305脚手板板面翘曲l≤4m≤12钢板尺L>4m≤166脚手板板面翘曲≤5钢板尺脚手架搭设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技术要求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及工具1立杆垂直度最后验收垂直度-±100吊线、卷尺、经纬仪搭设中垂直度偏差的高度-不同设计高度允许偏差△(mm)吊线、卷尺、经纬仪H=2m-±7±7H=20m-±40±1002间距步距偏差-±20钢卷尺3间距纵距偏差-±50钢卷尺纵距偏差-±204纵向水平杆高差一根杆两端-±20水平仪或水准尺同跨中不同排的纵向水平杆高差-±105横向平杆外伸长度偏差外伸450-50钢卷尺6扣件安装主节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150mm-钢卷尺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高差≥500mm-立杆上对接扣件距主节点距离≤步距/3-纵向水平杆对接扣件距主节点的距离≤立杆纵距/3-7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40~65N•m-扭力扳手8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45°~60°-角尺9脚手板外伸长度对接130~150mm-卷尺搭接≥100mm-(3)溜槽脚手架的搭设与检查1)脚手架最高处为15m左右,在脚手架搭设完成后进行检查,报监理、业主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2)需要对脚手架进行检查的情况是:a、搭设完毕后;b、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c、在遭受暴风、大雨、大雪、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d、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3)脚手架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查的内容为:a、检查的内容(a)脚手架垂直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b)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是否符合要求;(c)最底部的短立杆是否开焊,立杆是否悬空;(d)扣件螺丝是否松动;(e)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b、检查的时间频率脚手架使用期间,由安全部负责脚手架安全检查,每日对脚手架安全情况检查2次,垂直度由班组测量人员负责,并向安全部汇总测量结果。5.4混凝土的浇筑5.4.1泵送点位及顺序布置1、泵送点位布置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除T1塔楼区域底板(A-1、A-2)采用溜槽+汽车泵的形式外,其余均为地泵或汽车泵进行浇筑。具体泵送点位及车辆行驶路线如下图。(1)T1塔楼区泵送点位布置T1塔楼2条溜槽搭设朝向基坑南侧,浇筑时混凝土车由1号大门进入,沿办公区顺时针循环,放料后仍由1号大门驶出工地;配套的两台汽车吊,1台设置在场外市政道路上,混凝土车在场外卸料后直接驶离,另1台设置在基坑内D-4区域,混凝土车由栈桥驶入基坑内,卸料后与溜槽使用混凝土车同一路线由1号门驶出。(2)其他区域泵送点位布置其他区域的泵送点位均设置在临近的基坑南北侧。基坑北侧施工时,混凝土车由3号门进入,卸料完成后原路由3号门驶出;基坑南侧施工时,混凝土车行驶路线与T1底板混凝土浇筑时相同。泵送点位及车辆行驶路线图2、浇筑顺序(1)塔楼区域混凝土塔楼区域大底板整体自北向南浇筑,共投入溜槽2部、地泵2台、汽车泵1台备用,具体浇筑方向如下图显示,随浇筑进度进行混凝土振捣、收面及养护。混凝土浇筑方向示意图(2)其余各区块混凝土整体浇筑方向为沿浇筑块的长边从一头向另一头推进,从而方便喷雾养护、第一收光覆盖、第二次收光覆盖的流水衔接。5.4.2浇筑要求1、混凝土工程施工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宜从低处开始,沿长度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遵循“斜面分层,一个坡度(泵送混凝土为1:5~1:10),薄层覆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浇筑。施工时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当混凝土供应有保障时,可多点同时浇筑。浇筑时关键控制混凝土的间歇时间,并保证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间歇时间不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图2、混凝土浇筑采用固定泵加汽车泵方式浇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泵管走向位置每隔3m垫一个汽车轮胎,泵管穿墙应避免与钢筋、模板及支架接触,以保证钢筋及模板位置的准确。3、混凝土浇筑时,每处混凝土浇筑处配置3台振捣棒配合振捣密实,1台振捣棒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的振捣,1台负责中部混凝土的振捣,用1台负责上部混凝土的振捣。4、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8~10h,入泵坍落度160mm,混凝土从搅拌至入模控制在1.5h以内。浇筑时振动棒在混凝土斜面上依次振捣。每个浇筑带均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浇筑时分段同步,且按1:8坡度浇注,循序推进,一次到顶,两层混凝土之间覆盖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底板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图5.4.3施工缝处理(1)基础底板施工缝处理:基础底板的施工缝按原底板后浇带位置图留设,中间设置3mm厚止水钢板,焊接钢格网,覆盖钢丝网片,局部表面人工剔凿,施工缝另一侧混凝土施工前,用水充分湿润,冲洗干净,施工时先浇筑30-50mm与混凝土同一等级的减石子砂浆。