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第八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章无教等世计

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

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

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

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预设:《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3.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

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4.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

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

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

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5.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

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

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确,读流利。

出示生字:芙蓉洛壶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蓉”,边音“洛二

(2)指导书写

“芙蓉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

“壶”注意有三部分组成:士、一、业。

2.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3.多种形式朗读。

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

1.自主理解字义:

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

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

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2.【课件出示8】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

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

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1.品读前两句诗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

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诗

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2)“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

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

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板书:

凄冷、孤寂感)

(3)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

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

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

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

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

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

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

苦闷呢?

2.品读后两句诗

(1)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

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2)抓字眼: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

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两次被贬而改

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

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释为什么?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

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3.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

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

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板书:高洁清廉)

4.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指导背诵。

五'拓展总结

1.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预设:《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总结:古诗中送别诗很多,表达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

珍惜友谊,所以才伤离别。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谁知道短暂的离别

不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它是一首送别诗,今

天,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塞下曲》和《墨梅》(板书:塞下曲

墨梅)

二、出示目标

《塞下曲》《墨梅》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带感情朗读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5.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单雁砚乾坤

(1)注意读准前鼻音"单雁砚乾坤”

其中多音字“单”,读“chdn”,还有一个读音“ddn”,组词“单一”。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雁乾”的书写。

“雁”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笔画较多,注意写扁一些,四个横间距均匀,但

长短不一。最后的横最长,中间的两横较短一些。

“乾”左右结构,注意右边不是“气”。

第一部分:《塞下曲》

(一)合作学习

1.诗题“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

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2.介绍作者: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

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3.理解重点词语,想想“单于”“轻骑”“欲将”“满弓刀”结合注释理解。

4.说一说诗句的大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

要带领轻骑兵

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板书:边塞生活大雪纷飞)

(二)质疑探究

品读,深化理解

1.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单于是怎样被包围的,自由说。

预设:单于被重重包围着,白天无法脱身。

2.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会受惊,高高飞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练习说。

(趁着黑夜,单于想带领手下悄悄逃跑,惊醒了正在睡觉的大雁。)

3.想象一下将军是怎样知道单于逃跑的?指名说。

(从被惊醒高高飞起的大雁,知道单于要逃跑。)

4.发现单于逃走后将军会怎样想,怎样说?

预设:将军发现单于要逃跑,回想:我必须把单于拿回,想跑,没门!会对手下

说:“快随本将捉拿单于那厮!”

5.这时,下起了大雪,狡猾的单于逃走之后,将军是否带领士兵捉住了他?

(捉住)捉单于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雪大路滑,看不清方向)将军又是怎

样在雪中运用智慧英勇搏杀,擒住单于的呢?(根据马蹄印,根据马蹄声)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指名说)

(板书:充满智慧英勇搏杀)

第二部分《墨梅》

(一)合作学习

1.解题:《墨梅》是一首题画诗,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了解作者: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

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3.理解重点词语: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

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4.说说诗句的大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板书: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二)品读感悟

1.出示: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品读: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

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

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

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

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

诗人的自我写照。

(板书:高洁有内涵)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六首。今

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在剩下的五首古诗中,第二首“林暗草惊风”也十分有

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

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

在采集本里。

2.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

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预设:王冕,你真了不起,梅花画得真得很神似!

预设:这些梅花栩栩如生,真是太美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

冕的由衷赞美吧!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凄冷、孤寂感高洁清廉

塞下曲

边塞生活大雪纷飞

充满智慧英勇搏杀

墨梅

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高洁有内涵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和《墨梅》三首诗歌。从

内容上看,都是表达一定的精神品质的。

成功之处: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基本教学

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

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

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

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不足之处: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

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

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

多高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

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

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

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

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

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

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板书:

囊萤夜读)

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

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

载下来的。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

囊、萤、恭、勤、博、贫、焉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囊勤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

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

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敬的意思。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

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

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

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

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

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4.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

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句话的意思

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

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板书: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

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

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

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板书课题:

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2.释题:“铁杵”是什么意思?“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铁杵”,是

