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_第1页
辽宁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_第2页
辽宁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_第3页
辽宁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_第4页
辽宁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默写2024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恨别①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③,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④急为破幽燕。[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所写。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④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思家、忧国的主旨。“四千里”是说离家之远,而“五六年”是说战乱之久。B.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喻自己年老多病,以“兵戈阻绝”点出了不能重返故土的原因。C.尾联写听到乘胜追击敌人的消息,诗人盼望国家复兴,自己也可还乡,表达了欢快之情。D.这首诗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蕴含丰富的内涵,诗人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写。16.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请结合这一评论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感慨了阿房宫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如果后人只是哀叹而不以史为鉴的结果。(2)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宵衣旰食,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来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导致国家发生祸乱,自身处境艰难。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点评这一历史现象。(3)小明正在阅读《三国演义》,他对三国时期的许多英雄人物非常喜欢,他想引用古诗词来称赞三国时期的某个英雄人物,他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叙怀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被褐①有怀玉,佩印从负薪②。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五)阮籍③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④相与期。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⑤,噭噭今自嗤。[注]①被:通“披”。褐:粗布衣服,出自《老子》“圣人被褐怀玉”。②佩印从负薪:出自《汉书·朱买臣传》。汉代朱买臣家贫,常卖柴以给食。后来任太守,佩太守印绶荣归故里。③《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咏怀八十二首》是阮籍在魏晋易代之际的黑暗现实生活中抒写的感慨。④颜:指颜回。闵:指闵子骞。两人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人物。⑤羡门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诗首联叙述诗人青少年时代因为阅读大量史书,从此志向高远要向古代圣贤看齐。B.张诗颈联承接上文,表明追求“道行”只要志同道合就不必问是否是兄弟,也无论贫贱。C.张诗尾联中“孤根”指独生的根,说明自己孤独无依,因而愿意以古人为邻,向他们学习。D.阮诗后八句转入感怀,说诗人要建功立业,与历史上的很多名人葬在同一地方而显名。16.张诗的第三、四句和阮诗的第三、四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沉思吟咏,表达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中涉及骄傲自满的一句是“______”,涉及堵塞蒙蔽的一句是“______”。(3)唐宋诗词中常常同时写到“山”和“月”,如“______,______”。2024届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核心考向(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孙二王维郊外谁相送?夫君道术亲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慕尘。山川何寂宾,长泪沾巾。送卢主薄王勃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第一首诗中,作者以问人诗。自然引出颔联作者对孙二的介绍和欣赏。B.第一首诗中,作者在和孙二道别后,坐着车子离开,只留下了路上的尘土。C.王勃在尾联中用了“松竹”一词,作者借此事物,表达了自勉自况之意,D.第二首诗先写卢主簿的品格,后写离别,叙写简约,韵短意长、语淡情浓。16.两首诗虽同为赠友送别诗,但是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兴中有比,形象地说明人生际遇有别,穷达各殊。(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观日出的过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色彩的角度描写日将出的情景。(3)“梦”是古代诗词中的高频词汇,古代文人借着做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从心所欲,任意西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途中晴孟浩然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描写了傍晚雨后赶路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明白晓畅,所写之景如在目前。B.颔联描写雨收天开、树影横斜、山峦初现、晚云低垂的景象,气象宏大,视野开阔。C.颈联描写芳草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急雨冲成的小水流淌入小溪,尽写初晴之景象。D.诗歌虚实有致,有云开雨霁之实景,也有诗人想象中明月当空的虚景,变化自如。16.有人评此诗“苍幽合作,无一恒笔”,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换而变化。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陈情表》中“”一句十分巧妙地将自己尽孝道的行为和晋武帝“治天下”的纲领相联系,表面上是恭维晋武帝,实际上是为自己“”的行为取得合法的伦理依据。(2)王维曾在《济上四贤咏》中称赞两位贤隐士“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在《山居秋暝》中“,”两句,含蓄地表达出他对这种理想的追求。(3)小刚暑假到甘肃敦煌旅游,经过“玉门关”时,他不禁想到了有关西域地名的诗句“,”。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定风波·红梅

