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时_第1页
《山水画的意境》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时_第2页
《山水画的意境》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2.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3.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了解李可染资料,了解山水画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你们能结合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例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2.创作背景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3.字词学习(1)字音字形(2)词语解释(3)多音字学习三、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明确】第一部分(1~4):说明什么是山水画的意境。第二部分(5~8):论述意境的产生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第三部分(9~10):论述山水画是意境和意匠紧密结合的产物。2.作者认为“意境”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3.作者是怎样阐释“意境”的概念的?【明确】作者通过列举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区别,阐释山水画的意境。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身临其境,对客观对象长期观察。四、课堂小结意境是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通俗地讲,就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在中国传统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意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件没有意境的作品仿佛行尸走肉,不足以观,更遑论赏鉴。回想我们学过的诗词,或者你知道的一些山水名画,用本课学过的知识,试着赏鉴一下其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画家)的情感。五、拓展阅读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由地理形势图和人物画的背景演变而成。山水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日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浅绛、水墨等形式。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先有重色,后有淡彩。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六、布置作业欣赏山水画诗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