“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的意思。“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谪仙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成,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

(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2)为什么把铁棒磨成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平舌音“卒”,后鼻音“逢”。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逢卒”。

“逢”半包围结构,先写上面的部分。:1_书写顺序:点横折折撇捺。

“卒”独体字结构,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基本压在横中线上,竖压住

竖中线。

2.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

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3.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

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

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

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

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

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

在文中指“老婆婆”;“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

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

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

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板书: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

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

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认准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

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

们的目标。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

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

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

于你的心态。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铁杵成针

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

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

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把指导学生

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

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

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2.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

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

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

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3.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地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以后对孩子的学

习是有帮助的。

不足之处:

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结合语境

理解词语意思、,而不是采取填鸭式教学。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脉、估”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会写“行驶、凌

晨”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

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优秀品质。

3.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

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处在安定幸福的生活中,可是当灾难突然降临到我们

身边,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让我们回到1870

年3月17日夜晚,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照常行驶的“诺曼底号”被全速前进

的“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维克多.雨果一起,走进1870年3月17日的那个夜晚。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

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

的莎士比

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写作背景: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号”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

艘名为“诺曼底号”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

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借助课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尤其是难读的外国的人名和地名。

弥漫山脉剖开半裸哭泣汹涌维持酣睡机械可卑岗位主宰

调遣鱼腹窟窿秩序

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宰”,翘舌音“秩二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生字“遣工

“遣”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右边的最后五笔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折横。

2.找到“剖开、灌、蓦地、须臾”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

理解它们的意思。

3.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和词。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弥漫:布满,到处充斥着。

(2)混乱:无条理,无秩序。

(3)维持:保持使继续存在;保护;维护。

(4)秩序:多指人或事物按规定有条不紊,整齐有序。

(5)主宰:主管;支配,统治;掌握。

(6)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7)岗位:一份职位一般是将某些任务、职责和责任组为一体。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说讲的是什么?要求同桌的两个人互说一遍。比比

看谁说得好。

学法提示: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只要说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时、地、人、

事。

小组交流,展示如下: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

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

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熟读课文。

四,自由读,指名读。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雨果先生一道目睹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船上的人如何获救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第二课附

一、谈话导入,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灾难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

成巨大的损失。请大家把课题读得沉重些。

2.检查字词:

弥漫山脉剖开半裸哭泣汹涌维持酣睡机械可卑岗位主宰

调遣鱼腹窟窿秩序

3.检查课文的朗读,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坏了,船长在指

挥船上的人有序撤离,唯独自己被海水淹没了。)

二、想象品读,体会惊恐万状的场面。

1.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2.听了刚才的场景,你感受如何?(好害怕,很恐惧等。)

你们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3.师:那么“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找

出相关的段落。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

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

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4.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1)指名学生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情况危急、场面混乱等),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人们的表现?(板书:惊恐万状)

(读)

(2)海水哗哗往里灌说明什么?(情况非常危急,船很快就会坠入海底)

(再读)

(3)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

(4)再次播放《泰坦尼克号》片断。

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共同感受这可怕的灾难。

三、细读品味,感受三幅画面。

1.师:这场灾难的的确确是非常的可怕。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如果就

这样继续混乱下去,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船毁人亡……)

但是结果是这样吗?(除了船长以外,全部脱险。)

2.师:是的,乘客们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的一一井

然有序。(板书:井然有序)

3.师:在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哈尔威船长)

4.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文章的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非

常高的评价。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师: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谁还想读?谁再来试试?一起来读读。

“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师: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非常欣赏能自己提出问题的孩子,

当你读完这个句子的时候。再读质疑

生:为什么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因为哈尔

威船长的牺牲精神和指挥人员撤离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5.那么就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朗读课文,特别要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段,

认真读读,并想一想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快速读文。

6.交流、再现画面

师:好,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静下来,在脑海中回想一下,关于哈

尔威船长的哪一幅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脑海中。

生:1)庄严的指挥2)简短有力的对话3)悲壮的沉没

A、感悟第一个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面,来感受一下,为什么雨果说在英伦海峡

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咱们先走进第一幅画面:【课件出示19】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

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1.师读旁白,剩下的话学生自由练读,想想该怎么读?