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注]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诗老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开篇就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表现红梅苞芽期长深藏暗香又艰难孤寂的特点,饶有情致。

B.过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

C.苏轼认为石延年不知梅格,苏轼认为吟咏红梅不仅看其霜姿,更应看其绿叶与青枝的有无。

D.作为一首咏物词,此词融情于物,兼有议论,并通过意境来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形象鲜明,意蕴丰富。

16.“偶作”一词上下关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控诉当时门第决定人生高低贵贱的血统论的两句诗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曾点并没有直接陈述自己的志向,而是生动地描绘了暮春时节,一群读书人,穿着春衫,“,”,一路歌咏,开心回家的愿景。

(3)泰山是五岳之首,历来备受文人雅士关注,纷纷在诗文中描绘或赞扬泰山的雄伟,如

“,”。答案2024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15.B16.①诗人不是抽象地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言情,让读者体会形象中蕴含的忧伤之情,有含蓄隽永之妙。②颈联描绘了“宵立”“日眠”的生活细节: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③这种坐卧不宁的反常生活,生动传神而又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思家忆弟的无限情思,照应了题目“恨别”,让读者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忧伤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喻自己年老多病”理解错误,应是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示自己入蜀已有多年,暗喻自己的飘零憔悴。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17、【答案】①.可怜焦土②.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③.忧劳可以兴国④.逸豫可以亡身⑤.出师一表真名世⑥.千载谁堪伯仲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怜”“复”“逸”“豫”“载”“橹”。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5.D16.(1)同:都表示自己虽贫穷但有真才实学。(2)异:张诗通过朱买臣的典故,表示自己虽然穷困但志向远大,希望自己像朱买臣一样得到朝廷重用。阮诗通过颜回、闵子骞的典故,表示自己在动荡现实中,为了保全自己,安贫乐道。【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说诗人要建功立业,与历史上的很多名人葬在同一地方而显名”错,感怀的内容主要是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流芳百世,于是转而羡慕神仙。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同:张诗的“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与阮诗的“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两处都有“被褐”,表明贫穷;“有怀玉”“怀珠玉”表明有理想、有济世之才。异:张诗的“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中“被褐”强调贫困,“有怀玉”表明有远大理想。结合注释可知,此句运用朱买臣的典故,希望自己像朱买臣一样得到朝廷重用。阮诗的“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中“珠玉”非实指,是比喻义,指内心怀有珠玉一样美好的理想。诗人把以德行见称的颜回、闵子骞当做榜样,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品德高尚之人。强调物质生活贫苦,但为了保全自己,诗人安贫乐道。17、【答案】①.但为君故②.沉吟至今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⑤.落木千山天远大⑥.澄江一道月分明(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溢、虑、壅蔽、澄。2024届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核心考向(三模)语文试题【答案】15.B16.①王维的诗采用“寒草”“行车”等意象,表达的是离别的凄凉和孤寂惜别。

②王勃的诗中最后两句表达的是对再次相逢的期待,是一种期待两人能并肩前进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作者在和孙二道别后,坐着车子离开”错误。坐车离开之人是孙二,不是作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王维的诗,首联即交代了送别地点是郊外,环境寥落冷清。颈联中,祖席在寒草之上,用一个“依”字连带起依依惜别之情。行车扬起飞尘,天色已晚,赶路的身影在尘色中模糊。最后一联,山川还在,人已远去。“长”有两种理解,可作“长时间”理解,也可作“伸长脖子看了又看”理解。看了很久,瞻望弗及,泪水沾湿佩巾。表达的是离别的凄凉和孤寂惜别。王勃的诗则将情感集中在最后一联,作者介绍了长安东山有很多岁寒而后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