(2)外导墙竖向施工缝的处理:外导墙竖向施工缝位置和底板相对应,墙中设置3mm厚止水钢板,浇筑另一侧混凝土前用水充分湿润。5.5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5.5.1混凝土的振捣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二次振捣施工工艺。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1~4h左右进行。2、插入式振捣棒操作要点是:“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切勿漏点插;上下要振动,层层要扣搭;时间掌握好,密实质量佳。”振动棒振捣时要快插慢拔,要插入下层50~100mm,每个浇捣点要配一专人振捣,严防漏振和过振。3、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避免漏振。振动器移动间距为500mm,如下图示。4、插入式振捣棒做到快插慢拨,快插是为了防止上层混凝土振实后而下层混凝土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拨是为了能使混凝土能填满棒所造成的空洞。5、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棒上、下来回抽动,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以进入下一层混凝土50~100mm为宜(可在振捣棒距端部500mm处绑红皮筋作为深度标记),以使上、下震动均匀。设专人指挥振捣工作,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使混凝土表面不显著沉降,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严防漏振、过振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离析的现象产生。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防止出现冷缝。6、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量大,连续浇筑时间较长,施工人员应分2~3个作业班,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岗不准换班,并明确交接班注意事项,以免交接班不当带来质量隐患。7、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5.5.2混凝土表面的处理1、在混凝土初凝前或混凝土预沉后在表面采用二次抹压处理工艺。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后,振动棒振捣密实,用长刮尺刮平。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在混凝土浇筑2~3h后,用磨光机数遍压实,等混凝土收水后,终凝前再第二次用木抹子反复抹平压实,以防止出现收缩裂缝。2、底板混凝土浇筑表面泌水处理(1)大体积混凝土均为大坍落度,高流动性混凝土。因而在振捣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泌水和浮浆,应将这些沁水和浮浆人为诱导,顺着混凝土坡面流入基坑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排出。(2)对于表面泌水,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应人为将水引向低洼边部,缩为小水潭,然后用小水泵将水抽至附近集水井。在混凝土浇筑后4~8小时内,将部分浮浆清掉,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在初凝以后,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龟裂,终凝要前进行三次抹压,以便将龟裂纹消除,注意宜晚不宜早。(3)在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将浮浆引入低处后用水泵抽走。若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加粒径为20~40mm的石子浆,均匀撒布在混凝土表面用抹子轻轻拍平。混凝土泌水处理示意图6.4.5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初凝前在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再铺1层麻袋片进行保温保湿养护,电梯井坑中坑四周铺设3层麻袋片以及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并监测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温度、温差变化。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及时增加保温层等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养护期间根据温控系统测得混凝土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对养护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混凝土保温养护计算详见9.1节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热工计算。具体养护方式如下:1)厚度3.5m处保温层设置:采用1层麻袋片并在其上下各铺1层1mm塑料薄膜养护;2)厚度3.5m~9.6m处保温层设置:采用3层麻袋片并在其上下各铺1层1mm塑料薄膜养护。5.6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大量积蓄在结构内部,不易向外散发,因而结构内部混凝土的温度急剧上升,且高温持续时间长;而结构表层混凝土则较容易散热,其温度趋近于环境温度,这样就形成了内表温差。在给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