师为什么读这么大声?(抓住“吼”字)指名多人读。

2.再看看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有什么特点?(简短)为什么?

3.灾难来临之际,别人都惊恐万状,而哈尔威船长却在做什么?(指挥、发

布命令)

他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选择逃走呢?(因为他是船长,这是他的本职工

作。)

这是什么品质?(板书:忠于职守)

和别人的惊恐万状相比,他在做什么?(指挥大家)怎么样指挥?(镇定)

师:对,镇定自若。(板书:镇定自若)这份镇定自若,别人能与他相提并

论吗?(不能)

4.你还能从这段话中读出什么来?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咱们常说女士优先,

在灾难面前也做到让妇

女先走,这叫什么?

生:绅士风度。(板书:绅士风度)

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面对混乱的人群,你准备怎样来下达这

道命令?

指名学生朗读。(师指导:场面混乱,情况危急。)

师:在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师:这是庄严的指挥,这是威严的指挥。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真好,读得好,脸部的表情也非常到位,满脸的威严。正因为这样,所

以课文的作者雨果是这样评价船长的,再读。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师: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这是

咱们从第一幅画面中感受到的。

B、感悟第二幅画面

师:下面我们走进第二幅画面:

1.这是一段怎样的对话?(简短有力的对话)

在这段对话当中,有三个角色: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请同学

们同桌互相练读,要注意读出那份威严、有力来。(同桌互读,小组展示读,评

议。)

2.咱们一起合作读好吗?你们想读谁?(哈尔威船长)那老师就读洛克机械

师和奥克勒福大副的话。

3.(配乐读)接下来老师配上灾难发生时的嘈杂声,再入情入境地读一读,

你就把自己当作是哈尔威船长,好吗?(师生再合作读对话)

4.各位船长,你问大副还有多少分钟,什么意思?

(想知道还有多少救援的时间。)

当你听说只有20分钟的时候,你说够了,你指的什么够了?

(脱险的时间够了。)

5.20分钟救出60个人时间够了,但前提必须是什么?

(人们撤离的时候必须井然有序。)

6.能惊恐万状吗?(不能)能像一窝蜂似地往前挤吗?(不能)所以,你下

达了一道死命令,一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死命令。谁来读读?(读出那份威

严。)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7.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令开枪打死那些胆敢走在女人前面的男人?

他该不该下达这道命令?(请学习小组互相讨论)。

生汇报:首先体现了对弱者的关心,同时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却又不得不这

样做。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共同下达这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命令。(齐读)

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8.这么无情的命令,收到效果了吗?从文中找找,用笔画出来。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

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谁?(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称他是“伟大的灵

魂”?(因为他不放弃任何生命,作为强者对于弱者的保护,有强烈的责任心。)

9.同学们,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这样来评价哈尔威船长,一起读: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

C、感悟第三幅画面

1.同学们,正是因为船长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乱得不可开交

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救援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20分钟很快就到了。当第60个人登上小艇的时候,船头开始下沉,海水把船尾

也浸没了。此时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

(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

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

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2.同学们,这是悲壮地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地与船同沉,请你们

带着自己的感动,来读读这段话,轻声地读。(学生轻声读,指名读)

3.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船长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雨果吗?

a、船长你为什么不走呢?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没?

b、这薄雾为什么是阴惨惨的?

c、为什么要称船长为雕像呢?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地凝望每一个字,思考刚才你提出的这些问题。船长,你

为什么不走啊?你为什么要与船同沉呢?雨果,你为什么要将船长比喻成一尊

黑色的雕像呢?在你的眼中,为什么薄雾都是阴惨惨的呢?静静凝望,静静

思考。明白吗?为什么此时此刻,连薄雾都是阴惨惨的?

生思考并回答:

a、作者把薄雾比作人们悲痛的心情。

b、因为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还因为雕像都是非常伟大的,与其说哈尔威船长是一尊雕像,不如说他在人

们心中是一座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

C、因为他是船长,这艘船是他的心爱之物,船就是他的生命。所以,我们

的船长他遵循着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明白了吗?虽然牺牲了船

长一个人,但是却让其他人获救。

这是什么品质?(板书:舍己救人)

4.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一起读这两句话: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

雄的壮举。

读得再肯定一些。(生再读)

5.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

舍己救人、不辱使命、流芳千古?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

答。

此时此刻,轮船还在下沉,可是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哈尔威船长赴难,

我们的心在滴血。我仿佛听见获救的克莱芒在深情地呼喊着……,我们仿佛听见

小艇上获救的人们在深情地呼喊……,所有的人

在深情地、饱含着热泪地呼喊……(反复读)

6.但是任我们怎样的呼唤,哈尔威船长却徐徐沉入大海,离我们而去。但他

留给了我们镇定自若、绅士风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并不惜以身殉职的伟大精

神,他又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次饱含着深深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共

同缅怀这位伟大的船长。

四'倾诉心声,总结全课

1.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仿佛我们每

个人都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涤。在这次灾难当中,最令我们感动,最令我们敬佩

的人是谁?

(哈尔威船长)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的心里和老师一样,久久不能平静。哈尔威船长的

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请拿起笔,

把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写话,汇报。

3.教师小结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起读:哈尔威船长,我爱您,您将永远活在我们

心中。

同学们,相信每一个人学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会记住这样一位船长:记住

一位与船同沉的船长!记住那位在大海中永生的船长!记住那位在英伦海峡上没

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船长!

【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惊恐万状井然有序

船长[忠于职守镇定自若

一绅士风度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在阅读中体验。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

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这时候,只有船长

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让

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获救者的生,是

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之可爱、之可敬。

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受到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

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

己谈一谈对船长做法的理解,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是让学生在这一

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

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到底是“舍己救人”合

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

正的主人,培养他们有个性的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创造充

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不足之处: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

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

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

序。

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

4.查找资料,了解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时代背景及人物。

1.出示课题:黄继光。

2.介绍黄继光。

黄继光出生于贫民家庭,受尽阶级压迫。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中

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

领导决定给黄继光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

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并授予金

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介绍“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外国侵略军入侵朝鲜,并妄图以朝鲜

民主主义共和国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

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经过3年苦战,打退了美国侵略者及其帮凶军队,迫使美帝国主义签订了《朝鲜

停战协定》。

二'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注意读准平舌音“摧”,边音“屡”,后鼻音“膛”。

2.理解词义。

持续:延续不断。

黎明:天快要亮。

火力点:战斗中火力比较集中的地方。

匍匐:爬行。

挪动:慢慢地移动。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件伟大。

四'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分自然段读通课文。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内容?

五'讲读课文。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时候?上级下达了什么命令?

追问:你觉得任务怎样?

2.默读第十自然段,思考: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情况怎样?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理解当时情况危急:

(1)我军进攻屡次受挫。(敌人火力点凶猛地射击)

(2)时间紧迫。(4点多、黎明)

3.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哪位主要人物出现了,他做了什么?

(1)他对敌人是怎样的?

(2)请战时,他是怎样的?

(3)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进行战斗的?

4.自学第三大段。

(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找出人物的动作、

神态等词语。

(2)组织讨论句子。

“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

号有什么用?)

“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思考: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找出说明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

继光站起来的困难。)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伤得那么重,晕倒了!可他心中有个什么信念

呢?)

(3)小结:这段主要写了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顽强作战。

(4)指导朗读并试着背诵这一大段。

5.黄继光牺牲后,战斗是怎样的?

(1)战士们怎样做?理解“惊天动地”。

(2)结果?

(3)小结:黄继光用自己的牺牲换取战斗的胜利。

六、总结:

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总结学习方法:找出重点语句理解。

【板书设计】

24、黄继光

神态描写:愤怒坚定自我牺牲的精神

动作描写:张开、猛扑、堵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

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

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

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

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纪伯伦的作品

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

分配。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自我介绍。

2.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记下别人说话的要点。

3.能够有条理、流利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敢于和别人交流。

4.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适当调整介绍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够有条理、流利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敢于和别人交流。

【教学难点】

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适当调整介绍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范例激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有一位大学问家想和你们见个面,想认识他吗?

我们让他自己介绍一下,(屏幕显示:自我介绍)听清楚噢,他介绍了自己

的哪些情况?

(播放配音)我叫王陆雨,今年8岁了,我的名字是爸爸妈妈给起的的,因

为爸爸姓王,妈妈姓陆,我出生的那天下雨,所以就起名叫王陆雨。

交流并显示说话要求:

自己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

自己的名字谁给起的?

为什么给起这个名字?

2.老师先向王陆雨做个自我介绍好吗?(媒体配音评价:很高兴认识你!)

3.和别人初次见面,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作自我介

绍。面对不同的情况,自我介绍应该也有所不同。

想让别人认识你吗?那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一定要大大方方、声音响亮有礼

貌;说话要完整通顺,可以跟别的小朋友说得不一样;听的时候更要虚心认真。

这样你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评出自我介绍的大大方方奖、声

音响亮奖、完整通顺奖、与众不同奖和善于倾听奖,(奖励标志分别为口△。☆

O)看谁得到的奖最多。

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自我介绍

(板书:自我介绍)

二、合作交流,尝试交际

1.为了把自己的情况介绍清楚,吸引人,小朋友可以先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

互相提问,进行补充。(生同桌互说,师巡回帮助说话有困难的学生)

2.能向好朋友介绍自己了,那你能向小组里的同学介绍自己吗?6人小组内

挨着顺序交流一下,取长补短。

3.各组推选一名介绍得比较好的小朋友上台向全班作自我介绍,师生评议。

三'创设情境,活化交际

1.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作自我介绍,出示:

(1)刚刚转学到另一所学校,老师让你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

(2)应聘校报记者,负责人让你介绍一下自己。

(3)报名参加电视台“我是小歌手”节目,导演请你作自我介绍。

(4)去家门口的车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你需要先在电话里介绍自己,

接站时让他能够认出你。

2.面对不同的情况,自我介绍也应该有所不同。

温馨提示: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

(板书: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

3.选择一个情境试着自我介绍,介绍前想想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

的是什么,介绍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下面以第一个情境为例:

刚刚转学到另一所学校,老师让你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

明确:要向谁介绍自己?(全班同学)

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加入新班级,希望和大家友好相处)

介绍时需要注意些什么?(要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说清楚。)

示例:

大家好,我叫XXX,之前在XX市开发区xx小学四年级学习。我的爱好就是

看书。说起看书,我还有一段小故事呢!那天,我看见我的一个同学买了一本《苦

儿流浪记》,这本书我己经向往了许久,可是爸爸始终没有答应我的要求。我的

自尊心很强,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央求过别人,这次,我硬着头皮向他去借。谁知,

他说可以是可以,可得拿动物图书与他交换,我只好把书给他,跟他换了那本《苦

儿流浪记》。

我的缺点就是爱掉“金豆豆”。咳,你可别笑,这也是我的爱好哩!养的宠

物死了,哭!受同学欺负,哭!考试不好,哭!看书看到感人处,鼻子一酸,又

落下两排“大珍珠”。不过,我丝毫不觉得难为情,古人云:“当笑则笑,当哭则

哭,无须掩饰。”

要说我不爱的,就数运动了。体育成绩自然不好了。三年级时,垒球扔个四

五米顶天了,成绩还没过70分。不过,这个缺点,以后我要改。

4.按8人一组自由组合,选择给定的不同场合,学生分组轮换角色练习交际。

四、评奖激励,养成习惯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评出各奖项,把奖励标志贴胸前,五项全得的贴

额头。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想想,还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哪些情况?

2.动手做张小名片或建个小档案。

六、课堂总结

生活中我们在向他人自我介绍时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介绍自己的不

同方面。

【板书设计】

自我介绍

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

【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